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实现“芯片自由”的期望,当下,从政府、市场到企业,各地“造芯”热情不断高涨,许多城市都开始积极筹谋。早在2006年,《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发展实施意见》就指出,西安将着力培育和壮大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硅材料产业等。经过多年蓬勃发展,西安半导体产业从2011年产值百亿左右,到2020年突破1200亿,平均复合增长超过30%;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也让西安半导体产值从全国第8,跃升至全国第4,仅次于上海、无锡、深圳,成为我国重要的半导体重镇。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西安半导体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制造业快速发展,设计业与封装测试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前段时间,西安召开了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大会期间,30个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685.46亿元,从签约金额看,可谓斩获颇丰。其中,小米在西安高新区建设的研发中心项目备受关注。
该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主要从事手机等智能终端的研发,研发人员规模约500人,并成立成果转化中心,负责研发中心及联合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理论研究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这意味着,继中兴、华为、荣耀、vivo、OPPO之后,国产手机行业在西安基本实现“大满贯”。要知道,手机产业,不论是研发、制造、还是代工,一定会关联半导体,势必带动新一波的产业利好。半导体有多重要?它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因为它们是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此外,它们在新兴技术(例如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5G,物联网和自治系统等)中发挥关键的促成作用。
具象征意义的是,虽然已经进入万亿俱乐部,但西安经济结构却一直在为工业“补强”,从这个维度看,西安手机、芯片、电子信息、半导体项目接连落地,在经济、产业发展上成绩斐然。蓝海无限的半导体产业,从某种程度上正是西安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
提到芯片一词,几乎无人不知,但是提到半导体,大家都只想到“收音机”。从大类划分,半导体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与支撑行业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又会分出许多独立单元,常见的芯片只是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分。之前的半导体产业大部分“束之高阁”,而随着5G、物联网、AI等新一代科技浪潮不断推进,半导体产业也开始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同西安工业发展历程一样,作为高端制造业的“皇冠明珠”,西安半导体产业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事实上,从上世纪60年代,西安就是重要的半导体基地,新中国最早的第一块集成电路也是在西安微电子所诞生的。
但改革开放后,西安半导体产业规模一直较小,没有骨干龙头,并且在产品工艺、核心技术等领域和沿海地区差距逐渐拉大。而转变就发生在2000年,西安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此后华为、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之一的英飞凌、半导体巨头美光、美国应用材料落纷纷落户。更加广泛被西安人所熟知的,则是2012年全球著名的电子工业制造企业三星电子,在西安成立了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投资75亿美元,成为当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外商项目。其后在2013年完成研发、封装测试等配套的建设,一条完整的半导体生产链在短短一年构筑完毕。
华为西安研究所 摄影 ©悦西安
由于半导体产业对选址有极强挑剔性,再加上快产快销的生产节拍,落地的容错空间很窄。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引起了“千层浪”,随着三星而来的,不仅是10纳米、12英寸硅圆片生产线,以及包括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韩国东进世美肯、华讯微电子等著名半导体企业在内的100多家配套企业。2014年,力成科技落户西安,投资2.5亿美元,同年西安睿芯微电子成立,位于硅谷的总部Accusilicon成为其美国研发中心。2015年,紫光国芯收购西安华芯半导体公司。
2017年签约落地的奕斯伟硅产业基地已于近期投产,一期总投资超过110亿,主要从事研发生产12英寸电子级硅抛光片和外延片,项目2018年5月开工,厂房一年建成,一次拉晶成功,刷新了我国建设大硅片制造项目的最快速度。华天科技、中车永电捷通、中车永电电气、龙腾半导体、龙威半导体、浪潮集团、中软国际......刚刚签约落户的澜起科技丝路总部项目将从事DDR4、DDR5系列内存缓冲芯片和津逮系列CPU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的研发及销售业务。
毫无疑问,西安逐渐形成了技术领先、竞争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半导体产业链开始向西安进行扩展,“中国西部硅谷”的称号便不胫而走。为何“傲娇属性”的半导体企业愿意数次大规模投资于陕西西安呢?除了省市高度重视、联动发力外,西安自身对“高精尖”的吸引力也不可小觑。2020年,西安市6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余家,并在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进至全国第六。
从这个维度看,半导体产业上下游产业、资本、运营环境等诸多要素可谓齐装满员。而大量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的发展视野与积极的人才培养模式,又会反哺城市治理能力,类似于“强强联合”会让西安不断凸显高地优势。如此,小小的半导体,所来带来的不仅是产业与经济的动能,更关乎于西安这座城市“如何变得更好”的“链式反应”。
当然,越是靠近前沿的产业,其发展越要考虑的也需更靠前。
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人员规模在51.19万人左右,预计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这意味着,全国将出现20多万的人才缺口。
这是人才供求的系统性风险,即使是教育资源优厚的地区,也不能排除人才紧缺的隐患。具体到西安,去年年底,西安发布了《西安市发布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192个岗位中,电子信息类就占28个,排名第一。还有,城市治理灵活性要与半导体产业革新频率“共振”。就像2019年,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努力了十年,最终先后放弃了移动处理器和手机基带芯片两大业务,告别了移动市场。
行内人都知道,半导体产品的特点是性能为王、市场占有率为王。它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历史积累,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技术的快速更迭。就拿单位芯片晶体管举例,每18个月就会增长一倍。
那么,作为服务者,城市要能够匹配得上半导体产业快速更迭时所需的要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行业巨头大部分都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一味靠“砸钱”,只依靠“一招了事”,一步慢、步步慢,半导体产业发展壮大就会遭受无形藩篱。目前,西安具备了半导体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能力,并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入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西安交通大学也获批未来技术学院,都在积极探索为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产教融合环境,这使得上述问题已经有了迎刃而解的基础。
归根结底,要成为中国的“西部硅谷”,尤其是在新的科技浪潮对旧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背景下,西安需要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迅速灵活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环境,并对接资本市场,对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西安科研、人才优势。
但无论怎样,半导体产业发展不可能一飞冲天,也需要给行业的产业和技术积累一些时间,增厚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土壤,毕竟土壤厚了,果实才能甜。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即刻访问悦西安网
www.justxa.com
见证西安发展的每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