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食品|深度】舌尖之争:海天&中炬深度对比报告
招商食品饮料研究团队以产业分析见长,逻辑框架独特,资料数据翔实。2018年,招商食品新面孔,继续加倍努力,秉承团队的分析框架及研究传承,努力做好产业深度思考及深度分析,期待您的支持!本篇系调味品行业深度思考报告之一,推荐阅读!
调味品行业群星璀璨,海天中炬分外抢眼,本文从发展历史、现状横断及未来空间三个角度,从对比分析角度,深入研究海天味业及中炬高新。我们认为,调味品行业壁垒高筑,海天一骑绝尘,中炬别样正红,展望未来,海天霸主地位依然稳固,中炬自身发力,尽享广式酱油的联盟效应,有望实现第二梯队突围。估值上,我们结合DCF及市盈率两种方法,以长期视角审视公司投资价值,投资“硬通货”海天、“魔法盒”中炬,一年目标价分别为69元、36元。
报告摘要
行业概览:壁垒高筑,品牌快速成长。行业口味壁垒较高,产品力是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靠高毛利率赚钱的生意,下游粘性大,企业提价能力强。行业处于稳定成长期,高鲜酱油快速放量。海天一家独大,第二梯队公司差异化发展,品牌、渠道上各有特色。未来几年,品牌消费、供给侧改革、品牌抢夺终端构成总体趋势,竞争格局变化上,以集中度加速提升为主旋律,品牌企业将跑赢行业增速。
品历史:海天一骑绝尘,中炬别样正红。在两个公司发展历程中,均有从产品推动、渠道品牌推动、管理驱动等阶段,但总体上,海天领先中炬发展阶段5-10年。2007年-2017年,海天销售网络全国化、品牌基本夯实的基础上,10年收入翻五倍,在管理驱动下,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均提升10pct以上,目前已步入平台发展期。中炬目前全国化织网循序渐进,已具备一定品牌力,2013年以来成本管控更加重视,正处于产能释放、渠道织网的红利期。
论当下:海天强,中炬稳,差异根源在体制文化。产品:海天产品线稳定齐全,中炬聚焦高端,质量上乘;渠道:海天渠道覆盖深度、广度、扁平程度极强,议价力高,在餐饮市场建立霸主定位,中炬区域稳步扩张,正逐渐向餐饮渗透;营销:海天霸气激进,中炬四两拨千斤,产品形象深入人心;成本管控:海天在成本费用控制上做到极致,中炬酱油吨成本、管理费用率均有下行可能,带来业绩弹性空间;机制文化:海天民营体制,管理层持股,市值导向,多年经营内化了狼性强势的基因,中炬国企体制,稳定有余,冲劲尚需提升,此为中炬发展速度不及海天的根源所在。
看未来:投石五问,讨论两个公司发展前景。1)海天的霸主地位是否稳固?基本稳固,但随着行业增速放缓,龙头也将为产品创新、消费者教育承担更多“责任”;2)如何看待海天与中炬高新的竞争关系?竞争的确存在,但两者也在共同做大市场,本质上是竞合关系,联盟效应和流量收割效应下,中炬可借力发展;3)为什么看好美味鲜突围?美味鲜产品聚焦高端,跟随广式酱油同盟、跟随龙头收割流量,品类渠道形成滚雪球效应,有望从第二梯队中突围;4)中炬会成为下一个海天么?中炬一定程度上复制海天之路,但仍有差异化,海天将成为全球调味品霸主,而中炬则在调味品、厨房食品等领域做到精致特色;5)海天中炬的打法将有何不同?海天在加速向调味品平台型公司发展,中炬继续渠道品类滚雪球。
投资建议:买入“硬通货”海天、“魔法盒”中炬。未来五年,海天、中炬增长率中枢将在15%左右,我们结合DCF方法对两家公司估值分析,认为两家公司价值仍被市场低估。建议以长期视角审视投资价值,投资“硬通货”海天、“魔法盒”中炬,给予海天目标价69元,对应19年35倍PE,中炬高新19年调味品30X,地产按照43亿估值,1年看290亿市值。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板块估值中枢下移
一、行业概览:壁垒高筑,黄金行业
1.商业本质:护城河较深,得餐饮者得天下
口味粘性强,产品力为王。调味品为菜肴味道提供者,单价低,作用大,风味差异大,保障产品定价权。调味品本质上靠高毛利率赚钱的生意,产品力为核心竞争力,理性消费者最终为优质产品投票。行业上游对接大宗农产品,大量采购议价力较强;下游口味粘性大,存在习惯性消费,优质品牌提价能力较强。传统调味品公司一般采用经销商模式,先款后货,厂商相对强势。新品培育周期长,一般至少需2-3年,进入壁垒较高。
双渠道存异,餐饮壁垒更高。餐饮渠道与家庭渠道在采购群体、产品需求、量价空间、消费粘性、集中度、核心资源上均有一定差异。综合来看,厨师是行业意见领袖,餐饮端刚需、高频、粘性更大,护城河更深,得餐饮者得天下。
2.空间增速:潜在空间巨大,高鲜酱油放量周期
我国人均调味品消费量偏低,供需合力推动行业扩容。根据人均消费量国际对比,我国调味品有足够发展空间。烹饪专业化是行业扩容的根本拉力,烹饪越专业,调味品越细分,量价空间随之打开,而人均GDP提升带来的饮食升级、餐饮外部化又影响着烹饪专业化进程。供给端对单品打造也是行业扩容的重要推力,如海天对“味极鲜”的操作,将高鲜趋势加速推至全国,但为打破口味粘性,消费者教育往往是必经之路。
“慢销品”行业,以时间换空间。调味品属于消费品中的“慢销品”,发展阶段相对早期,保持稳定增长,需求很难有爆发性,但也不会透支未来,保持10%增长仍可看很久。
子行业次第花开,高鲜酱油放量正当时。行业是众多细分子行业的组合,子行业空间不大,几十亿到几百亿之间,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酱油单品相对成熟,但人均消费量尚不足日本顶峰时期一半,行业尚未见顶。高鲜酱油部分替代生抽,正在加速放量。
3.竞争格局:一超多强,走向集中
一超多强,渠道错位,区域割据。海天体量遥遥领先,李锦记、美味鲜、欣和、东古在第二梯队。各企业在餐饮渠道和家庭渠道上错位发展:李锦记、海天、东古主攻餐饮端,欣和、厨邦、千禾、加加主打家庭端。海天、李锦记建设全国化网络,美味鲜覆盖75%地级市,这三家称得上全国化企业,其他企业区域性较强。华南地区是粤产酱油发源地,人均消费量大,市场最为成熟。华南市场竞争格局上,海天、厨邦分庭抗礼,李锦记、味事达、东古也有不错的市场基础。华东市场升级明显,高鲜领域竞争激烈,欣和六月鲜深受欢迎。东北人均消费量大,偏酱香口味,东古强势占领餐饮。西南川派酱油天下,人均消费量小,零添加盛行,为千禾主力市场。
格局分散,双渠道集中度均有提升空间。家庭端来看,目前CR5为17.4%,龙头海天占有率为6.8%左右,与日本CR5(77%)、龙头(38.5%)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餐饮端来看,高端餐饮海天、李锦记、厨邦、东古、欣和等均有一席之地,大众餐饮海天一家独大。我们按照欧睿口径预测,根据欧睿2017年度酱油行业数据,Retail Volume(零售消费量)为444万吨,Foodservice Volume(餐饮零售量)为556万吨。海天2017年的销量为170万吨左右,零售端零售额市占率为7.7%,由于海天零售端平均价与行业均价相当,假定销量占比亦为7.7%,零售端量为35万吨左右,餐饮端为135万吨左右,海天餐饮端销量市占率约为20-25%,我们认为餐饮端最终形态集中度将更高,目前来看仍有提升空间。
强者恒强,格局加速集中。长期来看,行业进入门槛偏高,厂商数目减少是大趋势。行业虽然处于成长期,但增速相对平稳,品类很难突然爆发,龙头可在有明显趋势后(如生抽、高鲜酱油局部地区明显放量),再大力布局,后发制胜,因此行业难出现颠覆性变局。行业品牌竞争梯度明显,龙头经销商选择龙头品牌,形成渠道自加强机制。短期来看,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大环境让行业加速集中,几家龙头公司也加速布局终端,小厂加速出清。
小结:调味品行业口味壁垒较高,下游粘性大,较深护城河带来提价能力。调味品目前行业处于稳定成长期,酱油人均消费量尚未见顶,市场规模2017年在540亿左右,增速在8%左右,从细分品类上处于高鲜酱油发力期,产品升级带来量价齐升,料酒蚝油等小品种增长速度更快。竞争格局来看,海天一家独大,全国化网络健全,多地区占领餐饮主力市场,也逐步向C端发力;第二梯队公司差异化发展,品牌、渠道上各有特色。未来几年,品牌消费、供给侧改革、品牌企业抢夺终端构成总体趋势,集中度加速提升,品牌企业间存在竞争,但也在共同做大市场,品牌企业将总体跑赢行业增速。
强者恒强,海天霸主地位难以撼动,逐步进入提价、产品创新周期。高鲜酱油放量周期,厨邦产品线集中于高鲜领域,受益最大。在本文中,我们将海天、中炬两家公司作为重点研究标的,通过全面对比,深度分析两者的经营和投资价值。
二、品历史:海天一骑绝尘,中炬别样正红
1.历史回顾:海天一骑绝尘,中炬后起之秀
在两个公司发展历程中,均有从产品推动、渠道品牌推动、管理驱动等阶段,但总体上,海天领先中炬发展阶段5-10年。
2.海天味业:一骑绝尘,平台形成
第一阶段(1997年之前):体制松绑,产品驱动。
1994年,20年前的海天只是偏居广东一隅的酱油厂商,同样地处广东的致美斋,无论从历史的沉淀和行业的声望都在海天之上。1994年,海天成功转制,体制的松绑为海天赢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海天从转制之初就为企业引入最先进的管理及激励机制,这为企业之后20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海天95年参与持股员工的人数为749人,共持有2689万股,通过先进体制,公司与员工利益实现一致化,不吝对员工的奖励,包括房、车首付款,但需要员工用多年的业绩达标来回报。与此同时,海天在技术上领先,拥有草菇老抽、金标生抽等多种明星产品,也在蚝油等品类上不断突破。
第二阶段(1997-2007年):渠道、品牌推动,基本完成全国化
内部管理定调,外部扩张开始。虽然“打江山”的过程在区域壁垒极强的调味品行业非常之难,但,海天在品牌、渠道等方面取得突破,快速实现全国化。
全国化基础之一——高度重视品牌。品牌方面,包装的改变让海天脱颖而出。海天将包装颜色从市场主流的黑色改为红黄、红金;更换了瓶贴设计,使酱油从重品名改为重品牌;采用一次性免洗专用瓶,改变用自己瓶子“打酱油”的习惯。与此同时,海天从99年开始投放央视准点广告,2003年-2004年大量投放地面广告。虽然下游主要对接B端客户为主,但公司自始关注品牌建设,为其后来逐步走向C端奠定基础。
全国化基础之二——渠道突破有方。高激励下,销售人员务实、进取的精神成为全国化破局的关键。区域扩张方面,海天率先于1997年在非主力市场武汉设立驻外机构,结果收效显著。相较于此前在其他市场上传下达中体现出的效率不足,武汉在采用驻外机构后,对本地市场反应更加敏锐;同时,公司聘用刚毕业的学生作营销人员,他们具有冲劲及执行力的特质推动公司营销发展。此后,海天把在武汉的打法推广到全国市场,营销版图快速扩张。餐饮渠道的突破方面,公司借鉴李锦记的经验,与厨师学校合作,培养厨师使用海天酱油的习惯,再从地面渠道上进行推广配合。渠道管控方面,海天较早进行深度分销,一个城市培养众多一批商,经销商之间互相牵制,形成赛马效应,为公司在厂商关系中的强势地位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海天已经拥有3600家一批商及50万以上的终端网点,织网3.0镇村计划也逐步展开,公司营销渠道极致扁平化的未来可期。
第三阶段(2007年-2014):产能扩张,管理驱动
在渠道及品牌全国化基础上,海天产能不断扩张,管理更加精细。2010年到2014年,公司毛利率从32.99%提升至40%,净利润率亦从14.76%提升至21%。此外,公司还启动了150万吨调味品扩建项目,产能进一步扩张。
第四阶段(2014年-):平台发展,资本驱动
海天2014年完成上市,进入平台化发展阶段。所谓平台化发展,一方面,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密实织网、品牌强化来强化平台优势;另一方面,借助平台优势及运用并购等资本手段,公司加快相关多元化,如2014年并购广中皇切入腐乳子行业,以及2017年并购丹和醋业。从目前海天ROE拆分情况来看,财务杠杆一直较低,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未来是否会加大杠杆来提升回报水平,市场也将拭目以待。
3.中炬高新:错位发展,别样正红
第一阶段(2005年之前):产品梳理,定位高端
美味鲜99年被并购上市后,发展逐步提速。美味鲜曾与海天在华南市场展开地面竞争,同时也在省外进行扩张。但是由于自身产品力相对较弱,导致公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遇阻。加上当时市场上低价恶性竞争较为严重,美味鲜在产品定位上几经摸索,最终将主要精力逐步转移至厨邦品牌,并研发出氨基酸含氮量为1.3的酱油,为市场独有,厨邦也顺势将产品定位调整至高端。
第二阶段(2005-2012):渠道拓展,品牌强化,与海天错位发展
在将产品线梳理清晰后,中炬明确了战略方向:以厨邦品牌开始与海天进行错位竞争。厨邦品牌定位中高端,主要走家庭渠道。在行业高增长的背景下,保持了多年15%以上的收入增长率。
第三阶段(2012-):产能扩张,效率提升
现阶段,尽管行业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期,但持续的效率提升带来了毛利率的提升和管理费用率的下降,保障了中炬的业绩弹性。毛利率提升方面可以由公司在阳西生产基地进行的产能扩张体现。阳西工厂日照更为充足,日晒酿造时间可以更短,水电能源更加便宜,使得工厂整体净利率水平高于中山。另一方面,公司近年来对成本控制越来越重视,将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当前,美味鲜占上市公司的收入比例达到90%以上,上市公司对美味鲜业务重视度进一步提升。
三、论当下:海天强,中炬稳,差异根源在体制
我们从机制文化、产品、渠道、营销、成本管控五个方面来对比两家公司。总体来看,海天、中炬在产品和品牌上各有特色。中炬在渠道覆盖度、成本控制上仍有较大差距,而差异根源在于两家公司不同的体制文化。
1.产品:海天稳定齐全,中炬聚焦高端
谁的酱油更好?产品是认识两家企业的基础。两家企业均有行业领先的产品力,各具特色。综合来看,海天产品大部分走餐饮渠道,技术工艺稳定,产品线齐全,草菇老抽、金标生抽等已经成为流量型产品,产品力绝佳;厨邦酱油全部以黄豆酿造,品质上乘,产品线集中在1.0以上的高鲜产品。
谁的酱油更贵?从平均吨单价来看,中炬高新2016年的酱油平均吨单价为6000元左右,而海天同期的单价为5120元左右,看上去厨邦的酱油更贵,但是我们细致研究后,发现这20%的差距主要来自产品结构差异,而同等同类(如氨基酸含氮量相同)产品,海天酱油的出厂价一般会高于美味鲜酱油。通过对比海天1.6L、厨邦1.63L产品的出厂价,我们发现同类产品(氨基酸含氮量相同)产品,海天的出厂价相对较高。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海天的产品“更贵”,而产品议价力背后是厂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但“厨邦酱油”为明星单品,具有核心优势。厨邦酱油是美味鲜主打产品,具有多年的历史沉淀,品牌深入人心,含氮量1.3为市场少有,出厂价高,议价力强,产品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也是厨邦打开空白市场、受益消费升级的重要单品。
为什么吨单价海天提升快,而中炬提升缓慢?海天近年来平均2年提一次出厂价,而在2017年前,中炬仅在2011年提升了一次出厂价。从吨单价数据来看,海天2011年以来吨单价一直在提升,而中炬高新的吨单价一直在6000元左右波动。我们认为一方面,厨邦的产品线本身偏高,很难受益因为结构升级带来的平均吨价提升;另一方面,2016年前,厨邦品牌在非主力区域尚未夯实,盲目提价会丢失部分市场。
但关注边际改善,中炬的议价力也在提升。2017年中炬高新进行了全面提价,市场接受度良好,可被视为品牌议价力提升的重要标志。2018年年初,公司在华南成熟区域小幅提升出厂价、终端价,提升部分作为费用投入市场。市场策略的转变也看出议价力在逐步增强。
2.渠道:海天全面覆盖,中炬稳步扩张
渠道覆盖程度:海天县级市场接近全覆盖,中炬覆盖75%地级市。海天是目前酱油企业中唯一完成全国性布局的企业,基本上完成对地级市的覆盖,县级市预计2017年已经可达90%以上,终端网点在2013年已经达到50万个。中炬高新加快了地级市场的覆盖,目前已经达到75%,经销商数目每年增加100个左右,预计2018年将能覆盖全部地级市。
渠道扁平程度:海天渠道更扁平,更下沉。从经销商规模来看,海天、中炬相差不大,海天略低于中炬,这与海天渠道高度扁平有关,同时也与全国网络布局有关。尤其是近年来,海天渠道下沉到村级市场,新招经销商规模偏小。相比之下,中炬渠道扩张速度不算快,现在仍处于半全国化状态,地级市覆盖度约在75%左右,但也稳扎稳打,现有经销商相对成熟。
双渠道定位:海天全渠道王者,中炬商超精英。海天在餐饮渠道上打法明确、经验丰富、执行到位,先占优势明显,而14年之后KA也在强势扩张。厨邦虽然是做流通起家,但是2005年定位高端之后,在省外主要做商超,根据草根调研,厨邦商超增长速度在所有品牌中最快。由于餐饮渠道操作的特殊性,中炬目前餐饮端占比较低,约有20%左右。通过餐饮协会等资源打入餐饮市场,江西赣州成为公司的一个餐饮典范市场。近年来公司操作积极,希望能够复制赣州模式,加快餐饮渗透。
渠道管控:海天强势管控,中炬稳定和谐。海天在渠道管控上相当强势,一直践行深度分销的理念,对经销商考核也相当严厉,区域经理也会定期轮换,不让市场被个人控制。相比之下,厨邦的渠道压力稍小,但厂商关系好,多年来较为稳定。海天较强的上下游议价能力也反应在报表中:预收账款占Q1营业收入比例明显高于中炬,OWC增加额经常为负,这对企业现金流形成有力保障。
3.营销:海天善于变化,中炬别具一格
海天营销风格激进大胆。海天近年来对C端更加重视,营销风格激进大胆,针对厨邦的“晒足180天”,海天曾经用广告语“不仅晒足180天”,锋芒毕露。同时,公司亦对金标生抽等经典产品进行了十分大胆的包装更换,体现不故步自封的王者风范。
厨邦在营销上四两拨千斤,广告、包装都深入人心。虽然营销投入不如海天大,但是厨邦营销善用“巧劲”:超级话语(厨邦酱油美味鲜,晒足180天)。“晒足180天”打造出高品质酿造酱油形象,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超级符号(绿格子桌布):绿格子外观醒目,抢夺消费者心智,使产品本身脱颖而出。
海天2014年后营销投放加大,消费者教育规模化推开。2014年后,随着渠道从传统向现代渗透,海天的营销费用率加大,尤其是16H2之后广告费用占比提升较大。经过我们的数据梳理和草根调研,海天的广告主要投放到新用户、新产品、新市场。加码C端后,消费者教育规模化铺开,有利于供给侧推动消费升级。
海天的广告投放去向何处?——新用户群
我们梳理了海天的广告投放,主要在味极鲜、蚝油、黄豆酱等品类中,节目形式是综艺为主,以味极鲜冠名的《天籁之战》及海天全产品线赞助的《熟悉的味道》为例,目标用户非常明确,为80-90后的新厨房示例。
海天促销投放在哪里——新市场、新产品
根据我们多地草根调研来看,海天促销投放主要用于新品培育和低线市场培育,在成熟产品、成熟市场,公司促销费投入反而较少。我们认为,海天的费用投放,相比于费用战,市场培养、消费者教育的成分更大。
中炬高新是否受到较大冲击?
我们认为,从各个维度来看,中炬都并未受到费用投入的冲击:
2017年中炬高新在家庭渠道保持快成长:根据我们草根调研数据,中炬高新2017年在商超渠道的增长在25%左右。
海天厨邦在非成熟市场受益同盟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海天、厨邦仍存在较多的市场空白,海天、厨邦在攻击地产酱油的过程中,形成联盟效应,较长时间内多不会形成两品牌之间的直面竞争。
厨邦味极鲜受益流量收割效应:虽然并非是公司主力产品,但受益于海天味极鲜的高费用投放,“割麦子”产品厨邦味极鲜2017年的增量收入在1.5亿以上
4.成本管控:海天管理极致,中炬尚存弹性
海天将成本管控做到极致,中炬吨成本仍较高。海天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强,在成本上行周期,吨成本只是温和上涨,同时配合提价,盈利能力反而提升。中炬虽然产品定位高端,出厂价较高,但成本管控方面仍有不足,因而毛利率相对较低。根据我们对中炬高新成本拆分测算,中炬高新吨成本比照此规模合理吨成本,还有6%左右的下行空间。
管理费用率差距大,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带来中炬提升空间。从管理费用率对比来看,海天远低于中炬高新。一方面,中炬高新可通过精益管理进一步控制管理费用;另一方面,中炬管理费用率随规模提升也有降低的趋势
5.机制文化:海天狼性强势,中炬稳健务实
体制:海天民营体制,管理层持股,中炬高新前海举牌后,下一步动作可期。海天高管平均薪酬在186万元。同时,海天是一家管理层作为一致行动人控股的民营企业,高管平均持股市值10.53亿,除实际控制人外高管平均持股市值1.77亿,管理层年富力强,激励市值导向,冲劲足。中炬高新高管平均薪酬为105万元,公司以营业收入、净利润、ROE为业绩考核指标,并作为核心管理层(210人左右)的奖金计提依据。前海举牌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但目前实际控制人尚未变更,仍为中山火炬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企体制虽较为稳定,但也为灵活性及拼劲方面留有提升空间。
机制:海天激励较高,吸引较高学历就业,反过来刺激更高的人均创收,形成正循环。从员工平均工资来看,海天领先中炬,而根据我们草根调研所了解的情况,在区经理等销售人员的薪酬方面,两家公司的差距更为明显。海天公司中层比较稳定,一般在公司工作4年以上可独挡一面。有些员工在城市里面要买房,公司会给首期款,并要求员工用未来长期(5年以上)的业绩来回报。海天、中炬员工总数相近,海天人均创收遥遥领先,人员结构上海天销售人员占比高,中炬生产人员占比高,这与中炬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偏低有关。我们期待中炬高新在人员激励、生产效率上有进一步提升。
文化:海天文化偏狼性,中炬务实稳健。体制机制作用经过时间的积淀,会逐步内化为公司文化。海天文化体现在几个方面:1)高压发展,保持狼性:海天长期高激励、高压力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种狼性的文化,在市场份额争夺中更具竞争力。2)降低内外依赖,保障强势地位:海天内外治理彰显龙头风范,始终保持企业的强势地位,海天对外不依赖渠道大商,较早实现渠道扁平化;对内核心岗位设立接班人制度,让整个企业发展不依赖个人。3)追求管理极致:公司善于精细化管理,包括渠道管理,生产管理。有些经销商表示,海天订单必须老板自己下,因为如果没有研究促销政策是下不了单的。海天省钱但不省原材料(100%天然晒照),把钱省在管理环节,比如生产用圆盘,收得率达到92%,行业平均在82%左右。中炬高新文化则可以概括成务实、稳健、灵活,追求发展性价比:一线员工踏实勤奋,员工稳定性较高,厂商关系和谐,市场策略灵活,讲究投入产出性价比,保持长期稳定发展。但是,公司整体经营状态欠缺一些狼性,因此与海天相比,发展节奏稍慢。
四、看未来:中炬会成为下一个海天么?
在对两家公司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基础上,我们本章将讨论海天、中炬的“未来”,包括竞争地位变化、长期定位、打法策略,将重点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海天的霸主地位是否稳固? 2)为什么看好中炬突围? 3)中炬会成为下一个海天么? 4)海天中炬的打法将有何不同?
1.海天的霸主地位是否稳固?
霸主地位难撼动,风险点在于饮食结构转变。我们认为,海天的霸主地位已难撼动,不仅仅在于龙头的体量遥遥领先,更是在于强者恒强的行业逻辑、海天对于餐饮渠道的卡位、以及领先同行的公司治理。从发展历史来看,海天在快速增长时期,就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渠道管理模式,扁平化程度较高。横向对比白酒、乳业板块,少有强势大商,后来者通过大商制追赶的机会很少。海天最大的风险点在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借鉴日本经验,若饮食快速西化或标准化,复合调味品料进入爆发期,酱醋等传统调味料人均消费量可能面临下滑,这也是龙头应该警惕之点。
身为龙头的幸运:强议价能力。上游先货后款,大规模采购,上游议价能力保障成本相对稳定;下游先款后货,基础产品需求刚性,提价能力保障盈利确定性。从历史提价节奏来看,海天平均2年提价一次,随着人均消费水平提升,提价周期可看更久。
身为龙头的责任:推动升级与消费者教育。海天超越李锦记等,成为酱油霸主,跟随李锦记的蒸鱼豉油、蚝油等收割流量的机会也再难出现。在调味品领域,略显孤独的龙头,仍要为对抗经济波动、人均消费量提升空间的收窄,而持续进行创新单品及消费者教育,这将一定程度上推升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中枢。
2.如何看待海天中炬的竞争关系?
海天中炬间存在竞争,但也在共同做大市场,本质上是竞合关系。由于天然的口味壁垒较高,某一品牌单打独斗,较难打开局面,调味品营销中往往存在联盟效应和流量带动效应。
1)联盟效应。调味品行业具有较强的口味壁垒、习惯消费壁垒,因此竞争格局演变较为特殊,孤立单品难在规模上形成气候,适度竞争带来的“联盟效应”反而带来共同成长。派系同盟:海天全国化过程,固然自身的渠道推力发挥重大作用,但粤菜北上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广式酱油在进攻地产酱油之时,往往会形成联盟。例如当前海天、厨邦在川派酱油集中地西南地区联盟效应较强,共同培育市场,增强消费者对广式酱油口味的粘性。品类同盟:近年来,高鲜酱油群雄并起,消费者认知被强化,高鲜市场不断扩容;四川本地的“零添加”概念盛行,各个品牌都做无添加,反而增强了消费者认知和该品类的动销。
2)流量带动效应。今年海天味极鲜的全面推广,与味事达的大单品形成直面竞争。但草根调研反馈,味事达也有10%的增长。从长期来看,海天味极鲜的全国推广,对味事达有品牌上的冲击,但从短期销售来讲,流量带动效应与份额抢夺效应,一正一反,对其销售额影响最终情况未见定论。根据欧睿零售端数据,亨氏(味事达)2017年市占率反而有所上升。而海天味极鲜的成功打造,也带动了厨邦味极鲜这一流量收割型产品的销售,厨邦味极鲜17年增量为1.5亿以上,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增长。
3.为何看好美味鲜突围第二梯度?
第二梯队公司各有特色:李锦记品牌优势明显,产品创新能力强,酱料优势明显;欣和华东区域市场优势明显,六月鲜消费者接受度高,具有作为拳头产品具有突围能力;东古东北市场餐饮渠道优势明显。但我们认为,厨邦从第二梯队中胜出的概率更大,原因如下:
(1)历史悠久,具备消费群体基础
行业理性消费更多,长期来看,优质产品胜出概率大。酱油为大豆酿造,质量上乘,厨邦酱油出厂价较高,说明单品议价能力强。美味鲜前身为香山酱园,与海天渊源相似,多年的历史沉淀,奠定了品牌基础,在优势区域有粘性消费群体,经营风险较低。2017年提价后,市场接受度好,这说明公司具备品牌议价力。
(2)布局全国化,奠定品牌格局
海天、李锦记已经为全国品牌,而其他品牌多为区域品牌,厨邦目前类似“半全国化品牌”,在区域品牌全国化中步伐最为领先。目前厨邦在地级市覆盖率为75%左右,今年目标有望实现全国覆盖,虽然短期内新区域起量不见得很快,但厨邦覆盖全国的决心奠定了品牌格局。行业特性决定守住区域成为地方诸侯较易,健全全国网络较难。厨邦攻城拔寨的决心体现了较高的产品品牌的自信度,为其长期发展积累优势。
(3)产品聚焦,受益消费升级
公司虽同步运营厨邦、美味鲜两个品牌,但是厨邦品牌占比90%以上,而厨邦基本均为1.0以上的高鲜产品,酱油单品聚焦在高鲜领域,受益于高鲜放量的大环境,成为消费升级的受益者,并有利于收入弹性实现。
(4)跟随广式酱油同盟、跟随龙头收割流量
广式酱油为中国特有,产品在北回归线附近晒制而成,营养丰富。全国化的海天、李锦记均为广式酱油代表品牌,说明广式酱油在口味上具有全国化的条件。厨邦可以跟随龙头在区域市场攻击地产酱油,也可以跟随龙头对味极鲜等单品进行打造,收割品类流量。
(5)品类渠道形成滚雪球效应,打开发展空间
公司渠道拓展和品类拓展相辅相成,形成“滚雪球效应”。具体来看,品类拓展改善渠道利润空间,提升渠道积极性,而渠道拓展促使公司新品类增速加快,两者互相促进,公司在前进中实现品类和渠道双增长。我们认为,品类增长、渠道突破(区域填充、餐饮渗透)保障收入增长,保障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空间。
(6)管理稳健,员工务实,市场操作积极
美味鲜虽没有海天的狼性文化及先进的激励制度,但管理稳健,销售人员总体勤奋务实,市场经验被不断总结,形成正循环。餐饮渗透较低的情况下,公司希望复制赣州模式,积极挖掘地方协会资源,流通领域堆头陈列也更加重视,多品类导入后,各地市场操作也更加灵活。
4.中炬会成为下一个海天么?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第二梯队公司中,中炬将成为跟海天最像的公司,但仍有差异化。
公司定位:从10年期左右的长期发展远景来看,海天瞄准全球调味品龙头。从规模上来看,卡夫亨氏调味品业务2016年为67.81亿美元,仍是海天追赶的对象。厨邦美味鲜发展战略从调味品到厨房食品,再到厨房全能食品。
主力渠道:从渠道来看,海天全渠道发展,其中餐饮占比大致为60%,使其自身发展结构保持与行业一致;美味鲜逐渐向餐饮渗透,最终的目标是将餐饮端在自身产品结构中提升至40%。
主力产品:海天仍将聚焦在调味品领域,以发酵调味品为优势领域,提升市场占有率;厨邦在调味品之外,借助品牌、渠道优势,导入一些厨房食品,如食用油等。
覆盖范围:海天目前已经完成全国化布局,渠道织网3.0阶段,将触角深入镇村;中炬高新18年有望将地级市覆盖率提升至100%(除台湾、西藏),此后逐步进行渠道渗透。
5.海天中炬的打法将有何不同?
这一节我们将从价量策略、市场覆盖、双渠道渗透、品类发展四个方面讨论公司的策略打法。
(1)价量策略:海天提价、高端化更强势;中炬量增为主,但提价周期或将缩短
上游来看,18年底或19年初为提价时间点,成本快速上升情况下提价节奏或前移。海天一般在上游成本上行时提价,提价节奏一般是2年一次,时间点一般在年底或者年初,历史上唯一在年中提价是在2012年9月,2012年9月上游成本快速上涨,市场需求旺盛甚至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对部分单品进行提价。今年开年以来,由于南美阿根预期减产,CBOT和国内大豆、豆粕期货指数上行,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了现货市场的不确定性,若年内价格持续快速上升,也有可能促使提价节奏提前。
下游来看,海天有足够的提价能力,调味品定价原则有二:
产品不可替代性带来的定价权(优者为王):受益于较强的口味壁垒,优质产品定价力极强;这一点从海天草菇老抽、厨邦酱油的较高出厂价中可见一斑。海天草菇老抽、金标生抽在市场中为“流量产品”,对其他调味品销售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竞争格局带来的定价权(剩者为王):海天一般的产品战略都是先低价进入(或高价配合促销)、培养市场,做到产品通吃市场,再慢慢提价。如蚝油刚刚推出时候价格只有李锦记的1/5;味极鲜在低线市场促销力度很大,直接培养居民消费升级到高端酱油。我们认为,从海天单品情况来看,蚝油竞争格局更明朗,具有提价能力,逐步培养起粘性的味极鲜,也有减少促销或提价可能。
从海天提价、高端化的动力来看:首先,作为龙头公司,提价、高端化有利于品牌建设。其次,品牌竞品走高端差异化的更多,从防御竞争的角度,高端品必为重点布局。第三,从国际经验来看,功能化大概率为未来趋势,而产品越细分越高端。第四,海天每年对增长、毛利率均有严格考核,在不影响销量的基础上,提价、高端化有利于考核目标的达成。
中炬受益消费升级,放量为主,但提价周期料将缩短。厨邦在优势区域较强,2017年提价不影响销售,是对其品牌力的一个证明。但是厨邦还有更多新覆盖、未覆盖区域,餐饮渠道刚刚渗透,在跑马圈地过程中,产品、市场培育为关键课题,市场占有率提升为第一要诣,因此未来以量增为主,提价主要为转移成本压力,或在龙头大幅提价时进行跟随,保障其产品高端定位。中炬2017年提价前,已经有5年未提价,随着公司品牌力夯实,提价周期将会缩短。
(2)市场覆盖:海天密集织网,中炬加快招商
海天渠道持续扁平化,下沉建设镇村网络。海天目前一批商已达3000左右,织网仍在推进,按照海天20万人口一个一批商的目标,海天一批商仍有翻倍的空间,渠道扁平化细致填补市场空白,同时带来更强议价能力和品类导入能力。渠道进一步下沉,镇村网络建设加强,与大众认知不尽相同,镇村市场享受网络红利,消费能力超预期,品牌认知度更强,反而成为部分区域高端产品的突破口。
中炬高新加快圈地,二至五级市场高速发展。公司全国化稳步推进,在华南等成熟市场增强网络密实度,注重品类导入及餐饮开发。公司在东南沿海成熟区域,增速保持在15-18%;在二三级市场,区县招商加强,看重经销商渠道资源;在四五级市场,厨邦历经5年左右的品牌沉淀期之后,也开始高速发展。
(3)餐饮家庭定位:双渠道交锋,厨邦餐饮攻坚战,海天C端加快布局
餐饮端:海天餐饮霸主难以撼动,厨邦享受增量红利。受益于餐饮渠道的高粘性,海天先占优势非常明显。厨邦打开餐饮市场,具有一定难度,但在体量不大情况下,边际贡献仍然较为明显。厨邦打开餐饮渠道的两把钥匙有:1)极佳产品力:餐饮市场理性消费较强,过硬产品力成为第一要诣。厨邦酱油作为公司拳头产品,在华东地区餐饮渠道接受力较高;2)市场策略总结与复制:公司设置专门部门总结各地市场运作经验,渠道推力和消费拉力“两端抓”。渠道方面,注重餐批市场建设,陈列、促销等方面加强布局,增强批发商自然辐射;消费拉力方面,以厨师大赛等形式,通过意见领袖切入市场。虽然餐饮渠道壁垒较强,但大众餐饮正快速发展,带来调味品增量空间。厨邦品牌力佳,公司推力强,前期体量不大情况下,可逐渐渗透餐饮,速度不见得很快,但发展机会可看更久。根据公司调研,中炬餐饮渠道比例最终期望达到40%。
家庭端:海天高端加快布局,厨邦受益消费升级。家庭端消费升级明显,海天将高鲜酱油推到全国市场,厨邦受益于需求的消费升级、海天渠道推动下的联盟效应,将保持快速增长。为了迎合升级,海天在包装上更加精致化,加大空中投放。同时,海天还将引导蚝油等产品向家庭端渗透。
(4)品类发展:二次产能扩张正当时,品类导入加速
第一次大规模产能扩张:1)海天2009年筹备150万吨酱油调味品扩建项目,2018年基本释放完毕。2)中炬高新2012年筹备美味鲜阳西食品生产基地,三期建设期在2018年7月结束,预计2020年完全达产。
第二次大规模产能扩张:1)海天2017年年底启动高明220万吨调味品扩建项目,扩建总规模为220万吨(其中,酱油150万吨,酱30万吨,复合调味料40万吨),公司开创性布局复合调味品,符合调味品整体发展趋势。2)中炬高新2017年启动阳西美味鲜食品生产项目,未来5年度新增产能主要为阳西厨邦三期的酱油+阳西美味鲜小品类调味品和食品项目的产能释放:酱油类,阳西厨邦已释放16万吨左右,还有24万吨待释放,酱油量还有约50%的增长空间;非酱油类:阳西美味鲜65万吨非酱油产能含食用油30万吨、20万吨蚝油、10万吨醋、5万吨料酒,2020年左右开始投产。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探讨
1.盈利预测中关键假设讨论
(1)增长率
下一个产能周期(2018-2023),两公司增长中枢在15%左右。我们判断行业增速在10%左右,海天中炬将跑赢行业增速,结合两个公司的产能释放节奏,我们进行了增速预测。短期来看,中炬规模较小,进击空间大,因此收入增速短期内有超越海天的可能。长期来看,海天收入稳健性更强,中炬随着渗透率提升,发展空间逐步兑现后,持续发展难度加大,需再提升自身内部发展动力,方可保持后续快增长
(2)毛利率
海天毛利率仍在上升通道。酱油单品:价格端,产品提价、结构升级将带动吨单价提升,成本端,吨单价2011年以来下行,这一方面是由于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与公司用豆粕替代部分大豆所致,未来这两个因素也存在,但效果或不明显。蚝油、酱:吨价有提升趋势,一方面,竞争格局带来的议价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随着产品逐步成熟,渠道向家庭端渗透,也将复制酱油的升级进程,吨成本来看,酱、蚝油吨固定成本占吨成本比重相对酱油较高,仍有通过规模效应摊薄的空间。醋、料酒等:新品类以渠道导入,放量为主,并随规模效应降低吨成本,目前毛利率不高,但按照行业水平,醋、料酒等品类毛利率在酱油之上,因此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中炬高新酱油单品毛利率提升,整体毛利率走势仍不确定,我们预计酱油单品有上行空间,但低毛利率小品类或有拉低效应。从酱油单品来看,随着阳西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自动化程度提升,原材料利用效率提升,吨成本有6%左右的空间,暂不考虑提价,按照2017年6300元左右的吨单价,酱油单品毛利率有望达到50%左右。产品组合来看,公司小品类的毛利率不高,食用油毛利率在10-15%,蚝油、醋、料酒等毛利率在30%-40%,综合毛利率仍需看小品类放量情况。
(3)费用率
随着规模效应,管理持续精益化,管理费用率下行仍是趋势,优异的现金流指标,带来的财务费用正循环也是方向,销售费用率来看:
海天:中期来看渠道加速拓展,费用率中枢上移。渠道从传统到现代演进,渠道费用率上行,另一方面品牌竞争逐渐加剧,因此长期来看,费用率中枢将相对于2014-2016年整体上移。我们认为,未来海天有望复制味极鲜的经验,持续打造升级单品,围绕新品生命周期来看,产品培育期费用率偏上行,产品收获期有望下行。
中炬高新:新市场开发费用投放加大,但品类导入或可摊销渠道费用率。新区域覆盖,餐饮渗透费用投放较大。从公司产能布局来看,品类导入也将加速,多品类导入对渠道费用率形成一定的摊销。
(4)2018-2010年盈利预测结果
2.从DCF理解行业估值
DCF是理解企业内在价值的有效方式,是合理估值的重要参照。根据我们在测算企业DCF过程中的思考,我们认为,从现金流、成长性、生命期、稳定性较低来讲,行业应享估值溢价:
现金流(CF):调味品行业议价力强,上游先货后款,下游先款后货,营运资本较低,财务费用低,企业现金流充沛。
增长性(YOY):行业稳定成长,下游粘性大,虽难有爆发性需求,但5%-10%增长可看很久。龙头公司议价能力强,现金流增长确定性强。
生命周期(t):从国际经验来看,行业需求稳定,生命周期长,子行业次第花开;亨氏、龟甲万、味好美等均为百年品牌,品牌溢价力强,企业基业长青。
稳定性(β):稳定性高,波动小,折现率相对较低;国际经验来看,龟甲万β为0.78,味好美为0.56,卡夫亨氏为0.6。
3.海天、中炬绝对估值
(1)海天绝对估值
我们按wacc为8.2%,永续增长率为2%水平估计,海天DCF为60元左右,并进行关键假设敏感性分析,假设和输出结果如下:
(2)中炬高新绝对估值
我们按wacc为10.22%,永续增长率为2%水平估计,不贡献现金流的未开发地产按照43亿估测,绝对估值为30.7元左右,并进行关键假设敏感性分析,假设和输出结果如下:
中炬高新岐江新城地块,目前只有子公司240万亩已经开发,已开发未售部分,预计每年可获得净利润较少,跟随主业一起估值。其他未开发土地,为进行保守估计,我们按照现价卖出进行价值测算,为43亿。我们认为,中炬高新地块位置优越,升值空间大,开发价值远在此清算价值之上。
五. 投资建议
1.黄金行业,长期布局
关注行业长期投资价值,估值方法更宜用dcf等长期视角来审视。行业稳定成长,护城河深,龙头公司品牌溢价强,中长期看业绩确定性较强。我们认为,可用公司内在价值作为估值参照,在合理区间内买入,享受长期投资回报。同时,由于行业需求爆发可能性较低,也应避免短期预期过高,关注子品类(如老抽、生抽、高鲜酱油)周期带来的需求变化,用长期视角审视企业投资价值。
海天确定性强,中炬高新弹性更大,可类比“硬通货”与“魔法盒”。
2.买入“硬通货”海天
海天作为行业龙头,受益强议价力,不仅锁定自身业绩确定性,还影响了行业的子品类、量价的发展节奏,并以其极致管理水平,成为行业治理典范、估值之锚。若维持在合理估值,每年可赚15%-20%业绩成长的钱,稳健性、确定性都很强,可将海天比喻为币值稳中有升的“硬通货”。
海天:稳中求变,拥抱产能红利新周期。海天虽为行业龙头,但从不故步自封,而是稳中求变。18年为公司五年计划收官之年,海天不仅设立明确的收入利润目标,也在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将“自主经营”列入经营变革之首,旨在通过内部小单元增强组织活力、培养骨干,在销售层面,体现在给予地方经理更大的费用投放自主权,盘活地方经理积极性,提高费用投放效率。展望未来五年,产能释放大周期为稳定增长定调。按照行业2年提价一次惯例,18年底或19年初为提价节点,年初大豆价格再度走高,中美贸易摩擦下不确定性增强,或带动提价节奏提前,同时成本压力下小企业退出加速,海天市占率和盈利能力均有望攀新阶。我们预计18-20年公司EPS为1.59、1.97、2.33,给予19年35倍,看1年目标价69元,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3..买入“魔法盒”中炬
中炬高新:渠道品类滚雪球。对于中炬高新,品类渠道滚雪球效应带来收入增长,效率提升可带来业绩弹性,管理机制改善可贡献更大的发展动力,不确定与弹性都稍大,更像一个“魔法盒”。我们认为可用“外在三力”、“内在三力”来总结对“外在三力”为品类导入、渠道突破、效率提升,现阶段公司在这三处可做的很多,决定了企业业绩规模可进击的空间;而“内在三力”——目标、执行力与激励机制的变化情况,决定了公司的内在动力和推力,决定了对空间的实现进度。中炬高新产品集中在高鲜酱油领域,成为子品类快速发展期的最大受益者。在行业旺盛需求下,企业在填补空白区域市场,加强餐饮渠道渗透,进行小品类市场培育等方面,均有积极动作,可背书收入成长。阳西产能三期将逐步释放,继续带来贡献生产效率,企业降成本意识已然培养,有望持续带来业绩弹性。
对中炬的更大期待:美味鲜拥有悠久历史,产品力佳,有粘性消费人群,在华南市场可与海天分庭抗礼,全国化网络即将建成,这均说明其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也理应获得更广阔的的市场规模。期待中炬发展提速,在此呼吁公司:
1)强化厨邦品牌,夯实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优质产品、优势品牌将会胜出。短期来看,割麦子产品也有盈利空间,但难以建立核心优势,因此期望公司能在核心产品上强化,夯实品牌力。
2)优化体制机制,聚力长远经营。与海天对比,中炬体制机制较为落后,内生发展动力存在差距,我们期待中炬高新能在激励制度,内部管理上向龙头进一步靠近,带来长远发展的动力和弹性。
我们预计17-19年公司净利润水平为4.95亿、6.33亿、8.31亿,给予19年30倍,地产按43亿市值,结合绝对估值结果,看1年目标市值290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参考报告
调味品行业专题:
1、《琳琅满目,异彩纷呈——调味品行业专题报告》2016-09-26
2、《调味品行业专家视角:升级和集中将成趋势》2017-12-16
海天味业公司跟踪点评:
1、《海天味业(603288)—靓丽年报奠基,18年高增可期》2018-03-25
2、《海天味业(603288)—稳中求变量价升,五年目标近眼前》2018-02-13
3、《海天味业(603288)—增速领跑盈利夯实,龙头风范尽显》2017-10-27
4、《海天味业(603288)—价量共振,中报超预期增长》2017-08-15
中炬高新公司跟踪点评:
1、《中炬高新(600872)—品类渠道滚雪球,效率提升显弹性》2018-01-30
2、《中炬高新(600872)—主业延续高增长,分享行业红利》2017-10-29
3、《中炬高新(600872)—高增长势不可挡,明年空间可看更高》2017-08-27
4、《中炬高新(600872)—加速展现真实实力》2017-04-24
附:财务预测表(海天味业)
附:财务预测表(中炬高新)
杨勇胜: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武汉大学本科,厦门大学硕士,西方经济学专业,2011-2013年就职于申万研究所,2014年加入招商证券,6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
李晓峥:食品饮料高级分析师,数量经济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2015年加入招商证券,3年食品饮料研究经验。
欧阳予:浙江大学本科,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金融学研究型硕士,2017年加入招商证券。
于佳琦:南开大学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CPA,2016 年就职安信证券,2017 年加入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研究团队传承十五年研究精髓,以产业分析见长,逻辑框架独特、数据翔实,连续13年上榜《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排名,其中六年第一,2015-2017年连续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附录:
免责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