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Character card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市横岭村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笔名冰心,意“一片冰心在玉壶”。被人称作“世纪老人”。
1911年(一说为1912年),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1914年就读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1919年8月《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首次使用笔名“冰心”。
在协和女大期间,学校并入燕京大学。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出国留学前后,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192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又曾在昆明、重庆等地积极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冰心迎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1999年2月28日晚九点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这份爱冰心玉洁,/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份爱童心永结,/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初心如海浪涌不绝,/漫过百年的春花秋月。/真心似火从未熄灭,/笑傲人生的风霜雨雪。/留给孩子的书一页页,/美丽的故事用爱书写。/留给世界的诗千千叠,/动人的语言用爱连接。/这份爱冰心玉洁,/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份爱童心永结,/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首诗叫《有了爱就有了一切》,2017年4月25日,海政文工团著名词作家王持久到冰心文学馆参观过程中被冰心“爱的哲学”作品深深吸引,作了此诗。这一幕,在冰心文学馆不鲜见,访客参观完常情不自禁地或留言或写诗,表达对冰心的敬意。
冰心一生用诗人的丰富情感赞美生活、歌颂生命、弘扬母爱;一生用船长般的果敢、刚毅,突破生活和时代设置的重重关隘,不但自己常从黑暗里找到光明,还让自己化身成一座航标灯,用文字燃起的光点,带领迷途者归航。
她一生有作家、诗人等诸多身份,但却还有一个其心中最重要、早已融其血脉的身份:福州女儿。1997年,全国首座在作家健在时修建的纪念馆、全国首座以个人命名的文学馆——冰心文学馆,在福州长乐建成并对外开放,轰动文坛。之所以择建长乐而非北京,是因为冰心至始至终觉得自己是福州人,自己的血脉、文脉全都和闽江、三坊七巷、闽都文化等故乡的一切紧密相连。
要深入了解冰心“爱心精神”“爱的哲学”的内涵,就得走进她的成长环境和精神家园。由于祖父成家族首位读书人,让其得出生在福州文脉——乌山脚下的三坊七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福州海纳百川城市格局的熏陶、身为海军父辈直面国家苦难的牺牲和担当,及勤劳淳朴的母亲对其呵护备至等系列因素综合,培育了冰心最原始的“文心”“爱心”。
▲冰心
“叶落归根,而我们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福建横岭乡的田地里的。我并不是‘乌衣门第’出身,而是一个不识字、受欺凌的农民裁缝的后代。我写在任何表格上的籍贯,不再是祖父“进学”地点的“福建闽侯”,而是“福建长乐”!”
——这是冰心在文章《我的故乡》中的片段。她还写道:“我生于一九零零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福建福州。但福州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我的故乡,因为它是我的父母之乡。我从父母亲口里听到的极其琐碎而又极其亲切动人的故事,都是以福州为背景的。”
由曾祖父发端,她把自己的根与一个叫“横岭乡”的地方紧紧盘绕在一起,从此福州成了冰心逾百年人生中抹不掉的乡愁。
故事得从1900年讲起。那年,清朝廷摇摇欲坠,义和团运动四起,八国联军进军北京;但也是在那一年,一个从长乐横岭乡搬到福州市区谋生的农家子弟——谢銮恩家里,添了一个孙女。教书先生谢銮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字百年后还时常有人提起,而且竟然都是因为这个孙女。他的这个孙女名叫谢婉莹——笔名“冰心”。
冰心出生在福州城内的隆普营,紧靠乌山。这所房子是他祖父谢銮恩租来的,住着家族大家庭。她祖父是个教书匠,在城内的道南祠授徒为业,是谢家第一个读书识字之人。关于这个院子,冰心还记得,院内有一个池子,彼时福州常发大水,水大的时候,“池子里的金鱼都游到我们的屋里来。”
关于家世冰心还记得,在她十一岁那年,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时,在祖父书架上,看到薄薄的一本套红印的家谱。上面似乎提到她们谢家是从江西迁来的,是晋朝谢安后裔。
有个细节冰心记得很清楚。在一个清静的冬夜,冰心和祖父独对的时候,祖父忽然摸着她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呵。”说到这里,祖父就源源本本地讲起了谢家贫寒的家世。
▲冰心祖父谢銮恩
冰心的曾祖父以达公,是福建长乐县横岭乡的一个贫农,因为天灾,逃到了福州城里学做裁缝。彼时的许多华人都是因为祖国的天灾人祸所迫,飘洋过海,靠着不用资本的三把刀——剪刀(成衣业)、厨刀(饭馆业)、剃刀(理发业)起家。不过冰心的曾祖父还没有逃得那么远!
那时做裁缝的是一年三节,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才可以到人家去要帐。这一年的春节,曾祖父到人家要钱的时候,因为不识字,被人赖了帐。他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等米下锅的曾祖母听到这不幸消息,沉默一会,就含泪走了出去,半天没进来。曾祖父出去看时,曾祖母已在墙角树上自缢了!曾祖父连忙把人救下来,两人抱头大哭。“这一对年轻农民,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天赐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帐、要帐。”
冰心在福州不过前后呆了两年多,更毋说长乐横岭乡了。她还记得在1911年到1912之间在福州时,横岭有几位父老来邀父亲回去。而乡亲来的目的竟然是“横岭乡小,总是受人欺侮,如今族里出了一个军官,应该带几个兵勇回去夸耀夸耀。”
祖父讲述的故事以及自己童年所见,给冰心童年印象极深、感触极大。不知是否正是因为亲人曾经所蒙受的苦难、老家的积贫积弱,让她自小免埋下了同情心,在心中以曾祖父曾祖母为榜样在心中站起了一个名叫“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大树。
▲冰心
而冰心这颗叫“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大树,在彼时已是教书先生并且已受民族思潮影响的祖父的“浇灌”下,越发枝繁叶茂。
“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树,他的第二代就是树枝,我们就都是枝上的密叶……我很爱我的祖父,他也特别的爱我。”这是冰心在《我的故乡》里的两句话。
冰心的曾祖母却一连生了四个女儿,直到第五胎才来一个男的,还是难产。这个难得出生的男孩,就是祖父谢銮恩。冰心回忆道,她和祖父真正熟悉起来,还是在她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州起差不多整天在祖父身边转悠。
和祖父在一起,常有许多趣事。“祖父对待孙女们一般比孙子们宽厚,我们犯了错误,他常常‘视而不见’地让它过去。”冰心回忆道,她记得和三姐常给祖父“装烟”,两个小孩都觉得从祖父嘴里喷出来的水烟,非常好闻。在一次祖父去南台访友,她和三姐便趁机从容地拿起水烟袋、吹起纸煤,轮流吸起烟来,正呛得咳嗽时,忽然祖父又从后房进来了,吓得冰心赶紧放下水烟袋,拿起祖父衣衫乱抖乱拂,欲抖去屋里烟雾。祖父没说话也没笑,拿起书桌上的眼镜盒子,又走了出去。“我们的心怦怦地跳着,对面苦笑了半天,把祖父的衣衫叠好,把后房门带上出来。”
但跟祖父一起,又何止这些趣事。祖父还教给了她许多人生路上宝贵的东西。祖父讲述的故事让她看到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和不易,她悟出要常怀同情心、不要“忘本”“轻农”,最重要的是,还给了她最初的文化熏陶并在无形在鼓励她多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冰心和丈夫吴文藻
祖父曾亲口跟她讲过一个故事:曾祖父的四个女儿,她的祖姑母们,仅仅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就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没人知道她祖父把这个故事讲给年幼冰心听的本意,但是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多多少少影响了冰心,为其内心埋下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女性也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最终促成她在学业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留学归国精英、成为一代文学大师,也未可知。
祖父是冰心文学路上的引路人。西院客室楼上祖父写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幅楹联对冰心记忆深远。同时,祖父书房内的小说,给了冰心最早的文学启蒙。
一九一一年她回到福州时,她家地址已变成“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房子很大,彼时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成了冰心的乐园。
“我一得空就钻进去翻书看。我所看过的书,印象最深的是清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还有我祖父老友林纾老先生翻译的线装的法国名著《茶花女遗事》。这是我以后竭力搜求“林译小说”的开始,也可以说是我追求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的开始。”
▲冰心
在冰心文章中,关于父亲的笔墨寥寥,但这不意味着父亲在她心中地位减损。恰恰相反,从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爱国海军军官的父亲,在她心中是如山峰一般的存在。父亲等父辈在国家积贫积难时的挺身而出,海上航行岁月带来的大海无边无际的现象和水兵的刚毅,在甲午战败后的狼狈、无奈与坚忍等都给年幼的冰心造成了巨大影响。
在冰心对其父——谢葆璋的零碎回忆文中,还原出了那个时代福州男人面对国难的牺牲和当担。
“我曾多次提到,他是在‘威远’舰上,参加了中日甲午海战。但是许多朋友和读者都来信告诉我,说是他们读了近代史,‘威远’ 舰并没有参加过海战。那时‘威’字排行的战舰很多,一定是我听错了,我后悔当时我没有问到那艘战舰舰长的名字,否则也可以对得出来。但是父亲的确在某一艘以‘威’字命名的兵舰上参加过甲午海战,有诗为证!”这是冰心文章节选,关于父亲是否参加过甲午海战,冰心非常在乎,因为在她心中以父亲为代表、从福州出来参加甲午海战的男子都是英雄。
“××××××
×××××××
东沟决战甘前敌
威海逃生岂惜身
人到穷时方见节
岁当寒后始回春
而今乐得英才育
坐护皋比士气伸”
▲冰心
这是冰心晚年回忆起的、1914—1915年间她在北京中剪子巷家里客厅墙上看到的父亲挚友张心如贺父亲五十寿辰的七律之一。从该诗可见,其父所在的那艘兵舰是在大东沟“决战”的,而其父是在威海卫泅水“逃生”的。
谢葆璋(1866年1月20日--1940年7月),号镜如,福州长乐人,家里排行老三。曾任北洋水师枪炮官,烟台海军学校创校为校长,后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海军司令部二等参谋官。
17岁那年,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的严复回闽招生,看到谢葆璋觉得是当水兵好料。几道简单考题后,谢葆璋通过测试便跟严复去天津学习驾驶。
十年后(1884年),谢葆璋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派登“威远”舰实习。实习期满,进入北洋舰队服役。由于实习期间,谢葆璋赴德国接收过“来远舰”,他也因此被清廷奖赏在“来远舰”任职。后来甲午海战爆发,谢葆璋作为副驾驶在“来远舰”参加了海战。黄海之战打的很惨,“来远”号受了两百多处重创,谢葆璋在舰艇组织水兵扑灭大火,最后冒着烟开回到港口。但后来还是在刘公岛海域被日军鱼雷偷袭沉没。冰心父亲水性很好,船沉那一刻跳海并游上了岸。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所有水兵都遣散回家,谢葆璋因此回到福州。
▲《小橘灯》
父亲跟冰心讲过的甲午海战事情,冰心印象极深。人们在整理冰心遗物时在她一本书内发现了一个信封,在这废旧信封的背面冰心描述了甲午海战的情景。冰心开了这么一个头,后面就再也没写下去,因为一动笔就哭,哭得不能自已:
“提起中日甲午战争(1894),我的心头就热血潮涌。因为我父谢葆璋先生对我愤激地XXXXXXX,他以XX军舰的枪炮二副的身体(份)参加了那次战争。他说,那时日本舰队挂着英国旗从远处驶来,到了跟前才挂上日本国旗,让我们长炮毫无准备之下,仓促应战。在他身边的同事(我母亲的侄子杨建X)被炮弹打破腹部倒下了,肠子都沾在烟筒上。停战后,父亲才从炮筒上把烤干的肝肠撕下来塞到他的胸腔里。后来,这舰XX被击沉了,我父亲从大东沟战场泅水到刘公岛上岸,转回至福州。甲午海战爆发,因为海里……”
冰心父亲对冰心的影响,还在于民主思想,并深深影响了冰心。一是裹脚,当时冰心的伯叔们都觉得谢婉莹应该开始裹脚了,不裹脚哪里像个女孩子?她的父亲就说:“她不能裹脚,她怕疼。我是把她当儿子养的。”二是读书,祖父是谢家第一个读书人,而冰心则是谢家第一个读书的女孩子。三是婚姻,完全由冰心自主,冰心父亲说:“我女儿的婚姻应该由她做主。”
▲冰心
“母爱”的“火炬”:
“有现代的头脑,稳静公平地接受现代的一切。”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致母亲的一首诗。她对母亲的爱,虽然寥寥几字,却跃然诗里。
母亲不但给予了冰心生命,更是给了冰心灵魂中最重要的元素——母爱。“母爱”是冰心作品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冰心笔下,母亲是春光,她的膝上和怀里,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她认为,母爱是心灵的故乡,生命的绿洲。
冰心母亲名叫杨福慈,同治九年(1870年)出生。杨福慈婚姻是在她9岁时由冰心的祖父和外祖父作诗谈文时说定的。杨福慈14岁时由于父母相继去世便跟着她的叔父过活,19岁嫁到谢家。
▲《关于女人》
冰心母亲的形象在其《关于女人》一书(1943年天地图书出版社出版)中的《我的母亲》 中,得到了立体呈现。这篇作品虽然叙述者是虚拟的,但内容则基本属实。这篇作品让许多读者明白,冰心母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 ,善于相夫教子,跟子女之间建立了一种亦母亦友的关系,而且“有现代的头脑,稳静公平地接受现代的一切” 。
文中有一个生动感人的细节:大约是1908年一个大雪夜里,冰心“帮着母亲把几十本《天讨》一卷一卷的装在肉松筒里,又用红纸条将筒口封了起来,寄了出去。 ”原来当时正值反清民主革命高潮,冰心的几位舅舅都是同盟会的会员,她母亲就是这样秘密协助他们从事革命活动的。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又写了两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一篇是1979年发表于《福建文艺》四五期合刊的《我的故乡》 ,另一篇是1988年3月8日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的《我的母亲》 。
在《我的故乡》中,冰心还原出了一个早已挣脱封建“节烈观”的樊篱而具有鲜明反帝爱国主义色彩的伟大福州女人形象。甲午海战爆发后,因为海军里福州人很多,阵亡的也不少,彼时冰心祖父住的那条街上,常常是今天这家糊上白纸的门联、明天那家又糊上了白纸门联。冰心母亲担心这幅白纸门联会贴到自己门上,便悄悄买了鸦片烟膏藏在身上,如果得到丈夫阵亡消息,她就立即吞食鸦片自尽。
▲《繁星•春水》
1988年发表的《我的母亲》 ,又增补了关于她母亲的一些“微末细小之事”, 而这些描写,让人看到了冰心母亲人格的高度。比如,袁世凯窃国称帝时,曾将黎元洪软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由于黎元洪与冰心之父是北洋水师学堂的同窗,所以冰心之母常提醒他父亲去探望这位身处逆境的“副总统” ,而不是如一般世俗之人那样疏远落难者,甚至落井下石。
正是由于自小母亲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高尚品德,让冰心耳濡目染,因此在《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南归》《再寄小读者》中,我们得以看到冰心对母亲犹如圣母般崇敬,都能听到她对“母爱”的深情讴歌。最终形成她的“爱的哲学”。
这个时代还需要冰心的作品吗?作为专门研究冰心和弘扬冰心爱心精神的专业机构——冰心文学馆,该馆馆长王炳根的一句话给出了清晰答案:我们民族在20世纪出的名作家如鲁迅、矛盾、巴金、老舍等作品中由于民族和阶级矛盾处于紧张状态,人物常以受害者、斗争者、反抗者、出走者、离家者、叛逆者等形象出现,但呼唤用母爱、童心、大自然连接起“爱的哲学”的作家,唯冰心一人。
冰心是“爱的哲学”的缔造者,自她从母亲手中接过“母爱”的“火炬”后,这一火种被她用文字的渠道四处播撒、生根发芽。伴随着她的作品的持续影响,伴随着越来越多人研究冰心,相信冰心爱的“小橘灯”会有更多人接力,温暖更多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