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这样的,法官》:三尺法台上的情法之辩

车怡萌 CDRC2011 2023-03-31

由腾讯视频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湖南省高院指导,最高人民法院(传媒总社)支持的中国首档基层法院纪录片《是这样的,法官》近日在腾讯视频播出,这也是腾讯视频现实纪录片“人间真实”系列第二部。节目带领观众走进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通过各类真实案件的展现,一览丰富的社会生活与复杂的事理人情,了解基层司法人员的工作日常,并在一个个案件中彰显公平正义。



《是这样的,法官》作为一部以法官为主角的行业纪录片,有着围绕行业特性展开的叙事逻辑以及人物形象,同时,创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取得了理性与感性、真实与趣味之间的平衡,使得整部影片在保持纪录片纪实质感的同时也处处透着年轻化的“网感”



一、叙事: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是这样的,法官》的创作特点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平衡”,但这种平衡绝不是不加思考的五五开,而是基于纪录片真实性和法官职业特性的衡量与思考的结果。


这种平衡首先体现在该片的叙事逻辑中。


《是这样的,法官》作为一部司法行业纪录片,呈现法官这一职业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庭审现场就必然成为拍摄过程中的“重头戏”,这也就决定了片子的叙事逻辑必须依托法官这一职业的特性,即以法庭的审判过程来推进,也是该片叙事中占比最重的“理性”部分。



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沉淀下的理性之光,法院的庭审更是一个不容任何外力干预的独立场,《是这样的,法官》采用“非侵入式拍摄”(摄制团队对法院做了改造,安装了很多单向玻璃,把摄像机藏在了后面)的方式,保持司法的严肃理性的同时也更便于捕捉庭审过程中的细节。


不仅如此,为了不沦为单纯记录庭审过程的“法庭纪实录像”,创作团队在理性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情感叙事。法庭中的角色不仅有判决者和诉讼双方还有旁听人员,其中就包括当事人的亲友,这些人物形象构成了片中的“感性”部分,例如,目送儿子被押入狱的泪眼婆娑的母亲、陷入与儿子交流困境的离异父母等形象。



二、人物:真实与趣味的平衡


“平衡”还体现在法官形象的塑造上。


作为庭审的核心,同时也是《是这样的,法官》的绝对主角,成功塑造出法官的职业形象是该纪录片在传播过程的“硬通货”。该片从塑造法官的职业形象为出发点,通过职业性和反差感的打造,实现了真实性和趣味性的平衡,塑造出一个个可敬可爱的基层法官形象。



第一集《冲动的代价》中,丈夫邓某因不同意妻子的离婚要求,捅了妻子周某20余刀,被法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起诉。整场庭审的核心在于:邓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面对法官和公诉人的质疑,被告人邓某宣称自己只是想吓吓妻子,案发过程中只是很无力地锤她。但法官罗荣拿出有力的证据加以回击:


“你很无力地锤她,导致了20多处刀伤。你很无力地锤她,导致多处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并且颅骨内异物残留。你有没有认识到这个行为,会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掷地有声的质问让再多的狡辩和强词夺理都无处遁形,纪录镜头下“刑庭一姐”罗荣的工作过程呈现出无可比拟的真实力量,也让法官的职业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上述双方的离婚诉讼案件由主审离婚案件的“暴力终结者”舒智玲审理。舒智玲判决双方离婚后,展开财产分配调解,原告提出“20万”,被告代理律师提出“13.8万”,双方僵持不下,舒智玲道:“要不这样,15.8万”,双方达成一致。



这一“中间人”形象颠覆了大众之于法官的认知,弹幕齐刷刷飘过:哈?原来你是这样的法官。调解场景的呈现丰富了法官这一群体的职业形象,通过反差感的营造增添了观影过程趣味性。


三、价值:真实人间的主流内涵


《是这样的,法官》是一部典型的行业纪录片,同其他该类型的纪录片一样,它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对某一行业的真实客观地呈现。


行业纪录片具有呈现人间百态的价值。《是这样的,法官》作为腾讯“人间真实”系列的第二部,还原了普通人难以了解的法官的日常,相关案件的选择瞄准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和民生百态,观众借助纪录片这扇窗看见了真实的人间。


行业纪录片在潜移默化中普及行业知识,法律、消防、医疗等相关题材的纪录片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和安全息息相关。《是这样的,法官》以“小贴士”的方式,将案情中涉及的法律知识、术语等呈现在屏幕上,这些知识与真实、具体的法律事件同时出现,互为解说,配合案件结束后法官专业角度的剖析,案件就变得不再枯燥、易于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普法效果。



行业纪录片还具有突出主流价值的作用。正如开篇所说,《是这样的,法官》的主旨就是通过各类真实案件的展现,彰显公平正义。片中涉及的婚姻家庭、青少年成长等社会关注度颇高的领域,不仅较为贴近百姓生活,而且具有较高的延展性,观众很容易对案情、人物有所触动、有所思考。


结语:畅谈行业纪录片的过去与未来


自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借助B站成功破圈以来,纪录片创作者对某一行业的纵向深耕开始大规模出现。比如,医疗领域的《人间世》《手术两百年》《中国医生》,警察行业的《巡逻现场实录》《派出所的故事》《守护解放西》,以及聚焦新兴行业的up主纪录片《不负热爱》、网红直播纪录片《虚你人生》等等。



从创作层面来看,行业纪录片的优质内容越来越多,但从商业角度来看,高质量的行业纪录片却没有一些脱离现实的职业剧赚钱。从行业纪录片本身出发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纪实内容的受众面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行业纪录片的受众其实以行业内以及对该行业感兴趣的受众为主,所以较为成功的行业纪录片大多是我们熟知的医生、警察等行业,冷门行业在纪录片领域同样大多受到市场的冷待。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上映前就通过B站积累了粉丝群体和高口碑,让文物修复师这一冷门职业“火”了起来。由此可见,纪录片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营销策略以及与内容对位的平台和受众。除此之外,优质的行业纪录片能够在相关领域形成“风向标”,通过品牌的长尾效应取得收益。例如,《手术两百年》不仅在医疗行业内取得专业人士的认可,也使得圈外人在扎实严谨的采访中看到了各位医学专家的魅力。时隔2年,脱胎于原作的《医学大家访谈录》借助品牌效应获得收视保障。



在众多行业纪录片中突出重围的佼佼者,它们的成功有着可供参考的经验。未来行业纪录片在创作和商业两个层面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突破,除了继续深耕内容、借鉴经验还需积极探索新的破局之道,让行业纪录片的发展更上一楼。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今日教师节,这几部纪录片一定不要错过!

纪实系列片《同象行》:从与象同行的记录看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不白吃的食神之旅》:一场次元破壁的美食探险

重磅丨12类106个优秀作品、人才、栏目和机构获评202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

九月,用纪录片打开秋天

躲过死劫后,一个阿富汗导演的内心独白

周浩系列纪录片——从《孤注》进入“混沌”的人和世界

《念念青春》:青春文化纪实节目的全新表达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车怡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