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学校的十二个标准

白滔滔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真正的好学校,都在接近教育的本质——学习以孩子为中心。


真正的好学校,不是好在大楼实验室气膜馆,而是好在校长和老师。


真正的好学校,他们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有了很好的成绩。


真正的好学校,不是军营、更不是监狱;老师和孩子,都很热爱自己的学校。


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完美的好学校;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为了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家庭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破旧学位房,几十年的人脉关系,请客吃饭送出的礼品,孩子参加补习班兴趣班,拼命争取成绩排名,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取得名次,文艺运动特长考级……

 

最终,全家伤筋动骨、吐血拼命、鸡犬不宁地折腾三五年,换来最理想的结果,就是能够上一所好学校!

 

可是,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呢?


通常会用这四个标准

来衡量是不是好学校

 

通常,家长心中的好学校标准,大多是这么几项:

 

第一、名气大。

 

名气这个东西,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在家长的心目中,达到了只要一听名字就感觉很牛逼的效果。

 

在北京的话,小学里的景山、中关村三小、实验二小、史家小学等等;中学里的“海淀六小强”、“西城四金刚”等等。


每一个地方,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小县城,都有这样的名校。


第二、排名高。

 

官方的、民间的,都有很多的学校排名的方法。

 

比如,把学校分为一流、一流二类、二流一类、二流二类;还有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优质高中、示范学校……

 

那么,没有进入排名的,就是不入流的学校、非重点普通学校、非优质的薄弱学校……


说实话,看到这种排名和分类的方法,任何家长也都不想自己的孩子上不入流的、普通的、薄弱学校。

 

第三、成绩好。

 

这个最硬核,成绩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数据上,一是状元人数,二是平均分。

 

所有的学校都知道,这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数据。但是,论成绩的话,第一只有一个学校啊。


于是,很多学校就会想尽办法地自己创造很多的“分类”,让自己也荣获很多的第一。比如,单科的成绩、优秀率、录取到名校的人数,等等。

 

当然了,国际学校也大同小异,会把申请到国外名校的人数,作为成绩来展示给家长。同样的,也会划分出很多不同的分类,让学校的成绩能够拿到几个第一。

 

第四、生源好。

 

这个也简单,主要看进入到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

 

以往,很多名校觉得统一的考试不足以能够筛选到最好的学生,于是,就选了据说最能衡量智商水平的奥数来作为录取标准。他们的理论,就是智商高的孩子,其实学啥都不会差。

 

现在呢,奥数由于仅仅作为筛选工具,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对很多孩子产生副作用,而被严重打压之后,很多学校会采取各种自发的“培训”,以及和孩子、家长的“面谈”,来筛选优质的生源。


当然了,也有一些学校,用国籍、学费来设置入学门槛,这也能筛选生源。

 

我再来补充八个标准

到底啥是好学校呢?


这些年来,作为一个家长,其实,我并没有专门去研究“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作为非京籍的家庭,就算心仪某所好学校,其实,也是无法去上的——非京籍只能报北京职高技校,且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不过呢,今天小丸子经历了“小升初”,我们也算借此更多地了解了很多学校。


带着孩子一起去过学校的开放日,参加了学校的面谈、家长会等等过程,有了很多实际的体验。

 

同时,做童书妈妈六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创新教育”。无论是创新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公益学校的创新的做法,我们都会报道。由此,我们也和很多校长有过交流,去过很多学校进行探访。

 

今天呢,我就再聊一聊,我对“好学校”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有些呢,是对以上四个标准的补充和修正;有的呢,则是我自己作为家长的感受;还有的呢,则是作为记者的思考。

 

第五,历史怎样、现状如何。

 

无论对耳熟能详的名校,还是没怎么听说过的学校,都要做一道这个功课。

 

看学校的历史,其实是看学校的基因。


有的学校,是生源具有特殊性,比如大多是非富即贵的家庭;有的学校,是投资方具有实力,比如某个大集团,或老牌的国外教育机构。


有的学校,是地理环境的因素,比如处在某个产业园区;有的学校,是校长和名师,比如出了著名的校长和创造了教学法。


有的学校,是具有某个学科上的优势,比如有的学校就以数学为特色,有的则以英语为优势……

 

所以呢,每个名校,其实有名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只要是名校,就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了解完历史,就要再看现状。

 

学校要成名,大多需要十几二十年以上时间的积淀。但是,也有很多学校,在曾经的辉煌之后,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比如,著名校长和老师的离开,投资方的更换,校风的转变等等。

 

很多时候,一些名校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吃过去名气的老本而已。


我就遇到过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接连遇到校长和管理团队离开、投资方更迭、教学方向调整等等重大变化。我不是说这些变化一定不好,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动荡,的确会影响到孩子。


教育,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期——很有意思,就是学校发生变化之后,往往要到几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好的变化,坏的变化,都是如此。

 

无论学校多么有名,最终,你的孩子也只能在这里学习几年而已,只要这几年学校的状态好,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


所以,详细了解学校的现状,以及未来三五年的发展规划,是最实用的信息。

 

第六,好成绩是从哪里来的。

 

好成绩的学校,不一定是好学校;但真正的好学校,却一定有好成绩。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来讲一个亲身经历。

 

有一位中学校长,很坦诚地说,我们有很多能够让学生成绩提高的方法,但是,我们也要考虑的成长规律。


比如,在初一的时候,更多的是关心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不是一上来就只眼睛盯着提高成绩。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之后,有初二初三两年的时间,我们很有信心,把每个孩子的成绩搞好。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暂时成绩不好而太过焦虑,也不要刚上初一,就每天担心中考。

 

当然了,也有的学校,为了能够快速、阶段性拿到最好的成绩,会采用很多“杀鸡取卵”的做法,有的做法,甚至会危害未来的发展。

 

比如,当面临到选考科目,物理和化学选一科,地理和历史选一科,这种情况的时候,本应该让学生都学习了,测试了,然后选择成绩好的那一科作为所选科目。


但是,有些学校为了能够“出成绩”,干脆让孩子早早就选好科目,只学所选科目,不学其他科目。

 

这样呢,成绩是有了。但是,孩子却少学了几门课程,对孩子上高中及以后的学习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可是,这些学校说,那是高中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管不着。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知道,好成绩的学校,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获取短期好成绩的学校;一种是既符合孩子成长也能拿到好成绩的学校。

 

真正的好学校,是有能力做到第二种的。

 

第七,校长的理念是什么。

 

作为家长,单独和校长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是比较少的。

 

但是,几乎每位校长,都会在一些重大场合,公开和家长进行深入的宣讲。


校长在这种宣讲会上,往往讲的都是真心话、实在话,也最能体现这个学校的理念和方法。

 

无论是参加这种宣讲会,还是通过视频、文字等方式,总之,能够多了解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成长的理解,对好学生的标准,对好家长的标准——你就会知道这所学校大致上是不是适合你的孩子的学校了。

 

说到底,教育是一个“人对人”的行业,校长怎样对待家长、怎样对待老师、怎样对待学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

 

虽然,校长在公开场合说的,并不都能保证一件都不拉地实施到你的孩子身上。但是,基本上这所学校的运行,是由他来掌控的。你可以通过校长的介绍,知道大致的方向是怎样的。

 

而且,你也会发现,校长的成长经历、学术背景,甚至个人风格,都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有的校长很开放,学校就会有大量的社团和交流活动;有的校长很重视运动,学校就有专业的体育场馆,还组建各种运动队;有的校长重视传统文化,学校里就会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体现……

 

第八,老师的状态是不是投入。

 

看完校长,再来看老师。

 

老师是每天都会接触到孩子的,所以呢,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之一。


就像一位校长说的,遇到一位好的班主任,比进到一所好学校,更难。

 

一个好的学校,无论校长的理念多么先进,水平有多么高,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且稳定的老师团队,也很难说是一个好学校。

 

现在,学校的官网上,都能看到老师的介绍,这就能知道,学校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大小。

 

同时,还要看这些老师的稳定性,再好的老师,来一两年就走了,学生也很难得到持续的进步。

 

一位校长跟我说,她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他们学校的老师团队极其稳定。而且,对好的老师,她会花好几年去盯着,想尽办法请进来;对于在学校的老师,还提供继续学习、进修的机会和补助,同时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

 

的确,老师的心安了,气顺了,孩子的教育自然也就好搞了。

 

我也曾在不同的学校,见到过很多的老师。事实证明,看起来开开心心,很享受工作的老师,他们的学校的确发展得不错。

 

第九,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怎样。

 

学生是最了解学校的,他们真实的经历,虽然是个案,难免有特殊性,但也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很多真实面貌。

 

一位学生告诉我,某学校把好的资源全给了国际部,中国学生啥也捞不着;一位学生告诉我,某学校的老师对家长很温和,一转脸对学生就很凶;


一位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外教水平很低,很多发音都有问题,还经常更换;一位学生告诉我,他们的老师让他们大量刷题,背答案,还经常押题……

 

当然,我也遇到很多学生,特别发自内心地夸奖他们的学校,老师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活动多,学校组织大量的文化、社团,以及外出的游学活动,甚至还带他们去乡村当小老师执教,收获很多很多;连食堂的东西,都很好吃,现在毕业了,还总是怀念那里的美食……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的学校里的老师,本身就是那个学校毕业的校友。

 

也就是说,他们考进大学,有的所学并非是师范专业。但是,因为热爱母校,后来就回到了母校,担任专业课程的老师——这种情况,我在好几所学校里都遇到过,很能说明这些老师对学校的感情和认同。

 

第十,学校是不是有生机。

 

很多学校都有开放日,可以让家长预约参观。

 

那么,参观的时候,看什么呢?

 

我认为,不仅仅是看学校的设施,教室啊、图书馆啊、实验室啊、运动场啊……还要仔细地看一下“学校氛围”。

 

啥是氛围呢?其实,我也说不太清楚,应该就是整体的感受吧。


不要仅仅看硬件设施是不是完备、高级,而是看是不是给老师和孩子来使用的。

 

我看到过有些学校的图书馆,整整齐齐,书都是新的;而有的学校图书馆看起来不那么高级,但书都是被翻旧的,上面的标签都磨损了,明显是被借阅多次的。说实话,我更喜欢后者。

 

有一次,我们一行人,前往一所著名的学校。导航的时候,我们一度怀疑是不是弄错了地方,学校在一个非常陈旧的旧小区里,而且,从外观来看,也很普通。

 

但是,一走进学校,就感觉“哪儿哪儿”都是对的。

 

老师们都很自然、亲切,学校的保安、工作人员,也都很自然、亲切;孩子们很自信,也很有礼貌,不是那种看见客人就立正鞠躬,而是很自然地过来交谈:你们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来我们学校呢;


学校虽然不豪华,但每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机;图书馆的书虽然不是很多,但看得出来书都被借过、被看过;活动区的设施有些甚至都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出来的,简陋但很实用;


走廊里展示的孩子们的作业、作品,也不是符合规范的千篇一律,而是很质朴、很有趣的那种;甚至,洗手间也干干净净的,没有零乱的东西和污渍,校园的植物,也都长得挺好的,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这些东西,其实和学校有多少钱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跟学校的老师、孩子,喜不喜欢这个学校有关系。

 

第十一,孩子每天都在干什么。

 

除了学校常规地介绍学期的安排,假期的安排,社团活动等等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向学校了解孩子每一天都在干什么。

 

比如,在一所学校,早上六点半就可以开始入校,还提供早餐,这就方便很多需要早上班的家长;保证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锻炼;


中午有自由阅读的时间,保证孩子每天都可以看一会儿书;在学校有专门的“限时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回家的作业量;课后有选修课,每周有社团活动的时间;


还可以为放学晚接的学生提供晚餐,并在学生等待家长的时间,开放所有的图书馆、操场、体育馆,让孩子可以写作业、看书、运动……

 

通过学校对孩子每一天的安排和描述,作为家长,我们就知道学校是为了自己管理方便,还是也为家长和孩子考虑。

 

同时,我们也会知道,学校是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还是综合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

 

第十二,学校是不是特别自信。

 

在和学校的沟通中,并不是“服务好学生和家长”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反而,我看到的很多好学校,校长和老师,都是有自己的坚持的。他们为自己的坚持做出合理的解释的同时,透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和骄傲。

 

有一位校长,在谈到孩子的运动的时候说,“体育老师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在他们学校,才几百位学生,就有十几位非常专业的体育老师,他们的体育课程,绝对不允许其他老师侵占——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谁占用了体育课的时间,必须用自己的课程时间给换回来。

 

有一位校长,不赞成家长给孩子报很多的学习班、培训班,把孩子的时间都填满。


她说,在学科范围之内的这些学习,学校的老师的水平、对孩子的了解,完全比校外的培训机构要好。很多针对学科的培训,反而把孩子教歪了——我们有信心让孩子在学校搞好学习。同时,也要给孩子留一些空间和时间。

 

有一位校长,每年花费很多的时间,让孩子去进行实践活动。去研究学校所在的城市、街区,去勘察学校附近的河流和山,去企业里进行实际的体验学习……


当然,会有些家长对此有异议,安全的原因也好、耽误了学习也好,但校长说,他们会做大量的说服工作,但不会因此而放弃他们的教育理念。

 

其实,很多的学校,都有自己对教育理念、方法的坚持。

 

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件好的事情——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来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而不是先把孩子送到某所好学校,再让孩子去适应学校。

 

结语

适合孩子的学校

才是好的学校

 

其实,很多校长和老师都会给家长说:不要盲目追求好学校;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好的学校。

 

有一位校长跟我说,他们的学校,是北京的名校;但是,他们学校的老师,也会有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没有上自己学校的情况。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最好的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更重要。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在后台抱怨:现在我们有选择学校的权利吗?能上个学校就不错了!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选择学校的权利,就像高考大省的孩子们,上大学本身就很难了,哪里还敢挑三拣四呢?

 

但是,我想说,就算你的选择权没有那么多,也要多了解一些好学校的具体的理念和做法——这样,家长就可以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很有益处的。

 

总之,这些年来,我接触到越多的学校、校长、老师,我对教育的认识,越清晰,越深刻:

 

我知道,真正的好学校,其实是有共性的,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接近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学习以孩子为中心;


我知道,真正的好学校,不是好在大楼实验室气膜馆,而是好在校长和老师,他们热爱学校,孩子们也热爱学校,热爱老师;


我知道,真正的好学校,不是一味用死记硬背大量重复性考试作业来填满所有时间,他们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成绩很好;


我知道,真正的好学校,不是军营、更不是监狱,老师和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自由,他们都很喜欢去学校;


我知道,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完美的好学校;我知道,就算你的孩子进入到了一所你认为的好学校,也不代表着就一劳永逸;


我知道,学生不是“从学校”获得什么,而是“在学校”成长了什么;你不是去沾“好学校光”的,而是“给学校光”的;


我知道了,如果你足够强大,你就是你最好的学校,如果你不够强大,那你就找能够激发你的好学校;


我知道,我们作为家长,去了解每所学校的特点,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再好的学校,最终还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的,不是吗?


END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相关文章链接:(点击可阅读)

我们受教育到底为了啥,为什么大学生就不能卖油条?

耶鲁教授:中国的家长都是权威型,但不是他们的错!

人生来就是痛苦的,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对不起,从今天起,不再公开“他们有钱”的留言了!

请注意:“月入七万、顺义妈妈”,又一轮焦虑制造者来了!

请别再相信自己努力就会成功!

怎样给孩子报志愿?

你会死在哪里?

你得了“人生倒置病”吗?

40岁,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让孩子有做普通中国人的能力

生活的真相,我们都不发朋友圈,自己扛

为啥有的人爱996,有的人恨996?

没有思考力,只配过被安排的人生

父母无法选择,如果你爸是苏大强……


 书单 向微信后台发送“书单”获取各年龄书单

 加入我们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需转载文章请在文中留言,并附贵号介绍,我们会联系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