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堂直击|“论语”学习小组High啦:演一回孔门师生 践一生为己之学(附演出视频)

2017-06-20 李念 文汇讲堂


文/文汇报记者李念



“颜回师弟所言甚是!”“夫子又有点拨。”“宰予,拿语言科高材生的能言善辩来轰炸我们了!”在6月13日开始的文汇讲堂“日读论语 理性说理”学习群里,每晚这样的尊称打趣,让《论语·雍也》篇的线上学习不时增添几分情境和亲切,而7个月前,这群来自各种职业、各年龄段的童鞋们还无法具体体悟“孔颜之乐”,因为六成是零基础加入、有出于好奇有出于实用。6月10日周六上午,作为“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的开卷作业——三幕自制情景剧《“丧家犬”七十不逾矩》的上演,让坚守的21位学员感受到了一次富有情趣的升华。



穿越2500年,体会角色中清晰历史和儒学


“樊迟并没有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回来后收的学生。”


“孔文子的文是‘谥号’,活着的时候怎么称呼呢?”


“孔子68岁,漆雕开已去世,不出仕是早年所说。”


这些疑问,井喷般出现。这是在端午节(5月30日)后,“论语”学习小组的组员们分配好角色,在仔细琢磨表演时发出的疑问。而三幕剧的剧本创作,是由三位学员商议后主笔编写。这样对历史和论语言论的全面推敲,在平日每晚45分钟的学习中并不多见。


《论语》从为学,为政,问礼,论仁,层层深入,逐步提升,到了第五篇《公冶长》时,一改以孔子讲解抽象概念为主的风格,通过弟子询问,孔子点评时贤和众弟子来具体讲儒家核心思想仁——“何为仁、如何行仁”。因此,在学习时,必须对春秋及前后的知识了然于胸,也需要对孔子主要弟子的风格、特长有所知晓,更需要对孔子周游列国前后的思想转变有所体会。于是,一个创意得到大家的认同——三幕自制情景剧。


接着,三位主笔和三位排演负责人联手,分别建起了三幕编写和演员微信组。


学习群的指导老师、华东师大哲学系副教授苟东锋及时找来了1940年代的电影《孔子》,钱穆先生的《孔子传》,学员们也找来胡玫拍摄的《孔子》,此时,大家都成了“海绵”。第三幕,剧情是孔子在中秋的家庭团聚,孔女和孔侄女以及“论语”里提及的夫君公冶长、南容,该如何称呼,这一幕如何展现出孔子的七情六欲?在线上语音彩排时,学员们纷纷搬出典故、史籍,有的也建议融入当下性。


文汇讲堂“日读《论语》”学习小组成员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苟东锋与学友们线下互动


在线下彩排时,面对平时罕见的汉服,先穿上衣还是裙珮,孔子的帽子该如何佩戴?举手礼该怎么施展?当年的学费——肉干怎么展示?


相互的疑问中,剧本不断修正,最后以适度保留虚构为准。但是,历史的细节都清晰地留在了大家的脑海里。宁武子、子产、左丘明等历史人物也不再模糊。


每次讨论和排演都在下班之后,夜晚的时光在历史的穿越中,生出厚重和光彩。


第一幕剧照:孔文子(左)侯志伟饰、樊迟(中)李念饰、孔子(右)许金炜


动车学习组,协作互助中践行仁义礼智信


从起意编剧本到演出,仅仅用了12天,但是,结果是接近满意。这样的效率,来自此前连续7个月中每个工作日学习切磋的积累。从学习之初,大家就定位为“动车型”学习小组——每个学员都是能自己发力的动车。


“论语”的学习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是高校的知识学习,和经管类的企业家的实用学习,讲堂学习小组也为自己定了位。在有了公开的微信《论语汇》中学者们的讲解作为教材依据外,基于学员的组成——文汇讲堂忠粉们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特长,分享各自角色的独特发现。


文汇讲堂忠粉们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特长,分享各自角色的独特发现


群里有两位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在学习到《八佾》篇中的“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与其巴结地位高的人,不如巴结地位虽低但却有实权的人。孔子回答:如果不做坏事,谁都可以不巴结。)她们纷纷就平日中用人的标准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到“居上不宽”、“入太庙、每事问”等,更是激发群里教师职业及企业管理人员的丰富感受;细胞学在读博士借癌细胞的发展来比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人豁然开朗。“理性说理”是主办方的初衷,质疑、赞同必须在翔实的论据和论理过程中达到。对于“孔子为何不厚爱宰予?”“孔子对管仲、子产评价为何不同?”“事君尽礼,为何‘人以为谄’”,“巧言令色,一定鲜‘仁’吗?”,学员们也展开多层面的激烈讨论。


第二幕剧照:漆雕开(左)王郏饰、子张(左二)金雯珎饰、子贡(右)陈中凯饰


第二幕剧照:宰予(左)陈曦饰、孔子(中)陈俏梅饰


第二幕剧照:颜回(左)朱联国饰、子路(右)石瑛饰


一旦是一个团队,必然有管理事务。学员们主动认领任务,有的汇总每日讨论,有的抄送每一章的英语版本,有的主动参与主讲,有的会介绍关联讲座和知识,有的承担起出考卷的大任。每一个角色,既是对团体运行的支持,也是自主管理自我提升。每天早上自学学习材料、打卡,晚上写心得参与讨论,成了大多数学员的生活一部分。因此,12天排出一部自制情景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前四个月中,也有近十人因为各种原因退群或被请退,但留下的都为自己作为动力车厢而感到欣喜和珍惜。

 

第三幕剧照:公冶长(右一)柴俊饰、南容(右二)蔡雨饰、孔女(左一)代司露、孔子侄女(左二)沈亚红饰


塑造不可能,“奢侈”中传播传统文化精髓


“最初,我只是好奇,想知道《论语》究竟讲什么。”“以前一直忙于工作,现在退休了,我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以前零碎地学习过《论语》,这次希望从英语角度加以巩固。”


各种不可能都在坚持中慢慢变成可能。


在学习有关“孝”的四章论述时,从“无违”到“色难”不同的境界在讨论中展开。如果父母提出过分要求或固执不化该怎么办?第五篇《公冶长》中晏子“善与人交,久而人敬之”如何做到?从“邦有道则知,邦有道则愚”的宁武子身上能学到什么?《为政》篇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何在现代法治社会运用?


先贤古人的疑问,也是现代人现实的困惑。小则怎样在家庭、在单位、在社会中履行自己的角色,大则如何看儒学在治理国家中的智慧。在每个工作日的晚上,润物细无声的学习,让学员们水滴石穿地加深体悟,或解疑释惑,或相互鼓励。热播电视剧中祁同伟、高育良的为人也被学员们一一聚焦,“如果他们早点读《论语》,而不仅仅是《万历十五年》,或许悲剧就没有了。”


每篇结束后的线下学者讲座则增加了大家学习的动力和深度。苟东锋分享了自己研习《论语》近20年的体会,以《由“富与贵”说儒家的“仁”》为题,细细分析孔子为何不给“仁”下定义,并提出学论语每篇必须背出来,当即得到了呼应;而同济大学副教授陈畅赞扬学习小组这样的文本细读、体悟方式,在当下是“奢侈的学习”,他在观赏了三幕剧后给了学员们很大的鼓励,并从《公冶长》中的否定句式来谈中庸思想,提升了认识,增加了信心。


同济大学副教授陈畅在观赏了三幕剧后给了学员们很大的鼓励,并从《公冶长》中的否定句式来谈中庸思想,提升了认识,增加了信心。


在第三篇学习结束后的调查问卷中,八成学员都提到自己达到了预期,甚至超越了预期——不仅知晓《论语》,并以其中的精髓来指导生活和工作。


七个月,或许对于孔子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不能说全部都体悟,或许体悟了未必能马上践行,但是,七个月是一个扎实的起点,让一切都已在“学而时习之(觉悟并时常实践)”的路上。


   (完)


精彩瞬间






第一幕演员合影:告别卫国,14年周游感怀





第二幕演员合影:杏坛再设 问仁求仁树人





第三幕演员合影:中秋家聚,宣布育人修书



文汇讲堂工作人员与演员合影


评委、观众与演员合影


演出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159wshzq&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链接:

日读《论语》|论语测试第三弹《公冶长》篇来袭&讲堂自制情景剧《“丧家狗”七十不逾矩》等你来观演

日读《论语》|92句原典精读后的变化,论语测试第二弹《里仁》篇见分晓

日读《论语》|第二次线上讲座今晚等着你·两个月40句原典精读有效否,你可测一测?

讲堂线下活动|五月熏风:体悟“雪龙”探索精神  分享量子论语之奥义

讲堂活动|《孔子与孔门三杰、十哲及72贤》,《论语》专家与你线上有约

讲堂专访|我与讲堂“论语君”每天有个约会

日读《论语》讲座|约?约!陈乔见博士开讲:古今中西人读《论语》

日读《论语》·讲座分享|崔茂新:被打倒的“孔家店”原来是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



现场拍摄|袁琭璐

视频拍摄|袁圣艳、柴梦杰

微信编辑|袁圣艳




wenhuijiangtang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