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透明的沟通:建立企业内共识的重要利器

2016-10-06 程天纵 深圳湾


— shenzhenware 


编者按:这里是被誉为「创客军师」——程天纵先生(Terry)的「Terry 专栏」。程天纵先生(Terry)自从退休后,就一直义务辅导年轻创客创业,将自己 35 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无偿贡献出来,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视角审视新硬件生态,帮助创业者能够像拥有吉普赛人的水晶球一样,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本文中,Terry 以自己在中国惠普中实行的薪资制度改革过程为实例,讲述了「透明的沟通」在提升公司向心力的重要作用。


读完本文后,如有任何感悟和问题,欢迎留言给我们,给 Terry。也欢迎你预约他的对话时间。


●  


在笔者的前面三篇文章里,有两篇提到了「沟通」的重要。今天适逢教师节(本文写于台湾教师节当天:9 月 28 日),又是台风过后的放假日,我就用我自己的实例,来谈谈「沟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巨大能量吧。


话说在 1992 年 1 月,我从美国加州惠普总部走马上任到北京,担任中国惠普第三任总裁,我的前任俞博士交接工作之后,就调任到亚洲总部;没有多久之后,他的人资总监(一位美籍香港人)也决定返回美国。


我特地请惠普美国总部推荐一位有长期惠普人资经验的美国人,来担任我的人资总监;在经过许多面试之后,我挑选了「老 Dave」。


从人资角度进行改革


「老 Dave」是中国惠普同仁们给他取的一个绰号。其实他并不老,年纪比我长几岁,也就是当时 45 左右;老 Dave 是个典型的老美,长相忠厚、但是坚守原则。他有长期的惠普人资经验,是喝惠普奶水长大、具有惠普文化的专业经理人。


我经常调侃他貌似忠厚、皱着眉头装可怜;但也因此,他很容易赢得员工信任,在一对一沟通时,员工毫无戒心、愿意对他畅所欲言。


可是,跟他一起出差时,我就经常吃亏了。搭飞机的时候,由于他的块头大,挤在小小的经济舱座位上很不舒服,然后他皱着眉头很委屈的看着空服人员;此时空服人员往往会给他升等到商务舱,而留下他的老板(就是我)继续坐经济舱。


到了酒店 check-in 的时候,往往柜台的服务员会先招呼他,我只好乖乖的等他办完手续才轮到我;有时候他还会开玩笑的说 「Terry 帮我提行李」,让我哭笑不得。


当我决定雇用「老 Dave」的时候,我明确的告诉他,他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第一,当我的「门神」


由于我是华人、会说普通话,因此很难拒绝利用政府关系找上门的一些请托。每当有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会推说,虽然我身为总裁,但是人事方面是由总部直接管理,必须跟总部指派的老 Dave 谈。


这时老 Dave 就摆出一副大公无私、但是一脸忠厚老实的表情,加上语言不通,往往请托的人就自动打退堂鼓了。


这种「了解情况、尽力帮忙,又不伤人感情」的应付方法,确实为我解决了不少头痛的问题。


第二,帮我推动中国惠普的体制改革


他必须建立各种新的制度、把一个国有企业变成一个标准的惠普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把「惠普的价值观和文化」在中国惠普建立起来。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惠普在全球的机构,每年都要做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在我接任之前,中国惠普每年的员工满意度,几乎都是全球机构的最后一名。


我告诉老 Dave,我将和他一起努力,完成我给他的两个任务;我们两个就像绑在一条草绳两头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成败与共。


在我这一番保证之下,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老 Dave 就欣然接受了这个职务。


接下来几年的变革,堪称是翻天覆地。许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因此也都没有经验的改革,都被我们完成了。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问卷分几大类,包含工作环境、培训、员工发展、管理、企业文化、薪资福利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惠普的员工满意度分数逐步提升。


薪资与福利问题


在 1996 年初,老 Dave 找我谈话。尽管我们努力改革、实施单一薪俸,将实质薪资(Disposable Income)提升了好几倍,但是在员工满意度调查里的薪资福利满意度一直是最低分,与几年前的分数差不多;因此他有很大的挫折感,不禁抱怨的说,「中国员工太贪得无厌,不知感恩」,于是兴起不如归去的念头。


中国惠普「实质薪资」的高速增长,在前三年主要来自于薪资架构的改革。我们首先把许多福利(例如班车、住房、探亲、报刊、食物等等)取消,将福利的成本和费用转换成现金加入「实质薪资」里面,形成「单一薪俸」。


这种结构改革,在公司成本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员工实拿的薪资成长了好几倍。可是要改变一个国有企业的薪资结构是何等的困难?我们也都一一克服完成了。


除了结构改变带来的薪资增长之外,我们每年还要根据物价、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薪资调整」(Salary Increase)。


走笔至此,我必须岔开话题,先跟各位解释一下跨国公司每年「薪资调整」是怎么实施的。


第三方薪资调查


首先,我们必须加入一个公正的第三方顾问公司(通常是专业的外商顾问公司),做「薪资调查」(Salary Survey)。


顾问公司会建议 15 到 20 家类似规模和相关产业的样本调查公司,经过讨论、并且得到我们的同意。


顾问公司通常是全球性、而且有相当规模的公司,因此他们有上百家的跨国企业加入每年的「薪资调查」;加入调查的公司,就必须依照顾问公司的方法和格式,提供各种资料进入他们的大数据库。


职务匹配


第二步,我们要做「职务匹配」(Job Matching)。把我们公司组织图上的职位、职称、职位说明书(Job Description)提供给顾问公司,以便他们和其他参与「薪资调查」的样本公司去做匹配。


因为,不同的公司对同样的工作或许有不同的职称。而且不同公司的同样职位的工作领域可能不一样;因此必须确定不同公司的职位,是具有可以比较的性质,这样比较起来才有意义。


物价与市场前景预测


第三步,参与调查的公司必须要提出他们对明年物价上涨的预测,市场前景的看法,和预计明年每个职位加薪的幅度。


接下来就是顾问公司根据这些数据所做的统计和分析。参与薪资调查的公司都会收到一份报告,里面会有该公司组织图上每一个职位,今年实质的和明年预估的两个「薪资范围」(Salary Range),包括上限、下限、平均值等等。


这两个薪资范围,就是(经过参与公司同意的)15 到 20 个样本公司的今年实质范围、以及明年预测范围的平均值;而且顾问公司会在这两个薪资范围里面,标出该公司的实质和预测薪资的落点,作为该参与公司调薪决策的参考点。


举个例子说明吧。本公司今年的实质薪资平均点,可能落在今年实质范围的 40%  ,明年的预测薪资平均点可能落在明年薪资范围的 65% 。


这个意思就是说,本公司今年的实质薪资给付比较保守,可能落在样本调查公司平均值的 40% 左右;但是对于明年的物价上涨和市场前景比较乐观,因此薪资调整比较积极,会比样本调查公司的平均值高,落在 65% 。


薪资原则


接下来就是每个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薪资原则」(Salary Philosophy),而决定每个职位的加薪幅度了。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公司的「薪资原则」,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多多少少也反映了每个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惠普在当时的「薪资原则」就是保持在领先集团(Among the Leaders),所以我们决定每年的平均值落在 65 %。


另外,在同一个职级上也会有许多人,例如业务经理可能有十几二十个,如果根据绩效考核,最优和最劣的加薪绝对值,差距可以有多大?这样的数字,也跟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有关。


对于强调团队合作价值观的企业来讲,最好跟最差的差距幅度可能是 40% 到 50% ;但是对于鼓励内部竞争的价值观的企业来讲,可以差距到两三倍。根据平均值落点和绩效优劣的差距,决定薪资范围的上下限。


以上所提到的「薪资调整」流程、以及公司对每个职位的薪资幅度和平均值落点等等,都属于公司内部的机密,不会公开向员工解释。


面对老 Dave 内心的挫折感导致他想要离开的想法,我先安慰他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工作的付出比公司给予的薪资要高,这就是人性;因此薪资满意度低是正常的、也可以理解的。但是老 Dave 还是很难接受,因为相较于美国惠普每年 3 到 5% 的加薪,中国员工的加薪幅度是惊人的,所以不能这么说说就算了。


打破黑箱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就大胆地向老 Dave 建议,把这个「薪资调整」流程、以及我们的决策过程和结果,都拿出来和员工交流沟通,不再像以往一样黑箱作业。


我大胆的挑战公司传统作法,主要基于三个自信:


  • 我相信中国惠普的员工都是具有同理心和理性思考的;

  • 我相信中国惠普的员工都信任以我为中心的领导层的;

  • 我相信透明和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老 Dave 同意了我的建议,在中国惠普北京总部和每一个分公司去简报和沟通,说明清楚我们在「薪资调整」上的流程和做法;而且告诉他们,我们相信惠普的薪资在业界是最有竞争力的。


于是我们两个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拜访了总部和每一个分公司,集合所有的员工,跟他们做了详细的报告,并且回答所有的提问;但千万不能告诉员工具体的金额数字,避免「攀比」的现象发生。


宛如奇迹似的结果是, 1997 年初我们收到了 1996 年惠普全球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惠普的员工满意度居然是全球第一;一向都只有 30%满意度的薪资福利,居然巨幅成长到 75%。


伴随着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而来的,是来自当时惠普董事长兼执行长 Lew Platt 的祝贺信。我相信这是老 Dave 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最值得骄傲的一刻。


自从那时起,我也深深觉得「透明的沟通」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沟通」是产生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共识最有力的方法,绝对不可忽视。


●  


- 相关阅读 -




10 月 19 日,Terry 老师将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加速奔向智能未来 - 暨 ACT LAB 试运营启动会』,首次发布他 804 天创业辅导的总结。想参会的小伙伴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预约报名(因场地制约,名额有限)。


— shenzhenwa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