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止三所“985”,大西安将诞生“科创新特区”!

Sgr 悦西安 2023-05-08

站在发展的角度探索,科技创新愈来愈成为核心话题。


比如,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创新”出现了45次,“科技”出现了24次,国家“十四五”规划直接把科技发展列为最高优先级。从频率来看,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渴望可以用“急迫”来形容。


作为拥有100多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百万人以上的陕西省来说,考验的是,能否把肉眼可见的科技优势一一兑现,陕西需要一个平台来开新局。


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在西咸新区召开。省委书记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迈出创新驱动发展新步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注入强大动力,大会由省长赵一德主持。

仅从如此高规格的会议来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满了发展的想象空间。


科技创新是核心话题


从经济韧性来说,2020年的陕西,是让很多人意外的存在。GDP总量位居全国14名,人均GDP位居12名,而且,省会西安全年生产总值顺利突破万亿大关,正式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陕西全省经济能在风雨交加的2020年实现逆势保证2.2%的正增长,科技类产业扮演着支撑角色。


西咸新区 摄影©悦西安

比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达到16.5%和11.1%。


不过,从科技转化层面来看,陕西科技优势与经济优势“互不打扰”问题依然有。说到底,还是科技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不来电”。


国家在实施“十四五”规划过程中,点名支持中心城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三个字就是在暗示两链协同发展,那陕西境域内“导电媒介”呢?省“十四五”规划直接释放信号:打造“双链深度融合示范区”。


这样的信息有一个重要潜台词,就是在全国新的科技竞争背景下,陕西要通过双链融合的支撑,走向科技占位更高的制高点。


西咸新区 摄影©悦西安

的确,无论是从新的科技竞争格局,还是从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而言,能够“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流程创新产业链条,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器,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政策洼地和创新高地”的地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可谓“舍我其谁”。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许多网友对于这个板块的认知,还停留在交大新校区,多一些的还会知道西工大翱翔小镇和西农未来农业研究院。

事实上,交大、西工大翱翔小镇、理想公社、西农未来研究院等等均是属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科学中心区。


整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则是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期为核心,协同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沣东新城科技统筹示范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泾河新城科技创新区、咸阳高新区等,其范围横跨各大科创“白菜心”地区,通过串连各组团中心形成环状特色路径,复合多种功能,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带动区域发展。


交大创新港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同时,囿于自身的高门槛,创新驱动也是驱动力中最难启动的,而针对创新驱动所搭建的平台,这样的一个“原”,就是在拉低门槛,提高区域科技创新兑现比,更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绝不仅是高校、产业、城市叠加这么简单,在顶层设计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更像是在探索一种新型的“科创台原”:除了高校,大量的高科企业及研发中心也在此布局。


也就是说,它引领的是一种模式,用散点布阵的空间落位让大学的“创新链”和企业的“产业链”交织在一起,通过思维与落地之间不断磨合修正,让两个链条真正实现首尾相顾。

西工大翱翔小镇规划


从逻辑关系来看,陕西未来发展,离不开高校智力支撑;而大学要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没有产业落地亦是无稽之谈。如此双赢格局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


当然,如果只单纯把秦创原只看做一个科创平台,还是大大低估了它。


1961年,日本筑波科学城被提出,1973年,东京教育大学作为第一个迁入筑波的高校,改名为筑波大学,从而拉开了科研院所大批迁入筑波的序幕。随后1974年,日本政府开始将所属9个部(厅)的43个研究机构,共计6万余人(占国立科研机构的30%)迁到筑波科学城。

本以为筑波只是一个日本的科技平台,没想到,筑波带来的影响渗入了社会方方面面。


例如空间开发方面:筑波根据产业特征,进行精准再开发,在科技城中再设立研发城,以便形成环形富集效应。然后又在研发城里,再设立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区,这种把土地当蛋糕一样的开发模式,既有利于土地节约又让科研间的流动通畅便捷。


西农未来农业研究院规划


还有政策创新方面:筑波是一片“白纸”,没有任何历史负担,所以自然成了新的改革方案的试验田。像是出台的《研究交流促进法》,就是允许筑波私人企业使用国家院所设施等等。日本政府借助筑波形成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区制度方面的突破,推动了全国高新技术园区带动产业发展的“破局”。


那么,谁最有可能实现中国筑波呢,从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来看,西咸新区是唯一具有“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新区。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就是要为这个唯一性提供说服力,成为区域大IP。


众所周知,中国城镇化进入了2.0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重点发展“城市群+通道经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范围示意


按照层级,关中平原城市群属于第二层级,总体而言,西安独大,其它城市太小,城市群内的内部质地很不均匀,产业关联性不强,而解决这样的规模结构的断层,作为增量的西咸新区,自然就是解决方案。


一方面会和西安展开竞合,尤其是在西咸一体化的进程中,为各区域间产业关联提供纽带。另一方面,西安高新区与沣东、沣西自然形成的“科技走廊”又会为科技产业打通通道,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是这条通道里的“最宽路径”。


就像其目标任务里所说“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陕西由资源要素输出向品牌、模式输出的根本性转变”。


“一个主阵地”,“两个着力点”,这才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真正的“星辰大海”。

“两链”体系打足基础


5号线列车驶入创新港站


站在区域发展的层面来看,目前需要的,就是先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里的“干货”装满,尤其是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据悉,昨日刚成立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就集中签约包括创新联合体项目、创新研发平台、区域协同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数个类型,共计30个项目。

作为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其着眼于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到2023年,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可以说,多元化且极具竞争力的“两链”融合产业体系,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未来的发展潜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三所985大学的坐镇也为区域内人口量级攀升提供“引力”。未来,仅仅是科学中心区,就将聚集至少2万名研究生以及3万名全球青年学者,985大学是国民教育序列里的“王者”,谁不想与优秀为邻呢,即使是更大范围,这里的人口虹吸力也不必多说。


而这一点,是其区域价值IP化的基础保证。


事实上,作为省内科技龙头城市的西安,一直面临着科技产业载体或饱和或转型的瓶颈。在这几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背景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成为西安“西引力”的重要支撑。


产业发展讲究集聚效应,而它又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环伺,随着科技前沿性项目加快集聚、新业态不断涌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两链融合将更具想象空间,也让西安乃至陕西的硬实力得到延续性“内力”。


“两链”融合示范区内集合了985高校,毫无疑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肩负着国家使命的战略前沿。


这意味着,在“十四五”展翅的2021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两链”融合所展现出来的澎湃动力,将与“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国家战略完美契合,相信在科技强省征途、大西安万亿时代,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背书”下,它的加力才刚刚热身。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即刻访问悦西安网

www.justxa.com

见证西安发展的每个瞬间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十四五规划公布,这些信息关乎西安发展

亚太区第4家落户丨2021西安要开这些国际酒店!

机场城际确定更名地铁14号线,各在建线路最新进展曝光

西安都市圈丨西安咸阳主城+西咸新区+一轴两翼三区

一大波新公园等你来探索,今年还有这些项目值得期待

奥体、外环、欢乐谷,2021卫星图看西安大项目进展

再次无缘百强榜单,西安美食啥时候能出头?

西安:一铲子下去都是祖宗,再挖就是古代中国全貌

6+5+6+1,西安产业布局如何规划?

2020年千万级机场成绩出炉:西安全球第11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