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七年不完整回顾,小产品推动的大时代丨万字特稿
可穿戴已死?可穿戴复兴?行业起起伏伏,英雄大浪淘沙。这是一篇万字特稿,深圳湾盘点了过去七年智能可穿戴行业的大事件。在复盘中,我们看到,未来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了。
- shenzhenware -
2012 年,也就是 Google Glass 在首次亮相的那一年,普遍被认为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元年。而如果要从这一年开始算起,智能可穿戴的发展已经进入第 7 个年头。
这是许多智能可穿戴行业的从业者在进入这个行业时,对可穿戴产品的执念,或者是愿景。类似这样的标语会经常出现在这类产品的宣传文案里,而无视它的读者是否是像我们一样的科技从业者,还是普通老百姓。
2012 年之前的 20 多年里,人们分别经历了 IT 信息时代、PC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时代都伴随着一个「计算中心」,而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计算中心,直到今天也依然是。
智能手机日益普及,人们迎来「信息大爆炸」,每天接收和处理的信息量大增。针对这一问题,可主动收集琐碎数据并主动帮助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应运而生。
在这 7 年的时间,我们目睹了 Google 眼镜从惊艳亮相到沦为暗淡没落,目睹了智能手表众筹明星频频出现,目睹了儿童智能手表的异军突起,也目睹了苹果 AirPods 带动了智能耳机市场的兴起,从而为智能可穿戴带来新的增长。
请跟随者我们的脚步,一起回顾历史,洞悉未来。
巨头之子 Google Glass 华丽开场
后继者微软 HoloLens 发起挑战
Google Glass
2012 年,Google「探索者」项目产品 Google Glass 正式面向市场亮相,成功将人们是视线从手上的智能手机转移。这一眼镜模样的设备,一侧装有一颗摄像头和条状的电脑处理器装置,可实现类似智能手机的功能: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导航、上网、处理文字和邮件……
简洁大气的设计、绚丽的广告片铺天盖地而来,Google Glass 曾一度被认为是代表「未来」的产品,以至于在持续两年多的跳票期间,大家都对它保持着关注的热情。
△ Google Glass 联合时尚杂志品牌 Vogue 拍摄时尚杂志
2014 年,跳票两年的 Google Glass 终于开放预订,价格高达 1500 美元。因产量不足,黄牛市场一度热超高价,仍有全世界的尝鲜者追捧。
随着真机陆续到手,人们开始逐渐看清了这款评价虚高的产品:功耗过高、佩戴不适、相比手机功能并不足以惊艳、可玩的应用少的可怜……尤其当时还没发展起来的智能眼镜 AR 应用生态,都是 Google Glass 成为爆款的「绊脚石」。
2015 年,Google Glass 项目叫停。虽然两年后,它最终以转战行业应用的方式回归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 Google Glass 已经在大众视野中逐渐消失。
HoloLens
在 Google Glass 项目在被叫停的同时,另一名科技大拿——微软,对 AR 眼镜发起了挑战,并于 2015 年正式发布了 HoloLens。高清全息图像、环绕音效,语音/手势操作,HoloLens 给人耳目一新的 AR 体验。
从 2015 年至今,HoloLens 曾经面临停产,微软也同样做出了专注行业应用的决定。
直到 2019 年 2 月,微软将 HoloLens 更新至第二代。
至今为止,HoloLens 系列都还是 AR 眼镜领域的标杆。
△ 微软 HoloLens 2:2 倍视野,3 倍舒适度,但依然是企业级应用
虽然两位领航员都打算死磕行业应用,但消费端在近年也迎来利好消息。
华为智能眼镜
国内的华为在最近的 P30 系列发布会上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眼镜,产品预计今年夏季上市。
苹果
过去几年中,苹果这家巨头公司收购了一个又一个 AR 技术团队,曝光了一个又一个的 AR 技术专利,并不断的向公众表达 AR 将是 next big thing。只是,产品还差火候。
智能眼镜行业
2012.04,Google「探索者」项目即 Google Glass 发布
2014.04,Google Glass 开放预订
2015,Google Glass 项目正式叫停
2017,Google Glass 转战行业应用
2015.01, Windows 10 发布会,微软发布 HoloLens
2018.08,跳票多年的 Magic Leap One 开卖
2019.02,MWC 大会,微软发布 HoloLens 2
2019.03,华为智能眼镜发布
Pebble 打开智能手表格局
Jawbone、Misfit、Fitbit 征战智能手环
Pebble
在智能眼镜的平行世界里,有一大波人认为,智能手表才真正代表智能可穿戴的未来。
但与智能眼镜行业的不同的是,引领智能手表行业潮流趋向的,不是巨头,而是一批创业公司。
2012 年 4 月,可穿戴创业公司 Pebble 在 Kickstarter 发起智能手表 Pebble 的众筹项目。
在对智能手表还没有什么概念的大环境下,Pebble 以电子纸屏幕的设计,完美平衡电池续航,博得了众多用户的眼球。截至众筹结束,Pebble 共筹得 1000 多万美元,也造就了早期众筹明星之一。
在随后的几年里,Pebble 在完成第一批众筹发货的任务之后,接着准备第二次众筹以及一系列新品,先后发布了 Time Steel、Time Round 等产品。电子纸屏幕从黑白升级到彩色版本,也从 2016 年关注健身功能。
正如 Pebble 创始人 Migicovsky 所描述的,Pebble 始终徘徊在智能手表初期的市场。
与一些众筹明星公司一样,Pebble 先是在起步不久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随后又陷入了许多创业公司都要解决的量产出货困境。
这个局面在国内的市场也出奇的相似:2015 年,一款名叫「土曼」的智能手表几乎「如法炮制」了 Pebble 的路线:社交众筹,大佬一边投资,一边为之代言,产品迟迟做不出来,发货后吐槽退货声一片,投资款耗尽,接盘侠没来,公司倒闭。
2014 年,在 Google Android Wear 亮相不久,苹果发布了旗下首款 Apple Watch。Pebble 不得不在安卓和 iOS 面前做出站队的选择,使得其设备可支持 Android Wear 的 APP。
Jawbone
不过,腕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除了智能手表,还有一种叫智能手环的东西。最早在该领域耕耘的 Jawbone 最开始专注蓝牙音箱、蓝牙耳机,从 2011 年正式进入可穿戴市场。
在智能可穿戴业务领域,Jawbone 只有 Up 系列智能手环一条产品线。智能手环没有屏幕、可玩性不高,导致用户粘性低下。可惜 Jawbone 没能及时反思和转型,高定价迫使自身在市场中处于不利之地(尤其是在小米 79 元的智能手环发布后)。同时,由于资本对可穿戴市场的青睐,Jawbone 无暇顾及原本的蓝牙音箱业务。
最终,在 2016 年,Jawbone 转让无线音响、停产智能手环。
Misfit
另外一名智能可穿戴选手 Misfit,以时尚的思维打造智能手环,曾推出过 Misfit Shine 和 Misfit Ray 等可穿戴设备,最终在 2015 年被美国知名时尚品牌 Fossil 以 2.6 亿美元收购。
△ Misfit Ray
Fitbit
相比停产的 Jawbone,Pebble 的可穿戴业务得到了延续。在 2016 年底,一路努力寻求资金的 Pebble 公司终于找到了买家 Fitbit,以 3400~4000 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后者。
与这些身世起起落落的智能可穿戴厂商相比,Fitbit 堪称当时「最亮的那颗星」——顶得住巨头(苹果和 Google)的压力,并且靠主打垂直的健康功能(步数、距离、热量消耗和睡眠状况)打出了一片天地。
直到 2015 年 6 月,Fitbit 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可穿戴领域的第一股。并随后的两年里完成对 Pebble、Fitstar(健身应用)、Coin(移动支付)、Vector Watch(英国智能手表公司)等公司、项目的收购。
智能手表&手环(海外)
2011,Jawbone 以 Up 系列智能手环正式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
2012.04,智能手表「鼻祖」Pebble 在 Kickstarter 上发起众筹
2015.02,Pebble 第二次众筹 Pebble Time,总金额为 2033.9 万美元
2015.06,可穿戴设备第一股 Fitbit 上市
2015.11,Fossil 2.6 亿美元收购智能手表厂商 Misfit,被收购后的 Misfit 继续从事可穿戴设备制造业务(Misfit 曾在 2014 年获得 4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
2016.05,Jawbone 转让无线音响、停产智能手环(公司 20 年一共融资 13 轮,总融资资金 9.83 亿美元)
2016.12 月,Fossil 2.6 亿美元收购智能手表厂商 Misfit
苹果在时尚、实用、健康路线上持续探索
Google 专注打磨开放系统
华为、三星抛弃 Google 各自为营
Apple Watch
背靠 iOS 和安卓的智能手机生态,从 2014 年开始,苹果、Google 开始各自割据一方,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智能手表阵营。
2014 年 9 月,苹果正式发布第一代 Apple Watch,之后以一年一更的频率上新产品。
最开始,苹果走的是品牌和时尚路线。在 2014 年 Apple Watch 系列中,有售价上万元的 Edition 金表版。2015 年 Apple Watch 联名奢侈品牌爱马仕,定制了专属表带和表盘。这与 2013年苹果从英国奢侈品牌 Burberry 挖角 Angela Ahrendts 担任零售业务高级副总裁,不无关系。
△ 售价万元以上的 Apple Watch Edition 系列
尽管知名度足够,在不温不火的行情面前,苹果也要思考 Apple Watch 持续发展下去的突破口——往「实用性」的方向靠拢,包括加强设备的防水能力,增加独立通话功能。产品则体现在 2017 年发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接着,苹果为我们传达了「实用性」的另一个信号——健康。在 2018 年发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4,苹果在健康功能方面做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加入了心率检查(ECG)、跌倒检测与 SOS 紧急求助等功能。而在此之前,苹果 CEO 库克就曾表示,公司正在联合医疗机构在健康方面展开积极的合作,旨在利用苹果庞大的数据库打造一个医疗闭环服务。
Wear OS by Google
不同于苹果,Google 自己不打造硬件设备,而是专注打磨开放的 Android Wear 系统,首批合作的厂商有 MOTO、LG、三星等原本那批安卓手机品牌。
从 2014 年首次发布以来,Android Wear 已经从 1.0 更至 2.0,并于 2018 年更名为 Wear OS By Google,更新的方向也在迎合行业需求。包括增加 LTE 和 Wi-Fi 模块,延长待机、续航时长,强化智能功能等。
华为 & LiteOS
在苹果、Google 平分天下的局势下,也有第三股力量正在建立自己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比如华为和三星。
华为手表从 2018 年发布的 Watch GT 开始,就放弃了 Google 的 Wear OS 操作系统,改用自家的 LiteOS 系统。基于自研的芯片架构,华为能够深度整合硬件和软件,让设备实现更长的续航、以及持续的心率监测。
三星 & Tizen OS
同样是在 2018 年,三星的 Galaxy Watch Active 预装三星自研的 Tizen OS 系统,得益于系统级的打通,手表能通过三星手机上的 Galaxy Wearable 应用与手机快速配对。
Android Wear & 苹果 Apple Watch
2014.03,Android Wear 发布,首批合作伙伴包括 LG、Moto、三星
2016.05,Android Wear 2.0 发布
2018.04,Android Wear 更名 Wear OS by Google
2014.09,苹果发布 Apple Watch,包含 Apple Watch、Apple Watch Sport 和Apple Watch Edition 三种风格不同的系列。
2015.09,Moto 360 二代国内发布,Android Wear 正式落地中国
2015.09,Apple Watch Series 2 发布,新增爱马仕版的皮制表带
2017.09,Apple Watch Series 3 发布,新增蜂窝网络版本(LTE)
从 2018 年 3 月开始,中国联通正式在部分城市开启 Apple Watch eSIM 试点业务
2018.09,Apple Watch Series 4 发布,在加大表面屏幕、提升系统性能同时,又加入心率检查、跌倒检测与 SOS 紧急求助等功能。
可穿戴行业步入寒冬
大厂收缩可穿戴业务
创业团队纷纷倒下
低价手环占领市场
微软 / 英特尔
2016 年,智能可穿戴行业步入难熬的「寒冬」,相伴而来的还有资本「寒冬」。智能可穿戴因此也经历了一轮「洗牌」。
在 2015 年到 2016 年的两年时间里,行业并购、产品停产的消息不断:
曾经的「众筹之星」Pebble 被竞争对手 Fitbit 收购;Jawbone 智能手环业务停产。这两家公司上文亦有提及。
大厂方面,微软暂停智能腕带(Microsoft Band)的销售;英特尔公司收缩可穿戴设备业务(Basis),直到 2017 年 7 月,正式淘汰了可穿戴设备团队。
△ Microsoft Band
2016 年 Q3,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下滑 51.6%,苹果出货量同比下跌幅度达到 71%。受智能手表市场低迷的影响, Fitbit 股价应声下跌……
微软&英特尔智能手表
从诞生到陨落
微软
2014.12,微软 Microsoft Band 发售
2015.10,Microsoft Band 2
2016.10,微软暂停销售 Microsoft Band
2019.03,微软宣布停止支持 Microsoft Band 手环,关闭网站和 App
英特尔
2014,收购健身追踪器生产商 Basis
2014.10,Basis Peak 发布
2016.06,Basis Peak 因过热被召回
2016.11,收缩可穿戴设备业务 Basis
2017.07,解散智能可穿戴业务
2018.07,彻底裁撤可穿戴设备部门
bong / 新我
国内智能可穿戴行业的洗牌就比较直接了。
自 2014 年发布第一款 79 元智能手环,「价格屠夫」小米以低价进入可穿戴产品市场,秒杀百元以上的几乎所有白牌产品。整个产业链甚至对小米的低价策略,都心怀恐慌。
尤其是国内手环产品的标示性品牌 bong,在小米手环之后隔天发布的 bong2 手环,价格从第一代的 699 元直接下挫到了 99 元。虽然创始人(也是当时的创业明星)一度希望用「鸡蛋碰石头」的勇气去应对小米,在产品形式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终究还是出局。
△ bong 第一代智能手环
同样陨落的明星还包括,发布了社交手环的新我 Betwine 团队,以及一票那个时代的创业明星。
这不是一个创业团队可以「兴风作浪」的市场,也不再是创业团队可以「歌颂情怀」的年代。
小米
凭借高性价比的智能手环系列产品,小米从进入可穿戴市场的第二年(2015 年),就夺得国内第一的宝座。在全球市场,小米更是一举进入前三,并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全球前五。算是在逆境中依然能维持优势的特例。
△ 小米手环 3
国内智能手环市场的兴起
2013.10,bong 一代手环在点名时间上成功众筹近 28 万人民币,一举成为当时国内手环产品的唯一代名词
2014.01,华为荣耀手环发布
2014.06,乐心发布第一款智能手环(联合微信)
2014.07,小米发布 79 元智能手环,行业洗牌
5
儿童智能手表独立为新品类
360、小天才各霸一方
未来市场增长可观
而与智能手整体行业情况形成反差的是,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则形势一片大好。
具有独立运算功能的智能手表,可以看做是阉割版智能手机。凭借通话、GPS 定位、一键求救、电子围栏等功能,智能手表在儿童用户群体身上却找到了不小的发挥空间,也正中家长的需求。
据行业人士回忆,在 2014 年,国内儿童智能手表的总出货量只有几十万台。而到了 2015 年,市场突飞猛进的增长,就单月的出货量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数字,但其中可能 2/3 都是白牌货。
2016 年初,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开始洗牌,整体出货量的增速减缓,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留存着我们熟悉的品牌,包括小天才、360、华为、五洲无线等。
360 / 小天才
在国内,360、小天才构成了儿童智能手表时代大家挥之不去的记忆。
作为儿童手表市场的开创者,360 在 2014 年发布了第一款产品,在后来坚持以「独立设备」的定位打造具有通话功能的儿童手表。
国内儿童智能手表领域的「佼佼者」小天才虽然没夺得先机,但凭借强大的渠道能力,迅速在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并长期称霸出货量榜首。
在最近的产品发布会上,360 宣布与 4G 全网通儿童手表的开创者 Kido 合并运营,以期拿下「市场第一」的话语权。
市场前景
2017 年,在中国可穿戴领域,儿童手表这个产品品类成为销量主力军,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70%,在大城市,基本每个儿童人手一个智能手表。
据 IDC 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儿童手表市场出货量 2167 万台,同比增长 16.6%,其中 4G 占比 38%,预计该比例将持续扩大。(详情点击查看报告)
△ 小天才电话手表 Z5,支持 4G 全网通
纵观儿童可穿戴市场,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市场从中国蔓延到全球,二是 2G、3G 等低带宽、低速率的网络向 4G 转变,三是带有 AI 智能的操作系统在不断演进。
智能手表成为独立终端
智能耳机引发变革
手表+耳机新组合
Apple Watch 3
长期以来,智能手表始终未摆脱手机,作为手机的辅助设备,提供消息通知、显示功能,操作仅局限在 1 英寸左右的触控屏上……所有的这些组成了这类产品被诟病的理由。
在 2017 年,Apple Watch Series 3 新增蜂窝网络版本,使得智能手表能真正成为一款能独立使用的设备,也让 Apple Watch 的销量有了起色。
也多亏了苹果,国内运营商的 eSIM 业务提上了日程。2018 年上半年,中国联动正式在部分城市开启 Apple Watch eSIM 试点业务。
AirPods
2016 年,在智能手表低迷的行情下,苹果发布首款真无线 AirPods,其分体式设计,配合 iPhone 手机形成的无缝体验,迅速让 AirPods 成为可穿戴行业的翘楚。AirPods 一度占领蓝牙耳机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今年,苹果 AirPods 二代上线,新增语音唤醒 Siri、无线充电等功能,为行业带来新的信号。
智能手表+耳机
随着智能手表独立性得到增强,耳机的易用性、智能化得到提高,「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的组合目前已经可以在短时间内的移动场景代替手机执行必备的功能(听音乐、通话),更接近于「独立的计算中心」。未来这方面有望得到加强。
目前,智能手表产品商正在利用自身技术、生态的优势,就某个功能(健康、运功)垂直深耕的同时,也正在与运营商展开合作,推动 eSIM 的普及,从而能够加速「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在移动场景的落地。
一个关于真无线耳机鼻祖 Bragi 的插曲
早在 2014 年,全球首款真无线耳机 Dash 就以众筹的方式首次亮相,该款耳机出自德国真无线耳机制造商 Bragi,励志成为「耳朵上的微型计算机」,并几乎包揽了目前真无线耳机的所有热门技术点,比 AirPods 出现得更早。
不过,在后续发展看来,Bragi 还是敌不过苹果以及 Jabra 等一众厂商,最终在 2019 年 4 月宣布退出硬件市场。(关于 Bragi 的这一生,详情可点击查看文章)
生机
智能耳机行业演变为三大阵营
2017 年,国内外大厂基本都趁着智能耳机的热度,纷纷打造带语音助手的真无线耳机、头戴式耳机。
这其中又分为三大阵营:语音 AI 厂商、传统音频厂商、手机厂商。
语音 AI 大厂
语音厂商方面,2017 年 10 月,Google 推出智能耳机产品 Google Pixel Buds,主打翻译功能。
△ Google Pixel Buds
在智能音箱市场遭遇挫折的微软也没有放弃,在 2018 年 10 月发布 Surface Headphone 智能头戴耳机。
△ 微软 Surface Headphone,搭载 Cortana 语音助手
在真无线耳机方面,亚马逊、微软(Surface Buds)也正在筹备旗下的首款真无线耳机,将与苹果形成竞争。
传统音频厂商
除了手里拿捏语音 AI 技术的平台厂商,这股风也像当年的智能音箱一样,吹进了对产品有着智能升级需求的传统音频厂商。2017 年~2018 年期间,诸如Jabra、JBL、Bose、索尼等这样的知名音频厂商,也都借助第三方语音平台商的力量,推出智能头戴耳机、真无线耳机。
▵ Jabra Elite 65t
凭借在音频领域的沉淀以及品牌知名度,这些厂商的智能耳机在上市后同样能迅速引起消费者尤其是品牌忠实用户的关注,在短期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手机厂商
手机厂商是这场智能耳机战场的积极推动者,他们一面给手机布局语音助手,另一面也在学习苹果打造智能耳机+智能手机的闭环。
众所周知,苹果 AirPods 的体验好,不仅仅在于佩戴、连接稳定,更在于其能与 iPhone 等苹果终端在同一生态下实现无缝连接,能够提供连贯的听觉享受,包括设备无缝配对、调用语音助手等。
在这方面,三星、小米(小米蓝牙耳机 Air 、AirDots)华为(FreeBuds 系列)、荣耀、OPPO 等手机厂商也都有了实际行动。
△ 华为真无线耳机 FreeBuds 2 Pro
目前,针对真无线耳机,芯片和方案商正在积极探讨降噪、高音质、低延时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改善产品体验。
另外,相比音频厂商,手机厂商在真无线耳机与智能手机的无缝对接、及其相关的产品体验打磨方面更具优势,并且在 IoT 的趋势下,市场格局或许会逐渐向手机厂商倾斜。
真无线耳机产品 & 技术的趋势解读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从智能单品到体验闭环
今年,智能可穿戴行业里的智能手表、耳机、智能眼镜,都没有完成行业既定的「蓝图」,即独立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计算中心」。
但我们也看到,随着过去棘手的问题一步步得到解决,各行各业也都在各自的赛道上找准发力方向。
目前,智能可穿戴行业并没有出现哪个产品占领全场景的情况,随着 IoT 的等趋势的发展,说不定这些智能单品会最终聚到一起,共同形成一个各场景互通互连的体验闭环。■
微信号:shenzhenware
主笔、编辑:莱恩 / 深圳湾
审校:陈壹零 / 深圳湾
图片制作:大树 / 深圳湾
/////////////
深圳湾 WARE 2019 第 II 季峰会开启盲定,点击「阅读原文」锁定门票!
文末留言,写下你这七年的记忆瞬间,参与热评,有机会获得峰会门票!
// 可穿戴市场报告 //
// 行业解读 //
// 智能手表、手环 //
// 智能耳机 //
Line Mar | 诺基亚 | Bose Sleepbuds
// 智能眼镜 //
快到「湾」里来
深圳湾正在招聘:
真知灼见的科技记者
四通八达的运营编辑
才华横溢的市场策划
技能爆表的活动运营
热情四射的社区达人
简历传送门:
Lynn@shenzhenware.com
● ● ●
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连接全球硬件创新者,连接硬件生态链上下游,连接跨界产品的设计、技术、生产、渠道、商业、创新。深圳湾持续关注「AI+硬件」带来的场景和交互创新,以及与平台和应用相连的全产业链升级,欢迎相关团队与我们联系,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