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框架效应:表达方式如何左右你的选择? | 思维模型学习

美好的 天使湾创投 2022-12-06

一个人的一生,大概不过百年;而古今中外,有无数人,也有无数个百年,留下了无数的智慧。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当然会获得智慧;而人和人存在的更大的差异,取决于你能不能从他人的百年里汲取营养,是否可以兼容更多人的一生所得。

 很多高人,穷尽一生,可能就总结了一个理论,一套心法,一个框架,一个方法,一条路径等。我们将这些模型,收集、整理、描述出来。经典的思维模型、通俗易懂的表达,让我们快速理解模型的含义和原理,帮助我们建立模型思维,提升我们判断决策的能力。

我们公众号开设思维模型学习板块,将发布各类思维模型,与各位一起学习。以下为《框架效应》模型解读,enjoy!




认识框架效应,是由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的。他的研究发现,针对同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上看来意思相近的说法,却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描述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倾听者不一样的感觉,从而使倾听者出现俩种截然相反的决策。

卡尼曼在1981年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假设美国正在亚洲即将爆发的一场不寻常的疾病做准备,这场疾病可能导致600人丧生,如何与这场疾病做斗争,这样有两套方案,假设对每种方案结果的科学估计如下:

情景1:生存框架方案
方案A:能够挽救200人的生命;
方案B:有1/3的概率挽回600人的生命,全部死亡的可能性为2/3。

你支持哪一个方案?卡尼曼发现,在这个框架下回答问题的人,72%的人会选择方案A,大家会倾向于风险规避性;

但如果改变问题的框架,卡尼曼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他们给了另外一组调查对象同样的问题,只是改变了对方案结果的描述:

情景2:死亡框架
方案C:400人会全部死亡;
方案D:有1/3的概率没有人死亡,有2/3的概率600人都会死亡。

结果78%的人选择了方案D,他们更愿意赌一赌,而不愿意接受400人死亡。

但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由情景一的“收益”心态到情景二的“损失”心态。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死亡看作是损失。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

框架效应的分类

1、风险选择框架,当某一冒险行动的潜在结果用积极或消极的框架呈现时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例如“亚洲疾病问题”。

2、特性框架,它会影响对于事物特征的评价,当某一事物被置于积极框架下时,就会产生特性框架效应。一般而言,人们更喜爱用积极框架描述的事物。例如,将牛肉分别用75%瘦肉和25%肥肉来描述时,人们更喜爱有75%瘦肉的牛肉(即用积极框架描述的牛肉)。

3、目的框架,它会影响交流信息的说服力,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用积极或消极框架,从而产生了目的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告诉了我们,在面对创业时,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很多!所以,对于同一个产品对外的营销定位,具备大众认可的框架效应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学习更多思维模型,扫描下方二维码


天使湾闭门秘制,100个思维模型学习

Y 笔记本首批推出100个思维模型,我们将其归为六类——“认知、学习、决策、管理、理性、实践” 。我们选择了借助一个我们生活工作中最常用、最实用的纸质笔记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记录过程中,不经意、不间断地学习这些模型。


-THE END-

也许你还想看:
天使湾创投庞小伟给创业者的一封信
疫情期间,天使湾闭门秘制,现在发布了!
六顶思考帽:让你拥有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SMART原则:制定目标,高效工作
终身学习网络效应:打破界限,灵活运用知识构建体系
奥卡姆剃刀定律:把握事情关键,化繁为简
易得性偏差:学会全面思考证伪,避免惯用经验做决策
正交信息:混乱之下如何高质量做决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