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聚焦摄影人的大院线电影《照相师》12月12日邀你来看
你是摄影人吗
你拍照吗
讲摄影人的电影
你看不看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推介影片《照相师》将于12月12日起在全国上映。该电影由导演张唯执导,谢钢、涓子、刘牧、康磊等主演。影片聚焦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普通人,通过讲述老照相师蔡祥仁一家三代在深圳老城经营照相馆的故事,折射改革开放40年的风云变幻。
《照相师》深圳首映式
从最简单的证件照,到与时俱进的婚纱照、个人写真,再到将对相片画质的追求转移到手机拍照软件的开发,蔡祥仁这一家三代“照相师”,用画面定格了时代记忆,他们的经历,也成为社会发展的缩影。蔡家照相馆的变迁,不仅是一部鲜活的照相馆发展史,更是见证了四十年来深圳由边陲小镇变成国际化大都会的历程。
蔡祥仁:用熟悉的老式相机实践匠人精神
爷爷蔡祥仁在深圳经营一家照相馆。上世纪80年代,蔡祥仁坚守着老式的木箱子照相机,给邻里市民拍着简单传统的照片。那时候人心纯朴,每一个人都在热切的憧憬未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新深圳的建设填砖加瓦。
蔡安国:不再循规蹈矩,追求独特艺术
传承人——蔡祥仁的儿子蔡安国不再用相机拍摄循规蹈矩的人事物,而更倾向于用细腻的视角发掘人体艺术独有的风韵与美感。烫着港星式卷发的儿子蔡安国和儿媳妇陈文娟引进先进的相机,试图创办更赚钱的婚纱摄影,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深股上市, 1992年8月10日,上百万人在广场上排了几天队,500万张认同券一抢而空,抢到的欢天喜地,没抢到的黯然神伤。陈文娟凭着自己的精明和努力,在股市如鱼得水,亲朋好友纷纷受益。然而,蔡家赚到了一桶金,却没有办法为幸福充值,生活理念的改变,创业带来的忙碌和焦虑感,使家庭出现了裂痕。
蔡正雄:第三代深圳人与时俱进,薪火传承
经历了股灾之后,有些人的财富一夜之间变成白纸,有些人涉险过关,还有一批像赵卫民这样的有志青年投身电子工业,实业振兴,带动深圳的经济迅速腾飞。新世纪,像蔡正雄这样的第三代深圳人长大了。他们充满了年轻人的拼搏敢勇意气,打心眼儿里就是要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不敢去做的事情。他们以自己青春热血,独立自主的精神面貌,研发出新时代需要的拍照软件,与时俱进,薪火传承。
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艰苦奋斗的影子。
七八十年代的人们,可以从电影中看到自己的传承与突破。
“90后”则可以大胆展开想象,发现创新给未来带来的无限可能。
导演在片场
导演说
《照相师》是张唯导演的第7部电影,也是他关于深圳题材的第四部电影。张唯以刻画时代巨变中的基层小人物见长,此番受命导演《照相师》,他也通过各种方式挖掘小人物映射大时代。
张唯回忆称自己在去年12月才开始前期采访,“深圳能找到的60岁以上的照相师,我们几乎找遍了,包括广州有160年历史的照相馆我们也去采访了三四回,陪他们吃盒饭、跟他们聊。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采访了100多人,去了解他们的技术,理解感受照相师这个职业。”
经过半年的筹备后,《照相师》于今年6月开机,8月杀青,在拍摄过程中张唯还不断修改剧本,前后十几稿。影片大场面戏份颇多,群众演员参演数量非常大,动用了1万名群众演员。有一场还原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工程兵南下深圳特区进行大建设的戏份,为了逼真体现军人的精气神,经剧组协调后,调动了当地武警部队配合,营造出了气势恢弘的军民齐心搞建设的氛围。“从开始采访到本月12日上映,基本上正好一年,很多人都不信,这个速度太惊人了。但这是事实,因为这就是深圳的速度。”
张唯表示,《照相师》是写给深圳、写给改革开放40年的一首深情之歌。每个观众都将在片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传承、变革与创新在片中一一呈现。影片必将带给观众感怀与感动。
演员说
蔡祥仁的扮演者谢钢在接受采访时解读了自己的角色,“蔡祥仁传统但并不死板、不墨守成规,他刚开始要求子承父业、不让孩子走太远。等到孙子这一辈开始创业时,他的心态变成了‘蔡家人,要做自己不熟的事’。这是小人物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后的思想转变。”据悉,谢钢在驻组期间,认真与蜚声粤港澳的百年老字号艳芳照相馆的老师傅学习修照片技术和拍照技术,与角色融为一体。
刘牧出演蔡祥仁的儿子蔡安国。这个角色年轻时吊儿郎当,不仅不接受父亲的建议接手经营家里的照相馆,还总想逃到香港去。但他最终浪子回头,成为了艺术家。“我进组第一场戏,是蔡安国16岁时逃港,几百上千人一起游到香港去,大家都穿着衣服带着包袱跳到海里,那场戏特别震撼。最后一场戏是现代化的深圳呈现在我的眼前。前后对比特别显著。”刘牧在片中的喇叭裤、猫王复古发型,都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刘牧称电影精准地还原了时代元素,光是头套他就有5个。
涓子饰演来到深圳闯荡,历经商海沉浮最终取得事业成功的湘妹子陈文娟。作为时代的典型形象,陈文娟这一角色精准地描绘了新一代中国女强人不得不在事业与家庭中徘徊抉择的艰辛。作为企业家、母亲和妻子,陈文娟在这三个身份之间的转换让角色的面貌逐渐变得丰满,势必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拍摄期间,涓子时常就一个镜头反复多次的打磨和重演,直到她个人感觉尽善尽美为止。涓子表示,自己饰演的陈文娟角色很完整,从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到最后演六十岁的老人,感触很大。这部电影记录了时代,“我对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印象很深,小时候我的爸妈买东西用粮票,这四十年中国的发展翻天覆地,我们这代人很幸福。”
康磊饰演蔡正雄是深圳一代年轻创业者的领军人物,他聪明睿智,敢于创新。康磊说,表演不是一套程序化的流程,只有成为角色才能成就角色。康磊与影片中蔡正雄所处的时代相同,同样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而康磊本身也热爱摄影,平时就爱好拍照。通过这部电影。他把了解相关的摄影知识都赋予到角色身上。他反复斟酌剧本,将台词注入丰富的情感。在剧本外,他甚至研读了大量资料,在研究自我角色的同时,他还将其他人物做了深刻分析,比如影片中他的爸爸和爷爷,为的就是更好地承上启下,让人物之间的情感维系更加生动自然。
观众说
“影片带我们第一次重温数万基建工程兵指战员就地复员建设深圳的壮丽史诗;第一次描述400万湖南人闯荡深圳开始新生活的历史场景;第一次在银幕上全景式记录改革开放40周年,记载社会、家庭、夫妻、个人的创业风云。”
“影片情节曲折跌宕,深情委婉,可歌可泣,是一部非常及时而难得的‘全民记忆’的时代诗篇。”
影片的创作历程十分艰辛,仅剧本就数易其稿。为了真正深入了解照相馆行业的历史与现状,主创团队在深圳、广州走访了100多名照相师,严格遵循现实主义手法展开创作。影片全程在深圳、惠州取景,拍摄过程中除了要克服南方夏季暴雨台风的袭击,还要尽可能地还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井场景,以求真实记录历史和时代的变化。
此外,影片大场面戏份颇多,群众演员参演数量很大,极其考验主创团队片场管理和器材调度方面的能力。有一场还原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工程兵南下深圳特区进行大建设的戏,为了逼真展现军人的精气神,经剧组协调后,调动了深圳武警部队配合,营造出了气势恢宏的军民齐心搞建设的氛围。
一间照相馆
传承的不只是一门拍照的技术
更是一份坚守工匠的精神
与永不服输的人生信条
欢迎大家
12月12日
走进影院
观看
《照相师》
本文配图、视频均来自《照相师》剧组
▶ 更多阅读◀
▶ 更多征稿◀
▶ 更多本周值得◀
▶ 更多周末看展◀
▶ 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
▶ 影像见证40年大展◀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