查看原文
其他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

灵隐寺 2024-03-19


这篇《五戒研究》,原载于《正信》杂志1932年第1卷第13期(9月20日出版)。该杂志为半月刊,由汉口佛教正信会发行,刊名乃太虚大师亲自题写。当时太虚大师于武昌佛学院的旧址上成立了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尘空法师即图书馆研究部首批研究员之一。


尘空法师是湖北荆门人,俗家姓王,名宗禹,1908年生。10岁在当阳玉泉寺出家,法名尘空,字演林。18岁到沙市章华寺受比丘戒。1929年7月,尘空法师考入由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此后18年间,尘空法师一直追随太虚大师,耳闻目染,受其薰陶,深得大师赏识。


1957年,尘空法师应政府邀请,出任杭州灵隐寺方丈,并先后当选为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文革期间,尘空法师受到冲击,被遣返湖北老家与俗家侄儿共同生活。法师虽老弱多病,仍坚持素食,早晚课诵从不间断,并慷慨捐出自己积蓄,帮助家乡兴修水利。

1978年,尘空法师回到杭州,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定居于灵隐寺紫竹林,房内一床一桌一椅,简单朴素。1979年7月10日,尘空法师于杭州圆寂,世寿74岁,僧腊64年。法师是海内外知名的学问僧,一生著述颇丰,惜未系统整理,散见于《海潮音》、《净土宗》等民国年间佛教期刊,单行本著作有《三宝歌广释》、《普陀山小志》、《灵隐寺志》等。


尘空法师这篇《五戒研究》不仅明确了五戒的重要地位和制定用意,更以贪嗔痴三毒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五戒与三毒的对治关系,文约义丰,深入浅出,十分精彩。辛丑年杭州灵隐寺传授五戒、在家菩萨戒法会正在进行,编者特于民国佛教期刊中抄录此文刊登于“灵隐寺”公众号,一方面是为了保留灵隐寺祖师遗墨免于散佚,另一方面也希望这篇开示能够帮助有意受戒的佛弟子,深入体会佛陀制戒的慈悲,持五戒以息苦轮,禀三学而登觉岸!


人性本善,众生即同诸佛,戒无用也。良以一念既然动之后,妄念纷飞,情绪横生,背本逐末,随惑造业,随业感苦,愈苦愈造,愈造愈堕,而三途六道,四生九有,从此建立矣。


故我大觉世尊,广垂悲愍,说法制戒,令众生超脱苦海,各还本原。夫佛法广大,无所不被,然而天人耽乐,修罗方嗔,鬼神沉幽暗之禁,畜生受鞭笞之苦,要以人道为进之阶。五戒为人伦之常,入道之基,反本之始,即儒家所谓仁义礼智信之究竟义也。《整理僧伽制度论》云:“若五戒不守一,尚不得其人格,况学佛乎?”


且学佛之道虽多,总不外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以慧剑而断烦恼证菩提也。盖慧即觉也,由不觉、始觉、本觉、自觉觉他,以至无上大觉,乃与诸佛同体。是戒定慧之三学,戒其始也。而戒至中又有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菩萨等戒,五戒又诸戒之始也。综上以观,五戒之价值可知矣,故特拈出研究之。



此五戒者,守之则成善行,为成佛之基础;反之即成恶业,乃沉沦之本源。夫一切恶业皆从烦恼而生,贪嗔痴为烦恼之根本,今试分析研究五戒之性质,悉摄入三者之中,俾防守者,知其根源而根本对治也。


第一、不杀生


学佛以慈悲为本,故不杀居第一。据《十戒本经》云:“若杀师友父母,飞动跂行等,其杀是嗔一分摄;若言见杀闻声,疑杀不食等,其杀是贪一分摄。”无论是贪是嗔,其杀均当永戒。盖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恭敬供养,悲愍救济之不暇,何忍杀害?况罪性不灭,终当偿报,可不戒欤!



第二、不偷盗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若更闻以佛法,生起一念净信,则有相之杀业尚易戒除,而或丰约之计未忘,物质之欲难满,潜起偷心,而成盗业者有之。故不杀之后继以不盗,此是贪一分摄。戒经云:“衣取蔽形,无以文䌽;食取支命,不取嗜味。无得贮蓄谷帛珍宝,常为人说不贪之德。”夫不贪则盗之根拔矣。无上菩提从此生矣,何乐而不戒耶?


第三、不邪淫


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断淫欲,比丘戒且列淫为第一。盖淫为生死根本,出家为了生死故,在家尚求人天乐果,故惟制邪淫,恐见他少艾而起染心,此是痴一分摄。王岱东先生有戒邪淫诗云:


明明死路自家寻,浪说情深业更深。

好借妖魔看美色,休欺神鬼动邪心。

阳台一梦欢何有,阴律三章惨不禁。

为问淫人妻女者,谁甘妻女被人淫?


且淫人妻女者,若为夫主所知,刀杖随加;若为法官所捕,酷毒惩治;死堕地狱,铜床铁柱;现生形消魄惊,来世受报未已。愚痴之事,莫此为甚。



第四、不妄语


世人虽知道杀盗淫之当戒,而或不能检心守口,以致语不诚实者有之。而大妄语一条,且犯不可悔罪,故继杀盗淫之后,并列为重戒也。妄语多端,所摄非一,试分别论之:


  • 甲、大妄语是贪、痴二分所摄,且能助发盗业,为获利誉贪也,矫现有德痴也。不知纵能获一时恭敬供养,谤毁终属难免。轻圣欺几,诳惑世人,尤为重罪。

  • 乙、绮语是痴一分摄,有助发淫业之功能,自以为言辞巧妙,动人听闻,而不知正为人所轻视。荡人心志,流入邪途,罪有余辜。

  • 丙、恶口是嗔一分摄,有助发杀业之功能,世人每因口角而动拳足,拳足不足泄其愤,则继之以刀枪。

  • 丁、妄言、两舌通三分摄,若为恨彼故作者,嗔一分摄;若为利己故作者,贪一分摄;若无故谩尔作者,痴一分摄。


以上四戒,合为七支重罪。若展转加行,一一支中,悉有贪嗔痴之成分。广如经论所明,兹不详录。



第五、不饮酒


酒虽系谷米之汁,然饮之则心乱智昏,忘失正念,为障道之因缘。且能引起贪嗔,助成身口七支罪业,虽无性罪之相,而居遮罪之先,是痴一分摄。世人为求功业,尚有“不及乱”之戒,况学出世之道乎?


以上五戒,前四为性戒,国法所禁,犯者刑必有加;第五名遮戒,于世法论无罪,但耽着于此,深为障道,故佛兼制之。至于此五戒在菩萨比丘二戒中,各有开遮,次第亦不相同。制罪之轻重,当视犯缘而定,非白衣之事,不敢尽宣。兹将五戒与贪嗔痴三毒相摄列表如次: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巡觅
巡觅|春夏秋冬又灵隐
巡觅|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
巡觅|童声唤我心
巡觅|隐于西湖,置身云林

☀学处学处|持咒这件事要如何操作
学处|忍辱、乐观与慈悲——学习弥勒菩萨三种精神
学处|赞宁律师《勉通外学》导读学处|佛教的劳动观——从扫地的佛陀说起

☀观照观照|去寺院参加法会前,我该做些什么
观照|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观照|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观照|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开示开示|巨赞法师:论佛教的爱国主义
开示|虚云老和尚:凡当参学,要有一双好眼睛,一双好耳朵,一副好肚皮
开示|弘一大师:恭敬三宝,常人所应注意的数条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有方法

一偈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一偈|《普门品》——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一偈|《普门品》——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物语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
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常识常识|普贤菩萨的“十忍”法门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往生净土神咒》
常识|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准提咒》

☀素食素食|清明,食青团
素食|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素食|谷雨,我想要这样吃
素食|人间四月食素天

☀分享分享|红尘中修行
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赏析赏析|赵孟頫写经换茶图
赏析|龟兹石窟寺音乐的形态特征
赏析|龟兹佛教音乐对中国音乐发现的贡献赏析|清代丁观鹏《法界源流图》

☀历史历史|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历史|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历史|东晋时期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历史|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阅读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阅读|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你了解“三月三上巳节”这个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吗
阅读|茶以载道——茶是如何与佛教结缘的
阅读|丰子恺: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

☀故事故事|受持《普门品》三十年,感得天乐鸣空,花雨纷飞
故事|中国的“韦提希夫人”——独孤皇后
故事|神通能敌生死吗故事|佛陀这样回答“出家人为何乞食为生而不耕种”的质疑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 护佑您 2021年吉祥安康
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