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先生作序推荐联川微生物组学新书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知名的肠道菌群研究科普作者,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的董事长——热心肠先生蓝灿辉,为新书《医学微生物组实战指南》做序(以下为节选内容)。
快速看完书稿,我心里一股“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油然而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了解我的人可能知道,作为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的董事长,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一个“科普者”——一个肠道菌群研究的科普作者。2016 年,我和小伙伴们创办了《热心肠日报》。到2020年,经过四年多的积累,这个很专业的日报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和专业的“肠道菌群”研究知识库。
同样地,《医学微生物组实战指南》这本书也是联川生物在医学微生物组研究领域中长期积累的一个成果。书中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医学微生物组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过来人”的经验。在我看来,这些内容非得是要下一番功夫才能获得的。同时,能够以一本图书的形式有机的整合成一个系统,由浅入深的讲出来,更显得难能可贵。
我们经常会说,现在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碎片化的阅读虽然经常能够给人一种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感觉,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学习的效果往往如过眼云烟一般,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真正的要去了解一个领域,学习一门技术,还是要重视对教科书的学习。
然而,长期以来的一个局面是,我们缺乏类似的教科书。虽然我国的科学家做了非常突出的研究,但是鲜有人花费精力来对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做系统的整理。初出茅庐的后辈学生只能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外文期刊,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医学微生物组实战指南》这本书的出现对于缓解这一局面毫无疑问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这也是我们《热心肠日报》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正因为此,所以我说我们做的事情有共通之处,都是想要减轻专业人士获取知识的痛点,“心有戚戚焉,然心戚戚矣”。
那么具体说到本书的内容,医学微生物组作为微生物组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国内的兴起也就只有几年的时间,但却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很多初学者可能仅仅停留在测一个16S rRNA基因的认识上,这就导致难以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这本书中,更多的纳入了宏基因组、代谢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策略,反映出公司在应用这些方法开展研究中的长期积累。宏基因组测序更能充分揭示包括肠道菌群在内的微生态的特征,代谢组研究则可以充分了解肠道菌群发挥作用的重要分子基础,而病原微生物在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肆虐的当下更是生物高科技公司的必争之地。
而说到推出本书的联川生物,它的全名是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一家基因检测服务商,也是为数不多的基因科技领域上市公司之一。作为一家老牌的生物技术公司,这家位于钱塘江畔的高新技术公司在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具有完整的产品线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联川生物能够将这些自身积累的研究资料分享出来,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这能够帮助基础和临床研究者更方便地开展微生物组研究,尤其是揭示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机制。
具体来说,书中在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脉络做一梳理的基础上,编者会结合已经发表论文的实例,详细说明论文中的实验设计、分析方法和实验结论。在有些地方,作者还能结合文章中存在的个别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我看来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做法。
感谢热心肠先生倾情作序推荐《医学微生物组实战指南》,内容创作不易,持续输出更显难能可贵,我们愿与热心肠一道,继续为丰富国内的微生物组特别是肠道菌群研究知识库,贡献一份力。我们会持续为研究者提供一线的微生物组实战指南和经验分享。《医学微生物组实战指南》全书介绍《医学微生物组实验指南》内容抢鲜看
全书包括四个篇章:基础篇、上手篇、实战篇、以及特别篇。
基础篇本编介绍了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背景、进展、以及总体研究策略,并专门介绍了中药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本篇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两个维度,针对研究者在微生物组研究过程中常见的共性问题,结合编者丰富的项目经验给出解答和建议。
本篇精选了不同研究水平的代表性微生物组研究案例(从5分到40分+),分为新手必读、新手晋级、高手修炼三个阶段,精解每个案例中的实验设计与思路、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等。此外,还为研究中药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者,详细解析了多篇代表性的研究案例。
本篇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和迅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为研究者全景解说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分享他们对mNGS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深刻洞察和一线经验。本篇还特别介绍了应用mNGS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实战案例。
对了,最后还有干货附录。
需要购买此书的老师,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170例宏基因组数据揭示肠道菌群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系&|微生物专题
Gut:胃癌切除术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发生了哪些变化?|微生物专题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