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绪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张绪培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2022-10-02


新法 新政 新展望—— 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4月20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海亮集团主办的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民促法:新法 新政 新展望"主题展开讨论,开启了一场高规格的思想盛宴!

在本次论坛上,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绪培受邀参会并发表演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张绪培 

国家督学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大会给我的主题是“内涵发展”,我用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题。陈老师刚才讲,知识传授总有一天会被机器替代,但育人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去年9月份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什么是总体要求?就是教育应该干什么,必须干什么,我想这也就是教育的内涵。教育大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五个人”: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从这五个内涵来看,教育的战略定位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时也是民生。它要造福人民,所以也是民生。我想就对这五个内涵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是凝聚人心,它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讲政治。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教育,必须记住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二话,没有歧义。其次,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从而教育我们的孩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而奋斗,为构建更合理更和谐的国际新秩序而奋斗,这要成为孩子的抱负、理想,并且为之去努力去打拼。教育不能太功利,教育需要抬头仰望星空。这是我理解的“凝聚人心”。    

第二个内涵,完善人格。什么是“人格”?《辞海》告诉我们它指道德品质,也包括了气质、能力、性格,这是教育要做的第二件大事。我想完善人格要搭好四根台柱子:第一,做一个健康的人,它是做人的基础,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严格意义上健康的定义就应包括这三方面。

其次,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它是道德的外显,包括行为习惯、诚实守纪、现代文明。中国人是现如今全世界最大的国际旅游者,我们是一把一把的给人家送钱,但人家并不很欢迎我们,很重要的就是教养的问题,尤其是现代文明,它是道德的外显。

第三,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它是道德的内核。什么是德,德就是动物和人的根本差异,我们之所以为人比动物多了什么,这就是德。它的核心首先是向善,是爱心。动物是弱肉强食,但人不是,我们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孝敬之心、感恩之心,我们有大爱。前年有本畅销书《人类简史》,讲到了人和动物比,无论体型、力量、速度、凶猛机灵程度都没有动物强,但为什么人类主宰世界?书上有一句很诙谐的话,“因为人会讲故事”,人善于把同类团结起来做一件事,动物不会。什么意思?人是充分社会化的动物,正因为这个社会化,使得人类主宰世界。充分社会化就必须有责任,要讲担当,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民族、对国家对地球负责。当然我们还要有高雅的情趣,脱离低级趣味,做一个高尚的人。

第四,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这是人的发展动力。但是这个理想必须建立在广泛的兴趣之上,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才是脚踏实地的理想——把自己的可能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第三个内涵,开发人力。人力资源开发,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不一样已经被脑科学找到了生理学基础,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动作、语言、情商对应于大脑的不同部位,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好,形象思维不一定好。当然也有全才,但大部分是偏才。麻烦的是我们的愿望太善良,我们想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个样,这是中国人对公平的误读,是很糟糕的事情。

怎样才能开发人力呢?我认为必须完成启蒙。启蒙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让孩子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马克思在人的发展前面加了三个定语“自由、充分、全面”。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充分发展的前提,马克思的全面不是每门课考100,而是体脑不能偏废,理论实践不能偏废。所以教育大会上,我们多了一个“劳”,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认为公平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教无类,解决机会公平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现在有很大的进步。二是解决因材施教,这是过程公平,这件事做得不好。全体同学都是一样的卷子、刷一样的题,于是就出现大量的陪读生,大家在陪几个考清华、北大的人读书,这是目前教育最大的问题。公平最终要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当然这不是教育能解决的,但教育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什么才,这很重要。让孩子读懂自己,从而改变现有的学习动力机制。

现在的学习动力机制是什么机制呢?现在学生赖以学习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压力,我们用不停的考试、不停的排名,通过学校、通过家长、通过社会传递给学生,所以第一个是外压。第二个是诱惑,我们从小就骗孩子,说“你现在好好读书,今后可以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可以找一个少干活多拿钱的工作,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越来越没有这样的可能了。

在现在的动力机制下,孩子的学习是低效,高分背后是低能的,而且还特别的自私。有人说我们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要说国家民族,就连爹娘在他的心中都没有地位。所以,我们想通过启蒙让孩子由外压式的动力变成内生式的动力,改变低效、低能、自私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现在国际上在研究核心素养,聚焦相对多的词就有“学习力”,所谓的“学习力”就是想学、会学,并且坚持学。

前年在上海开了一个pissa研讨会,两件事引起大家关注:第一,取得同样的学术水平,中国孩子花的时间是国外孩子的2~3倍,我们确实是刷题拼时间拼出来的。第二,中国孩子分数很高,但对学科没有感觉,数学考了很高的分数,但对数学学科没有感觉,我们是为了分数在读书。

我自己也有很痛苦的经历,2001年我刚到省教育厅正好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颁奖,厅里说“你来了,你去吧”,我和一般官僚最大的区别就是颁了奖以后没有走,跟着孩子们到了后台,我想知道他们竞赛得奖了,数学在他心目中是什么。我问他们“你们有几个今后希望把数学作为学习的方向”,不少孩子们告诉我“正因为有了这次痛苦的经历,今后永远不会玩数学了”。本来奥林匹克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由于它的高功利,使得它的性质变了。所以,后来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为奥林匹克获奖的孩子颁奖了,唯一给天文的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颁奖,因为它和高考无关,这批孩子真的是喜欢天文才会去玩。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依赖于每个人的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让每个人朝着可能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内涵,培养人才。我想讲几层意思:第一,相信教育是有规律的。为什么任何人都可以议论教育,都以为自己比校长比老师更懂教育,是因为我们教育不专业,我们打着为人民办教育的旗帜,忘了什么是教育。人家加班加点,我们也加;人家搞题海,我们也搞。我们忘了教育是有规律的,按教育规律办,成绩就在其中了,教育必须讲规律。

第二句话,我想说的是让学习发生。我一直讲教无定法,但不管怎么教,必须让学习发生。退休后听了很多课,确实有好课,但是不多,最让我痛心的是很多课连学习都没有发生就下课了。老师在干什么呢?就是给题目分类,课还没有展开就开始解题训练,告诉孩子的都是枝枝蔓蔓的事,都是雕虫小技,课堂只剩下了记忆,要知道只有记忆没有学习的课堂是痛苦的。当然还有深度学习的问题,如何实现由知识点的教学转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

第三句话,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我想让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的社团、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志愿者、游学等活动要真正开展起来,让校园充满着灵动。现在有的学校安静得恐怖,打开一楼教室门,只听老师在讲:第一题A,第二题B,所谓试卷分析。打开二楼教室的门,又在考试。要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解决真实问题。还有学科间整合的问题。

第四句话是为孩子创设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有试错的空间,让他有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要有遐想的空间,要有休闲的时间。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每一分钟都被安排的孩子,一定不会有大出息。要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这次到湖南,特别高兴,湖南长沙市教育局在抓恢复高中三年制的工作。高中本来就是三年,曾几何时两年就把新课上完了,第三年就是炒冷饭。现在孩子们对高三的记忆除了考试刷题,大概不会有其他的东西,太恐怖了!一定要让教学秩序正常起来。

还有教师队伍建设,这里不多讲了,刚才陈老师讲了很多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大问题。

第五个内涵,造福人民。民办教育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责任,就是要引导服务对象的需求。现在是老百姓最纠结的时期,为什么?刚刚富起来,想法很多。中国人有个习惯,手里有点钱就想给子女投资,但这个投资很不冷静,很盲目。所以,我们不仅要满足还要引导,告诉家长,对一个人来讲更重要的是教育要立德树人。

送孩子进民办学校的家长,还是有点钱的。但中国有个魔咒叫“富不过三代”,这是个大问题。伊顿公学是英国专门接收贵族子弟的学校,贵族送子弟到这个学校来干什么,来吃苦,来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学做人。所以伊顿公学办学9个核心词:第一个就是独立,(到了这个学校以后和家族没有任何的关系,碰到问题不能再去找家里,必须独立解决。我们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孩子独立的、自信的走向社会,所以首先是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学校的很多体育活动是很残酷的,一身泥一身土,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传统,(学习继承民族传统。)绅士,(不失态,内敛。)责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要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

民办学校要造福人民,必须走自己的路,办出每个学校的特色,我始终觉得民办学校的生命力就在于特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一所好学校。浙江的老师总是问我好学校有没有标准,我说有,两个标准:第一,学生喜欢,真喜欢不是假喜欢,魂牵梦萦,放假了都想着到学校来。第二,没有陪读生,孩子到学校的每一天都有真实收获,不是在这里混日子的,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是有尊严的。如果学校办成这样,一定是所好学校,取决于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扫码回顾论坛盛况



   精彩回顾   


马雷军: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定位与展望

麻省理工学院校董约翰·奇泽姆:研究发现创新可以后天培养,真正终身受益的是学习力,应该贯穿我们的一生

叶翠微:民办教育者要有一副精神的长相,可亲、可信、可敬

吴华: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模式:需要更多的民办学校和较少的公办学校

柳袁照:从未名湖出发 ——民办教育有共性,更有个性

陈沪军:思维课堂——指向新时代关键能力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

郜晏中:守正创新——让孩子因为我们而美好

【重磅演讲】朱永新:发展中国特色“特许”学校

【重磅发布】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杭州倡议”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