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时刻:看后奥运时期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变化
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举办中,本篇文章将继续关注奥运时刻,聚焦受奥运会等盛大国际赛事影响而蓬勃发展的体育题材纪录片。
我国正积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化,在这样的时刻,纪录片更应该承担起记录历史,推动时代发展的社会责任,本文将着重分析体育纪录片的历史与自北京奥运会以来,后奥运时期体育纪录片的现状及发展,跟随纪录片的脚步,了解奥运精神、传承体育文化。
01
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史
体育纪录片,即以体育为题材的纪录片,一般以体育事件、体育项目、体育人物为拍摄内容。体育纪录片不单是对赛事、人物的简单记录,它还会反应时代背景、社会生活,以及当时人们对体育事业的观念与态度。体育纪录片旨在以社会的视角,关注体育对于人、对于社会的影响,体现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伟大的体育精神。
而纵观我国体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历史,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百废待兴的时期说起,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政治化”、“人文化”、“多元化”的三个阶段。
1
政治化时期(1949-1989)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古老的国家在经受了种种磨难后开始复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在缓缓觉醒和发展,而体育纪录片的创作也迎来了最初的萌芽期。1956年的《永远年青》和1957年的《我们正年轻》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现象。《永远年青》展现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影片没有具体事件与情节,而是用生活本身的形象,表现了老百姓在不同环境下开展体育活动的现实景象,反映了中国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1956年体育纪录片《永远年青》
1959年,赛事类纪录片开始涌现,以记录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纪录片《青春万岁》为例,它拍摄了田径、赛马、乒乓球、篮球等30多个项目,一方面记录和展示了全运会的比赛盛况,一方面还宣传了新中国成立10年以来在政治制度、国际交往、祖国建设等方面的成果。《青春万岁》的导演也曾说过:“这部影片使观众感受到全运会热烈的青春气息,看到祖国体育事业飞跃前进的若干图景,从而得到鼓舞,那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1959年体育纪录片《青春万岁》
这时期的体育纪录片用最本真的记录手法,最纯粹的镜头语言,记录运动本身,用全民运动的概念以及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生机和活力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社会所迸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做了形象的注解。
当然,该时期的体育纪录片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镜头单调,景别单一,且政治宣传色彩严重等等,但这是体育纪录片在萌芽期的必经之路,也是当时时代氛围下的必然趋势,在政治化时期的不断探索基础上,体育纪录片迎来了人文化时期。
2
人文化时期(1990-2008)
1990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属于体育纪录片的人文化时期。这段时期的体育纪录片由面到点,关注体育事业中的独立个体,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亚运之城》《亚运之星》《亚运之情》三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刻苦训练、场馆建设等工作。此外,9集亚运系列纪录片《难忘的十六天》记录下了开幕式、闭幕式、运动员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彩瞬间。这些体育纪录片紧扣亚运会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将北京亚运会的盛况清晰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纪录片《亚运之星》剧照
除此以外,这一时期也涌现了一些很优秀的电视纪实栏目,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体育人间》栏目。《体育人间》不局限于拍摄体育赛事以及其中体育人物,而是将镜头的焦点对准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创作思路由“人进行的体育运动”变成了“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关注人作为独立个体的重要性与参与性。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新纪录运动的精神渗透到了体育纪录片领域的结果。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体育人间》还适时改版,更名为《奥运岁月》,将记录重心放在奥运盛事之上,除了记录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也对一些高光人物、奥运冠军进行专题拍摄。
《体育人间》栏目logo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应该被看到。”这一时期的纪录片淡化了政治宣传色彩,将焦点放在对人的记录与表达上,讲述人与体育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也彰显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3
多元化发展的后奥运时期(2009-至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拓了国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新时期,本届奥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还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吸引了国民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而在奥运会期间上线了很多奥运题材的体育纪录片,深化了大众对于这一类型纪录片的认知与感受,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让体育纪录片在自我创新与受众拓宽上都进行了多元化的发展。
一方面,网生时代的到来让体育纪录片跟随大趋势,发生了传播平台的转化,《体育人间》栏目开设了专属的网站,不少民间制作机构及个人也能在视频网站上上传自制体育纪录片,互联网的出现打通了制作方与观众的沟通渠道,为体育纪录片的传播降低了门槛。一方面,制作水准愈发提高。随着技术、设备等硬件条件逐渐变好,体育纪录片不仅追求对赛事和人物的客观记录,更高层次地追求影像语言的精致化与电影感。剪辑、配乐、调色等等,多方面的协调作用,让体育纪录片向精良制作的方向持续发展。
除此以外,随着人们社会文化的丰富,体育的边界在不断拉宽,更多的项目进入到体育一词的范围中,那么体育纪录片的主题与题材选择范围就更加多元。文化在发展,表达和传承文化的纪录片也应跟随时代发展,多点开花。
02
后奥运时期体育纪录片的现状分析
北京奥运会以后,体育氛围浓厚,全民关注体育,全民参与体育。体育题材纪录片也因奥运会期间的多重上线,而广受大众关注,在浓厚的运动氛围下,新时期的体育纪录片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1
女性题材体育纪录片增多
2008年以来,不少讲述体育领域中女性形象的纪录片出现。这些以女性为核心的纪录片通过讲述女性的体育故事、参赛经历、体育人生,成功刻画了当下中国体育领域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新世纪以来中国体育领域女性主体前所未有的健美形象与独立意识。打破对女性容貌、身材的审美局限,塑造了兼具健美的体魄、坚毅的性格和广阔视野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体育纪录片以及全民健身时代女性人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建构。
纪录片《冠军绽放》打破传统体育题材纪录片的固有模式
深挖冠军光环背后时下女性群体共同面对的痛点话题
2
题材逐渐丰富多元化
随着人民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的边界在不断拓宽,体育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可以称为“运动”或“比赛”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多。
以腾讯体育出品的一档体育纪传纪录片《百年百冠》为例,它不仅邀请了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世界冠军,比如跳水王后吴敏霞,乒乓球大魔王邓亚萍,还邀请了伴随互联网及游戏领域发展而生的几位电竞比赛世界冠军。由此看出,体育已不限于传统的身体运动项目本身,现代科技发展下的新项目也在不断拓宽人们对于“体育”及“冠军”的定义。除此以外,不少体育纪实作品也在和一些极限运动或非常规运动结合,比如“跑酷”、“攀岩”等等。
《百年百冠》中的电竞人物单元
2008年以来,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意识高涨,日益丰富的体育文化运动也丰富了体育纪录片的题材,让体育纪录片有了更广泛的涉猎范围。
3
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大型国际赛事仍是主要题材来源。虽然近几年,很多体育题材纪录片脱离了对赛事的关注,走入对平民运动的记录中,但数量仍然较少,且难以唤起大众的关注度。体育纪录片对观众的吸引力仍然依附于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作为国际赛事的衍生产品而受到热议。
其次,宣传及营销工作不够充分。不少民营制作机构和个人团队也创造了多元主题的体育纪录片,但或许是意识不足,或资金有限,导致作品仅停留在创作完成阶段,后续的宣传及营销工作并未充分进行。在当今互联网信息十分快速且繁杂的时代,纪录片本就不太占有主场优势,如若想要体育纪录片走出自己的路,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在传播链条的后端,做好宣传及营销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03
未来体育纪录片的突围策略
1
受众明晰化
体育纪录片不能只作为国际赛事的附属品,也不能只由官方机构掌握话语权,在多元题材发展的当下,体育纪录片需明晰自己的受众定位,尊重受众、了解受众,不只把展示体育强国、金牌冠军人物等当作体育纪录片的主流内容,更应该了解平民文化中,受众的喜好与关注点。放低身段,多元探索题材的可能性,从而找准自己独立的市场定位。
2
讲述亲民化
正如明确受众一样,讲述亲民也是为了靠近受众本身。现如今,部分体育纪录片在不断弱化竞技感,提高其“娱乐性”,这或许也是体育纪录片创新的一个方向。适当提高娱乐色彩,可以增加作品的可看性和通俗性,通过各种叙述手段平民化讲述体育本身,可以让体育及体育纪录片成为受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是充满精英话语或官方宣传色彩、高高在上的观念。讲述亲民化,或许是体育纪录片可以深入受众,长久发展的一个转变方向。
3
传播完善化
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完成,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只是一部作品上线过程中的其中一步。作品上线后的宣传营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很多作品在宣传上花费的成本甚至比制作本身的成本都要高。当然,我们并不鼓吹本末倒置的行为,专注作品、拍摄好作品是基础,而在繁杂多样的信息社会中,让自己的作品被看见,宣传与营销包装或许是一种方式。除此以外,传播的终端——收集用户反馈并分析也同样重要,作品上线后并不意味着传播环节结束,在用户给予反馈后,制作团队收集并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意见,才能更好地指导下一次作品的制作,实现体育纪录片的可持续发展。
04
结语
体育纪录片创作者半个世纪以来的尝试和探索,使得中国目前已有一系列创作拍摄体育纪录片的宝贵经验,历史长河中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体育纪录片要想冲破圈层,在市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需要改革创新,不断进步。我们期待在奥运会等盛大赛事的影响下,人民的体育意识愈发增强,运动热情愈发高涨,对体育纪录片的关注持续上升,也希望体育纪录片能冲破自身束缚,长远发展。
最后
衷心祝愿
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
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
[1]周后盛.浅谈中国体育纪录片的未来发展[J].科技传播,2020,12(13):27-28+31.
[2]王庆福,李逸阳.新中国七十年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历程[J].当代电视,2019,(10):55-59
[3]时丹,黄昀.论后奥运时期体育纪录片市场突围策略[J].大学教育,2013(07):43-44+47.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反思战争 凝聚共识—— 中国二战题材纪录片中的影像记忆与价值追求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杜颍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