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创”的“文明码”,法学教授为它捏了一把汗

程迈 南都观察家 2021-01-17

程迈,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中美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全文4100余字,读完约需8分钟

文明码可以给市民的文明行为打分,那就需要文明码的运营方,无论它是苏州市政府还是第三方公司,都比所有的苏州市民更懂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文明码一出台,苏州市政府就把它作为一个成绩来宣传,说是“全国首创”,这里面就暗含着“我比你们苏州市民更懂文明的耶!”的自我表扬在内。


在听到苏州推出了“文明码”,并将它作为“全国首创”来宣传的时候,我就为苏州市政府捏了一把汗。


我曾经在苏州工作生活过两年,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平和的城市,城市建设发展水平,远超许多省会城市,而且有些地方做得比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还要好。但是这次苏州推出“文明码”的做法,显然有些欠考虑了。


今天是教师节,我就是在苏州走上大学讲台的。近十年的教学经历教会我的一个道理是:千万不要公开地将学生分成好学生、坏学生。如果一位老师执意这样做,就会把自己与学生隔绝开来,陷入自我孤立的境地。那些被老师定义为“坏学生”的同学们,不仅不会如老师所愿,改变自己的行为,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给老师找麻烦,让老师更加焦头烂额,没法上课。


作为一名老师,我完全能理解苏州市政府推出文明码的本意:谁不希望自己的班上都是一些知书达礼的“好学生”。苏州市政府自然是希望能够在正式的法律手段之后,利用一些非正式的激励方式,让“好人有好报”,让行为不检点的市民要收敛自己的行为。


而且,引入文明码,可能还真只有苏州这样的城市做得到。一方面,这需要一个城市的市民文明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不然,比如在某个城市,居民从来视红绿灯为无物,推出文明码没有几天,大家的文明积分纷纷“刷刷刷”地往下掉,在政府还没有出台对不利后果的具体规定前,大家都零分了,这文明分也就没意思了。


另一方面,文明码也是对一个城市数据化治理能力的考验。现在许多城市的健康码,只是收集大家的行踪信息,已经弄出了很多尴尬的事情,更让一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寸步难行。接下来的文明码,还要加入交通违法、志愿服务等信息,数据量将呈指数倍的增加,没有各种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支撑,文明码很难成功运营。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各级政府的财政都非常紧张,苏州市政府还能敢为全国先推出这种“健康码2.0版”,说明苏州市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是有一些家底的。


从文明码的设计思路来看,它也有使得政府行为显得更规范的作用。现在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从社会福利保障、学生入学到外地居民落户等等,僧多粥少,很多时候都存在取舍判断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凭什么隔壁老王就能入籍苏州,我家孩子却要因为户口不在苏州,到了高中就得回原籍读书呢?现在有了文明码,拿出来一看,哇,1000分的超级文明大户,这样的好人不让他成为光荣的苏州市民,还让谁当市民呢?这看上去也可以堵上很多说闲话的人的嘴。


但即使有好心,也依然会办许多坏事。


在对文明码的讨论中,人们最大的一个质疑是,这是否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做了好事得高分,在需要的时候展示一下,被别人交口称赞,好人红着脸可能也就接受了。但是一不小心做了坏事,很多人可就不想被别人知道了。


而且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有可能成为隐私。民法典就明白地规定了,“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说白了,别人不关你事也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就是他的隐私。你一定要去获取这样的信息,就是侵犯他人隐私。


别人开车交通违章是不对,但是很多时候不关我们的事。违章人已经受了处罚扣了分,现在还要被降低文明分,动不动就要被迫显示给别人看,免不了还要被人数落几句,这就永远不得清静了,那有什么隐私可言。如果以后垃圾没扔进垃圾桶、说话不文明、公交车上抢座位这些也要被纳入,那就要给大家带来无穷的烦恼了。


有人会说,文明码完全可以设计成在展示文明分的同时,不显示得分记录,就像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一样。这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但是对文明分的被降低的对象来说,麻烦依然存在。


在淘宝上买东西,如果不称心如意,给个差评,店家会很着急,追着顾客道歉、求顾客修改。如果苏州市政府按照他们的计划,将文明分用于“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就将个人的所有生活都覆盖住了,非同小可。


得分高的,可以优先进入公字头的单位,当医生、做老师,录取公务员。文明分低的,出去看电影都要不断被高分用户插队,就像机场的VIP通道一样,站在一旁瑟瑟发抖,还要被打上“不文明”的隐形标签,这种感觉基本上就是一种公开的羞辱。为了避免这种公开游街示众的下场,每个人都会像淘宝卖家一样,特别小心自己的扣分项。


看计划,苏州市估计是要发展出一套复杂的评分系统,越复杂的系统就越容易出错,一旦出了错怎么办?向文明码后台申诉?后台如果是人工智能,只会回答弱智的问题,转接人工服务要等待一小时,有几个人会有这个耐心?为了提高处理申诉的效率,全都设成人工服务?苏州市有1000万的人口,即使安排一个文明监察员盯一万人,处理他们的申诉,不管他忙得过来还是忙不过来,也要1000名高素质、特别懂文明礼仪的工作人员。每人一年开10万块钱工资,人力成本就是一个亿。现在基层政府财政都这么紧张,这一个亿估计也只有像苏州这样的地方才拿得出来。


做老师的可以给学生的试卷打分,那是因为比学生在专业知识懂得多;做法官的可以判犯罪嫌疑人入狱,那是因为他比犯罪嫌疑人更懂法。


基于相同的逻辑,文明码可以给市民的文明行为打分,那就需要文明码的运营方,无论它是苏州市政府还是第三方公司,都比所有的苏州市民更懂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文明码一出台,苏州市政府就把它作为一个成绩来宣传,说是“全国首创”,这里面就暗含着“我比你们苏州市民更懂文明的耶!”的自我表扬在内。


但是讲文明、懂礼貌这种事情,内在就不允许一个人自我表扬。从教十年,学生过千,碰到过许多优秀的学生,但是从来没有一名学生跑到讲台上大声地说:“我是一名好学生,大家都要向我学习!”谁说出来这种话来,他/她在同学们的眼中就不是好学生了,也没有资格对其它同学说三道四了。


即使文明码的运营方、这1000名工作人员都是千挑万选的苏州好人,但是按照苏州市政府的设想,以文明不文明来区分市民,并在“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对不同的市民给出不同的待遇,这样做的理由在哪里?苏州市政府没有解释。


有观点认为政府不能对公民分三六九等,这倒不一定。其实制度一直在对公民实行区别对待,像犯了法的人要去坐牢,这就区分了守法和不守法的公民;高考下来,分数高的上北京大学,分数低的有可能连大学都没得上。这些都是区别对待,但是大家都没有意见,因为这些区别对待区别得有理,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但是有些区别对待,大家就没办法接受,它们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只有堵心的效果。政府可以因为一个公民不文明,就将其区别对待,打入另册,让他们蜷缩在“不文明者”的行列中瑟瑟发抖,接受“文明者”的专政吗?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说得很清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是在“法律”面前平等,不是在“文明码”前平等。


宪法这样规定,这是因为法律的制定过程要慎重得多。制定一部法律,事先需要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既要有普通民众的意见,也要有专家的意见,然后由立法机关的众多代表,通过公开的会议审议,最终表决通过,这样才能保证法律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各方的利益诉求,取得一个最大的平衡。


文明码的出台显然没有经过这一过程,反而是出台以后,再来向大家解释增加这一新功能的目的,最后解释成这只是一个测试版。


这样的决策过程,首先在程序上就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涉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事项,要征求公众意见。文明码的出台几乎没有满足这种充分公开的要求。


而且,正因为它涉及到公民的切身利益,不管其用意如何,这种不透明、突然袭击的决策方式,注定是会引起很大争议的。就像我们老师给学生加作业,出发点看起来都挺好,都是希望学生多练习练习,针对薄弱环节多加强一下。但是如果不向学生说明,作业量突然加上去,学生是不会体会老师苦心的,只会叫苦连天,甚至怀疑“整学生”出气。


即使按照正式立法的过程来研究是否要引入文明码,依然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得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国人,不管他在现实中是不是讲卫生、懂礼貌,都是好面子的人。对中国人面子、自尊心最大的伤害之一,就是当众说他不讲文明。


如果文明码推广开来,一个群体被打上不文明的烙印,这难免会被这个群体视作是对自己公开的羞辱。以我当老师的经验来看,如果将一些学生公开定义成“坏学生”,这些学生根本不会洗心革面、重新做“好学生”,相反,他们更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如老师所愿,真的成为班上的问题少年。对待这些问题学生,老师需要做的是更关心他们,而不是给他们贴标签,然后仿佛就不关老师的事情了。


像监狱的刑满释放人员回到社会后,社区机构不会给他贴上一个“前科人员”的名牌,叫大家都躲着他,而是尽量鼓励他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如果一名市民经常做不文明的事,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更关心他,政府应当派出社区工作人员去了解他是不是生活有不顺心的地方,所以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码的这种做法,却是在把这些人往社会的反面推,有可能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面对各种争议,苏州市政府在9月7日撤回了文明码,但是又留了一个尾巴,说是测试结束,而且以后可以自愿注册使用。政府不是互联网企业,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高度公信力。哪怕是互联网企业开发一个应用,今天大张旗鼓地宣传,过两天就突然下线,也会被网友骂得“飞起来”。


而且如果将来文明码重新上线,即使是说自愿注册使用,但是面对政府的高权威,在软硬压力之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将这种“自愿”变成“被迫”。


“仓廪实而知礼节”,江浙人民自古以来以知书达礼著称,这与它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有很大的关系。人民生活水平高,自然就会举止优雅,不会为了占一点小便宜全然不顾斯文。公交线路多了,交通顺畅了,大家自然就不会去抢通行、抢座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了,环境美了,大家出行也会更加注意,环境也就会更漂亮。如果政府因为没钱投入环境卫生,不能及时清理垃圾桶,弄得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大家也就不会把随地乱扔垃圾太当回事。


如果苏州市政府能够把用于文明码的人力物力用于城市发展,而不是把市民当作小学生一样来管理,肯定会起到比文明码更好的效果。


这或许也是政府需要更花心思的地方吧。


*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大屠杀:一部新的历史》(译林出版社)图书一本。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文章


社会治理:“公信力危机”2020洪灾流行病调查北京垃圾分类防疫体系校园欺凌III化学阉割垃圾分类研讨无差别杀人未成年人犯罪

现代生活:小区物业救灾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政治制度杀妻案三十而已灵活就业程迈教授回国记舆论生态|高校自主裁量权“媒体失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