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看展|这是一场寻找亲情、故土与“我”的旅程

回到记忆通道的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11-16

汪滢滢:洄

开幕时间:

2019年5月18日(周六)14:00

学术论坛: 记忆甬道

 2019年5月18日15:00

嘉宾:方曌 汪滢滢 张一帆

主持:何伊宁


德国社会学家安格拉·开普勒(AngelaKeppler)在讨论个人记忆时曾提到,“任何个人记忆都超出了纯私人回忆的范围;它处于从一个较大的事情和意义领域到另一个已是在行为中不再可及的生活领域的活动状态之中。人们所回忆的往日的当今和人们回忆时所立足的现在的当今一样,都是关于一个有意义的经历和行为世界的社会构造物。这些构造物依赖人们的集体回忆,并通过集体回忆得以保持”。



汪滢滢在《洄》中所展示的不单单是一段个人的家庭故事,她的实践作为一种建构历史和记忆的通道,引领着观者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和文字中找寻各自的记忆,并与之建立联系。讨论将邀请摄影史学者何伊宁“文化土豆”主播张一帆以及历史学者方曌从各自的领域进入,与艺术家汪滢滢共同探讨摄影、文字与历史和记忆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次展览围绕汪滢滢的系列摄影作品“洄”为线索,通过体验式的展陈在故乡与异乡的不断换位中,展开一场寻找亲情、故土与“我”的旅程。


弗洛姆如是说:母亲是故乡,是大自然、是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是秩序和纪律。母亲的爱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安全感,哺育着我们;父亲的爱指导着我们如何面对将会遇到的困难,指引着我们成长。一个人从与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并把三者的关系结合到一起,他的心智才会健康,人格才能成熟。


汪滢滢的“洄”系列摄影作品正是记录了她走出与母亲的紧密关系去寻找同父亲的紧密关系并走向人格完善与自己和解的努力过程。回到自己出生的故地,对汪滢滢来说这里既是故乡又是异乡。从小哺乳过她的奶妈是这里留下的最亲的人,也是她在这里和父母生活过的见证。随同奶妈的家人找到父亲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印记然后用摄影的方式一一记录下来,并最终做成一本手工书,用书本的形式承载了文字的叙述与图像相呼应,使父亲在心中的形象和位置客观完整起来。在这里时光倒流拼凑起父母和自己在一起的碎片,同时在今天的现实中,把父亲、母亲同“我”重新连接在一起,是她对父母关系的和解,也是她对自己的和解。


在展览中,手工书被解构掉,用展览空间的异位带入和场域关联来承载文字和图像以及其他衍生出来的影像、装置作品。整个展厅被分隔成汪滢滢奶妈家屋子的结构客厅作为接待客人的场所展陈汪滢滢对目前馆陶县(汪滢滢出生地)客人、异乡身份感的摄影及文字作品部分。卧室作为父母、亲子关系的场所展陈汪滢滢对父母与“我”的记忆、情感相关的摄影及文字作品部分。储物间作为存储的空间展陈汪滢滢寻找故乡亲情过程的影像作品。走廊作为一个通道,连接现在与过去使观众进入一个异构的空间,整个展览以一种自身的审视结束。


此外,在展览开幕现场和展览期间的每个周末,都会有一场与亲密关系相关的现场表演,旨在更加深入地引进有关亲密关系的广泛的讨论。

在汪滢滢几乎克制的图像背后,隐藏着一段有关个人成长经历中的伤痛,以及几乎被集体记忆选择性遗忘的历史阶段。借助她探寻出生地时所拍摄的丰富照片,各类历史档案和日记,汪滢滢将其个人寻找家庭过往和身份认同的一次次旅程转化成了一次进入破碎历史意识的旅程,在电影和文学之间找到了一条通往个人记忆的叙事线索。

 

在《洄》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重叠,所赋予作品以超越现实表面的时间感,溢出的情感借由覆盖了图像的手写文字流动在叙事间流动,搭建起摄影师与与父亲、与那些来自陌生“故乡”的人、景和物,以及与自我认同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以摄影照片为主,辅以其他文本的历史作品成为当代摄影中一种趋势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摄影在视觉叙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照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叙事中得以平衡?摄影师何以调用档案图片并在创作过程中重新赋予其新的语境?个人经历的作品如何通过展示来触发社会记忆?甚至说,我们是否能用类似“摄影诗“来描述此类作品?这些问题作为笔者对汪滢滢作品的初步回应,邀请观众从任意角度进入这件从摄影书作品转化为展览的项目。





汪滢滢,影像艺术家。


第11届三影堂奖骆伯年优秀摄影师奖,美国艺术摄影中心2017先锋艺术家,2018玛格南科恩纪实摄影基金会提名,富士胶片全球签约摄影师。作品主要关注女性命运、成人情感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命题。出版物:《四十:一九七六》( 2018.11浙江摄影出版社)。作品曾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美国艺术摄影中心、日本东京都富士艺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宁波国际摄影中心、浙江省美术馆等展出。



▶ 周末看展篇◀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 杨发维



本文图片仅供交流使用

不以盈利为目的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提醒

“关注全球减贫 聚焦乡村振兴”5月31日截稿

相关阅读

关于“精准扶贫”影像创作的尝试



▶ 更多活动征集◀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记得住乡愁 | 浙江天目山 | 世界风光 |“大美祖国”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关注全球减贫 聚焦乡村振兴” | 走遍中国 | 第三届航拍武陵源摄影 | “丹寨公益影像扶持基金” | 大美秦淮源·健康新溧水  |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 大国小家70年  | “绿色白马·智慧园区” | 聚焦乡村振兴 | 藏在贵州深山里的手工造纸厂 | 自然生态 | 第27届全国影展 | 扶贫故事 | 全国铁路发展成就摄影大展 | 丹寨县脱贫了 | 来丹寨摄影,也是一种扶贫 | 六个字的整版广告 | 关于“精准扶贫”影像创作的尝试 | 日常-时间的旷野 | “丽水味道”杯2019全国农业农村摄影大展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