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①
《四十二章经》前文回顾:
|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本章对于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分别加以说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出不了行动、讲话、思想这些活动,佛教称为身、口、意三业。从身口意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既可以表现为十种好的,也可以表现为十种恶的。善恶的体性,本来是没有固定的,本性是空的,就是看我们究竟是要做好还是做坏,你要做善的,就是善,你要作恶,就是恶,本章就是专门阐释这个道理。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究竟是哪十种呢?则包括“身三:杀、盗、淫。口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嫉、恚、痴”,在我们身体上有三种,在我们口头上有四种,在我们心理上有三种。
这十件事情,假如我们不能够随顺正道去行的话,就是违背了佛陀的圣道,这个就叫做十恶。如果把这十种恶事停止下来,不要去做,就称为十善了。十善与十恶,一正一反,好像我们的手掌一样的,正面是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了。
身善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与五戒的前三相同。
不杀生
一切众生(动物),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没有一个动物甘心情愿被人杀,被杀是没有抵抗的能力,可是这种怨恨之心不会消失。杀生的人有失仁慈,被杀的众生怀恨在心,念念要报复,这就是佛教所谓欠钱的要还债,欠命的要偿命,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为什么?两方面都迷。
佛法教我们不杀生,不但是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同时更是培养自己的大慈悲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不杀生上来培养,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这条戒律有这么大的功德。杀生业障非常重,障碍明心见性,障碍我们得一心不乱。因为一个好杀的人,嗔恨心必定重,嗔恨心重的人,念佛怎么会得一心?修禅怎么会得禅定?所以佛法把不杀生列为一切戒条里第一条戒,是有道理的。
因此,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有命者,不得故杀。
不偷盗
“不与取”就是偷盗,不与取是别人没有同意、没有答应,你就取来,这就犯偷盗。我们没有得到别人同意,随便把别人东西移动,都是偷盗,不一定说据为己有才是偷盗。如我的书放在桌子上,你没有得到我同意,故意把我的书拿到另外一边,让我找不到,就算偷盗。
戒律订得非常微细,就是一草一物、一针一线,再微小的东西都不可以偷盗。若常住物,若信施物,若僧众物,若官物,民物,一切物,或夺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偷税、漏税等,皆为偷盗。此不与取戒,以盗僧物的罪过最重。
这一条戒是帮助我们修学清净的布施,帮助我们放下身心世界,使我们恢复自性清净心。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不邪淫
即举止文明,通情达理。不邪淫是指在家人,居家学佛,未能全断淫欲,只许于正常夫妇间行之,此外与一切男女不得行淫。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
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邪淫会危害家庭的和谐,损害身心健康,伤及子女及他人,乃至身败名裂,有害于安定团结。
往期回顾
☀藏识
☀巡觅
☀学处
☀观照
☀开示
☀一偈
☀联灯
☀物语
☀常识
☀素食
☀分享
☀赏析
历史|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阅读阅读|念佛不专一
阅读|离教而参是邪因 离教而悟是邪解
阅读|阎王的“来信”阅读|古人不轻许可
☀故事故事|舍命求法
故事|阿育王的忏悔
故事|勇敢的老织布匠
故事|大白香象止息两国战端
☀视频视频|云林志工:奉献中增长福慧
视频|灵隐寺合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视频|灵隐寺合唱《三宝歌》
视频|春风春雨溢春潭 春满山花影瑞昙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