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的“文明码”,法学教授为它捏了一把汗
文明码可以给市民的文明行为打分,那就需要文明码的运营方,无论它是苏州市政府还是第三方公司,都比所有的苏州市民更懂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文明码一出台,苏州市政府就把它作为一个成绩来宣传,说是“全国首创”,这里面就暗含着“我比你们苏州市民更懂文明的耶!”的自我表扬在内。
在听到苏州推出了“文明码”,并将它作为“全国首创”来宣传的时候,我就为苏州市政府捏了一把汗。
我曾经在苏州工作生活过两年,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平和的城市,城市建设发展水平,远超许多省会城市,而且有些地方做得比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还要好。但是这次苏州推出“文明码”的做法,显然有些欠考虑了。
今天是教师节,我就是在苏州走上大学讲台的。近十年的教学经历教会我的一个道理是:千万不要公开地将学生分成好学生、坏学生。如果一位老师执意这样做,就会把自己与学生隔绝开来,陷入自我孤立的境地。那些被老师定义为“坏学生”的同学们,不仅不会如老师所愿,改变自己的行为,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给老师找麻烦,让老师更加焦头烂额,没法上课。
作为一名老师,我完全能理解苏州市政府推出文明码的本意:谁不希望自己的班上都是一些知书达礼的“好学生”。苏州市政府自然是希望能够在正式的法律手段之后,利用一些非正式的激励方式,让“好人有好报”,让行为不检点的市民要收敛自己的行为。
而且,引入文明码,可能还真只有苏州这样的城市做得到。一方面,这需要一个城市的市民文明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不然,比如在某个城市,居民从来视红绿灯为无物,推出文明码没有几天,大家的文明积分纷纷“刷刷刷”地往下掉,在政府还没有出台对不利后果的具体规定前,大家都零分了,这文明分也就没意思了。
另一方面,文明码也是对一个城市数据化治理能力的考验。现在许多城市的健康码,只是收集大家的行踪信息,已经弄出了很多尴尬的事情,更让一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寸步难行。接下来的文明码,还要加入交通违法、志愿服务等信息,数据量将呈指数倍的增加,没有各种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支撑,文明码很难成功运营。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各级政府的财政都非常紧张,苏州市政府还能敢为全国先推出这种“健康码2.0版”,说明苏州市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是有一些家底的。
从文明码的设计思路来看,它也有使得政府行为显得更规范的作用。现在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从社会福利保障、学生入学到外地居民落户等等,僧多粥少,很多时候都存在取舍判断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凭什么隔壁老王就能入籍苏州,我家孩子却要因为户口不在苏州,到了高中就得回原籍读书呢?现在有了文明码,拿出来一看,哇,1000分的超级文明大户,这样的好人不让他成为光荣的苏州市民,还让谁当市民呢?这看上去也可以堵上很多说闲话的人的嘴。
但即使有好心,也依然会办许多坏事。
在对文明码的讨论中,人们最大的一个质疑是,这是否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做了好事得高分,在需要的时候展示一下,被别人交口称赞,好人红着脸可能也就接受了。但是一不小心做了坏事,很多人可就不想被别人知道了。
而且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有可能成为隐私。民法典就明白地规定了,“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说白了,别人不关你事也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就是他的隐私。你一定要去获取这样的信息,就是侵犯他人隐私。
别人开车交通违章是不对,但是很多时候不关我们的事。违章人已经受了处罚扣了分,现在还要被降低文明分,动不动就要被迫显示给别人看,免不了还要被人数落几句,这就永远不得清静了,那有什么隐私可言。如果以后垃圾没扔进垃圾桶、说话不文明、公交车上抢座位这些也要被纳入,那就要给大家带来无穷的烦恼了。
有人会说,文明码完全可以设计成在展示文明分的同时,不显示得分记录,就像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一样。这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但是对文明分的被降低的对象来说,麻烦依然存在。
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不称心如意,给个差评,店家会很着急,追着顾客道歉、求顾客修改。如果苏州市政府按照他们的计划,将文明分用于“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就将个人的所有生活都覆盖住了,非同小可。
得分高的,可以优先进入公字头的单位,当医生、做老师,录取公务员。文明分低的,出去看电影都要不断被高分用户插队,就像机场的VIP通道一样,站在一旁瑟瑟发抖,还要被打上“不文明”的隐形标签,这种感觉基本上就是一种公开的羞辱。为了避免这种公开游街示众的下场,每个人都会像淘宝卖家一样,特别小心自己的扣分项。
看计划,苏州市估计是要发展出一套复杂的评分系统,越复杂的系统就越容易出错,一旦出了错怎么办?向文明码后台申诉?后台如果是人工智能,只会回答弱智的问题,转接人工服务要等待一小时,有几个人会有这个耐心?为了提高处理申诉的效率,全都设成人工服务?苏州市有1000万的人口,即使安排一个文明监察员盯一万人,处理他们的申诉,不管他忙得过来还是忙不过来,也要1000名高素质、特别懂文明礼仪的工作人员。每人一年开10万块钱工资,人力成本就是一个亿。现在基层政府财政都这么紧张,这一个亿估计也只有像苏州这样的地方才拿得出来。
做老师的可以给学生的试卷打分,那是因为比学生在专业知识懂得多;做法官的可以判犯罪嫌疑人入狱,那是因为他比犯罪嫌疑人更懂法。
基于相同的逻辑,文明码可以给市民的文明行为打分,那就需要文明码的运营方,无论它是苏州市政府还是第三方公司,都比所有的苏州市民更懂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文明码一出台,苏州市政府就把它作为一个成绩来宣传,说是“全国首创”,这里面就暗含着“我比你们苏州市民更懂文明的耶!”的自我表扬在内。
但是讲文明、懂礼貌这种事情,内在就不允许一个人自我表扬。从教十年,学生过千,碰到过许多优秀的学生,但是从来没有一名学生跑到讲台上大声地说:“我是一名好学生,大家都要向我学习!”谁说出来这种话来,他/她在同学们的眼中就不是好学生了,也没有资格对其它同学说三道四了。
即使文明码的运营方、这1000名工作人员都是千挑万选的苏州好人,但是按照苏州市政府的设想,以文明不文明来区分市民,并在“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对不同的市民给出不同的待遇,这样做的理由在哪里?苏州市政府没有解释。
有观点认为政府不能对公民分三六九等,这倒不一定。其实制度一直在对公民实行区别对待,像犯了法的人要去坐牢,这就区分了守法和不守法的公民;高考下来,分数高的上北京大学,分数低的有可能连大学都没得上。这些都是区别对待,但是大家都没有意见,因为这些区别对待区别得有理,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但是有些区别对待,大家就没办法接受,它们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只有堵心的效果。政府可以因为一个公民不文明,就将其区别对待,打入另册,让他们蜷缩在“不文明者”的行列中瑟瑟发抖,接受“文明者”的专政吗?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说得很清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是在“法律”面前平等,不是在“文明码”前平等。
宪法这样规定,这是因为法律的制定过程要慎重得多。制定一部法律,事先需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既要有普通民众的意见,也要有专家的意见,然后由立法机关的众多代表,通过公开的会议审议,最终表决通过,这样才能保证法律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各方的利益诉求,取得一个最大的平衡。
文明码的出台显然没有经过这一过程,反而是出台以后,再来向大家解释增加这一新功能的目的,最后解释成这只是一个测试版。
这样的决策过程,首先在程序上就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涉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事项,要征求公众意见。文明码的出台几乎没有满足这种充分公开的要求。
而且,正因为它涉及到公民的切身利益,不管其用意如何,这种不透明、突然袭击的决策方式,注定是会引起很大争议的。就像我们老师给学生加作业,出发点看起来都挺好,都是希望学生多练习练习,针对薄弱环节多加强一下。但是如果不向学生说明,作业量突然加上去,学生是不会体会老师苦心的,只会叫苦连天,甚至怀疑“整学生”出气。
即使按照正式立法的过程来研究是否要引入文明码,依然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得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国人,不管他在现实中是不是讲卫生、懂礼貌,都是好面子的人。对中国人面子、自尊心最大的伤害之一,就是当众说他不讲文明。
如果文明码推广开来,一个群体被打上不文明的烙印,这难免会被这个群体视作是对自己公开的羞辱。以我当老师的经验来看,如果将一些学生公开定义成“坏学生”,这些学生根本不会洗心革面、重新做“好学生”,相反,他们更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如老师所愿,真的成为班上的问题少年。对待这些问题学生,老师需要做的是更关心他们,而不是给他们贴标签,然后仿佛就不关老师的事情了。
像监狱的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后,社区机构不会给他贴上一个“前科人员”的名牌,叫大家都躲着他,而是尽量鼓励他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如果一名市民经常做不文明的事,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更关心他,政府应当派出社区工作人员去了解他是不是生活有不顺心的地方,所以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码的这种做法,却是在把这些人往社会的反面推,有可能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面对各种争议,苏州市政府在9月7日撤回了文明码,但是又留了一个尾巴,说是测试结束,而且以后可以自愿注册使用。政府不是互联网企业,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高度公信力。哪怕是互联网企业开发一个应用,今天大张旗鼓地宣传,过两天就突然下线,也会被网友骂得“飞起来”。
而且如果将来文明码重新上线,即使是说自愿注册使用,但是面对政府的高权威,在软硬压力之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将这种“自愿”变成“被迫”。
“仓廪实而知礼节”,江浙人民自古以来以知书达礼著称,这与它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有很大的关系。人民生活水平高,自然就会举止优雅,不会为了占一点小便宜全然不顾斯文。公交线路多了,交通顺畅了,大家自然就不会去抢通行、抢座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了,环境美了,大家出行也会更加注意,环境也就会更漂亮。如果政府因为没钱投入环境卫生,不能及时清理垃圾桶,弄得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大家也就不会把随地乱扔垃圾太当回事。
如果苏州市政府能够把用于文明码的人力物力用于城市发展,而不是把市民当作小学生一样来管理,肯定会起到比文明码更好的效果。
这或许也是政府需要更花心思的地方吧。
*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大屠杀:一部新的历史》(译林出版社)图书一本。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文章
社会治理:“公信力危机”|2020洪灾|流行病调查|北京垃圾分类|防疫体系|校园欺凌I、II|化学阉割|垃圾分类研讨|无差别杀人|未成年人犯罪
现代生活:小区物业|救灾|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政治制度|杀妻案|三十而已|灵活就业|程迈教授回国记|舆论生态|高校自主裁量权|“媒体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