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舒群:北方艺术群体往事(一)

刘军 99艺术 2024-01-10



99艺术网征稿啦,点击查看👈





舒群极有演说的天赋,回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仍然忍不住激昂,某一天的天气,骑车在路上的心情、说到兴起时会从与我相对而坐的沙发上站起来,向我还原当时的语气和手势。

“85新潮美术”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一段重要的历史,作为当时“北方艺术群体”的创建者之一,舒群对这段往事的回忆生动而鲜活,从与群体成员的依次相识到成立群体,以及与当时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艺术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珠海会议,89中国美术馆现代艺术大展......

“北方艺术群体”无疑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参与其中者在天真与野心相伴的过程中不觉参与了历史的书写,舒群1985年发表在中国美术报上的《北方艺术群体的精神》被视为这一群体的宣言。

一切都要从舒群和任戬的相遇说起。




美好时光


舒群是鲁美78级,和任戬差一年,那时高考刚恢复,77级入校半年后78级的学生就来了,差不多就是同年级。舒群艺校毕业工作了一年基本没怎么耽误时间,入学时20岁出头,任戬比舒群大两岁,但他考学的过程颇为辛苦,不过,考学经历更坎坷的是王广义。


“我是78级,任戬是79级,他大概考了三年。任戬、王广义、韦尔申他们三个人在少年宫的时候就在一起学画,之后都考鲁美,韦尔申是77级,当时画一些稍加变形的,苏派的东西,尔申后来是鲁美的院长,全国美协副主席,尔申在黑龙江这帮画家里人缘好,他在考学前就有点儿江湖大哥的感觉。任戬是到第三年考上的,我感觉他人比较沉默寡言。后来我俩见面都有点儿相见恨晚的感觉。”


舒群、任戬、王广义


舒群说那时的自己特别天真,属于莫言笔下典型的晚熟的人。但他对概念敏感,一看书里这个范畴,那个领域,他能在这个“江湖”里找到差异,他回忆起王广义从一开始便是那种超级聪明的人。


“广义有上天下海看世界的本事,最起码在我们这帮哥们儿里是属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一个人。任戬跟我有相像的地方,他比广义大一岁,广义又比我大一岁。任戬虽然是年龄大,但大风大浪他习惯躲在后边,这与他的个性有关,话语上不像我和广义那么猛,广义是胆大心细,敢叫板。”


任戬、舒群在任戬毕业作品展上  1983年


那时舒群因为与女友恋爱闹分手正处于郁闷期,觉得人间悲惨。任戬知道后找到他,见面后就自我介绍起来。“舒群,我听说你的事了,我是任戬。我觉得你挺好,我也特别有抱负。以后咱俩交往。”任戬同样读了很多书,画画也很努力,但与舒群的阅读线索不同,舒群喜欢按照文史哲的专业逻辑来找书读,任戬则是诗化的阅读,类似于采集素材,舒群回忆任戬偶尔会从口中蹦出来几句观察和断语。“他的点评我觉得超级有段位,我俩在一起基本上是我聊,他默认几句或者是对你说的东西给个点评。”


当时这些阅读的丛书都能通过各种办法淘换到,也有画册但几乎没有完整的,且印刷质量很低,现在看来苏联当时出版的那些《美术论集》非常专业,那个时候给舒群的感觉都很神秘,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是超级严肃,这些画册里边有清晰的美术史的线索:从达芬奇往下走,然后是17、18、19世纪。


闫丽川写的《中国美术史略》


“当时有一个李浴写的《西方美术史纲》,还有闫丽川写的《中国美术史略》等等。我们的乐趣就是迷恋一种私人的珍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珍藏自己喜欢的书籍。任戬和我一聊当年我收藏啥,你淘到啥,哪个版本不好淘,那个年代都是一种狂热的程度。当时我对格列柯太迷了,其他要么是佛罗伦萨画派的,那种理性主义,要么就是提香跟委拉斯贵支偏点儿现实主义,走经验路线,一般是这两个。像格列柯的作品用今天的说法叫变形,那是70年代初,一段特别美好的时光。” 



结识王广义


舒群认识王广义是通过任戬的介绍,当时王广义来鲁美考学,对于能不能考上国美尚不可知,直到后来同时考上鲁美和浙美。鲁美王广义考的是版画系,浙美考的是油画系,先后收到录取通知书,王广义写信将消息告诉了舒群和任戬。


1985年11月舒群、王广义在北方文学


“广义说,我成功了,信是任戬拿给我看的,我们都为他高兴,那是1980年。但是没考上的时候,不是后来那个自信状态,那个时候整个人特别木讷,和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横路敬二很像。我们都是善感少年,马上就能体会他内心的那种绝望。他一定是有梦想的人才会绝望,不然一般浑浑噩噩混的人不会有这种绝望,痛苦。”


舒群认为大家未来都将是艺术大师,至于最后成什么样的大师还不知道,有可能像梵高,也有可能是毕加索,但总而言之一定是大师。舒群很积极地把王广义的资料带到系里请老师指点。“一看那个情绪都是德表一路的。广义的画趣味性不太往写实走,但偶尔画的写实一点是古希腊的那种趣味,线条有点儿松动,很大气。当时我拿给老师看,老师意思是这孩子心里比较灰暗,不积极向上。


1982年舒群鲁美毕业分到长春工作,生性自由的他当时还因为一件事跟系里闹翻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家里有背景和没背景,老师对你的态度不一样。有时候系主任看你画画有点儿个性,就通过话语修理你,我不服就跟他争,一争他就烦你。”


有一次在系里开会专门研究舒群的问题,要历数舒群的“罪行”,类似哪天下午缺课,放假没有按时归校这些,舒群和系里领导拍桌子,学校便将其开除了(最后留校查看)。


1983年6月任戬、舒群、卡桑在任戬毕业画展“天狼星传说”展览现场


“那个时候我比较郁闷,跟任戬我们俩写信继续讨论,那个时候正好他在狂热的搞毕业创作,已经开始进入到对寒带文化的畅想。任戬当时计划了好几个系列,其中有一个系列就叫《天狼星传说》,画的挺好的,首先画面主体不再是人,全是荒野,都是拉远、拉深的镜头,有一种视觉上的蒙太奇,而且是系列,像看电影一样。他当时把鲁美,那个时候不叫美术馆,叫展览大厅,把其中有几个厅占了,那个时候我们称之为野蛮占有,任戬在野蛮占有方面很有经验。窗帘一面红一面黑,一拉上阴森森的,他画的都是染出来的那种国画工笔的方法,但是画的像油画一样,很像宽银幕电影,他给我打电话说,舒群,我有发现,你赶紧过来。”


杰克伦敦的小说《荒野的呼唤》


长春到沈阳的车程很短,舒群买了车票马上赶了过去。到那儿一看,立马觉得成了,创造历史了。但舒群对任戬说,你这是刚刚冲出中国的历史,这不够,我们得最终踏平世界史。任戬回应道:“对,咱们以后战斗。”那时舒群也在家里开始用小画片画沙漠,画外太空,都是那种画广角的,把镜头拉远,移位成野旷天低树,大漠孤烟直的感觉,都是荒原。“当时对荒原的印象非常强烈,我和任戬都看过杰克伦敦的一本小说《荒野的呼唤》,读着很亢奋,很诗化,一口气就看完了。我们俩迷恋的东西很像。那个时候我画这些东西差不多和他同时,但还没有做展览的想法。”



“北方艺术群体”的成立


 “北方艺术群体”84年成立,成立之初王广义还没有进入群体的视野。舒群回忆那时王广义的画比较像卢梭作品中的趣味,喜欢画一些羊,包括树叶也像儿童画似的,都是对称的,有点儿原始又富有装饰感的味道。


1985年11月舒群、卡桑、王广义 、黎阳、王海燕、枝子


1983年秋天,任戬毕业了,回了哈尔滨分配到黑龙江艺校当老师。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召集活动。舒群慢慢感觉到了哈尔滨活跃的气氛。“哈尔滨有一个文化底蕴在,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氛围不一样。”当时舒群在工人文化宫上班,有一次下班忽然觉得有一种情绪让他立刻马上要见到任戬。


“像是一个召唤,命运来敲门了,我本来要下班回家,突然觉得不行,得去找戬。”那时舒群并没有去过哈尔滨,更没有去过任戬的家,全凭着直觉和二人之前通信留下的地址:哈尔滨南岗区河沟街122号。


结果到了哈尔滨已经很晚了,糟糕的是,舒群还把门牌号记错了。


“我记成了112号,当时很晚了大概10点多,天已经非常黑了,而且冷。那时哈工大院外属于贫民窟,挺吓人的,我一敲门,里边一个声音“谁?”给我吓的毛骨悚然,我一看不对,任戬不可能住这个地方,赶快跑。我想有可能是22号,22号在哈工大院里,那时候没人管,你愿意进就进,我跑到122号一敲门,他哥出来了,我说我找任戬。他哥也不说话,“噢”了一声。我说这是任戬家吗?又一声“噢”,人也不动就挡着门口,他妈从里边出来才让我赶紧进了家。任戬那天晚上值班,第二天早上才回来。”


《777》成员孟凡果在第二次会议


任戬带着舒群见了哈尔滨的一些朋友,吴士元、林建群,成洁,属于文学爱好者,业余小说家。后来还见了写诗的孟凡果。“见了这些人后我感觉确实哈尔滨的氛围非常好,人也比较友好,探讨的话题也让我觉得很开心,和长春的人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喜欢一个词叫浪漫,到了哈尔滨有浪漫的感觉。”回来以后任戬又给舒群打来电话,让他赶快过去,说有活动。


当时黑龙江大学社团里有个人叫曹长青,在全国文坛都是非常活跃的一个人物,尤其是在大学生文坛。舒群见到此人后很亢奋,也感觉确实是有素质,也有能力的人。当时舒群便同其称“咱们要成立社团”,这是1983年的12月。


“后来正式活动大概是1984年的1月,那次活动上群体初创的七个人:任戬、舒群、孟凡果、张曙光、吕瑛、巴威、张茜荑都见面了,在一个哈尔滨的俄式老房子里聊了聊,有点儿沙龙的感觉。我就把这个意向说了,他们也都表示同意,等于就给大家煽动起来了。”


1985年9月9日北方艺术风格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


“北方艺术群体这个名字是我们自己命名的,这次活动之后就算是跟哈尔滨接轨了。这帮哥们儿对我确实礼遇,我估计也是任戬宣传的好。1984年7月又有一次活动,那次开始就正式考虑一个命名的问题。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作家,作家主要是和读者,业余作者打交道,他们想把这个平台做得很开放,不断地能有人来交流,文学圈当然和艺术家想法不太一样,我们是想着几个艺术家之间可以相互切磋构思、激发创作灵感,写文章宣传自己的作品,是这么一个想法。之后正式注册挂靠在文联下,名字是“北方文学艺术信息交流中心”,包括群体的计划、组织、纲领、这些全都印出来了。”


1984年北方艺术群体第一次会议期间


 “我们那个时候很单纯,无论是我、广义还是刘彦,我们使用那些修辞的时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没有蓄意的,世俗的动机,纯粹是一种笛卡尔说的“神赐真理性”,我一旦亢奋起来就以为自己就是那个真理,不是我在说,而是真理在说。”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当时有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很流行,是托夫勒写的,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杂志《信使》,舒群每期必看。当初提出“寒带文化”便是受《信使》里的一篇论文《寒带文化》的启发,这是一篇研究北极圈爱斯基摩人地域文化的文章。“我是利用寒带文化谈文化上的北极,也就是冷酷的画面,我要的是这个东西,我觉得画坛当时流行的普遍主题是人,人性论。但尼采对此持批评态度,他有一本书《人性/太人性的》,意思是这个东西太绵羊了。冷或者酷,这跟东北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吗?我觉得不那么太直接,主要还是我们内心的一个东西,我觉得还是受了尼采很大的影响。”


“七七七”与《美术思潮》


当时吕瑛任理事长,张茜荑是秘书长,两人都是《北方文学》的编辑,组织工作是文学圈在负责。当时命名为“北方文学艺术信息交流中心”,舒群和任戬都认为要做一个文艺团体,能聚集起一帮有创造性的作家和艺术家,最终成为一个天才的摇篮。但信息交流中心这个名字对外可以,可如果放在文艺圈里就和艺术家团体不太相称,后来任戬提出叫“七七七”,听起来像个神秘组织。对外叫——北方文学艺术信息交流中心,对内就叫“七七七”,于是大家就按任戬的说法定了下来。


“七七七”标徽  舒群设计 1984年


“就是文学圈的成员加上我和任戬正好是七个。后来我说这个事也别绝对,可以取这个名,核心是这七个人,但万一来个高手,你不让别人当核心,好像也不太行。另外,万一这七个人里谁不打算继续了,想脱离,我们也不能硬留。”有一阵子北岛、顾城、杨炼、芒克、岛子都参加过群体活动,翟永明是北方群体的远程会员。


《777》成员张茜荑在第二次会议


到了1985年1月,王广义回来了,拿舒群的话说,“广义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让他成为核心也不太可能。他自带发光属性。”当时《美术思潮》刚成立。刊物有一个栏目介绍各地开始兴起的艺术家团体。至于“北方艺术群体”是怎样最终确定的。舒群回忆说:“当时是北方文学艺术信息交流中心的文件下边,我记得是张茜荑,他做过中国UFO学会的副会长,而且是全国副会长,有一些经验。他在北方文学艺术信息交流中心下面写了一个注,“北方文学艺术青年群众团体”,群众团体需要注册,就得拿到文联说明这是群众团体,不是党政或者是其他性质。广义建议别这么啰嗦,就直接叫“北方青年艺术群体”,最终确定了这个名,我们把资料寄给了《美术思潮》。”


1984北方艺术群体创办的 外国小说选刊 创刊号 舒群设计


1985年在《美术思潮》上刊登介绍对于“北方艺术群体”很重要。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兴起艺术家群体,舒群他们也不断地在写文章,同时进行大量的阅读。“那时我们也开始做具体的活动,不光是徒有虚名的一个群体概念,我和吕瑛一起创办了《外国小说选刊》,他是搞外国文学研究的,美术这一块我负责,设计所有封面。”《外国小说选刊》创刊后,社会影响力很大,差不多大学生人手一册。但那时美术在群体中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舒群也仍然在长春上班。


“5月份我才调到哈尔滨。调过去后我当时还按照给《美术思潮》发布信息的状态去找成员一起开会,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文学圈那帮人此时已经分崩离析,与我最初到哈尔滨时见到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这让我大失所望。”


1985年北方艺术群体拟创办的会刊GOD封面


舒群当即找到广义,表明得干事的意愿。接下来舒群、王广义开始筹备创建群体会刊《GOD》,但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发现,“以我和广义以及愿意跟随我们干事儿的哥们的能力和资源,都不足以支撑这个项目,因此最终决定放弃”但从这年的5月份到9月份舒群和王广义开始召集新会员,王易罡、刘彦、林薇、倪琪、鲁楠加入进来,还有卡桑、王海燕、王雅琳等成员,总计十余位,当时在哈尔滨还有很多老会员。总而言之,算是又重组了理事会,这次理事会上成员热烈讨论谁来做理事长。舒群的设想应该是王广义,但王广义建议由舒群担任。


777成员:舒群、任戬、张曙光、吕瑛、张茜荑、巴威


“其实广义特别有号召力,包括跟每个人沟通,我属于写剧本的那个人,广义是导演。后来理事会里由王广义任副理事长,任戬担任秘书长,完成了角色分工,群体重组后慢慢就变成了美术圈的活动了。”




编           辑

人           员

_

Editorial   Board


撰文、编辑

刘军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舒群



_

本文为《99艺术网》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闫士杰:美术馆的一次考古行动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一位从未停止冒险的战士

成都的城市性格受不了“卷”,但也拒绝“躺平”

85后周艟:入圈十年收藏了什么?

徐震:速溶抽表,一次城市波普的突进

穿越昨天与今天,一群精神冒险家的会面从这里开始

2023已过半,策展人&艺术家推荐了哪些展览?

30件当代艺术精品,一段话告诉你为何要买

放暑假?不可能的!8月这60+展览让步履不停

“云雕塑”与“云科技”

2023已过半,我们把艺术圈盘了盘

8月2日举槌!中贸圣佳上海拍,又稳又热才是市场共识!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 商业合作,请联系 ]

99BJ@99ys.com


常年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23 99AR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