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示|倓虚法师:六道轮回之由来

灵隐寺 2024-03-19


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你要观察:世界上种种样样,无一不是轮过来,回过去呀!且看这天上的日月,其昼夜间轮过来、回过去;又这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亦是轮过来、回过去。若简单的说,就叫轮回。若这样的观察,这世界上,无一事一物不是轮回,今只说六道轮回。


这六道,乃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谓之六道。因什么有此轮回呢?这六道所说的是果,当然要问其因。由有因,必有缘;有缘,必有果;有果,必有报。这因、缘、果、报,是根据何来?乃是根据人心而来。

这人心来的是什么呢?来的就是迷惑。什么是迷惑?迷惑就是贪,瞋,痴,三毒。所谓贪毒,贪不正之名利;瞋毒,瞋无理之忿怒;痴毒,痴不明道理之是非。此三毒俱备,必造杀、盗、淫三恶业。杀业,杀害生命;盗业,不与而取;淫业,奸淫妇女。造此恶业,必成三灾:一名刀兵灾,二名饥馑灾,三名杂病瘟疫灾。若造恶业过重者,可能造成水、火、风大三灾,不易避免。


此惑、业、苦三道,为轮回之根。以其迷惑,必造业;造业,必受苦;愈受苦,愈迷惑;愈迷惑,愈造业;愈造业,愈受苦……于是轮回无已,受苦无休,感动诸佛无缘大慈,又诸大菩萨同体大悲,共驾慈航,以救诸苦。苦劝众生,速修戒、定、慧之三学,对治贪、瞋、痴之三毒,戒止杀、盗、淫之三业,以减大、小三灾之苦。由戒、定、慧三学,有缓急不一,则贪、瞋、痴减去的,有多少不同。于是而有三善道、三恶道之分,成六道轮回之别。乃全是根据戒、定、慧修学之缓急,及多少而定之。

此戒、定、慧三学,有世间之戒定慧,有出世间之戒定慧,有世出世间之戒定慧。


今略说世间的戒定慧。先学三皈之戒体,次学五戒之戒相。其戒相受之可多可少,能受一戒、二戒,则来生不失人身,其寿、夭、高、卑,由戒多少而定。又世间之禅定有九次第定,分而言之,四禅、八定等分。若修有成效,当能升天,天有三界二十八层天之阶级。此皆世间之戒定慧,只享世间之福,未出轮回。


出世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戒相二百五十条,条条皆是保护戒体,故永免轮回之苦。


又世出世间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其戒相有三聚净戒,及十重四十八轻。唯一的,重在保护戒体,不见轮回之相,戒经所谓“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是也。其禅定功夫无出无入,所谓“那伽(译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平日送客迎宾,搬柴运水,皆在禅定之中。所谓慧者,般若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又法华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此皆名成佛之智慧,唯是佛知。佛见此三种三学,唯此世出世间的三学为究竟。

就按这世间的三学,虽然皈依三宝,但得戒体,未受戒相,不能保护戒体,不过是修世间的福;纵然有受戒相的,多是有名无实;果然能持净戒,即是菩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未受戒相,就是不肯离开世间的思想也。就是因世间人的耳闻眼见等,总未离开世间,自己甘心承认我的身体,总归生(生活)、住(住世时间)、异(幼而壮壮而老)、灭(消灭于地下);又我所创成的依止、事业,当然是成(成就)、住(住的时间)、坏(是衰败)、空(归无所有),这是逃不开的,甘心自认,那就无可如何了。


若出世的三学,就能超凡入圣,永免轮回及生老病死等苦。

若世出世间的三学呢,与前二种三学,就大不相同了。应要如是知见这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自己一个完全的清净法身,与三世诸佛同体,同住一个常寂光中的世界,这是人人有分的。


若以此佛法为妄诞不可信呢,也可以参考,在佛法未来中国时,我中国的圣人,他也是这样的说法,无非是名相不同、作风不同,这义理是一样。这两处的圣人,距离时间与空间太远又太远,当然不是两面核计好了来骗人的。就按中国的圣人所说:“君子之道费而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如是之说,可为证信了。可信的是不约而同,可见是同一义理了。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今年元夜时 佛前灯如昼——元宵节佛前供灯的三重深义藏识|太虚大师常住灵隐寺的一年
藏识|五十年代灵隐寺方丈尘空法师遗著:五戒研究藏识|儿童节到了,您认识灵隐寺中的这几位“小朋友”吗

☀巡觅
巡觅|下一次来灵隐寺的法缘,在哪一年
巡觅|在岁月的年轮里,散发记忆的香
巡觅|重檐叠幢,仿佛身在净土
巡觅|朝礼灵隐寺的四个年头:温柔、从容、简单、坚定

☀学处学处|《华严经》是佛在哪里演说的——七处九会,演大华严
学处|今日药王菩萨圣诞,身病、心病这位菩萨都能治
学处|《华严经》中的世界观(上)
学处|寺院在端午这天也吃粽子吗——禅师语录中的端午遗俗

☀观照观照|不离贪嗔痴,如何得解脱
观照|断根本烦恼,得解脱自在观照|考前睡不着,文殊妙智来帮助
观照|即便是躺平,也要去极乐世界躺啊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佛制结夏安居,是有种种道理的
开示|印光大师:儿童教育读本开示|慈舟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究竟有何含义
开示|弘一法师:《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一偈一偈|《普门品》——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一偈|《普门品》——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一偈|《普门品》——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一偈|《普门品》——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物语物语|玉兰——春日无限 玉兰花开山寺中物语|茶花——不见茶花 怎知春深如海
物语|海棠——着意寻春春不见,东风吹上海棠梢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 今来此地荫人天

☀常识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常识|入世的精神:布施常识|你知道佛教所说的“五眼”是哪五种吗
常识|入世的精神:持戒

☀素食素食|小满之日苦菜秀
素食|今日一份罗汉菜
素食|高考日,平常吃
素食|今日要吃的是粽子,甜的、咸的都好

☀分享分享|因为疫情
分享|佛教与节约
分享|阳光洒进了我的心里分享|供花四悟

☀赏析赏析|唐代佛教造像:石佛、菩萨、力士、华严图像
赏析|华严经变相图片段——如来狮子图赏析|犍陀罗艺术
赏析|元代佛画:华严法会图

☀历史历史|佛经翻译时代的分期与制度的变迁
历史|唐宋时期的译场中都有哪些人
历史|字字珠玑的佛经在翻译时都有哪些规则
历史|佛经都有哪些翻译方法

☀阅读阅读|丰子恺:山中避雨
阅读|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阅读|丰子恺:渐
阅读|丰子恺:端阳忆旧

☀故事故事|觉贤三藏翻译《华严》 龙族化身童子供养
故事|迦旃延尊者“买贫”
故事|猿猴的供养
故事|离越阿罗汉的牢狱之灾

☀视频视频|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来听听云林志工古筝班合奏《大悲咒》
视频|历史珍影 九十多年前西方摄像师眼中灵隐
视频|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视频|灵隐七叶树花盛开——华开便见祖师面 叶布还惊帝网张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随喜华严法会、供佛斋僧、每月放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