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疫情治理,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三方面值得关注

程迈 南都观察家 2021-01-17
程迈,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中美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全文3300余字,读完约需6分钟

 编者按 :当前,美国疫情蔓延势头不减,程迈教授作为一名在美国访问的学者,亲身经历、观察了疫情之下的美国社会,认为美国在疫情防控上并非一无是处,有三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以可预期的方式,引导整个社会逐步加强防范力度;第二是在社会舆论上反对歧视患者;第三是努力兼顾疫情防控工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美国疫情仍在持续,层层重压下,这三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美国新冠疫情仍在扩散,且秋季即将到来,有专家忧心第二波冲击也会接踵而至。而在汹涌的疫情前,美国民众以一种被动适应的方式,进入到与病毒共存的状态中,表现出很强的适应力和应对弹性。过去一年,笔者在美国亲历历史,深感美国在处理疫情时,并不如很多国人想象的那般“一无是处”,有三个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以可预期的方式,引导整个社会逐步加强防范力度

新冠疫情在美国的出现和蔓延,是一件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意外事件,但经过初期的混乱后,美国社会没有一直深陷在歇斯底里的恐慌中,即使疫情越来越严重,社会的稳定也没有受到影响,这其中,美国作为法治国家的传统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在法治国家模式下,人民对于政府的所作所为都有稳定的预期。“慢令致期谓之贼”,面对疫情的不断扩散,美国各级政府防控举措的出台和加码,事先都为人们留下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故不会有诸如深夜发布、在两小时前才告知这样的突然举措。

例如在我曾经居住的佐治亚州迪凯特市,市议会于3月16日发布决定,同民众通气,宣布如果本市疫情持续恶化的话,将会授权市长发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令。此后迪凯特市的疫情进一步严峻,于是在3月24日晚7点,迪凯特市市长发布了紧急状态令,要求市民原则上都留在家中,不得外出,该紧急状态令将于3月25日中午12时01分开始生效,4月7日中午11时59分结束。

该紧急状态令没有对停止社会生活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所有市民外出。相反,它规定一些从事必要行业的人员仍可以继续工作。这些必要行业包括医疗系统、超市杂货店、农产品生产运输、新闻媒体、加油站、邮政快递、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教育机构中维护远程教学的教师和行政人员等等。这些细致的规定,使得人们对于自己在进入隔离状态后,还可以从事何种活动、自己的生活会受怎样的影响,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

疫情袭来的初期,面对未知的新病毒,社会上弥漫着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也出现了民众抢购生活必需品的景象。在这种紧张情绪中,政府没有火上浇油地抛出各种突然举措,让人们对政府动向的猜疑成了新的焦虑感来源,而是尽量以可预期的方式,引导整个社会逐步加强防范力度。

各级政府逐渐加码的防范措施,同样是在国家原有的法治框架内展开,是对既有限制措施的逐渐补充,政府尽量采取平稳过渡的方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整个社会的冲击。

虽然从联邦、州到地方政府都为治理疫情发布了名为“紧急状态令”的法律文件,但是这些紧急状态令的目的,不是让整个社会进入到“战时状态”般的非正常状态,而是要让政府机关更高效运作,国民消极配合即可。紧急状态令对新的限制措施的范围和期限都会明确说明,而公民的原有权利,在没有被这些新的限制措施触及的范围内,原则上将继续获得承认和保护。

这种法无明文规定则不禁止的治理方式,一方面给予公民安全感,使得社会在面对新病毒疫情冲击时的焦虑情绪得到安抚;另一方面又使得民众没有必要利用小道消息之类的不正常渠道,去逃避政府突袭发布的治理措施。


▌社会舆论反对歧视患者

美国社会具有高度强调个人平等的传统,通过某些特征对公民区别对待,如性别、肤色、财产状况、教育程度等等,会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甚至引起严重法律后果。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主流舆论一贯采取同情和帮扶态度。

在这种强调平等、扶助弱势的社会文化下,新冠肺炎的患者和身处新冠疫情严重地区的居民们,很少遭到歧视。大部分患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公众们多是将这些感染者作为受害者看待,对其表露出同情和尊重态度,支持其尽快恢复健康,不希望患者们因为负面的社会舆论氛围而徒增精神压力。

美国媒体们经常邀请一些病毒感染者公开身份、现身说法,其中既有社会名流,也有普通百姓。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通过鲜活的例子提醒大家注意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最大程度降低被传染风险;另一方面也能防止普通民众因对新病毒不了解而过度恐慌。

CNN的新闻主播克里斯•库莫,在疫情初期就感染了新冠病毒,其后传染给了他的妻儿。但是他在三个星期的康复期内,照常在家中每日主持一小时新闻访谈节目,与观众分享自己的病情感受。这种透明开放的态度,有利于缓解民众对病毒的过分焦虑情绪。

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居民,也没有受到国家其它地区居民的歧视对待。例如在疫情发展初期,纽约成为了美国的疫情重灾区,但其它地区并没有对来自纽约的健康居民采取排斥态度。在整个疫情发展期间,联邦政府也从未出台过限制境外美国人回国的措施,无论其是否染疫,是否来自于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

举个例子,在3月11日,特朗普宣布将从3月13日午夜起禁止来自欧洲的外国人进入美国。虽然该禁令不适用于美国人,但因担心美欧之间航班将大幅减少,这一禁令出台后,引发了在欧美国人的回国潮,这无疑向美国输入了许多病例。但在舆论讨论中,即使是那些敌视特朗普的媒体,它们在将特朗普的疫情治理措施批得体无完肤的同时,也从未指责过特朗普不阻止在欧美国人归国。

美国社会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不会公布患者的个人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感染链的追踪效率。但另一方面,因为不用面对巨大的社会负面压力,患者本人会主动向亲朋好友告知自己的病情,提醒注意。笔者就曾经收到过两位朋友的通知,称自己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还有患病的民众主动在自己的住处外张贴标示,告知自己的病情提醒他人。


▌努力兼顾疫情防控与日常生活

新冠病毒的传染力和治疗难度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各国政府都无法在短期内控制住病毒的传播,长时间的蔓延使得疫情从公共卫生事件深化成社会紧急事件,影响领域从国家的卫生健康领域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冲击。

面对新冠疫情对美国社会全方位的复杂影响,各级政府的治理方案不仅针对疫情本身,如出台居家令,更考虑到了居家令对国民生活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尽可能减少这些消极影响。

3月13日特朗普在宣布美国因为新冠疫情进入到紧急状态后,国会也立即着手出台救助法案,并在一周后的3月20日生效。该法案名为《家庭优先新冠病毒治理法案》,顾名思义,该法案的目的,并不限于迅速加强国家的疫情治理能力,还重点考虑了如何照顾受疫情冲击的家庭生活。

例如,因为美国的学龄儿童日间在校期间,通常有免费或廉价午餐,所以学校因为疫情关闭后,学龄儿童呆在家中会增加家庭饮食开支,该救助法案特别为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提供了额外的食物补足。

疫情期间,民众被要求尽量呆在家中,但是很多民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在家中无法以远程办公的方式继续工作,而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为了让这些民众能够安心呆在家中,救助法案也在国家原有失业救济体系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提高了民众的失业保障金额。

此外,美国大小企业也都受到了疫情冲击、收入骤降,但是中小企业的家底没有大企业厚,抗打击能力远不如大企业,救助法案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特别的经济援助。

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美国的学龄儿童和未成年人已经在家中呆了近四个月,在规避疫情风险的同时,居家学习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如今秋季学期即将到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讨论能否在尽量降低传播风险的同时,逐步开放学校。

目前美国许多地区的疫情仍非常严重,重开学校的想法在很多地区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对于开放学校问题的讨论,显示出美国在疫情治理上充分兼顾的特点。


▌严峻挑战

虽然有这三方面的考量,美国社会在疫情中保持了一定的稳定但随着疫情持续,美国社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持续承压的状态下,会不会出现裂缝甚至断裂的状况,也值得我们深思。

就在5月25日,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在警察执法过程中被虐待致死后,全美各地大量抗议者,无视疫情中各种隔离措施和禁止集会的法律规定,纷纷走上街头。对于和平抗议者,政府基本上采取了放任和默许的态度,这使得一些遵守隔离措施的人大为不解:为何商家需要遵守隔离措施停止营业,而这些抗议者却可以不受此约束。

疫情期间,美国民众因为失业、缺乏社交活动积累了许多不满情绪,使得5月以来的抗议活动,成为了民众不满情绪的一个发泄口,对美国的法治国家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国家各种政府职能部门在疫情治理中下定决心、协调一致、采取果断举措。但是在目前美国的政治语境中,达成这种妥协的可能性非常少,而本文写到的这三方面在达成这些妥协时能够发挥的帮助作用,也将非常有限。

*点击《“末代富布赖特学者”观察:美国政治现在正面临功能紊乱的状况》《程迈教授回国记:一次一生难忘的历程》阅读更多程迈教授的文章;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幸福:追求比得到更快乐》(中信出版集团)一本。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文章

疫情防控:程迈教授回国记儿童情绪梳理“渐变色”健康码美国疫情观察IIIIIIIVV回国物资捐赠救助网络“完美病毒”医生日记

公共理性:舆论生态高校自主裁量权“媒体失声”“公信力危机”完美受害者批判“鲁性”看见普通人“政治性抑郁”白左微博热搜中国医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