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裕江:中庸建构——现代建筑形态创新理论概述与实践案例研析

高裕江 风景园林网 2022-12-08





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于3月28日圆满落幕。大会历时两天,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在3月27日的建筑与环境论坛上,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特聘总建筑师,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博导高裕江发表了题为《中庸建构——现代建筑形态创新理论概述与实践案例研析》的演讲,探讨建筑设计中中庸建构的思维性体现,并用江苏美术馆、江苏档案馆、天津图书馆、宁波鄞州中学、宁波鄞州中学体育中心、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海洋学院)六个概念方案阐述了中庸建构的设计理念。



关于现代建筑创作,之前国内学界一直在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现在,要换一个思路,中国建筑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创作价值观与思想。建筑项目通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把各方面的矛盾将之化解与平衡,进行有机整合,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价值判断问题。在这方面国内不少学者已展开了积极探索。

中庸建构,其实是关于建构的价值判断,是用中国人的价值观去探索我们的建筑。

中庸之道


关于中庸之道,大家都各有其概念,普遍认为中庸是平庸的,中间的,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其实,所谓的中庸,实际上是为人做事恰如其分,既不能不够又不能太过头,强调和谐、契合、适度、得体。清华大学关肇邺先生很早就提出建筑创作“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豪华与新奇”的观念。将中庸之道的概念运用在建筑创作里,可分别从在地性、在时性、在事性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中庸之道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地性:强调地域性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历史文化、技术水平、基地场所、地形地貌、地方气候、地方材料,主张因地制宜。不论是东西方,还是国内,存在着各种差异:地域差异、经济差异、民俗文化差异、沿海内陆差异,这些都反映了在地性。


在时性:即当代的、现今的、实际的文化模式。要充分考虑社会进程,把握技术特点,遵循艺术审美,体现时代性,对当代人文价值予以展示。


在事性:即面对特定的工程项目、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特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要求等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庸建构的思维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问题性思维:即寻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主次性思维:即如何实现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经济条件、文化价值、审美理念等的平衡。


(3)层次性思维:建筑师应在三个层面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梳理:



(4)综合性思维:建筑师要善于对自然与社会、技术与经济、文化与艺术、城市与建筑、空间与结构、设备与科技、内部与外部等各种要素进行整合。


(5)适度性思维:建筑创作讲究适度。适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态度。



江苏美术馆国际竞标方案



第一个案例是江苏省美术馆的竞赛概念方案(2006)。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名城,现在,需要在这个古城里面放进一个颇具现代风格的美术馆,如何实现古今融合,就要充分考虑它的形态以及形式的走向。该馆位于中山路和长江路之间,南边有超高层建筑,西南面是江苏省图书馆,在这样的区域里面建造美术馆,既不能破坏城市氛围,也不能干扰城市肌理。



考虑到美术馆与美术的渊源,设计时想到了传统印鉴一“方印”的形态与美术馆的关联性,以及“艺”的古体字“兿”,通过数码化处理手法,形成特有的立面开窗形式,刚好这个形态跟美术馆的基本功能还很吻合。所以可以考虑把它与建筑结合好,从环境、功能、技术的角度,包括空间形态,有机地进行结合。



建筑的展现形式有的通俗,有的抽象。当然,通常建筑师还是喜欢抽象的。建筑界应该有这样的价值考虑。通过计算机对当时第一轮的草图进行简化,在推敲了建筑与总统府、图书馆、老中央饭店的空间关系,分析了整个城市的界面后,在该建筑的形态、界面、虚实方面,实现了内外建筑形式的自然统一。是一种“在地性、在时性、在事性”的设计思维的探索。




江苏档案馆



第二个是江苏省档案馆的概念方案。档案馆是存放重要文献资料的地方,也许比博物馆、图书馆重要得多。在构思之初,联想到了古代用来放宝贝的孔明箱形态,并将其适当变形融入整个设计之中。



平面中,北面是档案局管理和武警部队,灰体是公共活动区,是对外开放的;绿色是内部区域,黄色是档案局,各个部分相互连接。这个形态走向还有一点是历史文脉的展示。



天津图书馆



第三个是天津图书馆。如何反映图书馆的建筑类型?图书馆形态希望展现实现“古代和现今两个方面的兼容,新旧知识的融汇与叠加、过去与未来的融合与沟通、古代与今世的交融与对话”。



在以上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了构思。通过概念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形象传达的是即当代的、现今的、动态的理念,而且很契合它的内在功能,不是那种流于形式主义的建筑。



上图是图书馆的大堂平面。灰色和蓝色是共享空间,绿线是内部区域,中间的圆圈部分采用的是腾空的设计手法。



西立面整个形象就像翻开天书一样,设计概念体现了古与今的契合。



宁波鄞州中学



第四个是宁波的鄞州中学。作为中学该项目规模很大,初中到高中的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学校用地有400多亩。菱形状用地被平行的内水系分成二块,河道又是红线外的用地,按规范南北向教学楼布置形成明显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设计问题呢?



通过和市规划局沟通,调整河流的水系流向,问题迎刃而解,然后设计又将城市、建筑、环境景观三个主要的层面进行整构,形成一个综合有机的形态。




宁波鄞州中学体育中心



第五个是宁波鄞州中学体育中心。体育中心的用地跨越水系,如何将“一分为二的体育中心”与其周围的水系整构,在特殊的用地里面将体育馆的建筑功能和形式整合起来,是首先要解决的概念设计问题。在综合考量之后,团队将其设计成一个跨越的、桥梁一样的建筑,最终实现了形态与功能的自洽与统一。正体现出“在事性”的设计思维。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海洋学院)



第六个案例是浙江大学舟山校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2012-2015年)。规划总用地约8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在大约25万平方米左右。该项目位于舟山群岛老城区跟新城区之间的结合地带,场地很是复杂,还有山包,非常不规则。在思考建筑形态时正体现出“在地性”思维,项目的第一轮构想受其复杂地形的启发,考虑在无序的环境里面进行有序的建构。在兼顾浙大老校区文脉联系的同时,保留了不规则的山体构造,并将其合理利用起来。



第一轮草图的设计大致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自然山水与建筑群落相互因借就势架构,形成第一空间层级。将海洋学院的图书馆、行政楼整合在一起,並与体育中心、食堂及教学主楼群等围合形成校园主空间格局。浙江大学的各校区内都有“水域元素”,而舟山地区四面环海,雨季水量大,非雨季时期又几乎没有水,所以在场地内低洼的地做了内湖处理,设计既承延了校园文脉,又体现因地制宜的“中庸建构”思想。


有点遗憾的是,项目最后的建筑形态风格变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项目规划及城市设计层面的基本格局落地实施了。




——END——



回顾论坛精彩演讲,请点击“视频直播”(☜点击蓝色字体观看回放)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大会官网。


相关链接:

武重义:五戒、冥想与建筑

朱玲:动态更新与主动保护

日本景观大师佐佐木叶二对话中国设计师

蔺宝钢:公共景观艺术创作观

同济大学李翔宁:当代中国建筑的24个关键词

北京大学吕斌:面向实现碳中和的都市圈城乡连携生态路径
谷树忠:中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新视角、新方位、新架构
沈利江:以设计之力推动中国养老行业进化
鲍达明: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碳中和”目标下,公园城市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大咖聊:面向未来的城市风貌与宜居环境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园冶高峰论坛为乡村振兴汇智聚力

行业专家探讨地产设计与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人居环境治理与自然资源保护

张建庭:风景优美 生态良好 历史深厚——以修复杭州新西湖为例

武重义:当建筑遇上冥想,让灵魂与自然相通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88364851

010-88366270

邮箱:editor@chla.com.cn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