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5G、光通信、算力网等热点话题展开新一轮“头脑风暴”。
华为这场三天“头脑风暴”,都说了什么?
日前,2022“Win-Win·华为创新周”全球系列活动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围绕5G、光通信、算力网等热点话题,华为与全球行业精英、意见领袖等展开新一轮“头脑风暴”,那么,在这些观点的背后,哪些技术需要我们着力关注?又有哪些技术将会影响商业格局?
5.5G开启产业新征程
当前,蓬勃的需求对ICT基础设施的代际发展提出鲜明的要求。2020年,华为首次在第十一届移动宽带论坛上提出无线通信5.5G倡议,随后在今年4月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提出固定通信F5.5G倡议,两大倡议的提出让全行业都进行了大量令人振奋的探讨,创新实践层出不穷。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杨超斌指出,为了满足toC新业务和toB行业应用对5G网络能力提出的新需求,华为将迈向5.5G持续创新。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杨超斌指出,为了满足toC新业务和toB行业应用对5G网络能力提出的新需求,华为将迈向5.5G持续创新,实现eMBB/uRLLC/mMTC等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新增高精度感知、无源物联、高精度定位、智能化等革命性能力, 开启产业新征程。
据悉,在toC方面,随着XR Pro等交互式应用的逐步普及,要求个人用户体验速率的十倍增强;在toB方面,行业应用需要网络提供超大上行、车联、高精度感知等新能力;同时为了满足海量物联的需求,需要提供中速物联、无源物联等场景化技术。因此,5.5G最典型的网络特征是下行速率要达到10Gbps,上行速率实现相比4G数量级的提升,达到1Gbps,物联网技术能够支持千亿联接,另外还需要在智能化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实现网络能力再升级。
而超大带宽+ELAA-MM是实现10Gbps的关键。首先,超大带宽频谱是基石,需要充分利用包含FDD频谱、C波段、6GHz、毫米波在内的Sub100GHz频谱。随着高频段使用中面临的覆盖挑战,ELAA-MM(超大规模天线阵列M-MIMO)成为必选。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可实现更高频段与C-Band覆盖能力相当,让用户享受无处不在的10Gbps成为可能。当前使用ELAA技术的MetaAAU(3.5GHz/2.6GHz)已经在30+城市规模商用,6GHz频段也已完成外场验证,O2O/O2I场景下均可实现与C-Band共覆盖,而毫米波也借助ELAA解决穿透损耗大的挑战,在实现10Gbps峰值体验的同时,在5公里的距离仍可实现Gbps以上的体验。
同时,5.5G内生智能实现业务智营、网络智优、运维智简。随着5G网络的持续发展,业务走向多样性差异化,网络走向多频多制式共存,无线网络需要引入智能,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toC/toB/toH等海量业务的体验。5G网络流量还在快速增长,也需要通过智能化平衡网络性能和能耗。内生智能的无线网络将具备实时感知、建模预测、多维决策的能力,以网络智优实现资源按需配置,达到体验与容量最优,以运维智简实现站点自规划自开通自排障,以智能绿色实现性能节能双优,持续深化无线网络智能化转型。
未来十年,以5G为核心的三类技术支撑千亿联接。RedCap、NB-IoT、无源物联这三类技术将依托无线产业的规模效应实现商业成功。RedCap中高速物联当前已经具备商用能力,相比eMBB终端模组,具备低功耗低成本的特性,更易形成规模应用;Passive IoT是一种革命性的物联技术,将蜂窝网络和无源标签技术相结合,终端价格低,覆盖距离远,可支撑数百亿的无源物联新场景。当前,华为已验证Passive IoT的覆盖能力,覆盖距离超两百米。无线网络的能力还将进一步从联接扩展到感知,提供通信感知一体化的能力,基于毫米波高频段大带宽提升感知精度,实现测速、测距、成像,满足智慧交通异常识别、智慧工厂电子围栏等行业应用需求,使能全真全感互联。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访问内网查阅资料、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课堂等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的日常。当用户使用传统VPN访问园区内网的时候,需要经过互联网绕行,高峰期间极易造成网络拥塞,业务访问速度慢、体验差,登录认证繁琐,严重影响办公效率。
创新周期间,华为与广东移动联合发布了移动VPN解决方案,移动VPN解决方案采用运营商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为园区用户提供一个随需直达的畅行专网,帮助用户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接入企业内网,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相比传统VPN,移动VPN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体验优,内网访问免绕行,网络下行速率提升可达10倍以上;第二,连接易,公专双域免登陆,实现互联网和园区网的无缝切换;第三,高可靠,5G直连降风险,更安全、更可靠。
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总裁刘康表示,面向5.5G,网络将从面向个人的公共网络延伸到面向行业的虚拟专网,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融合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移动VPN是专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将使我们享受到5G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利,提升行业生产效率。
算网协同打开新风口
以算力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核心组成部分,新时代算网协同需求愈发突出。
AI算力将成为算力增长的主要增量,需要从战略层面加速AI布局,落地打通算力网络新架构、新场景、新模式。
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指出,共建算力网络,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关键有三点。
一是在国家“网络强国、东数西算”等战略的牵引下,运营商将成为算力网络建设的主力军;二是算力网络,AI先行。AI算力将成为算力增长的主要增量,需要从战略层面加速AI布局,落地打通算力网络新架构、新场景、新模式;三是产业协同、生态构建是关键。算力网络的业务和商业创新,需要积极思考面向算力服务的生态小循环,也要营造全产业、多行业的生态大循环。
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刘西恒指出,F5.5G时代,确定性的运力包含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及超高可靠三大特征,与算力深度融合才能应对海量用户的上云和算力需求。
事实上,网络如何建设,说到底是由业务的需求决定的。宏观来看,企业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存用,都离不开通信网络的连接,因此,在算力网络的全流程中,通信运营商所负责的算网基础设施层是算力网络的坚实底座,处于产业链连通上下,协同左右的关键“连接点”位置。
可见,网络的确定性体验主要取决于大带宽、稳定低时延、高可靠等能力维度,而面对行业多样化的算力应用需求,只有确定性的运力和算力进行深度的融合,才能应对未来的算力需求。
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刘西恒指出,F5.5G时代,确定性的运力包含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及超高可靠三大特征,与算力深度融合才能应对海量用户的上云和算力需求,算力时代的新业务需要“三低四高”的品质连接,即低时延、低抖动、低丢包,高带宽、高可靠、高安全和高可用。运营商当前的承载网络还存在架构复杂、适应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带宽驱动的管道网络,向体验驱动、业务驱动的算力网络演进,从尽力而为向确定性运力连接转型。
然而,要建成高品质算力网络,不仅需要产业各方加强协作,共同投入到算力网络的架构和标准制定、关键技术攻关、业务应用创新、试验试点验证的工作中来。同时,在商业模式上,也需通过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路线,形成完善的算力网络技术体系,指引产业链各方更快的实现产品开发和商用落地,并通过业务的创新应用,打造算力网络新服务和新业态,推动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走向纵深,形成算力网络业务、技术、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孵化体系,促进算力网络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刘西恒指出,在商业模式上,依托在行业的持续洞察,华为将与运营商携手,对于关键场景的个性化算力服务需求下,根据企业业务本身选择与之相对的算力网络,最终将算力与网络深度融合,形成场景化集成,助力运营商实现算力网络的商业成功。“越是关键的应用越需要算力跟客户的贴近。”刘西恒指出,面向算力时代,华为将与运营商、产业伙伴共同持续创新,通过全光品质运力网络,让算力像自来水一样“一点接入,随取随用”。
双碳下的绿色主旋律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的形势下,整个ICT产业都在践行绿色发展。根据第三方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数字业务带来的流量是2020年的13倍;如果按照当前的能效水平自然演进,能耗与对应的碳排放量将增长2.3倍;而同时按照ITU(国际电信联盟)的推算,ICT行业到2030年需要至少减碳45%,才能达成阶段目标。
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指出,人类文明发展,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信息承载能效水平的不断提升。
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指出,人类文明发展,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信息承载能效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的5-10年,流量增长带来的能耗提升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将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能效提升能够实现‘发展’与‘绿色’的和谐共生”。
据悉,助力运营商提升网络能效,可带来3大收益。一是通过用户迁移、站点更新和网络节能带来OPEX节省,产生成本收益;二是通过2/3G用户向4/5G用户迁移的业务提升,带来发展收益。三是,通过降碳减排,带来环境收益,兑现社会责任。
对此,华为持续创新,在业界率先提出基于绿色站点、绿色网络和绿色运营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全方位支持运营商提升网络能效。首先,在站点层面,围绕主设备和配套电源,通过全室外、高集成和新材料的创新,持续优化站点能效;其次,在网络层面,通过简化网络架构,提升转发效率,走向全光、极简和智能;最后,在运营层面,实现能效可视可管和优化策略的生成和下发。目前,华为已经在超过100个国家帮助运营商部署绿色发展解决方案。在德国,通过部署Powerstar解决方案,实现分钟级的能效自优化,能效得到极大提升;在西班牙,通过在骨干网部署OXC,能效提升了81%,带来29%的成本节省;在土耳其的绿色站点,通过一站一柜方案取代原有机房,节省了机房空间与空调使用,单站每年可节省1.9万度电。
值得一提的是,从单站到跨站、跨域甚至全网,行业都需要一把可以衡量各层级能效的“尺子”,一套可视、可管、可优化的指标体系与基线尤为重要,基于此,华为正式发布《华为绿色发展解决方案》。《华为绿色发展解决方案》包含3层架构解决方案与1个指标体系,三层架构共分为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绿色运营,对应的指标体系则是围绕网络碳排强度的NCIe;对应网络能效的NEE(Network Energy Efficiency);和对应站点能效的SEE(Site Energy Efficiency)、电信设备能效TEE(telecom Equipment Efficiency)及碳排指数EF(Emission Factor)。其中,NCIe能效体系标准,已经由ITU-T SG5审核通过,预计年内将发布为正式标准。
宏观来看,我们仍处于千行百业数字化和社会低碳化发展的初期,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在绿色减碳方面也都已发布了相关的明确规划,从绿色ICT到绿色新基建,运营商势必持续将ICT技术与低碳技术深化融合,这就需要大量的创新技术的支持。
而创新正是华为的核心驱动力。一直以来,华为通过节能技术创新,不断提升ICT产品的能效,在深圳,华为策划了绿色发展对话室,包括华为最新、最全的绿色发展解决方案,同时,绿色发展对话室针对每个运营商的网络进行洞察、诊断和规划建议,并且最终有投资回报分析,实现一客一策,共建能效最优的ICT基础设施。
面向ICT行业,丁耘呼吁,全行业应一起关注能效,通过统一的标准指标体系,建立能效基线来衡量能效水平,最终指导ICT行业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