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无常无我觉①

灵隐寺 2024-03-19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这是释尊根据世间的事实,说明宇宙的一切现象和人生,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


佛陀临涅槃时,阿难向佛请示了四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是:“佛在世时,诸弟子依佛而住,佛灭度以后,依谁而住呢?“佛的答覆:“依于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修行的人,必须把妄想纷飞的心,集中安住在所观察的四种境界当中。本段经文所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是无常观;“四大苦空”是苦空观;“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是无我观;“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是不净观。

世间无常


世间,是迁流、不住的意思,是变化的,是约时间讲的。,是间隔,或者界限,是约空间讲的。世间,包括了时间与空间,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世界了。总而言之,世间、世界、宇宙,都是说明时间和空间的。


在佛学上,世间分为器世间有情世间两种。


器世间:器是器具,用来盛东西的,外在大自然的环境(我们所住的地球),所谓山河大地,有运载、安住的意义,我们依着它而生活,称为器世间。


有情世间:指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包括人类以及一切动物,都是有情识、有情感、有活动的,所以叫做有情世间。


无常:就是不能永远保持不变的。我们这个现实的世间,无论是器世间或有情世间,没有一样不是时时刻刻在迁流变化当中;也没有一样,不是刹那刹那在演化的,可以说,一切都是无常的。这种道理,我们必须静下心来研究佛法,才会了解。否则的话,大家往往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实在的,人生也是永恒的。


依佛经告诉我们,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是由一粒一粒的极微所组织起来的。世界的形成,最初要经过二十个小劫(三万三千六百万年)的时间,形成以后,保持原状的时间,也有二十个小劫,而后逐渐变坏,这也是经过二十个小劫,到最后,经过二十小劫的火灾、风灾……种种自然灾害的摧毁,以至于空无所有。空了以后,再重新组织,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循环不息,可见是无常、不实在的。


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空虚、不实在的。


讲到无常,有两种,就是刹那无常一期无常


刹那无常:刹那是印度话,指极短的时间,中译为一念顷,最快的一个念头,是计算时间最短的单位。据《仁王经》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意思是说:我们的心要是起一个念头,就有九十个刹那,可以说明一刹那是非常短的。


说到一念中有九十个刹那,我们还可以想像,但是,说到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以凡夫的心理,实在是难以想像,只能说时间是无常的。


《维摩经》也说:“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此身刹那刹那,代谢不住。”我们这个幻化的身体,好像电光一样,念念停留不住,这个身体刹那刹那地新陈代谢,没有停止过,好像海水的波涛,一层紧接着一层地涌起。


一期无常:世间是由时间慢慢地累积起来的,时间不停地在移动当中,而一切东西,随着时间的迁流,形成了生、住、异、灭的现象。再看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生了下来,小时候天真活泼,青少年精神力壮充满了干劲,转眼已经是历尽风霜,垂老的人,难免要体衰力弱,饱受病魔的侵袭,最后离开这世界,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历程,谁也不能例外的。


《楞严经》中讲到,有一次释迦牟尼佛问波斯匿王:“大王,你从前年轻的时候,面貌长得很丰满、圆润、很漂亮的,现在你年纪大了,发白面皱,一天天在变迁当中,这就是无常。”


波斯匿王是位很有善根的人,听了佛这么讲,马上能够举一反三,说:“如是类推,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名无常。”


依波斯匿王的想法,不仅是一年一年地在变化,每一个月每一个月也都在变化,不但如此,甚至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刹那刹那的都在变迁当中,念念之间,都没有停止过变化,最后的结论是无常。


因此,讲到世间,是成住坏空;讲到人生,是生老病死;讲到世间万事万物,是生住异灭。无论是内在的有情世间,或是外在的器世间,都是无常的。

国土危脆


国,国家;土,土地。国家的土地,在我们看起来,似乎是很坚固的,我们站在这儿不是很稳固的吗?其实不然,它是很危脆的。危脆,危,就是危险,不安定;脆,就是脆弱,不坚固。


国土危脆,是约依报器世间而言。土有净秽,国有大小,界有粗妙,地有广狭,以八字包括殆尽。所谓国土危脆,是说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沧桑互易,陵谷变迁,世间之一切,都是无常不久,好像玻璃一样危脆。举眼所观,世间上,千年的房屋,万载的树木,都是非常稀有的,纵手所指,无一物不是成住坏空,四相轮转,无一法常住而坚固者。当体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空中花,皆是无常危脆,不安隐之法,何者是我耶?所谓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尘刹虚浮,喻同朝露。正如《无常经》所说:“假使妙高山,劫尽皆散坏;大海深无底,亦复有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释迦佛讲《八大人觉经》,为什么一开始就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佛陀讲经说法,目的是为了令众生从无常中,突破生死的束缚而获得解脱。也可以说,佛陀如此强调这个问题,是他看到了人生的一个大病——执着世间是常、永恒不变的,因此生起了贪心,贪图名誉、地位、金钱、房子、汽车,希望一切归我所有,不择任何手段,去谋取荣华富贵。


那么,你也贪,我也贪,大家都贪,为了利,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斗,国与国互相征伐,大家都看不破、放不下。却不知道,当我们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什么名誉、地位,最亲爱的人、孝顺的儿女,都不会跟着你去的。佛经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个人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的,只有平常所造诸业(业种子),才带得去。


佛陀为了打破世人执着世间一切都是常的,坚固的,所以要我们每一天至诚恳切地修无常观。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藏识|儿童节到了,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吗
藏识|傅大士在杭州的遗迹寻访(上)

☀巡觅
巡觅|重檐叠幢,仿佛身在净土
巡觅|朝礼灵隐寺的四个年头:温柔、从容、简单、坚定
巡觅|1996年10月摄于灵隐寺药师殿前
巡觅|灵隐归来勤诵经

☀学处学处|寺院在端午这天也吃粽子吗——禅师语录中的端午遗俗
学处|《华严经》中的世界观
学处|《华严经》中的十种善知识
学处|“我的父亲是佛陀”——今日父亲节 学习释迦牟尼佛如何教子

☀观照观照|不离贪嗔痴,如何得解脱
观照|断根本烦恼,得解脱自在观照|考前睡不着,文殊妙智来帮助
观照|即便是躺平,也要去极乐世界躺啊

开示开示|慈舟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究竟有何含义
开示|弘一法师:《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开示|倓虚法师:六道轮回之由来
开示|圆瑛法师:佛教以一心为宗,觉悟为要,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一偈一偈|《普门品》——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一偈|《普门品》——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一偈|《普门品》——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一偈|《佛说八大人觉经》——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入世的精神:布施
常识|你知道佛教所说的“五眼”是哪五种吗
常识|入世的精神:持戒
常识|入世的精神:忍辱

☀素食素食|今日一份罗汉菜
素食|高考日,平常吃
素食|今日要吃的是粽子,甜的、咸的都好
素食|防暑热,多果蔬

☀分享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供花四悟

☀赏析赏析|元代佛画:华严法会图
赏析|明代皇太后绘造《渡海罗汉图》
赏析|最美东方微笑——北魏泥塑佛面像
赏析|弘一大师墨宝中的华严经句

☀历史历史|佛经翻译时代的分期与制度的变迁
历史|唐宋时期的译场中都有哪些人
历史|字字珠玑的佛经在翻译时都有哪些规则
历史|佛经都有哪些翻译方法

☀阅读阅读|丰子恺:渐
阅读|丰子恺:端阳忆旧
阅读|诗偈中的生、老、病、死——傅大士《四相诗》品读
阅读|丰子恺:作父亲

☀故事故事|猿猴的供养
故事|离越阿罗汉的牢狱之灾
故事|释迦牟尼佛度化的第一位居士与第一位信女
故事|为什么以关公的生日作为伽蓝菩萨圣诞?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
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