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看展|600多件作品串联起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美术馆

展期:2019年4月3日-年4月30日

◎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

◎ 学术主持:高世名

◎ 展览总监:余旭鸿

◎ 策展人:高初

◎ 特邀策展:晋永权、何伊宁、徐家宁

◎ 策展执行:魏潇洋

◎ 策展助理:陆怡舟、金闻语、魏文姣

◎ 会务协调:朱珊珊

◎ 藏品协调:张素琪、沙涓

◎ 公教宣传:夏商周、赵怡

◎ 展览协调:窦亚杰、蔡可成、马楠、陈卫青



4月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摄影术传入至今的中国摄影书写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成立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拉开了中国美术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展出600余件珍贵摄影作品,不只是对于革命与复兴的历史性的回望,也将围绕摄影家的人生历程和艺术创作的视角展开。展览的开幕也标志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为国内第一家专设摄影部的大学美术馆,并通过展览展示本馆馆藏,确定未来的学术指向和馆藏方向,成为摄影典藏、研究、展示与公共教育的高端平台。

本次展览不只是对于革命与复兴的历史性的回望,也将围绕摄影家的人生历程和艺术创作的视角展开,旨在展示本馆馆藏,确定未来的学术指向和馆藏方向。据悉,不久后还将会有近1200件作品入藏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丰富题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厅里,有的照片出现了两次,甚至三次。这是因为这一展览也关心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印放。展厅中所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是作为若干历史时刻的1949年,也同时试图讨论新中国时期摄影机制的生成。



从摄影的群体而言,新中国图像的制造者,因处在当年的不署名或是集体署名的特定历史情况中,有时会成为谜团。但实际上,这是名字可查、数量有限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民国时期的摄影活动中享有声誉;另一些,在战争年代开始摄影生涯的人,也间接性地接受了民国摄影的视觉经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战争时期的摄影实践中增进了对于摄影的理解和利用,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受到信任和过往的摄影经验,成为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官方摄影师。他们一般在1980年代结束摄影创作,但仍通过在官方机构的任职,以及展览、著述和讲座的方式,在之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中国摄影师产生影响。无论如何,这个摄影群体制造了在半个世纪中能够被公众看到的绝大部分重要图像。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大部分人,一生没有办过一次展览,没有出过一本画册。我们很难把记忆中难以忘怀的图片和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他们中有的人在当时就未曾被提起,在当下也已经被遗忘。

如果说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在当下阶段所面对的是资料文献的匮乏,那么从美术馆的角度最大的困境则是摄影藏品的缺乏。而摄影展览与摄影研究的推进,都依赖于摄影馆藏的丰富。在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时期,因为物资的匮乏和工作机制的特殊性,导致战争时期与新中国时期的摄影作品,甚至比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摄影作品更加难以找寻。

在过去数年中,高初和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的团队抢救性地围绕这一时期的摄影家做口述史和家庭留存的摄影档案的整理。这些老摄影家们相继去世,但他们因学者们的努力而留存的底片、印相、手稿、木刻、日记等多种材料,成为研究艺术家的生命史和作品风格的可能。这些档案整理和研究成果,自2015年起,汇集在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并作为国内卓有声誉的摄影理论与史论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机构,活跃在文献汇集、学术生产和展览实践的最前沿。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摄影家们所留存的不多的作品甚至珍贵的底片也在毁坏着。这往往因为战争时期艰苦工作条件,使得媒材的化学上的不稳定性和非专业的保存条件导致。因此,从摄影作品的保存的可靠性,和艺术家共同制作馆藏的工艺的规范性,国内外美术馆间合作展览的开放性,摄影史论和理论的学术研究的可行性等诸多方面考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为国内第一家专设摄影部的美术馆,并愿协同国内外的美术馆、摄影机构和研究院所推进摄影创作和摄影研究的发展。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指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全国高校美术馆界率先成立摄影部,其初心始于2004年学校参与策划的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主题是“影像生存:可视者的技术”。以双年展为契机,学校策展团队在陈申、耿海、门晓燕等摄影界同仁的帮助下,在上海人民公园一百米的长廊中设计了一个提案现场,倡议创建一座研究性的中国摄影史博物馆。转眼间15年过去了,虽然未能实现当年的梦想,但是中国美术学院有了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并在研究所的推动下,又正式成立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作为中国摄影史的典藏与研究平台,摄影部与研究所将共同努力,邀请国内外的摄影家和摄影学者们一起,收藏、展示中国摄影的优秀成果,探讨摄影这门视像技术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从历史纬度建立中国的现代影像叙述,再现摄影与中国现代史并行发展的世纪历程。

高世名表示,摄影是时间的摆渡者,摄影带给我们的这种触动来自历史,来自时间。与绘画、雕塑相比,摄影的出现还不到两百年,它还很年青。我们希望,在摄影家们的手中,摄影不但是记录历史的时间的琥珀,还可以成为时间的种子,向未来的世代传递我们生命的讯息、存在的消息。


文人与史诗文人、画意、都市与现代




刘半农作品:郊外

老焱若作品:伊索寓言

郑颍荪作品:读碑

陈万里作品:瓷器之美

骆伯年作品:汲翁

郭学群作品:镜花

金石声作品 灵隐罗汉堂,1935年 


张印泉作品:自拍像


文人与史诗

奔向战场:从边区到新中国




童小鹏作品:1937年5月 , 红军总指挥部在云阳召开大会时的红军部队 , 延安


沙飞作品:1938年春,战斗在古长城。河北浮图峪长城位于涞源、易县交界之处,相传为宋代杨家将练兵御番之地。


叶挺作品:1939年,新四军卫生训练班

沙飞作品:1939年2月,反扫荡胜利后,阜平群众毁城墙,免被敌利用。


沙飞作品:1940年冬,北岳区反扫荡战

高帆作品:1945年初,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同志在山西长凝机场与美军人员合影。

(1944 年秋,美军轰炸机在鞍山执行任务时,机身被击中,飞行员在太行解放区跳伞。)

袁苓作品:  1947年4月16日,正太战役  第三纵队8旅22团突击连强渡微水河,直扑井陉县东关守敌。


袁苓作品:1948年6月,平北上下店战斗,我军战士在烟雾掩护下,向敌人猛攻,河北。

郝建国作品:1948年6月,出击冀热察战役,上下店子战斗中,解放军晋察冀 3 纵队摄影记者袁苓(右)在火线上拍摄,河北。


1949:一个时刻和新中国摄影机制的生成



杨振亚作品:1949年2月3日,炮兵部队进入北平城。

高帆作品:1949 年 2 月 9 日,北平各界群众聆听叶剑英市长在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上的讲话。

孟昭瑞作品:1949年2月3日,入城部队从永定门进入前门。

高帆作品:1949年,部队乘坐卡车在北平城行进。

高帆作品:1949年,北平入城式,解放军宣传队的军车经过 西四牌楼。

高帆战争时期的摄影原作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  明胶银盐

徐肖冰作品:1949,北京香山,毛泽东和儿子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谈笑风生。

孟昭瑞作品:1949年6月15日 , 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与各位代表合影后 , 坐在凳子上休息。

童小鹏作品: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陈正青作品: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

白求恩:从马德里到华北



罗光达作品:1939年,白求恩在前线孙家庄小庙给伤员做手术。


这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唯一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的合影,此照片由白求恩朋友莉莲的儿子比尔先生提供。


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

1938 年的武汉:画笔、刻刀、歌声与摄影机



倪贻徳,干部会,1940年代

丁正献,牧归(农村四季之春),1941年

倪贻徳,自画像,1942年

丁正献,自画像,1944年


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

华北一个村庄的革命:柯鲁克档案


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藏大卫·柯鲁克档案。

李家祠堂门口

农会成立大会

农会成立大会

田间耕作

村长王喜堂母亲的葬礼

一场婚礼

元宵节期间街上的文艺活动

十里店全景


早期中国影像

来华西方摄影师的行旅和照相业的兴起



威廉·桑德斯,读书的年轻人。炎炎夏日,这位读书的年轻人穿着一件凉爽的竹衣马甲,这种要竹篾做衣服的工艺早已不再使用。1870年代。



威廉·普莱尔·弗洛伊德,广州南海学宫大成殿 ,南海学宫与广府学宫、番禺学宫统称广州的三大学宫,今已不存。1880年代。

托马斯·查尔德,远眺紫禁城,这张照片是在东堂顶远眺紫禁城和西山,而下面这条街道就是如 今依然十分繁华的王府井大街。1970年代。

托马斯·查尔德,北京的运河和船,在内城东南角楼向东拍摄,运往京城的粮食都要在近处的大通桥 前卸下重新称重分装,再换成平底船运往东直门的粮仓。1880年代。


中国当代摄影书作品 :纸上的视觉叙事及其他



《塵芥集》,2013 塔可


本文来源

摄影术传入至今的中国摄影书写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成立特展即将开幕

中国美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展开幕 率先在全国大学美术馆成立摄影部



提醒

2018“醉美云龙”全国摄影大展4月10截稿


图片不以盈利为目的

仅供交流使用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更多活动征集◀

影像中国俱乐部新会员 |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线影展”申办流程 | 云龙的美,要让你知道 | “醉美云龙”来稿选登 |“鄂尔多斯四季美”萧县 | 记得住乡愁 | 浙江天目山 | 世界风光 |“大美祖国”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关注全球减贫 聚焦乡村振兴” | 走遍中国 | 第三届航拍武陵源摄影 |  “丹寨公益影像扶持基金” | 大美秦淮源·健康新溧水  |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 截稿提醒 | 大国小家70年  | “绿色白马·智慧园区” | 我们这样用相机聚焦乡村振兴

▶ 更多人物◀

Walter Chandoha走了 | 全国政协常委李前光:为新时代文艺事业作出应有历史贡献  | 李前光:文艺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大有可为  | 鹿麟:体育摄影如何选择拍摄器材 | 程斌:野生动物摄影不是以拍摄的量和次数取胜  | 谢墨:EOS 6D Mark II让水下摄影越来越自如  |李前光: 摄影在法律上“二等公民”地位应予改变 | 中国摄影文献收藏家赵俊毅逝世 | 病魔凶猛!他还没有倒下,帮帮我们的摄影记者!

▶ 本周值得篇◀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

▶ 更多阅读◀

中国摄协会会员会员数据库 | 人民日报社携手中国摄协战略合作 | 苹果用32台iPhoneXR拍广告 | 荷赛评委选择作品理由 | 被冷漠的荷赛 | 你没读懂征稿要求 | iPhone摄影作品比赛 | 艺术创作抄袭的背后 | 植树节16家党报一起种下“AR树”,“影像中国”品牌可视化 | 2019年全国摄影工作会议江苏常州召开  | 什么让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泪流满面?

▶ 2019China P&E◀

2019年China P&E将于4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 | 已有100余家企业参展 | 第十二届华龙奖产品网络评选

▶ 荐书篇◀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周末看展篇◀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摄影展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积淀形成个体记忆和社会档案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作品展  | 舟山女儿拍“我的父亲母亲” | 荷兰摄影家埃文·奥拉夫 | 安哥:把世事告诉市井小民 | 殷业强用20年关注北京远郊的村办石灰厂 | 50年前的香港街头,没有人比何藩记录得更多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