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创新驱动联合体,系统打造区域创新驱动优势

首席集团咨询专家 华彩国资透视 2022-08-06


相关精彩课程推荐

 

一、中国创新的新一轮大动能在酝酿爆发

人民日报近日对创新有一组很深入的报道,宽视野分析了今天的中国创新大版图。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科技是国之利器,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如果我们不能在创新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迈向现代化强国就会失去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要素驱动力明显减弱,新动能还未全面接续,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一个根本性变化,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唯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中国的这轮创新驱动,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系统打造我国战略科技力量。一是在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创新基地。二是聚焦能源、生命、粒子物理等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科学中心。三是优化整合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进行布局,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孵化战略新兴产业。四是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要求推动技术创新,建设一批引领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我们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要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以上文字来源:人民日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各地多手段多举措促创新


随便罗列近期的一组事实就可以很好的说明白各地在创新驱动上猛下功夫:


1.     2017年11月26日,科技部批准组建6个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依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建);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组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依托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组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国家研究中心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符合科学发展趋势且对未来长远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可能形成重大科技突破且对经济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科学问题,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创新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学科引领中心、科学知识传播和成果转移中心。


2.     大科学装置推动前沿基础研究不断突破,为创新驱动带来了源头活水。目前我国已经在核物理、未来网络、空间和天文等多个领域建成了50个重大科学装置。


3.     2016年,我国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近五分之四。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达到2万多家。


4.     目前,在数字科技的人工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北京中关村成为继美国硅谷之后,全球第二大吸引全球风险投资的区域,人工智能产业与硅谷齐头并进。


5.     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18项世界最顶尖互联网科技成果,中国团队研发的占六成以上。创新对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也在为中国经济开启崭新的未来。


6.     一段时间以来,国务院深刻意识到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经开区、高新区已对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渐弱,要求各地谋取有条件的建设经开区联合体。


7.     多地与著名的大学,科研机构合办其分支机构,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助力本地的创新驱动,深圳这方面的做法尤其值得嘉许。


8.     很多地方在科技人才上大下功夫,引入海归、千人计划(甚至河北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建立其工作室),建立本地的科研创新单元,推动本地的创新驱动上有较多的斩获。


9.     陕西对12家省属转制科研院所进行重组,组建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说打响了区域科研资源整合的第一枪。


10.     若干省建立了庞大的财政资金驱动的创新种子基金、创新驱动母基金。深圳的深创投、浦东的浦东科技、北京的亦庄投资、苏州的元禾集团都在科技投行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1.     诸多地市建立了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重大举措,比如四川知识产权创新改革,其中四川创造的改革举措7条,包括“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放宽专利代理机构股东或合伙人条件限制”“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举措。广东实现创新建立健全职务发明知识产权成果权益归属、奖励报酬机制和知识产权转化服务机制,根据发明人贡献程度及发明所获的经济效益以约定方式给予合理报酬,广东在四板市场探索对创始人的投票权进行格外保护,使得创始人哪怕在资本被稀释的背景下仍然能够有较大的创业公司自主权。


12.     2015年5月,中央颁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批准了8个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武汉、西安和沈阳)。8个试验的内容各有侧重,其中,京津冀的改革试验主要着眼于区域协同发展,上海着眼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广东珠三角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安徽合芜蚌和武汉着眼于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四川成德绵和西安着眼于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沈阳着眼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贵州大数据、北京机器人、天津人工智能、江苏物联网、长沙智能制造、杭州互联网,武汉大芯片都成了区域的优势产业集聚,深圳高交会仍然是其科技发展的硬动力,西安在发展硬科技上玩出大动作,准备在空航天、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上干出大成绩来。


14.     沪蓉两地正积极构建国际金融互通共享平台,合力打通“一带一路”金融走廊。共建泛欧泛亚开放新通道,发挥上海全球货物流通中心和转口贸易的优势,将成都“蓉欧+”通道和货物贸易延伸至上海等。


15.      四川自贸区在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空间与载体、要素供给配置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不断优化。通过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带动打造科技园的命运共同体——全球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TSPPP)是链接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和创新区域的国际化网络平台,也是成都高新自贸区的创新之一。   


16.     广东在创新上形成了务实的七大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创新机制。出台省属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建立综合排名和单项奖励、项目跟投、创新企业(项目)国有股东超股比担保、容错、集团对下属企业的清单管理、项目贴息、超额研发投入后补助等七大机制。

凡此种种都在揭示中国各地在落实创新驱动上已经刺刀见红,真抓实干。


同时,必须十分注意把握一组科技突破前夜的动力


1.      科技带来的或然性的搅局:不同企业的科技因素扑捉能力,思维准备大于能力,能力大于现实项目,材料、装备、电子、医疗、认知、基因首当其冲。


2.      重大科技方向持续:太空、基本粒子、生命科技、认知科学、基因、地理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半导体、通讯、环保、制造科技、农业科技。


3.      国家竞争力重大关切科技方向:超音速大飞机、核聚变、基因科技、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新型防务体系、外天空科技、海洋科技、基本粒子科技、生物芯片科技、可循环科技体系。


4.      近期可能改变我们生活的科技创新:纳米技术再应用、3D打印产业化、无线充电、基因快速检测、新型疫苗科技、石墨烯应用拓宽、物联网、克隆技术再突破、新能源技术突破如薄膜光伏板、新环保技术突破、海水淡化、海水氢化、氢气发动机的重大突破、农业防疫。


5.      有可能中期突破的重大科技创新:核聚变商业化、下一代互联网、新型通讯技术、基因靶向药、基因修补、克隆器官、人体植入式芯片、沙漠治理技术、生物型环保技术


6.      科研体制、科研管理、科研服务三大体系优化。


7.      同时需对重大科技突破的追踪与关注,重大科技突破带来的产业化机遇做好准备。


8.      需对重大基础前沿课题持续投入与基础研究,不同科技路线押注式筹备。

 

基于以上的探讨,我们发现进一步我们还要注意既要站在四个自信的高度审视发达国家创新体系,还要研究中国自己的创新路子该怎么走?


1.      美国式创新——制度+环境,多主体创新模式

2.      以色列式创新——强烈危机感,小国土研究全球市场产品

3.      英国式创新——高校、科技机构、金融机构、军工机构、企业、总部基地结合在一起的科技生态

4.      西欧式创新——强大工业体系为根基为装备及核心工业产品研发,工业体系的全链条构筑

5.      北欧式创新——创意、人性、创造力

6.      俄罗斯式创新——大系统,强烈的探索全局的强迫感,东正教底蕴的奉献精神,大科技、大课题关怀,强烈的系统性追求

7.      日本式创新——危机感、软科学、应用、人性化


我们不相信全国各省的创新是一模一样的,一定是一个省有一个省的创新主题,战略和路径,正如各省的现状,挑战和区域发展战略迥然不同是一个道理,可是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把创新做的更有价值,更独特的发挥好区域禀赋呢?


1.    广东立足大广州-深圳创新双子螺旋,形成深圳大科创和广州城市群大产业化的互动结构。其中深圳通过引大学,引央企,龙头集聚,促战新,强金融,融深港,产业化科研,前海引擎把大科创做的上海都感到被压力的地步,现在更有了粤港澳大湾区,集合大珠三角基建、自贸、科创、产业、金融、区位优势,超越旧金山大湾区不是梦。


2.    浙江立足浙商商帮为基础,特色小镇为多点发动机,四大国家战略为驱动,互联网先发优势与城镇化后劲为动力,贸易优势富四方,民间财富为助力,金融服务为承载,官研学产贸融创大互动,近来更是有了杭州湾大湾区,前景足可期待。


3.    上海不仅之前就有了四个国际中心—航运、金融、经济、贸易中心,更是中央确定的世界科创中心,还在努力打造世界级医疗中心,此次自贸区升格为自由港更是把上海托举到亚洲物流枢纽、航空枢纽、商业枢纽、五百强枢纽、一带一路枢纽的全新高度,下一步在长三角深度一体化中其金融、国际化、自贸、区位、科技、商业、财富中心优势交相辉映,下接杭州湾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上联渤海湾大湾区,东北亚经济区,内联长江经济带,外推一带一路,居然可以搅动亚太重组。


4.    北京不仅央企密集、高校密集、科创密集、商业密集、改革动能密集,更是亚洲的科技中心,中央确定北京为科创中心,北京-雄安双城螺旋轴动能势必超越广州-深圳,现在就是看雄安的千年大计到底能够给北京-雄安螺旋轴带来怎样的发展张力。


5.    陕西,立足之前的军民融合优势,高校密集,央企及其子集团密集,人才密集的基础,新时期立足一带一路大节点优势,西安立足打造中国营科技之都,陕西立足西咸一体化,关天一体化,带动西部五省,深入打造中欧互动,陕西与中部,东南互动,陕西与西南互动,形成中国新增长轴带经济。

类似各省的科创模式,这是个大话题,我在拙作《创新重组世界》中已经有较深的阐述。


但这篇文章不讲一个省该如何创新,而是聚焦一个问题——各省支撑和服务科创的更宏大的服务体系该怎么构筑?一个省往往创新资源与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发展战略,即使上海、北京、深圳,创新资源与能力远远落后于其创新需求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管采用怎样的研发主题、战略、路径,怎样把创新资源、能力、要素、环境等对象从创新治理的高度来拢在一起,打造创新驱动联合体,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创新保障,提高创新胜算,降低创新风险。


这就要说到一个省该怎么站在统筹科创,打造一个好的科创环境、氛围、气场,使得科创自动发生,而不是依赖于个别人和概率,使得各种有利于科创的制度,服务主体汇聚,使得科创劣势,阻力,内耗得以被关注和解决,使得科创有一个贴心的服务者——创新驱动联合体。


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讨论科创联合体需要具备哪些模块或要素,打造科创联合体时该注意哪些软环境的配套,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

 

三、多层面推动区域创新驱动联合体打造


各地在推动区域创新改革方面,但仍然感觉到没有一个抓手,哪怕极少数城市建立了创新战略,但是我们仍然找不到创新驱动到底在哪里入手,出现了各地虚的、套话的一葫芦画瓢式喋喋不休地讲创新,但是创新真正的做法,创新的落地,除了深圳、广东、浙江和上海有些亮点可以吸取以外,真正建立地区统筹及大创新的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在这里有一个重大建议——打建地区级创新驱动联合体:站在全省一盘棋高度上探讨系统化创新公共资源,创新公共产品,创新政策与服务,创新生态与软环境,研究创新的创新,创新背后的看不见的手到底该怎么运作,如何形成一个更有利,更友善,更生态,更集聚,更主动,更具吸附力,更具融合性,更具多样性,更具生态深处的一致性,更具互促、互助、互融、互动、互激、互赖特征的,不是那么显性,分布在多个部门,制度、设施、行为背后的形散神不散,乱而有机,乱而有序,生机勃勃却有内在生命和进化能力,可以被管理,被优化的一个创新管理体系。


所以您也看明白了,科创驱动联合体不是一个具体的机构,其实更是一种制度,可能会有一个协会或专门的政府部门下挂一个联合体办公室,但其实质仍然是个制度创新。如果按照我的建议,不如放在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下面,或者放在省级产业基金下面,也可以和省级经开区联合体融合。


所谓地区级创新驱动联合体除了国家科创战略外,最重要的创新驱动联合体就是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本级的创新驱动联合体。


当然,长三角、粤港澳湾区、京津冀、东北三省、西北五省、西南诸省、长江中游建立地区一体化级创新驱动联合体也可以探讨,但是涉及到其中的协调性是否能够建设还需进一步研究。我们就以比较现实的可做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的创新驱动联合体来阐释我们的论述。


  这个创新驱动联合体应有如下十三个模块或有机构成部分:


1、区域要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清晰的,合适的创新主题:切不可贪大求洋,不可贪多嚼不烂,一定要选一个主题,长期攻坚。随机创新是无法会计划的,但中国此轮的以省级政府为单元的省级创新体系必须确定:1)产业方向选取:到底是哪些领域,本省有没有优势,能不能无中生有出优势。2)创新领域卡位选取:到底是基础科学、材料、装备、产业化,还是消费品,还是服务领域?3)创新形态确定:产业基本原理创新,产业组织与重构,要素配置方式创新,发展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资本结构与治理创新,科技创新,管理与运营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2、基于创新主题,要有创新大战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超越是过去的创新主战略,但现在已经形成了四种新的创新大战略:第一,突破西方技术桎梏型战略:基础研发突破一部分+龙头企业突破一部分+产业链全球组织与关键点控制突破一部分+重大并购突破一部分。第二,立足自主创新的原创战略:基础科学打破常规+材料与基础工艺创新打破路径依赖+强势企业原创一部分+产学研合力创新一部分+产业链重构创新一部分+生态系统构筑创新一部分。第三,弯道超车的颠覆创新:利用中国优势找到若干中国与西方处在同一起跑线的重大领域(如电动汽车,物联网)+利用中国国家制度优势,市场优势,标准优势,消费能力优势,战略纵深优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形成世界级产业链,产业集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第四,站在全球关怀,人类关怀,未来关怀的高度上,全新探索太空探矿,人类寿命延长、人脑开放、人工智能、地球深层开发、海洋开发、人类基因研究及开发、核聚变、人造食品等领域,做大国创新,做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共产品开发,简单的说没有这个级别的真正创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凯子外交。其中只有第一个第二维度的创新战略可以通过企业自主实现,后二个维度,必须靠国家力量、区域安排、地区大量的禀赋和投注以及保障来助推创新发现、创新的实施、创新成果的出现以及创新成果的应用,这也是大创新战略的核心保障力,也是中国制度优势使然。


3、形成领先企业的多层次梯级创新项目群创新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形成类似个数级超前世界项目,十数级领先世界,百位数同步世界项目和追赶世界项目,千位数瞄准世界与瞄准先进项目,万位数被迫创新,局部创新项目,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


4、形成全省基于大数据的三维度创新体系管理:由上而下创新:盯住重大,瞄准基础,前瞻塑造,组织智商,终极关注,价值判断,颠覆利益,破坏结构,引爆拐点,带动组团,排浪推进,俯瞰统筹。由下而上创新:层层解构,试错引发,细节触发,利益激发,压力促发,变通推发,以点圈线,以线组面,以面促体,上下互震,深化极化,畸化转化。有外而内创新:圈层互动,小微创新,创新互促,群落发酵,生态放大,长尾融合,嫁接强企,融入大链,蛛网震荡,金融激发,股市放大,边界消解。


5、形成围绕创新大战略的改革者命运共同体:省级创新应该由省域一把手做“创长”各地市一把手做细分课题创长,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负责人做好承接课题创长,各地市经开区联合体做好地市经开区承接课题创长。


6、各地要打建创新驱动联合体必须谋求把若干创新主体通过一个制度连接在一起。各地的创新主体最核心应当是科技厅+科技部门+若干国家级课题落地的科研院所+当地的各级院校、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及其他学术机构+各地的高新区、经开区+各地创新自主示范区+科技龙头企业及企业内科研机构+区域科研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机构、孵化器、加速器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机构。这些创新主体的集成构成了区域构建创新驱动联合体的关键。创新主体越多,层次越复杂、分布越广泛,我们越会发现区域大创新战略必须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统筹协调。否则的话,政府创新喊得震天响,企业创新做的震天响,但最后企业要做的创新和政府想做的创新往往是两张皮。前者是追随国家战略,后者是逐利,最终有可能对接不起来。


没有这个级别的创新驱动联合体,单靠经开区联合体,创新母基金,省级科创集团的单打独斗,创新总是很单薄,很自说自话。


7、谋求创新人员知识管理及虚拟合作课题的有效管理:科研人员、科研产业化转化人员、产学研对接人员、与科技创新实现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相关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与此相关的企业工作者、创新工作者。这些人员的知识管理要有效实现,基于知识管理的跨地。


8、推动创新所需的金融资源汇集,形成围绕创新大战略的多层次的科创金融体系。从各地的引导基金到种子基金到风险投资到与此相关的证券化服务、知识产权流动、股权交易以及这个过程中的科技扶持和各种先导服务资金。科技金融资源的集中是建立科技创新驱动联合体的重大支撑。除了把人员、机构、资金集中在一起,再往后打造科技联合体恐怕就要实现一个蓝图干到底、一个顶层设计规划到底、一个路线图落实到底的战略引领功能。如果没有区域创新驱动战略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分级的课题落实,以及基础研发对应用研发的促进,应用研发对技术研发的促进这种互动关系,创新驱动仍然会呈现碎片化的动作。


9、形成区域创新资源地图、创新能力地图、创新人员地图和创新区域特色优势与禀赋地图这四个大数据管理。


10、通过构筑广泛的混合所有制,把创新利益相关者捏笼在一起,使之成为强势的生态链:善于分析和解构科技情报的科协,使得善于原创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善于把科技和产业打通的产研院,具有国际视野的央企外企,具备资源优势的地市政府,善于产业攻关的国有企业,善于产业化的园区,善于打造消费优势型商品的民企,长于早期介入的风险投资机构,善于推动证券化的投资机构,以及其他产业化过程中的现代服务机构,能够用各种松紧程度不一的组织方式组织起合适的生态链,生态环境。政府在其中的友好界面构筑,推动,就很重要,政府算大帐,算综合帐,牺牲一部分现实利益,追求长远产业利益,产业所带的的蝴蝶效应利益就变成一个高精尖技术了。既要舍得投入,还要形成可被管理和优化的量化模型。由此形成创新的一盘棋管理、各类创新主体在大创新体系中切课题,在保证知识产权和保证企业自身商业机密的大背景下形成:核心企业领任务,其他企业可市场化与之竞争,政府基础数据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开放和服务,主导企业形成科技成果后,除个性化创新、个性化商业利益之外,创新成果应向社会开放。


11、打造六器合一的大创新体系。区域不能简单呼吁一下创新,出些政策,以及找几个冤大头企业砸钱,烧钱,不能以己之混混令人昭昭。各地现在就是拿着个孵化器乱罩,我们研究各地就发现,必须打造六器合一的大创新体系,把发现器、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转化器、扩散器。


1)        发现器——未来研究、前沿追踪、知识产权服务、研究院、前沿研究机构、论坛、学术交流平台、广谱情报与靶向情报

2)        孵化器——孵化器、风险投资服务平台、天使基金运作平台

3)        放大器——战略性投资,成长管理,应用放大,增值,注入资源,突破瓶颈

4)        加速器——突破制约因素,获取资源和规模性,抗拒不确定性

5)        转化器——对接、撮合、评价、交易、证券化服务

6)        扩散器——授权、应用、商业化、价值、竞争力表达、利润表达、市值表达


12、构筑有利于创新的大聚合体系。环境聚合、知识产权聚合、创新服务聚合、科学家聚合、资本家聚合、对接因素聚合、转化因素聚合。


13、构筑区域有利于创新的创新制度大突破:围绕国家战略体制,产业战略体制,军民体制的产学研体制创新;多层次创新课题战略性,平台性,响应性形成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颠覆性创新;有利于创新成果交易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体系,科研过程状态及成果定价机制,科技服务与产权交易机制;围绕产学研融合的重大成果促进机制,存量科技成果的产权,定价与交易机制;以及自由科学家制度,科创经纪人,创新追溯奖励,多样性专利等机制,还有创业服务机制。


过去在北京的小旅馆里住满了多地来中央部委跑项目的各种社会人,多是挂靠在某个机构,没有什么实质的支持,但是一旦把批文或专项资金跑到手,立即鸡犬升天,这种人叫项目串串,也叫项目虫。还有很多跑高校,跑科研院所,一手托着专利乃至小试成果,一手托着急着创新的企业,在两家之间撮合,两头拿钱,这种人也叫项目串串。我们今天需要打造在科研,企业,政府之间的这种科创经纪人,不是简单的靠投行,靠路演,靠中介的发现能力,尤其中西部地区的科创,非常需要科创经济人。


四、地区创新驱动联合体打造一些看起来不那么直接但其实很重要的其他注意事项


打造一个地区的创新驱动联合体,光是去注意那些直接、确切、大家都知道有助或有害于创新的东西,可能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构筑区域高度一体的创新管理太阳系:创新资源与课题多层次匹配,模糊匹配,匹配机制动态进化;以事为中心的逆向整合,科学家围绕事情,资本围绕科学家,企业,机构和个人围绕资本,社会做好环境。


第二,打造多源、多态、多途、多变、多融的创新生态营造和丰富化。


1)        创新课题发现多源—危机,发现,突破,理念,问题,关注,延伸,颠覆,升级,下一代,本质,便利,人性,民主,品质——背后的发现机制


2)        创新发生多态—抑制,诱因,环境,前潜在,潜在,激发,萌芽,识别,培育,形成,促进,放大,转化——背后的翻译(价值发现,风险发现,市场发现,应用发现,与现有产业的结合点发现,投资方式发现,资本价值发现),促进机制


3)        创新发生与实现多途—逐步循序,跳代,横向,逆向,集成,多向并行,错行,降维,升维,抑制,小概率——背后的大服务


4)        创新机制与推动产业化,证券化力量多变—停滞,减速,过时,沉默,变异,颠覆,升级,加速,爆发——背后的大引导


5)        创新成果转化与创新体系多融—融企,融基金,融生态链,融企业家,融趋势,融问题,融导向——背后的大生态


第三,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五个层次的创新的有效融合,超体系创新,体系性创新,结构性创新,系统性创新,局部式创新五个层次的有机融合。超体系创新通过积极影响甚至把控社会构造基因营造企业创新的宏观外部环境,通过有意图的重塑社会形态和人类信仰,引导及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类意识。超体系创新将影响产业机构和国家创新体系。体系式创新通过企业的创新文化,把握创新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创新。通过企业价值观和文化魅力的塑造,引导并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将结构性创新进行体系化,通过构建制度进行制度化管理,将创新思维显性化并杠杆性放大。结构式的创新将带来企业在各方面的结构性优化,通过战略思考获取战略创新,通过发掘新的盈利方式获取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新的管控理念获取管理方式创新,通过组织智商的构建获取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创新。模块式创新定位于某一组织职能或业务模块功能的创新,例如产品的更新换代,服务方式的重塑,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塑、客户群体的定位拓展、市场运作方式的整体升级等。局部式创新只局限于某个模块内部的创新,例如运营模块中市场渠道的创新,绩效模块的年度考核方式创新。从创新层面来看属于个人层面的创新,是个人创新的发现,组织化、扩展和巩固的过程


第四,注意引导在五个价值层次探索创新,使得创新既可以实用,直接解决眼前部分问题,赢得支持和势头。又可以在更长远,宏大层次驱动地方发展。


1)        范式价值(通过模式与思潮背后的总驱动——范式的跃迁,哲学思考的创新,带来的新价值,新增长空间,方式,这种价值往往是横空出世的,是常规经营所不及的,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基因药物之于化学药物,马斯克所谓的基本原理式创新之于比照式创新都是范式升级,迪拜的造梦式崛起,更是范式价值的典范)


2)        结构价值(通过对结构设计,原理核心的驾驭,所带来的新价值,新增长空间,方式,战略的再造,商业模式的再造都是结构价值的核心选项)


3)        运营价值(对集团运作模式的突破,通过管理,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带来的价值,其关键在于效率的追求,资源配置的准确化,错误与损耗的剔除)


4)        负向价值(通过挖掘效率,控制时间,压缩成本,合并流程等手段从运作过程中挤压出的价值,负向价值最大的特点在于这种价值往往不能被企业挣取,往往会被浪费,被损耗,获取这种价值的关键在于压制跑冒滴漏,去除作弊空间,降低成本与损耗,去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甚至创造性去消除系统损耗)


5)        风险价值(通过风险经营,风险的合理管理和处理,获得的价值,关键不是敢于冒险,而是比其他企业更善于切割,控制,抵御,对冲风险,能从险中掘金,能从险中获利)


第五,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形成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创新机构三方面的协同行动方案。通过协同行动、虚拟合作、共同研发,知识成果开放共享等方式形成地区市类人类基因图谱组、类上帝粒子探索式多部门跨利益协作和多部门在知识成果开放共享基础上的风投深入研发。


第六,在此基础上,地区还应形成围绕着区域重大战略、重大产业集聚、重大科技突破方面的主承担企业制度、主承担科研院所制度、主承担课题组制度、主承担科学家制度、主承担金融服务制度,从而形成课题靶向制度。不排除是其他力量突破造成科创目标实现,但一定要有课题靶向制度的基础保障。


第七,还应瞄准地区与央企、地区与跨区域一体化、地区与国际之间的创新交易界面、创新合作界面、创新并购界面及创新证券化界面等四个界面的合作


第八,大力推动创新的生态生态群落。创客、双创空间、特色小镇、创新企业、科学家创业、产学研合作区、大学科研转化区,科技微中心作为地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生态群落。

 

但愿创新驱动联合体作为一个配得上这个伟大时代的创新,能够得以实现。



——华彩为您倾情推荐——


(欢迎报名与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华彩咨询微信公众号(*^_^*)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