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广告只要看过一遍,这辈子都忘不了啦(No.20-No.16)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反感“渐入佳境”这个概念。无论什么事情,越来越好,步步登高的趋势,总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倒是在现实中更为常见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容易给人们造成困惑,未免知难而退。
我们总说"CDP","CDP"的
其实里面CD的全称:Countdown这个词
就是“倒计时”的意思
正是因此,人们发明了“倒数计时”的方法。将顺序倒转过来,将更好的,更重要的,或是评价更高的放到最后“压轴”出场。这样既满足了人们心中的期待,又可以体现一种自身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所以,无论Top 5,Top 10,还是Top 100,遵循的都是这样的法则,抛砖引玉,抛玉引美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倒计时榜单,都必须要“抛”才能“引”。我们不定期更新的这份运动和Sneaker题材广告Top 100榜单就是如此。在此前陆续更新的十期推送中,我们已经和大家一起回顾了80段精彩的Sneaker相关电视广告。也按照统一的六项评分,将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亮点,简要地予以分析和评判,继而划分出大体的排名区域。
现在,随着榜单的临近尾声,您将看到越来越多“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经典广告一一登场了。还是那句话,排名不是目的;评分仅供参考。一切都是为了唤醒大家对于它们的美好记忆。
Okay,史上最伟大的100支Sneaker相关广告,前20名走起!
"Heartbeat"
Advertiser: Jordan Brand
Time: 2002
Actor: Michael Jordan
Products: Air Jordan 17
画面 ★★★★☆☆☆☆☆☆
明星 ★★★★★★★★★★
音效 ★★★★★★★★★★
文案 ★★★★★★★★★★
普及 ★★★★★★★★★☆
立意 ★★★★★★★★★★
这则广告的拍摄投入,和它实际达成的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用“一本万利”来形容。当然,这里的“利”应该不只是指经济上的进项;而“本”也不是谁都能调动来的。很明显,这段广告的“本”,其实就是主演它的那个人。
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赋予了这段镜头语言简单到无以复加的30秒视频不同凡响的意义。而他,也正是让Wieden+Kennedy的广告创意团队,有胆量拍出这样“先锋派”广告的最终底牌——Michael Jordan, The One, and Only... The G.O.A.T.。
可以说,只要Jordan本尊穿着一身球服,手持一颗篮球站在电视屏幕里,就足以让全世界所有的篮球迷锁定频道了。而这段"Heartbeat",恰恰正是以此开始的。随着镜头不断拉近,那时已年近不惑,正当在奇才复出之际的Jordan站在场地中央,一左一右地运着球。那皮球在地板上弹起的声音和节奏,营造出了一种规律的,独具深意的氛围。
最终,画面纵深到Jordan的胸口,当那同样铿锵有力的心跳声和运球声融为一体,即使是再迟钝的观者也能感受到它要表现什么了。这里不免多说两句,有人可能觉得这样“意识流”的广告,排在本榜单比较高的位置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笔者认为,排名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都要记得的是,Jordan Brand的这一系列看似言之无物,晦涩难懂的广告,或者说Jordan Brand这个品牌本身,由于自身的地位、实力和历史使命感,它们面对的局面,总是要比其他品牌更严峻更复杂。
就比如这段广告诞生的2002年,尽管Jordan再次复出,Air Jordan 17也如期而至,但其实无论从Team Jordan的壮大,品牌定位的转移,还是从潮流与跨界属性的愈发彰显上来看,Jordan Brand那时起就已经在为未来偏重Lifestyle的新品牌形象打基础了。就像印象派的艺术一般,他们总是能够领先别人一步。而如同广告中Jordan一左一右的运球,当时的Jordan Brand品牌,似乎也在“运动品牌”和“时尚潮流品牌”——这两个定位间顾盼,保持着二者的平衡。
"Cross-over or dunk"
Advertiser: adidas
Time: 1999
Actor: Kobe Bryant
Products: adidas EQT KB8 II
画面 ★★★★★★★★★☆
明星 ★★★★★★★★★☆
音效 ★★★★★★★★☆☆
文案 ★★★★★★★★★☆
普及 ★★★★★★★★★★
立意 ★★★★★★☆☆☆☆
在刚刚那段"Heartbeat"广告中,我们体会到了简单的力量。然而同理,那些看似并不复杂的广告情节里,一些堪称点睛之笔的细节,以及考究的画面呈现效果。也能为全片添色加分。1999年,这则由Kobe和他经典的第二双“天足概念”签名鞋“联袂”演出的电视广告,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喜欢看NBA的小伙伴们奔走相告。
厚重的背景色调,工业感十足的破败厂房,还有楼群间被铁丝网包围的柏油地球场——这些可以被统称为广告“布景”的元素,让观者置身在了一个陌生但又似曾相识的地方。其实,从情节上,这段广告只是刻画了作为Streetballer的Kobe,一次运球推进到前场,滞空戏耍防守人,送出精妙脑后传球助攻队友得手这一连串情形。但整个过程镜头感丝丝入扣,特别是对Kobe惊人滞空能力的夸张表现——广告用特效“捕捉”到了他在半空闪转腾挪时细腻的心理活动。
上世纪末,所谓的“街球”概念还没有后来那么清晰。但说起对Streetball的启蒙,除了Nike Freestyle和And1 Mixtape之外,这段Kobe统治“工厂球场”的adidas广告,以及当年它主推的经典鞋款EQT KB8 II,也同样居功至伟。
"Pro Training"
Advertiser: Nike
Time: 2007
Actors: Ronaldinho, Kobe Bryant, LeBron James, Rafael Nadal, Roger Federer, Wayne Rooney等
Products: Nike Pro
画面 ★★★★★★★★★★
明星 ★★★★★★★★★★
音效 ★★★★★★★★★★
文案 ★★★★★★☆☆☆☆
普及 ★★★★★★☆☆☆☆
立意 ★★★★★★★★☆☆
在榜单前20位的诸多作品里,这则Nike于2007年为推广后来家喻户晓的紧身运动衣系列而打造的广告,在知名度上,也许无法和这一档其他一些作品相提并论。但若论质量和呈现效果,平心而论,笔者让它排在榜单第18位,已经是比较“保守”了。那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广告呢?
首先,广告中将来自不同运动领域的近20位世界级运动明星召集在一起。在一起不是扯闲篇,开会,或是炫富(虽然他们肯定有这“资质”),而是一起做一件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事情——训练。
为了体现Nike Pro系列产品,对于不同运动项目的“兼容性”。Nike将这些大咖训练的场景,统一在了同样一片场地里,并且在他们训练的过程中,还时不时巧妙且合理地,营造出了一些基础性质的戏剧化效果。
当顶球独舞的“小罗”,身旁就是两位NBA球星——LeBron和“曼巴”的单挑对练秀,当“红土之王”,西班牙人Nadal,面对老对手Roger Federer所发出的“高质量一发”,正好穿过一位,纵身跃起的跆拳道运动员的胯下,这则广告的经典性也就一目了然了。在这些顶级选手精湛的技艺穿插下,Nike在潜移默化间,表达了Pro系列产品的主旨——适合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无论从事什么项目,都可以达到Nike Pro带来的专业级待遇。
"Impassible is 0"
Advertiser: adidas
Time: 2007
Actor: Gilbert Arenas
Products: adidas Gil Zero
画面 ★★★★★★★★☆☆
明星 ★★★★★★☆☆☆☆
音效 ★★★★★★★★☆☆
文案 ★★★★★★★★★★
普及 ★★★★★★★★★★
立意 ★★★★★★★★★★
需要承认的是,这段广告能够取得榜单第17的高位置,应该说是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本世纪初开始看NBA的球迷们共同的情感导向。毕竟,在Allen Iverson之后,James Harden之前这段时间,如果说起个性张扬的偶像派后场,那“大将军”Gilbert Arenas肯定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那个名号。
正是在这段广告诞生的时间段,adidas签名篮球鞋界的新丁——Gil Zero,以及它的主人Gilbert Arenas,人气都火到不行,究其原因不止是比赛中的耀眼表现和井喷般的数据,还有很多因素是来自场下,“零号特工”的那些看似无厘头,实则更无厘头的,脑洞大开的举止言行。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全新叛逆者的模样——他拥有Larry Bird般的嚣张表达;Dennis Rodman式的玩世不恭;Iverson那样的高冷……但同时又自成一派。
Arenas就是Arenas,这样的家伙并不多见。但如果你了解到他从小到大单亲家庭的身世,以及选秀夜所经历的爆发和宣泄,或许就能理解Gil Zero后来的一些处事风格了。
于是,2007年,当在篮球产品线标榜It Takes 5IVE理念的adidas,邀旗下大牌Arenas加入这组“自说自画”性质的广告拍摄时,后者一直逆风而行的人生经历,将此广告的形式美及内容丰富性发挥到了极致。当时人们甚至忘记了,这本来是一则约请了很多运动明星共同参与的系列广告,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这支广告,就是属于Arenas的。
“我是吉尔伯特·阿里纳斯,这是我的故事……曾经他们觉得我一无是处,就是个0……”再加上国内译制版的热播,这段广告的知名度也陡然激增。由讲述者本人用笔勾勒的,自己那稚(Dou)拙(Bi)的漫画形象也深入人心。如果评选最励志,且又远离教条,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案例,那么这段Impassible is 0是极具典型性的。
"9000 Shots"
Advertiser: Jordan Brand
Time: 1999
Actor: Michael Jordan
Products: Ideal Type
画面 ★★★★★☆☆☆☆☆
明星 ★★★★★★★★★★
音效 ★★★★★★★★★★
文案 ★★★★★★★★★★
普及 ★★★★★★★★★★
立意 ★★★★★★★★★★
语言的力量是毋容置疑的,能够说明问题,打动人心的语言,其中既有“大将军”般波澜不惊的真性情讲述;也有像这则经典广告里Michael Jordan那段极其著名的“9000次投篮”论调。前者,胜在平淡质朴,感同身受的亲身经历;而后者,赢在对于比赛,运动精神,甚至人生的更深层次剖析。
1999年,从公牛队功成身退的Jordan逐渐开始向新的人生阶段迈进。而这也伴随着一个困惑很多人的难题——为什么会有像Jordan这样成功的人生经历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段广告阐述得很明晰了。
“我在职业生涯中投失过至少9000次投篮,输过近300场比赛,曾经有26次,我有着执行最后一投的机会,但却没能把握住……”
不得不说,让Jordan本尊以这样“报忧不报喜”的陈述,再配上简单的身着便装从后门进入球馆的画面,这样的胆识也只有和Nike合作多年的金牌广告公司Wieden+Kennedy具备了。
欲扬先抑,我们中国人称此为“春秋笔法”,不过西方人对于这样的表现形式态度可能更为现实。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机遇总是和尝试获得机遇的次数成正比的。就算你不知道怎样能够成功,也要知道怎样肯定不会成功。其实不止Jordan,历史上任何一个被别人视为成功标榜的人,都存在与主流认知相反的佐证和论调。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问题在于你能从中获得什么。
就像这段广告中列举的那一连串和失望有关的数据,更多的人不记得它们;只会记得6冠,10次一阵,10次得分王,5次MVP,以及那一次次命中制胜球之后的欢声雷动。但这并不矛盾,只是对立的统一。而力挽狂澜,“一招逆转”地表现出这种对立统一的叙述手法,直到广告最后半句旁白,才真正登场。
话说完了,意到笔到,没有拖沓,回味无穷。这才是经典的传播方式。
好,这次的5段广告,你会将“首选票”投给它们中的哪段呢?
这次我们就先到这里,下回继续。底下是本系列之前全部内容的链接,给喜爱运动题材广告的你。即将接近Top 100榜单的顶端了,排名第一的会是哪一支呢?敬请期待!
本系列专题前10辑回顾: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1(No.100-No.91)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2(No.90-No.81)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3(No.80-No.71)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4(No.70-No.61)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5(No.60-No.51)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6(No.50-No.41)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7(No.40-No.36)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8(No.35-No.31)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9(No.30-No.26)
L7 Seanker Commercial Top 100 Vol.10(No.25-No.21)
往期推荐
▲30双球鞋,带你重温威少的俄城岁月
▲关于克莱·汤普森的“小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