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已成为患病率逐渐上升的心衰类型,其发病主要涉及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CMRF)人群以及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近日,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组制定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防治专家建议》发表,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提出了临床诊疗建议。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在出现心衰症状之前有一个潜伏期,此时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就已经存在。中国《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采用心室舒张功能评分系统(表1),该评分系统包含功能指标、形态指标和生物标志物3项,在每个项目中,一个主要标准得2分,每个项目最多2分;一个次要标准得1分。评分≥5分诊断DHF;2~4分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针对具有舒张功能不全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绝经后女性、肥胖、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微血管性心肌缺血等,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为舒张期心衰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行性。
1.靶向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炎症
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和肥胖在其发病过程中表现出EAT积聚,在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CMRF)防治过程中,应当重视针对EAT的早期干预。SGLT2抑制剂:专家组建议在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治疗中优先选用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专家组建议在2型糖尿病及肥胖患者治疗中优先选用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专家组建议在糖尿病及肥胖治疗中可以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他汀类药物:专家组建议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积极应用强化他汀治疗。专家组建议应用维利西呱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改善心肌细胞cGMP-PKG信号通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维利西呱是一个新颖的口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直接刺激sGC增加cGMP-PKG信号通路。此外,专家组建议推荐应用具有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的中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例如芪苈强心胶囊等。心衰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激素机制异常激活、代谢-炎症机制紊乱、细胞-信号机制障碍等3个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图1)。在随机临床试验中,收缩性心力衰竭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治疗药物包括神经激素拮抗剂、SGLT2抑制剂、细胞和cGMP-PKG信号通路调节剂;舒张性心力衰竭通过减少EAT/炎症和改善舒张功能治疗的药物包括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他汀类,可以改善cGMP-PKG信号通路的药物包括维利西呱和ARNI。针对代谢-炎症机制紊乱致心衰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还需要不断探索。文献索引:中国心衰中心联盟. 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防治专家建议.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1; 37(1): 1-6.【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