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⑱ | 沈平:从新疆的天山草原,到香港的海边渔船


编者按


2021年8月2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东莞市委宣传部、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的“时代华彩——中国老一辈水彩画名家访谈研究展”在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19位中国老一辈水彩画名家的代表作191件,呈现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水彩画家的创作成果,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展览期间,莞城美术馆陆续推介参展艺术家,加深观众对艺术家的了解。





艺术家简介















1974年入读浙江美术学院连环画进修班,师从顾生岳、徐永祥、吴国亭等教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及香港当代艺术双展。


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香港文联总会名誉顾问、香港美术家协会顾问、香港画家联会顾问、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画家联会副会长、香港水彩画研究会会长、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委员会评审员及香港文化艺术基金理事等,并担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及相关视觉艺术中心导师。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大学美术馆、香港夏利豪基金会、中国亚洲水彩艺术博物馆、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新鸿基集团等机构及私人收藏。





艺术简表











上下滑动阅览


1947年 出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

1960年 在上海卢湾区少年宫学习绘画,启蒙老师为赵炳富。
1965—1973年 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俱乐部美术员。
1974—1975年 在浙江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受教于顾生岳、徐永祥和吴国亭教授。
1980年 到香港定居。
1987年 至今主持心源画廊,举办中国画、水彩画、版画展览20余次;主持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画册150余种。
1992年 水彩画《藏族女孩》入选“92 全国水彩画大展”。
1994年 水彩画《帕米尔姐弟》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国画《坐禅图》入选“94 香港当代双年展”,被香港艺术馆收藏。
1995年 水彩画《帕米尔的黄昏》入选“95 全国水彩画大展”。
1998年 国画《香江鱼趣》入选“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出版《造化·心源·沈平画集》。
1999年 在香港举办“中国情怀——沈平画展”。举办“浪漫丝路——沈平画展”,并由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出版《浪漫丝路·沈平画集》。水彩画《铜锣湾船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0年 水彩画《夕照铜锣湾》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担任香港水彩画研究会会长,策划“香港,HONG KONG 水彩画邀请展”和“新世纪香港—上海水彩画联展”。担任《香港水彩》杂志主编。编辑出版两期《香港水彩》杂志。
2001年 在香港举办“沈平水彩画展”。担任“香港书画大汇展”顾问。主编有500余名香港视觉工作者和100多个艺术团体资料的《香港视觉艺术工作者指南 2001》。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出版《乡土香港·沈平水彩画集》和《黑白香港·沈平钢笔画集》。在日本东京茶坊画廊举办“江南——沈平画展”。
2002年 参与策划“湾仔风情水彩画展”。
2003年 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水彩画《大澳的正午》《沙田排头村》等23件作品被香港艺术馆收藏。国画《众生》入选“2003 年香港艺术双年展”并被香港艺术馆收藏。水彩画《铜锣湾波斯富街》入选“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4年 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出版《沈平水彩作品》。组织举办“香港水彩画研究 2004 年作品展”。
2005年 策划80位香港画家参加的“香港首届小幅油画展”,并出版画册。
2006年 策划举办“城市·蜕变——上海、深圳、香港水彩画联展”。香港亚洲电视台播出《文化风情》,由主持人王明青采访沈平。主编有600名香港视觉工作者资料的《香港视觉工作者指南 2006》。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出版《家园——沈平水彩作品》。
2007年 参与策划“海峡两岸四地水彩画作品邀请展”。接受香港《领袖人物》杂志采访,接受上海《新民晚报》香港回归10周年专辑采访。
2008年 策划“水韵彩律——香港水彩画家邀请展”。参与策划“具象+抽象——香港油画、水彩、版画作品展”。
2009年 参与策划“香港风华”香港画家作品展。
2010年 参与策划“深港双城水彩画展”。
2012年 水彩《大澳》《水果档》获香港政府规划署选用,并制作明信片在香港城市规划馆开幕期间派送给市民。作品《上海弄堂》入选“第二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2013年 参加东莞市莞城美术馆举办的“港、澳、台水彩邀请展”。
2020年 作品《维港之夜—1》入选“2020 深圳美术馆当代艺术展”。 



请点击观看视频



01



沈平老师是香港著名的水彩画家,他专心研习多年,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和艺术修养。
 
1947年,沈平老师出生于北京,那时北京叫“北平”,所以父母为他取名为“沈平”。后来,他随父母到了上海,并在上海长大,直到读完初中。
 
少年时,他在上海卢湾区少年宫学画,跟随老师去写生,在襄阳路旁画蓝色葱头形状的俄式东正教堂,在复兴路上画树叶茂密的法国梧桐大树,在淮海路的小弄堂里画石库门……
 
15岁,他告别父母兄弟,离开上海奔赴新疆,从此开始了十八年难忘的边疆生活

有画友戏说,沈平当初是被黄胄先生的小毛驴牵去了新疆。此说似乎有些夸张,却道出了一位少年美术爱好者对黄胄先生的崇拜之情。
 

注:黄胄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画家之一,是新中国绘画史上重要开拓者,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他将西方素描与中国笔墨相结合,他用全新的精神、意境、手法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


幼年及在新疆建设兵团时期




(左下图)1974年,

在兵团俱乐部工作,

去奎屯农七师采风写生




与其说是响应政府号召,支援边疆屯垦戌边,不如说因为他向往着黄胄先生笔下那和平浪漫、纯真质朴、歌舞升平、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而踏上西行之路。 到了新疆之后,因为自幼喜欢画画,并有绘画基础,沈平老师被安排到兵团俱乐部担任美术员。在新疆的日子里,他去天山深处的紫泥泉写生,期间去了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放假时去海岛的山顶画水彩写生。 他说:“那种写生时的环境、气氛,还有一起去写生的画友同道……这一切,都会让人产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新疆是沈平老师生活和工作过十八年的地方,他怀着无比眷恋的感情,画了大量的表现天山山脉、浩瀚草原、古老的南疆民居、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的水彩作品。



02


1980年,沈平老师由新疆来到香港,并在香港生活和创作。 香港从不见证他的出生,也没有陪伴他成长,然而他对这里的感情绝不亚于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他渴望去了解这个城市的过去,他走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也寻访大屿山、赤栓、西贡的小村小镇。
“有时候我去铜锣湾、去闹市,不坐公交车,不走大路。我顺着海边的那条路走过去,在那里写生,看着那些渔船,我觉得很有意思。” 他喜欢上环和油麻地那些旧式的楼宇街道和残存的气息风貌,也中意离岛长洲、坪洲那与世无争、朴实无华的乡土氛围,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大澳令他流连忘返……他穿街走巷,捕捉这些富有本土(乡土)特色的片鳞羽光。 他开始用水彩记录香港的过去和现在,总是不厌其烦地去画,画那些古老却生动的风土,画那些传统但长存的人情。
清拆前的钻石山大磡村促使他与时间赛跑去采风速写,铜锣湾避风塘的渔家也成为他三番五次表现的对象,大排档、咸鱼铺、水果档、杂货店、维港渡轮等,它们在沈平老师的笔下一一展现,淡淡化开的水痕,满载着他浓得化不开的香港情。 沈平老师说,香港是一个让他生根、安心创作、安家乐业的福地,他从心底里祝愿香港永远吉祥。 




作品《吉祥香江》,画面充满阳光、怀旧与梦幻,意境含蓄、温和而庄重,创作手法融合中西,现代又不失传统,蕴含着沈平老师对香港的无限深情
这么多年来,沈平老师沉醉于香港风土人情的写生与创作中,关于画香港题材的作品,少说也有上千幅。
他说: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怀旧情结。香港是一个拥有回忆的地方,太多东西可以画,一生一世也画不完”。 


2005年赴台参加两岸水彩展览开幕仪式并游览阿里山

“沈平的绘画风格朴实、敦厚,其多表现的是香港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复杂繁乱的港口和拥挤多变的生活区,在他的认真组织下表现得井井有条。”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刚说,“他也是香港水彩画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推动者,多年来为香港水彩画与大陆水彩画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03


纵观沈平老师的水彩画,有三个特点:用情、用心、用功。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歌颂,常怀感恩之心,满满的正能量。 由新疆的天山草原到香港的海边渔船,他的作品处处洋溢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秋牧》 38cm×57cm  2016年



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重要的脉络,就是他对艺术、对生活和大自然,以及对生活工作过的热土和普通平民百姓父老乡亲的一片深情。 他喜欢朴素无华、接近地气、有着乡土气息的景物,也喜欢气势宏大,磅礴雄伟的山川地貌。
他的作品吸收油画的色彩、版画的构图和中国画的笔法,气韵生动、色彩悦目、笔法凝练,极具中国艺术精神
他笔下所呈现给观众的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即便是那些艰难讨生活的市井小人物,也个个形象鲜活,呼之欲出。 沈平老师的作品丰富多样,但是在一张张看似老照片的水彩画中,斑斑驳驳的总带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怀旧情愫,令观者沉思,让读者共鸣,似乎是一首永恒的弦律。 冷峻的色调,斑驳的水痕,沉稳的笔触,静谧的氛围,平稳的构图,模糊的背景,以及容易勾起人们回忆的那些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往事、旧物、老屋、村舍等,它们呈现出来一派怀旧的情怀和意境




《维港静泊》 38cm×57cm  2017年



几十年过去了,沈平老师走过了漫长、艰辛的创作之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求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说,他的生命已和水彩联系起来,他的水彩主题会一直画下去,一直画下去的只有两个地方——新疆和香港。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APPRECIATION OFSOME OF THE WORKS



《印度牧驼人》 76cm×56cm  2013年 





《印度人(一)》 28cm×38cm  2013年




《印度人(二)》 28cm×38cm  2013年




《印度人(三)》 28cm×38cm  2013年





《印度老人》 28cm×38cm  2013年





《威尼斯》 38cm×57cm  2014年





《布拉格马车》 38cm×57cm  2017年





《布达佩斯咖啡座》 38cm×57cm  2017年



资料整理、编辑 | 于冰轩校对 | 陈卓愉 霍永良

往期回顾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⑰ | 庄弘醒:梦回家乡南浔,再续水乡情怀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⑮ | 关维兴:水彩画的魔术师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⑬ | 樊惠刚:充满幻想与灵气的天地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⑪ | 陈桂芝:花是我一生的最爱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⑩ | 夏斌文:用孺子牛的精神谱写艺术人生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⑨ | 王维新:以线造型,以线造韵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⑧| 柳新生:如梦如幻般的中国水彩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⑦ | 张克让:独树一帜的钢笔水彩画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⑥ | 殷保康:悉心耕耘六十余载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⑤ | 陈希旦:用光来构图,用色来造型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④ | 铁扬:对现实世界张开想象的翅膀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③ | 郑起妙:将东西方艺术完美结合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② | 漆德琰:从红色年代走过来的美术家


“时代华彩展”艺术家推介① | 杭鸣时:水彩是我最初的艺术实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