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 | “我越来越像我妈啦!”是真的,焦虑代代相传……
伴读第七季 · 第十五天
朗读者·黄佳果
焦虑是一种包含恐惧、不安、担忧的感觉。焦虑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
当孩子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时,便得不到爱的反馈。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没有安全感,会长期处在焦虑状态。
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为父母后,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改进,就容易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后代,无意中将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
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正视和解决自身的焦虑问题,就会变成恶性循环,甚至影响孩子的将来。
依恋理论证实,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与母亲形成了良好的依恋关系,那么这个孩子在为人父母后,也能与自己的孩子和他人形成安全稳固的情感依恋。
这种依恋关系建立在母亲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上。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种影响无疑都是有益的,但是从另一些方面讲,这也给很多母亲造成极大的焦虑。
因为这些母亲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没有从自己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于是她们因为自身的焦虑和紧张,让孩子失去了冒险的机会。
她们总是担心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问题。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她们呼应孩子的每一声啼哭,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难以下定决心执行自己为孩子定下的界限。
这样的结果就是,她们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从跌倒和失败中学习的机会。
这种不安全感和恐惧造就了一代“直升机妈妈”和“草莓儿童”。“草莓儿童”是指那些外表美丽,但是内心却很脆弱,面临一点压力就会被打倒的孩子们。
对于没有安全感、总是焦虑的父母来说,学着放手让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培养自身的依恋情感。大量的证据证明,情感依恋在成年之后也完全可以习得。
除非母亲能从他人身上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否则她是无法从根本上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消除焦虑的。
玛德琳·莱文在《教好你的孩子》中进一步阐述了“依恋理论”:
当父母表现出温暖、支持、稳定及情感的协调时,孩子们才能习得安全的情感依恋。
成长于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在未来探索世界时充满信心,在处理各种压力时信心百倍。有安全感的孩子们一般自我感觉良好,并感觉值得被爱。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能力不够的父母与孩子们之间形成的是不安全的依恋。
这些父母总是太过着急,自身情感不健全,难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
由此一来,这些孩子与他人形成健康关系的能力就被损害了,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我们或多或少都可能成为我们父母的样子,用父母教养自己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
所以,会有人说“简直不能相信,我越来越像我妈妈了”这句话。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没有这个基础,任何依恋都不会发生,所有的限制也会被认为是控制。
在成长早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确实会形成强烈的、难以磨灭的印记。但是人的一生有无数的可能性。
即使是那些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们也有可能在经历中逐渐成为坚定的人。
比如,遇到一些可靠的成年人愿意张开羽翼为他们遮风避雨,给他们带来温暖、倚靠和支持。
而原本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可能因为不幸的遭遇而成为没有安全感的成人。
当我们孩子还小时,我和先生对“给孩子的限制到底多严格比较合适”这样的问题产生了分歧。
我先生的父母从小对他非常宽容,总是准许他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这导致他总是被同龄的孩子们认定为太专横和自以为是,因此欺负他。
我们的孩子出生后,他决定要严格要求孩子们,这样一来,才不会重蹈覆辙,经历一些他曾经经历过的痛苦。这是我先生总结自己过去的经历所得出的结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因此我没有安全感,孩子们一哭,我就感到特别焦虑。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在“界限”方面达成一致。
首先,我们要检验自我,坦然承认自己的过去和独特的性格会给自己管教孩子的风格带来偏见与影响。
然后放下自己的思维定式,形式一个健康的、有弹性和有自我检讨和调整能力的育儿风格。
父母的教养模式确实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但不可否认,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可控不可预见的因素也能影响孩子。
要承认“不可控”三个字真的有些痛苦。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并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早期的经历如何,我们都可以改变自身。
《丰盈心态养孩子》
编者著:蒋佩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2月
-作者-
蒋佩蓉,著名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毕业于麻省理工,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
-朗读者-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京路小学 | 黄佳果
座右铭:哪怕我是一颗小星星,我也要让它闪光发亮!
征集朗读者
如果您喜欢朗读,愿意为大分享有价值的文章,欢迎自荐。也许您就是我们的下一个朗读者哦!详情戳左图,参与报名。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至征集页面!
▼
#留言互动打卡#
别忘记参与我们的打卡活动哟~
参与留言,微信、微博、微社区
▶ 三种打卡方式任你选择
连续30天打卡全勤听众,
可获得当季收听打卡活动全勤神秘大礼。
参与留言提问的朋友们,
有机会获得蒋佩蓉老师的亲自解答。
小编推荐
伴读 | 孩子该如何选择职业?这篇文章给出了答案......(转给家长)
伴读 | 学好这几招,在家就能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建议收藏)
文字编辑 | 江玉婷
音频编辑 | 谷舒晨
排版编辑 | 邓闽娇
责任编辑 | 刘 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打开微信输入框,回复“伴读”可重温往期精彩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