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采核酸时,到底“啊”不“啊”?

“张大爷,来张嘴啊……但是别发声” 

穿着防护服的小李护士微笑着对张大爷说

“啊?不发声?那怎么啊?”

张大爷很无奈的看着小李护士

“就是啊的动作

但是不发出啊的声音”

小李护士回答

“那我到底啊不啊嘛!”

张大爷一脸茫然……

相信在全民抗疫期间,大家对于采集核酸流程都是烂熟于心了,可是对于张大爷的疑问,也是大家都一直在纠结的问题,那到底采核酸时“啊”不“啊”呢?

答案是

能,但是不要“啊”出声


▲为什么要“啊”?

人在发出“啊”的音时口腔张得最大,舌头自动整体向前,舌位也是较低的,暴露出喉咽部位,便于观察咽喉部位。新冠核酸检测口咽拭子采集时有的人嘴张小了或者舌头抬高了,医护人员看不见咽喉就会提醒发“啊”的动作,打开咽喉部位便于取后壁标本用于检测。


▲为什么不能“啊”出声?

在我们口腔张开喊“啊”时,你的咽喉会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声带开口缩小,接着,气流上涌,使紧绷的声带震动。

啊~

啊~~

啊~~~

啊~~~~


憋气——吸气——发声,发声时的气流让声带震动发出“啊”的声音。

但如果是阳性患者,气流容易混合在采样区域的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采样点环境的直接污染。接下来检测的人无法避免地会吸入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导致病毒在核酸采样的环境中传播。


建议大家

采集核酸过程中

不做深呼吸、不要“啊”出声

张嘴时可以告诉自己要“啊”

但是不要发出声

“啊”一下主要是为了方便做出口型

尽量憋住气、不要向外呼

只要摘下口罩张大口即可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急诊-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急诊-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科室,科室传承黄星垣老专家的中医急诊学术思想,是重庆市中医急诊质控中心、重庆市中医急诊专科联盟主席单位。拥有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卫健委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称号。全科共有医护人员109人,其中医师21人,护士88人。博士3人,硕士13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30人。年急诊4.5万余人次、年院前急救3500余人次、年ICU收治危重患者650余人次。作为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科室,在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年核酸采集35万人次,诊治发热患者1.2万余人次。科室拥有完备的120院前指挥系统,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同时,科室还具备完整的急危重症救治所需的系统及设备,全方位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及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急危重症救治技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救治平台。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科委绩效激励引导项目3项,重庆市卫健委课题1项,重庆市科卫联合课题2项,成中医及院内课题7项,发表论文60余篇。科室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科室主任罗真春为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急诊医学)。

往期精选

有一种痛,风吹一下都“要命”

处暑养生灸一灸,躲避“多事之秋”

一张一年前的门诊心电图救了他!

科普新知 | 多人住进ICU!夏季高温这八个字一定要做到!

文稿:许敬涵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姚勇刚 黄  平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