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从《青春之歌》到《血色黄昏》,幸运的母亲与不幸运的儿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丁东小群 Author 丁邢
幸运的母亲与不幸运的儿子
文/丁东
随着疫情的缓解,老朋友有了重新会面的机会。昨天见到老鬼和几个朋友。大家东拉西扯,不免扯到《血色黄昏》的出版往事。纸媒时代不同于网络时代,文学的传播绝对依赖于出版。一个作家如果得不到出版的机会,可能生生地被埋没。出版决定着一个作家的命运。老鬼的母亲杨沫是一个幸运者。
杨沫1936年参加革命。革命胜利后,工作却不顺心。她先在《人民日报》当编辑。当时她身体很差。《人民日报》社长邓拓对她的丈夫说:“转告杨沫同志,不要逞英雄,有这么多孩子,身体又不好,安心养病吧。”领导把她当成可有可无的人,杨沫心里不痛快,于是要求调到妇联。
到了北京市妇联,那里人看杨沫身穿列宁服,戴个蓝帽子,说话带着河北口音,土里土气,以为她是乡下人,没把她当老干部对待,而是和刚分配去的大学生一样,让她打杂,给人抄登记表,到电影院当招待,帮后勤分发节日用品。有时还遭领导呵斥。
1949年7月,她因为宫外孕,摘除了子宫和一侧卵巢。手术后全身疼痛,头发大把大把脱落,开始秃顶。1950年,杨沫离开妇联,把组织关系转到了北池子街道,周围是家庭妇女、小贩、小手工业者、蹬三轮的。她看不到文件,参加不了会议,心情极其郁闷。
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成了杨沫创作的动力。正好,走进她生活的几位男性都不简单。当时的北大学生张中行,是她的第一个伴侣,在她笔下成了余永泽;将军路扬是她的革命男友,在她笔下成了卢嘉川;她的丈夫马建民是北京师范大学领导人,在她笔下成了江华。
故事发生在革命大潮中,最具魅力的无疑是女主人公与几位男性的情感波澜。小说开笔很顺利。1955年春天,她就写出35万字的书稿,名叫《烧不尽的野火》。
中国青年出版社听说后,要去书稿。编辑看完却拿不定主意,让杨沫找一个名家看看,若名家肯定就出版。
杨沫的妹妹白杨是电影明星。姐妹一起拿着书稿找中国文联秘书长阳翰笙审阅。阳翰笙非常忙,没有时间读。
中青社只好自己看。编辑的审读意见是:一,还得请专家看;二,如能删掉一些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健康的思想感情的地方,会大有长进;再把一些薄弱的地方适当加强,可以达到出版水平。
阳翰笙推荐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欧阳凡海审读书稿。欧阳凡海1937年到延安,曾任鲁艺文学研究室主任,熟悉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他的审稿意见写了6000多字,共33 条,前3条讲优点,如“结构活泼而紧张”,“所写卢嘉川等人物‘相当成功’外,后30条全是缺点。”欧阳凡海认为:最大的缺点是“以小知识分子的林道静为书中最主要的主人公、中心人物和小说的中心线索。而对林道静却缺乏足够的批判和分析”。否定了书稿。
一年后,小说遇到伯乐。他就是《人民文学》副主编秦兆阳。秦兆阳是杨沫1942年在华北联大学习时的老师。杨沫还是秦兆阳夫妻的媒人。1956年春天,杨沫把书稿交给了秦兆阳。过了些天秦兆阳来了电话,说稿子看过了,挺好,没有什么大毛病,已经交给了作家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表示:这“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想尽快出版。只需要对个别的一两处地方修改一下即可”。为了表示诚意,作家出版社还向杨沫预支了一千元稿费。杨沫又用了20天把稿子修改了一遍,全书约40万字。
杨沫6月交稿,作家出版社却没有及时付排。先是责编任大心被抽去搞审干工作,别人插不上手。10月底任大心发排了稿子,12月又说,纸张紧张,恐怕要拖延。1957年1月任大心电话告诉杨沫:因为全国纸张缺乏得厉害,《青春之歌》今年不能出了。杨沫又找到秦兆阳,问:可不可以少印点,把书先弄出来?秦兆阳说,无能为力。《人民文学》每期19万册不够卖,因为缺纸,每期要少印3万册。
杨沫这时肝部剧痛,怀疑得了肝癌。她想在告别人生之前,看到小说问世。这次阳翰笙出面帮了忙。1957年3月,他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楼适夷打招呼,请他帮助催促。责任编辑向杨沫表示:“现在已有4部长篇要付排,你这部挤一挤,也许能挤下。”杨沫又给作家出版社一把手王任叔写了信,让他们出书要守信用。
《青春之歌》终于1958年1月出版,立即轰动。报刊连载,广播电台连播,书店销售一空,马上加印5万册。到1958年6月,已经印到39万册。1959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更大了。以后,小说多次再版,发行量逾500万册,还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介绍到国外。杨沫一举成名,当年就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塔什干出席了亚非作家会议。
从1955年春天,到1958年1月,《青春之歌》从写成,到出版,不到三年时间。虽然也有波折,这在当时算快的。出版改变了杨沫的命运,也影响了当代文学史格局。当时中国出现了长篇小说高潮,《青春之歌》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代表。
老鬼就没有母亲幸运了。
老鬼的代表作也是自传体长篇,也写了生死爱情。他1975年开始动笔,原名《八年》。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上学期间,他反复修改,终于定稿。
从1980年代初,他先后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作家出版社、百花出版社、海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十月》、《收获》、《花城》、《清明》、《小说界》等机构投稿,都失败了。有的是不接受其刀辟斧凿般的直白风格,有的是担心其惊心动魄的悲剧内容。其间虽有老作家陈登科予以推荐,已经成名的北大同学张曼菱热心斡旋,都不能实现付梓的愿望。
如果《血色黄昏》早点问世,那些浪漫的诗意篇章就会显得浅薄。有追求的作家或许会在老鬼面前反躬自问,改弦更张。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这本书1987年仍然出不来,到今天仍然无法问世。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鬼又算是不幸中的幸运者了。
老鬼因《血色黄昏》的出版,被社会认可,成为著名作家。他后来出版了多部力作,但仍然有几部书稿,至今不能和读者见面。
作者简介:
关注二湘空间,公号加星标
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