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文学 | 太痛快了,非一口气看完才罢休的书也只有它了

希言 丹妈 丹妈读童书 2022-04-25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很特别、不读会遗憾的书。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老师评价它说:


“你读它,既像是在读一本图画书,又像是在读一本无字书,其实也都不是,你更像在看一部电影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像放电影一样,熄灯,黑幕,出现画面,画面渐渐变大,镜头慢慢推近,直到定焦在主人公的脸上。”


说实话,我拿到书那一刻被吓到了:500多页。太厚了吧?不过,翻开第一页的那个下午,就停下来了!不卖关子了,它就是——



《造梦的雨果》

[美]布莱恩·赛兹尼克 文/图

适读对象:7-14岁


看这部“电影”之前,先来了解它有多重磅——


• 荣获2008年美国凯迪克金奖

• 荣获2007年美国鹅毛笔奖

• 荣获《纽约时报》2007年度最佳绘本

• 荣获《出版人周刊》2007年度最佳图书

• 荣获《洛杉矶时报》2007年度最佳童书

• 据本书改编的电影《雨果》荣获2012年美国奥斯卡5项大奖


▲电影《雨果》海报


堪称世界顶级童书!


这么斐然的成绩,离不开作者布莱恩·赛兹尼克的功劳。作为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师,他创作的绘本和小说获奖无数,最重磅的如:



• 2002年以《霍金斯的恐龙世界》获凯迪克银奖

• 2008年以《造梦的雨果》获凯迪克金奖

• 2017年以《奇迹之屋》荣获英国格林纳威奖

……


布莱恩在童书界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他擅长融合电影和绘本的双重特性。


将图文紧紧咬合在一起,让图像在翻页中如电影播放般有了故事的鲜活和紧凑,一本书读下来,更像是看了一部纸上电影。



《造梦的雨果》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本书差不多一半是文字,一半是图画


图画承担故事中人物的动作部分,奔跑、追逐、修理等,如雨果在玩具店里修理发条鼠的过程:








整本书读下来,近200幅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从全景镜头变换到特写镜头,叙事感极强。





文字则负责图画无法表达的东西,如人物介绍、心理描写、对白。以伊莎贝尔和雨果站在大钟后面俯瞰城市时的对话:

“太美了,”伊莎贝尔说,“整个城市就像用星星造的。”


“我有时会在晚上到这里来,不为修钟,就为看看这个城市。


我喜欢把世界想象成一台巨大的机器。机器绝没有多余的零件,要多少零件,要什么型号,全都可丁可卯。


所以我想啊,如果世界是一台大机器,那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就一定有个理由。你到这里来,也一定有个理由。”


很难想象,如果画家和作家不是同一个人,图文要这么默契地配合在一起,需要怎样强度的磨合。


作为世界顶级童书,《造梦的雨果》的硬核在于,故事精彩。


它是我迄今见过的最厚的凯迪克金奖绘本,也是一部充满悬疑的推理小说。


讲的是孤儿雨果,为了修好父亲遗留下来的会写字的机器人,误打误撞掀开了一代造梦大师、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的惊人秘密的故事。雨果和其他人的命运,也随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短小的开场白开始”,眼睛就难以再挪开,一起来读——


在这个故事里,你会认识一个叫雨果·卡不莱的男孩儿。很久以前,他发现了一幅画。这幅图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不过,在翻开下一页之前,先想象一下,你坐在黑暗中,就像电影开演那样。过一小会儿,银幕上就要生起太阳,城市中央的火车站扑面而来。



人潮裹挟着你,穿过几道门,进入一个熙熙攘攘的大厅。



你会在人群中看见一个男孩儿。他动起来了,你要穿过火车站,跟上他。他就是雨果·卡布莱。他的心里装满了秘密,他的故事马上就要开场了。


紧接着,“电影”开始了,连续不间断的21个镜头,开始在底片般的黑色外框流动起来,大家静静感受一下:
























故事正式开始的时候,不见一字,只有流动的画面,一帧接一帧向前推进。


一幅幅碳黑铅笔画,恰到好处的光影效果,呈现出人物的细腻动态和微妙的心理变化。姗姗来迟的文字,又是制造了新一轮的悬疑——


雨果藏在大钟后面,什么都能看见。他紧张地摩挲着口袋里的小本子,心里暗自说道:别急,别急。


小玩具店里的老爷爷正在和那个女孩儿争吵着什么。女孩儿的年龄和雨果相仿,雨果经常看见她夹着本书走进玩具店,消失在柜台后面……


在接近、“偷窥”玩具店之前,雨果和钟表匠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在一家老博物馆兼职,负责维护那里的钟表。


有一天,父亲在博物馆的阁楼上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东西——一个发条偶人、机器人。



这是一个制作精密、会写字的机器人,但是因为锈得厉害,什么也做不了。但是雨果对它非常着迷,他恳求父亲修好它。


在雨果和父亲心里,那个机器人就像一头受伤的动物,他们要照料它,让它恢复健康。”为了修好它,父亲几乎把机器人的每个零件都描画了下来……


让人心痛的是,有一天,在博物馆埋头修理机器人的父亲,被一场离奇的大火吞噬了生命。雨果很自责,更孤独,他变成了孤儿。


他退学,被在巴黎火车站当看钟人的克劳德伯伯,带回了他的小黑屋里,当“见习看钟人”。不久,穷困潦倒但又嗜酒的伯伯也消失了。


雨果决定逃跑,路上,他在博物馆的废墟里和机器人重遇。机器人躺下那里,似乎在向雨果控诉。


“把它修好”,一个声音毫无征兆地闯进了雨果的心里。


他决定试一试。有父亲的笔记本在,如果按照父亲画的图把零件补上,或许可以把机器人修好,那他也不会这么孤独了。



雨果也发自内心地觉得,机器人的“笔下”,一定会写出父亲遗留下的话,会安慰他、拯救他。


于是,他就去火车站的玩具店里偷零件。玩具店店主老头儿早就盯上他,雨果准备下手时,被装睡的老头儿紧紧拽住,还没收了父亲的图画本。


老头儿是一个乖戾而又沉默的老人,他看到图画本里记录的关于机器人的点点滴滴,他像是被戳中了什么,又表现得非常愤怒。



雨果几次找他要回图画本,都被拒之门外,并告诉他:“你的笔记本我烧掉了。”




被教训的雨果生气、绝望,不过,老头儿的教女、和雨果一般大的女孩儿——伊莎贝尔告诉雨果,笔记本没有被烧掉。


重新燃起希望的雨果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一连几天,雨果白天坚持去玩具店要图画本,晚上不停地画图。


终于,老爷爷不再赶他走,而是以“打几个月工”交换,为了要回父亲那本画满了机器人内部结构的笔记本,雨果答应了。




就是在这里打工,雨果攒够了修好机器人的零件;



在伊莎贝尔的帮助下,他还拿回了父亲留下的图画本,让机器人复活了,两个孩子紧紧盯着机器人,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雨果很心碎,因为机器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写出父亲留给自己的只言片语,它只是在“乱涂乱画”。





不过,他很快发现,机器人不是在“写”,而是在“画”。


他画了一幅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画面”:


父亲儿时最喜欢的那部电影——《月球旅行记》里一支火箭飞机了月球人的眼睛的场景。



机器人最后还在画上签上了一个名字:“乔治·梅里爱。”



《月球旅行记》就是乔治·梅里爱拍摄的。



作为先驱人物,堪称“法国电影第一人”的他,最早向人们揭示电影不一定反应真实的生活。



“电影能够捕捉梦想”,他和他的电影让人们意识到:心中有梦,万事不难。


可惜,乔治·梅里爱在大战不久后就销声匿迹了,留下的电影也寥寥无几,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去世了。


但是,有一个人,他根本不相信乔治·梅里爱已经去世。相反,他知道了乔治的一切——


乔治曾拍了上百部电影,他以为自己会永远拍下去。可战争爆发了,他失去了一切,甚至连工资也发不出了。


以为事情再糟糕不过的时候,他最好的摄影师朋友夫妇,双双死于车祸,留下嗷嗷待哺的女儿。这让乔治彻底被击垮,随之一起湮灭的还有他的电影梦。


这个人,就是雨果


雨果继承了钟表匠世家的“修理”天赋,他冒出一个又一个“修理”乔治的主意。


“每次我看见坏了的机器,都有些伤感,因为它们做不成该做的事情了。”伊莎贝尔拿起机械鼠,再次上好发条,然后放下。



“人大概也是这样”,雨果接着说,“如果失去了目标,就像坏掉了的机器一样。”


“乔治爷爷就是这样?”


“也许吧……也许我们能修好他。”



他找来了塔巴尔先生——在巴塔尔很小的时候,乔治·梅里爱曾问他:



“你想不想知道你睡着时梦是从哪里来的?看看四周吧,这就是造梦的地方。这句话,让巴塔尔受益一生。


他还邀请巴塔尔一起去拜访乔治·梅里爱,在他家里重新放映了《月球旅行记》。



乔治被触动,被唤醒,而他和乔治·梅里爱的命运,都开始改变:


十多年来,把魔术带入电影的乔治,让世界第一次被投射到银幕上;


乔治帮雨果结束“被追捕”的逃亡生活,开始他的魔术师人生,他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机器人——


“给它上好发条,它能做世界上其他任何机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它会讲故事,故事里有乔治·梅里爱、他的太太、他们的教女和一个受人爱戴的钟表匠,钟表匠的儿子长大做了魔术师。


“我的机器人身体里有极其复杂的机械,能画出一百五十八幅图,还能写信,写了一封又一封,写成一本书……”

是的,乔治·梅里爱就是玩具店的店主,就是那个看到雨果画着机器人的图画本激动、失控的老头儿,是那个不许伊莎贝尔碰电影的顽固者……


而伊莎贝尔,就是乔治摄影师朋友的女儿。


一波接一波的“机缘巧合”,在雨果坚持的“修理”下,渐渐揭开真相。



当雨果完成了他的使命,书页上的图画又在翻动中逐渐变小,最后没入黑暗,宣告这一程纸上的梦想之旅散场。


很喜欢书里,重回大众视线、重拾电影梦想的乔治·梅里爱,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今晚,你们不是满堂珠光宝气的巴黎人,不是银行家、家庭主妇和店员。


不是的,我今晚是在向真实的你们说话:你们是巫师、精灵、探险家和魔术师。你们是真正的造梦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造梦师”。


雨果是。他曾被世界丢向死角,渺小如尘埃。“造梦”,使他的人生被重新书写。


乔治·梅里爱是。他曾在战乱中梦碎,“造梦”,使他重归荧屏。


巴塔尔是。“长大后我也开始造梦。”


雨果的父亲也是。他第一次看《月球旅行记》的感觉是:就好像是光天化日之下看见了自己的梦。


“时间能在人身上变出各种戏法。”有坏的,更好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动力十足的“造梦人”。


电影《雨果》剧照


这样的故事,你们喜欢不喜欢?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据它改编的电影《雨果》哦。





丹妈分享儿童文学


《柳林风声》

第一次读它,真是被它的文笔美醉了!


《晴天有时下猪》

身为童书你未免也太荒谬了!


《小王子》

这部成人级的童话,也请给孩子看


《秘密花园》

让孩子心中有爱,生活有光?这本书一定要看


《女巫》

一动不动看一整天!这本好书你家孩子怎能错过?


《夏洛的网》

她死时无人在旁


《窗边的小豆豆》

教育理念太棒了!孩子都应该去这样的学校


《木偶奇遇记》

那个爱撒谎的孩子,是如何变优秀的 ?


《长袜子皮皮》

9岁红发女孩,周游世界,她是我永远的童年偶像


《法布尔昆虫记》

孩子到了80岁,也会看得津津有味啊


《城南旧事》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爱丽丝梦游奇境》

与孩子一起进入这滑稽荒诞的世界


《金银岛》

最最最好看的冒险儿童小说


《彼得潘》

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安徒生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安徒生


安房直子 

《手绢上的花田》

安房直子和她的那片魅幻森林


罗尔德•达尔  

世界上最会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师


金子美玲 

这样的诗有你想象不到的温柔和灵动




点击阅读原文,围观丹妈一家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