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 2020,看手机大厂如何打造 TWS 耳机音质新标杆!
- shenzhenware -
耳机,尤其是时下快速增长的 TWS 真无线耳机,对于手机厂商的诱惑,不仅仅是作为配件,更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战场。
2016 年,苹果 AirPods 开辟了真无线耳机这一崭新的战场。三年后,华、米、O、V——国内的四大手机厂商无一例外的,都带着自己的作品,加入了战斗。OPPO 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于 2019 年 1 月正式官宣成立,主力布局 5G+ 及 IoT 平台,而音频则是这一布局中重要的一环。OPPO 希望构建以耳机为重要入口的互联互通场景,即以声音为反馈方式的应用场景。过去一年里,OPPO 陆续发布了四款 TWS 耳机,三款中端机型在低延迟和降噪方面表现出众,年底收官之作 OPPO Enco X 更是不妄「X」之名,通过与国际音响品牌丹拿的合作,进一步树立了 TWS 降噪耳机音质标杆的印记。
时值岁末,我们借着和 OPPO 音频主创团队几次深入交流的机会,对这两年 OPPO 音频产品线快速发展背后的驱动力,做了一次系统地探访。我们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线,从团队、产品、技术、战略等几个角度,对 OPPO 这家手机大厂的音频业务做了一次系统和深入的年度复盘。
2019 年农历年后复工的第一天,刘佳来到 OPPO 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正式上班,担任 OPPO 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音频产品中心总经理。在此之前,刘佳已经在 OPPO 工作了十多年,曾在 OPPO 内部分别负责过工程部、COO 助理、资源开发及手机的内外销产品规划等工作。作为一名 OPPO 老将,他最擅长的就是产品的质量管理。OPPO 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成立时,同时「开干」的有三大产品线——音频、穿戴、大屏,而刘佳负责音频,音频也是最先推出产品的业务线。
因为相比其它的手机品牌厂商,其实 OPPO 拥有更加深厚的影音基因和声学技术积累。OPPO 最早于 2005 年就推出了被誉为「国产 MP3 真正意义上的开门红之作」的 X9。2008 年,OPPO 推出了蓝光播放器。2014 年,OPPO 从家庭影院扩展到个人影音领域,推出了冲击平面振膜市场的头戴式耳机。
OPPO 在 MP3/MP4 时代引领者的身份,以及后续的蓝光机、头戴耳机、Hi-Fi 耳机到音乐手机等产品经验的积累,为 OPPO 后续在智能音频领域开疆拓土,奠定了声音理念与技术基础。
刘佳回忆说,尽管当时他加入 OPPO 音频中心的时候,团队只有一两个人,包括蓝光团队的首席调音师,和一名重要的软件负责人。但以蓝光核心团队为火种,慢慢从内部和外部不断吸纳,团队很快就扩充到了现在的近 100 号人。
规划:出什么牌,以及出牌的顺序,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吗?OPPO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了六款无线耳机,包括四款 TWS 耳机和两款无线颈挂耳机。这样的产品布局,还有先后推出的次序,是最初规划好的吗?刘佳的回答有些令我们意外,他说,当初 OPPO 明确规划的 TWS耳机只有 Enco Free 一款,其它产品并没有想得太清晰。
Enco X 作为压轴出场,不仅展示了 OPPO 开辟 TWS 战场后的「装备」实力,更体现了 OPPO 对于用户、产品、技术的深刻理解。
市面上带有 ANC 功能的 TWS 耳机多少都有「音质平平」的标签,打造「音质 No.1 的真无线降噪耳机」是 OPPO 产品团队为 OPPO Enco X 立下的 flag。主动降噪是能在更多嘈杂场景中为用户带来沉浸式音质体验。为了这样的体验,Enco X 的产品经理 Grace 和她的团队先从喇叭设计入手。经过了喇叭选型、微开发和十几轮组装调试后,最终决定使用「同轴双单元」的声学设计。
在 OPPO Enco X 小小的腔体内,前置超导磁平面振膜高频单元,后置三层复合振膜大动圈中低频单元,双扬声器处于同轴,实现声音输出的自然顺滑。其中,6mm 的平面振膜单元提升了高频的延展性,能够带来透亮的高音;而 11mm 的大动圈单元强化了低频表现,使声音的控制力增强,同时人声厚实饱满。从概念到实现一路都是艰辛。疫情期间,新材料寻找困难,与跨境供方交流效率低,OPPO 的团队只能精简优化方案。
代工厂没有人力和能力组装声学音质样机,也不能调试音质性能,OPPO 的团队就独自制图、加工修件、打胶组装、性能测试、调网调音,自己跑到喇叭厂现场交流音质调试方案。起初,Enco X 在回连时会听到电流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声工程师们每天憋在消音室里,一只只耳机去听,定位问题源,尝试各种方案。旷日持久的试听下来,工程师耳朵里的杂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但是,他们终于找到了在现有硬件约束下消除电流声的方案。声学硬件方案方向终于明朗,但使用「同轴双单元」方案时,低音单元的强磁路系统对高音单元造成磁路干扰,影响音质。可如果降低低音单元性能,会极大损伤降噪性能。为平衡降噪性,团队将低音单元的磁路系统在极小的空间内重新优化布局,尽量拉大高音单元与低音单元的距离,并用高性能隔磁材料,重新加工组合进两个单元里。
解决了硬件问题,接下来便是编码。如果说硬件是音乐的器官骨骼,编码便是其中的血液。你的底子足够好,但是如果你的编码传输过来的时候已经损失了很多,最终你的音质表现也不会好。为此,OPPO Enco X 从传输源头入手,引入了 LHDC™ 高清解码。
LHDC™ 是继索尼 LDAC 协议之后,第二个由日本音响协会认证的高清音质无线传输标准,可以支持 96KHz/24bit 采样率。而 OPPO Enco X 所采用的 BES2500 芯片配合 LHDC™ V3,将传输速率设定在 400kbps 这个档位(即 48KHz/24bit 的 CD 音质),相较于常用的 AAC 和 SBC 编码,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信息量,理论上也会保留更多声音细节。
△ OPPO Enco X 等几款支持 LHDC 的高端手机在连接 OPPO Enco X 后,LHDC 是默认打开的。
这也是 OPPO 音频团队首次引入 LHDC™ 高清解码,软件开发与软测团队搭建各类测试环境,不放过任何低概率的解码出错问题。同时,团队扩大评测人群,一个一个拉进实验室做真人佩戴检测,搜集大样本量的数据看怎样优化设计滤波器,最后达到在较嘈杂环境下 35dB 的降噪深度,满足基本需求,保证了降噪与音质的平衡。
OPPO 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的一对一访谈和真人佩戴检测,出来的结果让人有点失望:我们的用户,对音质可能还是比较「小白」。这与大多数人的观念类似:国内的绝大部分用户对声音的理解,尤其是与欧美用户相比,其实并没有那么深。然而,OPPO Enco X 发布后真实用户的反馈远远超出他们预期。△ OPPO Enco X | 评测:OPPO Enco X:不妄「X」之名的多级降噪、Hi-Fi 音质、高端设计,体验如何?
用户的反馈非常具体,远远不止「音质很好」或「音质不好」这样的简单、模糊的描述。用户提出了很多专业的意见,比如中频怎么样、高频怎么样、低频怎么样、人声怎么样、什么乐器的什么声音怎么样。互联网用户对音质的关注和理解都非常高,超出我们的预期。他们懂产品,甚至知道我们在产品的在哪些地方下了哪些功夫,他们是真的懂音质、懂产品的一群人。为了满足这批用户对于音乐鉴赏的需要,OPPO 在上个月联合 QQ 音乐推出了一张「白金试音碟」,选取了经典的乐曲,帮助用户去感受高音质耳机带来的细节体验:
纯打击乐《尘鼓》中的鼓声澎湃有弹性,巴赫的《Partita No.3 E Major:I Preludio》小提琴明快活跃,王菲在《影子》里的声音干净明亮,又有《Liberty》指弹吉他的丰富变化,《Main Theme》里交响乐的层次分明……
即便是音乐小白,被这样的声音教育后,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用一副好耳机听音乐的必要性。
很长一段时间,将音质与「玄学」划等号已经不足为奇。对于声音好坏的描述,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对于声学设计、尤其是元器件堆叠的技术描述,充斥在大多数产品评测中,而对于聆听体验、对于声音的评价,则更多地呈现出主观的、个性的偏好。有的人喜欢重低音,有的人喜欢舒适,在不同场景听音的感受也不同,对于音乐类型的选择更是千差万别,音质自然就很难分出伯仲,就像你很难代表大众去判定 AirPods 的声音好听还是不好听一样。
评价音质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进阶标准又是什么?刘佳与我们谈了谈他对音质的理解,帮助我们解开了一直以来的疑惑。刘佳介绍到,音质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品质要求,检验的标准包括基本的频响曲线、基本的音腔体积大小、喇叭性能要求等。性能好与坏是有区别的,比如说高频的延展,能够到达多少赫兹;低频的下潜,能够到达多少赫兹;喇叭的瞬态响应能够做到多少,等等。它依然有一些客观的指标可以衡量。
好声音首先要求硬件基础要足够好,比如喇叭单元,在 Enco X 这款产品上,OPPO 行业首次采用了平面振膜,加上大动圈的双单元。此外就是编码要足够好,也就是底子要足够好,所以 OPPO 引入了 LHDC™。在此基础上,再进阶一步,的确会掺杂很多主观的东西,它更多的是对声音风格的选择,也就是调音的问题。声音的风格代表了你对用户的理解,刘佳回忆说:当初 OPPO 花了很多精力研究目标市场的用户,研究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声音风格。但是当调音师按照他们喜欢的风格调出来之后,再去问不同的人的意见,则发现大家的反馈差异很大,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你怎么把声音调成这样?直到产品上市之前,团队都还在纠结这个问题:是要「抓耳朵」,还是要「耐听」?
团队最后为 Enco X 定下了「耐听」的声音风格——不希望为了特色鲜明抓耳朵,而把声音做的非常突出,这样听久了会累。我们希望给到用户舒适的聆听体验,就像好朋友在一旁交谈一样,而不是像一个领导在台上表演或训话。声音到了某一个阶段之后,更多的是风格和偏好的差异,已经很难用一些客观的指标来衡量谁好谁差。但这恰恰是 OPPO 的优势,在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上,OPPO 还是拿捏到位的。当然,做到精准还需要时间。刘佳坦然说道,对于高端用户的理解和把握,OPPO 的音频团队才刚刚开始,还需要一代到两代高端产品的迭代。
OPPO 与丹拿的故事始于早年的蓝光播放机时代,双方在追求高品质音乐的理念和 DNA 是一致的。在 Enco X 的调音设计中,丹拿的首席声学专家「专注于让低中高音的分布达到平衡,凸显声音的细节表现,让你捕捉到音乐的每一个细节,带来不可思议的精准表现」。丹拿的「经典」设计品牌「匠心」,让产品不仅仅是一件件冰冷的音频播放工具,更是艺术美感与先进科技的结晶,反映出品牌深厚的声学技术实力和审美高度。举个例子,Enco X 在实现了 AirPods Pro 同等功能、并增加了一个喇叭的情况下,耳机头长轴仅有 18.3mm,比 AirPods Pro 做小了 0.3mm。
这其中,不仅仅需要复杂的、超出行业标准的元器件堆叠设计,产品组装工艺的难度也相应加大。在供应商生产达不到我们期望的需求时,我们没有「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大家都秉持着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不停地打磨产品。团队总结道,Enco X 承袭的,远远不止在耳机充电盒上的那个「Dynaudio」的标志,更多的是它的那一份匠心。
作为一款年度旗舰产品,OPPO Enco X 的卖点很多——主动降噪、四档降噪、同轴双单元、LHDC™、丹拿合作、滑动操控、无线充电等等。当这些标签都有了之后,我们不禁生疑,OPPO 下一步还会有哪些突破?产品还会有哪些新的标签?刘佳的回答并没有给到我们预期的那种「Big News」的震惊,他朴实的话语向我们透露了 OPPO Enco 系列下一代产品的主攻方向。Enco X 的设计是平面振膜加大动圈的双单元,在此基础之上,将来会做进一步地提升,可能会采用三单元,或是更好的平面振膜,这些都是提升的方向。在编码方面,将来可能会升级为 LHDC™ 2.0,带来更高的码率,更低的延迟,更高的编码效率。同时,OPPO 与丹拿的合作也将会更加深入。△ OPPO Enco X 的「同轴双单元」设计
而放大到整个 TWS 行业的硬件基础,刘佳预测,未来将会出现两方面的技术突破:
1、器件小型化:耳机的腔体里可以塞进更多的器件,比如以前只能做单喇叭,这次 OPPO 用了双喇叭,将来还有可能装进更多的声音单元。2、技术下沉:高端设备上的器件,将往 TWS 耳机下沉,比如手机率先使用的超动态的喇叭,或是音响使用同轴结构。与此同时,高端音响和手机所采用的先进声学技术,也会随之下沉到 TWS 耳机上。
谈及明年的规划时,我们连续问了几个非常直接的问题,想尽可能多地挤出一些料。但没想到刘佳的回答并没有遮遮掩掩,答案清晰且坚定,就像早就想清楚了一样。明年 OPPO 会有头戴式耳机吗?或者音响?会有扩张品类的计划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刘佳给了明确的回答——不会,理由是:OPPO 今年发布了很多产品,这其实和产品策略不太匹配。OPPO 的策略一直都是聚焦,正如大家看到的,OPPO 现在的音频产品聚焦在 TWS 耳机上。
△ 做 IP 定制版是 OPPO 音频的一个重要方向,2020 年,OPPO 先后与网易云音乐、故宫 IP 合作。
至于之前的颈挂式耳机,明年会保持一定量的生产供应,但至少没有明确的产品迭代计划。而至于如今因为 AirPods Max 而被带起节奏的头戴式耳机,OPPO 仅投入了一部分人力做预研,还没有明确的产品上市计划。理由很简单,OPPO 是务实的。任何一个团队想做好一个产品都不容易。现阶段 OPPO 不可能同时做好音箱、头戴、TWS、颈挂这么多品类的产品。我说的做好,是真正的做好,不是单单就把产品做出来。至少在团队开始的两到三年的时间里,OPPO 会聚焦单品。明年会是一个过渡期,有可能会推出一些概念机。而相应的,体现在团队上,虽然目前 OPPO 音频正在广招贤士,但明年团队规模也只是增加 15% 的样子。绝对不会超过四款。理想的状态,明年只做四款,后年只做三款,再后年最好只做一款。显然这并不意味着 OPPO 想缩小战场,相反,OPPO 希望达到一种「Less is More」的状态,即做一款真正能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做好一款,卖好一款!
对于任何一家面向未来的音频企业,在声学和 AI 前沿技术方向上,OPPO 是如何思考的呢?刘佳着重为我们描绘了 AI 在耳机端侧的应用前景。用户触控耳机的习惯不同,通过 AI 检测和分析,就能对触控进行校正。耳机佩戴时的入耳深度不同、线路长度不同,也可以通过 AI 算法做调整,从而针对不同的佩戴方式,提供更好的降噪效果,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听音感受。与手机 AI 结合的应用也有很多。未来,可以利用手机的续航能力、算力、通讯能力、甚至麦克风和其他传感器的能力,让手机为耳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比如,通过手机获得环境噪音的强度,耳机再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降噪曲线。耳机与手机打通,耳机负责拾音,手机负责跑算法,可以有很多玩法。还有在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方面,也会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当我回到家的时候,音频可以直接从耳机流转到家用音响里,或是电视上;出门不带手机只戴手表的时候,耳机的蓝牙连接可以直接切换到手表上,等等。在耳机与周边设备的配合方向上,有很多需要利用到 AI 的地方。互联的操作比如开盖弹窗,是产品的基础。OPPO 要做的是体系内多设备的连接,例如我的耳机可以同时连接手表和手机,不管身处哪里,不管是手表来了电话还是手机来了电话,都可以在耳机里面提醒。再扩散一下,举个例子,上飞机的时候我们手动把飞行模式打开,这时候耳机可能就会提醒你现在已经在飞机上,是否需要打开降噪。OPPO 耳机将会和 OPPO 的生态产品——电视、手机、手表等产品做更多的智能互动。
如何评价 OPPO 音频过去、现在和未来?刘佳的总结简明扼要:过去,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带出了一支团队,一支 OPPO 音频的生力军。现在,我和团队满怀信心的,为明年的增长做着准备。未来,做出让用户怦然心动的产品,是 OPPO 一直努力的方向。■
// 年度对话 //
// 年度盘点 //
// 年度复盘 //
快到「湾」里来
深圳湾正在招聘:
真知灼见的科技记者
四通八达的运营编辑
才华横溢的市场策划
技能爆表的活动运营
热情四射的社区达人
简历传送门:
shining@shenzhenware.com
● ● ●
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连接全球硬件创新者,连接硬件生态链上下游,连接跨界产品的设计、技术、生产、渠道、商业、创新。深圳湾持续关注「AI+硬件」带来的场景和交互创新,以及与平台和应用相连的全产业链升级,欢迎相关团队与我们联系,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