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

灵隐寺 2024-03-19



修学大乘佛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波罗蜜,亦即六度,可以说是菩萨万行的纲目。其他五度大家都不存在什么异议,唯有对忍辱波罗蜜,我们常常在公众号后台收到这样的问题:忍辱不就是忍气吞声吗?那和自我压抑情绪有什么不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白什么叫忍辱。忍辱两个字,忍是忍耐,是修行人的能忍之心,你的心要能忍耐。辱,是侮辱之境,侮辱我们的境界。从表面看来,忍辱二字就是指要能够忍耐侮辱我们的境界,这的确和一般世间所说的压抑情绪比较相近。


但佛教所说的忍辱,是六波罗蜜的一种,而只有能够帮助众生究竟解脱渡至彼岸的修行之法才称为波罗蜜。正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出家菩萨住阿兰若,能灭瞋恚,得慈心三昧,亦无毁辱一切众生,即得名为忍辱波罗蜜。"


因此,并不是任何忍耐都能够称得上忍辱波罗蜜。忍辱并非最终目的,目的在于灭却瞋恚,进而能得慈心三昧,以求绝不毁辱一切众生。只有这种忍耐才称得上是忍辱波罗蜜。



一般来说,对治嗔怒之道,心理治疗法鼓励不要压抑内在情绪并建立宣泄的管道,例如在独处时大声叫喊、捶打枕头,或是找合适的对象倾吐,具有“丢出去”的倾向。但是佛法反其道而行,要人们忍一口气并靠自己消化之,属于“吞下去”的忍辱,这难免令人不解:“丢出去”可能都无法平息的愤恨,如果改为“吞下去”,岂不是养病为患了吗?


其实,心理学面对嗔怒时采用的方法,是鼓励人们真实面对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有宣泄的管道,但基本上还是不以伤害自己、他人为原则,避免自残伤人的发生。然而,这也只是一时的解决与宣泄,当人冷静下来后,还是要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为何会情绪波动、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



佛法在对治嗔怒时,给人的印象好像叫人一味的压抑,不该有情绪反应。其实,佛法鼓励面对嗔怒,是采取忍辱,这和压抑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从方法来说,忍辱是提醒人们先要态度柔软,柔软的言行可以避免更大的冲突,而非压抑心中不满的情绪;压抑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有引爆的危机,届时可能杀伤力更大。


忍辱不是忍气吞声,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在嗔怒当下,退一步替自己也替对方,制造一个足以让彼此回旋的空间,藉由这个空间,让愤怒、委屈、不平的情绪随时间转化。等风平浪静之后,再来整理所发生的事,平静地站在两边的立场来思维,能处理就处理,暂时无法处理,就先放下它。就像要在狂风中扫落叶,只是自讨苦吃,与其对着飞舞的叶子大声咆哮,不如后退一步,耐心等待狂风止息,等落叶纷纷栖息地面,再来处理,就容易多了。



二、从用心来说,忍辱也是慈悲的伸展,慈悲心会帮助人们站在对方立场想,用同理心取代一时宣泄愤怒的快意,取而代之的是理解与谅解。


佛教的忍辱观是建立在对佛陀所觉悟真理的认同基础上,对一切事、一切人都正确平等对待,心怀慈悲与善意,因此,它是积极的、长期的、纯洁的。一旦面对让自己嗔怒的情境,要如同海绵一样,柔软而坚定,随顺外缘的力量,缩小自己的执着,进而达到慈悲与智慧的同时增进。因此,无论遭遇任何情境,都可以透过忍辱一次又一次冲刷烦恼,直到转烦恼为菩提,让自己的心时常处于平静的状态。


综上所述,忍辱与压抑并不相同,佛教所倡导的忍辱波罗蜜,实质上是以退为进,藉由试炼来转化及超越自己,心胸一旦提升,不再处处与人事碰撞受伤,最后受惠的是自己,是让自己更健康的弹性作法。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

☀巡觅
巡觅|在灵隐寺点亮辛丑年味
巡觅|我也好想在灵隐寺的佛前供一盏灯
巡觅|春夏秋冬又灵隐
巡觅|想念灵隐寺的美丽风景

☀学处学处|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学处|今日正清明,佛弟子应当做的三件事
学处|持咒这件事要如何操作
学处|忍辱、乐观与慈悲——学习弥勒菩萨三种精神

☀观照观照|在生活中修行
观照|在修行中生活
观照|去寺院参加法会前,我该做些什么
观照|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开示开示|印光大师:此忏消除历劫之罪垢,开发本具之心光,利益莫能具宣
开示|太虚大师: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
开示|巨赞法师:论佛教的爱国主义
开示|虚云老和尚:凡当参学,要有一双好眼睛,一双好耳朵,一副好肚皮

一偈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物语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
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

☀常识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大悲咒》
常识|修行学佛,皈依三宝
常识|普贤菩萨的“十忍”法门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往生净土神咒》

☀素食素食|起初我们没有想要吃炒面,起初我们喝茶
素食|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呀
素食|清明,食青团
素食|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分享分享|红尘中修行
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

☀赏析赏析|《清明上河图》里的僧人
赏析|飘摇自在:文物中快乐的飞天
赏析|顾见龙绘画作品:十八罗汉图
赏析|弥勒菩萨像的坐姿

☀历史历史|东南佛国高僧列传——晋代、南北朝
历史|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历史|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历史|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阅读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阅读|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你了解“三月三上巳节”这个古老而诗意的节日吗

☀故事故事|今日帝释诞辰 他曾这样“考验”修行中的佛陀
故事|胜鬘夫人的赞佛与发愿
故事|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得法的传奇经历
故事|受持《普门品》三十年,感得天乐鸣空,花雨纷飞

☀视频视频|云林祈福 祝福杭州视频|春季放生 长养慈悲
视频|观世音菩萨 护佑您 2021年吉祥安康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