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要目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35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07家,非核心期刊53家,集刊66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0年9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89239位作者的251055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要目
【专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研究】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参与联防联控的路径研究倪春乐;张梦芸(5)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诈骗与被害预防——从新冠疫情期间“两高”发布的典型案例切入陈小彪;储虎(15)3.论涉疫犯罪行为的刑法应对及基本立场选择肖姗姗(25)【法学论坛】4.新旧法律全球化的谋略与中国应对田培沣(40)5.犯罪主观明知推定适用中“合理解释”的司法认定胡江;何冰原(49)6.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的反思与重塑周慧琳(57)7.辱骂警察被处罚的法律依据实证研究高荣林(66)8.专利法中国家利益的规范界定赵加兵(77)
9.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和效力
杨子君(88)
【网络安全与犯罪防控】
10.企业犯罪的有效治理
——美国企业缓刑制度的发展与借鉴
黄石(95)
11.去极端化过程中偏执认知心理控制
徐俊文(106)
【社会治安治理研究】
12.全球疫情与中美博弈视阈下高校国家安全问题
杜清华(116)
13.营商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保护与规制的博弈
康雷闪;刘永志(125)
【公安管理与改革论坛】
14.警察出庭法律地位研究
杜鸣晓;王琳琦(134)
15.现场执法情境中的警察武力使用裁量模型构建研究
雍泽轩;何伏刚(143)
16.论公安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彭知辉(153)
【专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研究】
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参与联防联控的路径研究
作者:倪春乐;张梦芸(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面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参与联防联控极为必要,构建科学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是提升特殊情形下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公众在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中主要存在参与动力不足、参与路径不畅、参与形式单一、权责明晰度不足、组织化程度偏低、公众情绪不稳等现实困境。政府应立足我国公众参与现状,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完善法定机制,畅通公众参与路径;拓宽参与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分配;正视公众作用,明确公众权利和责任;提高组织化水平,健全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重视公众心理危机,把握公众参与的心态。
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公众参与;联防联控;现实困境;路径探索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诈骗与被害预防
——从新冠疫情期间“两高”发布的典型案例切入
作者:陈小彪;储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诈骗犯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起了普遍关注,政府、企业与社区在协同治理诈骗犯罪时经验不足,民众防范被骗意识缺失致被骗风险上升。从疫情期间“两高”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诈骗犯罪呈现出诈骗虚构内容类型化、诈骗手段网络化和被害群体普遍化等特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背景下,被害预防理论基于其强调预防被害措施的灵活性和充分调动被害人预防被害的主动性,不仅能对预防网络诈骗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的治理压力。降低被害人的被害性与互动性是预防网络诈骗的主要思路,政府、企业和社区应当围绕引导公众情绪和阻断犯罪互动来制定预防网络诈骗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诈骗;被害预防理论;被害性;互动性
3.论涉疫犯罪行为的刑法应对及基本立场选择
作者:肖姗姗(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对于突发传染病期间的涉疫犯罪行为,应当在罪刑法定原则指导下,兼顾刑法谦抑性的要求,积极谨慎地适用刑法。对待疫情期间出台的司法解释,应当结合刑法的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对其中界定模糊的部分予以明确化、确定化。对于涉疫犯罪行为,应当结合行为主体、侵害的法益等不同而做类型化梳理与解释,同时注重各罪的具体适用。疫情结束后,为避免刑法万能论,刑法应当积极发挥其最后保障机能,在明确法益侵害性的基础上,继续运用违法犯罪二元机制为刑法的介入设置合理边界,并从客观主义向度探寻社会风险的刑法应对机制。
关键词:涉疫犯罪;积极刑法观;法益侵害;刑法适用;社会风险
【法学论坛】
4.新旧法律全球化的谋略与中国应对
作者:田培沣(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内容提要:旧有的法律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攫取世界霸权在法律上的反映,表现在法律上的谋略为西方法律霸权主义。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新兴发展国家和弱小国家要求在全球化时代中维护自己的利益,表现在法律上的谋略为法律全球多极化。中国面对西方法律霸权主义要勇于捍卫自己的利益,对于符合自身利益与世界发展趋势的法律要能够包容。中国应当坚持弘扬传统法律文化,坚持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加强法治现代化建设,提高对外法律沟通的能力,提高对霸权行为的反制能力,加强“一带一路”等多极化发展路径的法治化建设。
关键词:法律全球化;法律多极化;法律霸权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法治现代化
5.犯罪主观明知推定适用中“合理解释”的司法认定
作者:胡江;何冰原(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刑事推定对解决主观明知的证明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推定的事实并非绝对真实,有可反驳的余地。为此,我国司法规范性文件中规定了“合理解释”的反驳方式,但合理解释的认定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导致实践中司法机关在推定明知时,对于行为人辩解是否需要提供证据、解释是否合理把握不准,易混淆可能知道与明知的界限。同时,部分审判机关在裁判文书中对行为人辩解鲜有回应或陷入循环说理,裁判结果令人难以信服。为完善犯罪主观明知推定规则,需要在明晰合理解释性质的前提下,依据客观事实和证据,结合事理、情理、常理判断该解释是否足以动摇推定明知的成立,从而认定是否合理。
关键词:主观明知;刑事推定;合理解释;常理常情;司法认定
6.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的反思与重塑
作者:周慧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是一项法定归责机制。然而,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却长期沦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种司法乱象既办于刑事诉讼立法的模糊,也是正当防卫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使然。尽管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中,控方均主动承担了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却也存在证明责任再次“回归”被告人的现实风险。若由被告人承担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疑罪从有,加剧正当防卫沦为“僵尸条款”,导致追诉机关怠于全面收集证据等不利后果。因此,有必要对“被告人承担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诸多观点予以理论澄清,并从“避免冤枉无辜”“补偿正当理由”等角度对“控方承担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的正当性予以证成,以此实现正当防卫的制度价值。
关键词: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刑事诉讼;自由裁量权;疑罪从无
7.辱骂警察被处罚的法律依据实证研究
作者:高荣林(湖北警官学院法律系)
内容提要:当前,辱骂警察的违法行为频繁发生,各地公安机关也对此类行为进行了相应处罚,但处罚依据各不相同,甚至出现处罚依据错误的案例。为进一步厘清各类辱骂警察的违法行为之处罚依据,在案例分析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仅有辱骂行为,没有其他后果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侮辱”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罚;辱骂行为妨碍公务的,按照“妨碍公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罚;辱骂行为扰乱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的,按照“扰乱工作秩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罚;在网络上无事生非,辱骂警察的,按照“寻衅滋事”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罚;打电话、发短信辱骂警察,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按照“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罚等等。
关键词:辱骂;警察;处罚;法规;合法性
8.专利法中国家利益的规范界定
作者:赵加兵(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内容提要:维护国家利益既是专利立法的重要目标,也是专利法的必然选择。但现行《专利法》中国家利益条款设置存在语言表达歧义、概念界定不清、用词重复冗余及语词指向不明等缺陷。《专利法》对国家利益认识不清及专利立法规范化意识缺失是造成国家利益界定失范的主要原因。《专利法》中国家利益的规范界定可从立法及司法两个维度展开:在专利立法时,可采用国家政治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及国家经济利益等术语取代现行分散的不规范的表述;在专利司法时,可通过司法裁判文书或司法解释等形式对“国家安全或者国家重大利益”“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物质”及“国家秘密”等相对模糊的内容作更为明确的界定,以限定国家利益的具体范围。
关键词:国家利益;专利立法;专利司法;规范界定
9.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和效力
作者:杨子君(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和效力一直以来是学界争论的问题。在几种学说观点中,形成权的定性最为符合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当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具备时,优先购买权人只需要向转让人做出行使权利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在双方之间成立股权转让合同。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对转让人和外部第三人之间的合同效力不产生影响。通常而言,转让股东与外部受让人的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另外,公司章程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但是,实践中必须确保公司章程是遵循合法、善意以及公平的理念设置股权转让的规则。
关键词:股权转让;优先购买权;形成权;有效说;公司章程
【网络安全与犯罪防控】
10.企业犯罪的有效治理
——美国企业缓刑制度的发展与借鉴
作者:黄石;王颂航(湖北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以企业罚金刑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犯罪监管机制,既不能实现对实施犯罪的企业进行改造的目的,也难以预防企业犯罪的发生。因此,美国构建了企业缓刑制度,从企业组织结构层面重新认识和处理企业犯罪。企业缓刑制度使实施犯罪的企业在法院主导下以合规计划等手段进行结构改革,在改造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重返市场的机会,并激励其他企业主动实施合规计划、优化内部治理,从而实现了对企业犯罪的有效监管。有鉴于此,可在我国刑法立法中引入企业缓刑制度,并以合规计划为主要手段,形成对企业犯罪的有效预防和监管。
关键词:企业犯罪;企业罚金刑;企业缓刑制度;企业合规计划
11.去极端化过程中偏执认知心理控制
作者:徐俊文(湖北警官学院基础部心理学教研室,湖北警官学院警察心理研究所)
内容提要:处在贫困背景、教育不足背景下的某些人,特别是某些年轻人,容易受极端主义亚文化洗脑,发生归因偏差,产生认知心理偏执。偏执认知心理是极端化的心理基础,极端化是极端主义的行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去极端化过程就是偏执认知心理控制过程。应通过加强认知载体、平台以及极端主义人员的控制,净化认知环境,阻断偏执认知心理产生的消极环境因素;通过满足正常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消除偏执认知心理产生的消极情绪因素;通过知识灌输、情境教育等手段,矫正偏执认知心理产生的消极意志因素。通过环境、情绪和意志“三管”齐下,最终实现对偏执认知心理的控制,达成去极端化和消灭恐怖主义的目标。
关键词:反恐;去极端化;认知偏执;认知控制;社会安定
【社会治安治理研究】
12.全球疫情与中美博弈视阈下高校国家安全问题
作者:杜清华(武汉纺织大学)
内容提要:全球疫情与中美博弈加剧对高校国家安全造成了深远影响,当前中国高校国家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师生涉及宗教、民族以及“三股势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隐患、西方利用国内民众对疫情的讨论煽动群体对立等方面。而疫情全球扩散与中美博弈导致西方对中方的打压会传递到高等教育领域,反华势力也会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寻求新的代理人,同时,非政府组织会以学术面孔进行信息收集以危害国家安全。这些都根源于美方及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高校师生国家安全意识缺失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与反智主义的出现。高校要在国家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国家安全意识与教育能力培养、高校与国家安全机关联动以及校园硬件建设方面加强工作,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全球疫情;中美博弈;高校;国家安全
13.营商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保护与规制的博弈
作者:康雷闪;刘永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内容提要:营商环境下,支持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确保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助于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在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之时,应当注意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其规范化经营的引导与监管。兼顾民营企业的保护与规制,就是要防止法律规制民营企业的前置化,坚持刑法适用的谦抑性,申慎适用刑法手段,注重刑法最后手段的非犯罪化、非刑罚化、轻刑化,同时改变法律关于民营企业监管的滞后性局面,推行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创新消费者维权机制,建立积极作为的市场监管机制。
关键词:营商环境;民营企业;谦抑性;失信惩戒;消费维权;市场监管
【公安管理与改革论坛】
14.警察出庭法律地位研究
作者:杜鸣晓;王琳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安全管理系;北京警察学院治安系)
内容提要:警察出庭研究已从探讨其“必要性”转为构建出庭规则。警察出庭的权利和义务是实现警察出庭解决专门性问题之功能的保障。警察出庭的证明目的分为证明案件事实和证明证据可靠或侦查活动合法。警察出庭作证陈述对象包括证明案件事实、证明鉴定见可靠和证明证据收集或者侦查程序合法。警察出庭陈述的证明对象决定了警察出庭作证时的身份是类似于证人还是司法鉴定人。现场勘查人员、侦查实验实施者、负责全案分析的侦查人员和侦查机关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其法律地位与司法鉴定人类似。履行见证、监督侦查活动的专家出庭作证时其法律权利义务与证人相同。
关键词:侦查人员;司法鉴定人;专家证人;见证人;质证
15.现场执法情境中的警察武力使用裁量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雍泽轩;何伏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内容提要:警察武力使用失范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场执法实践中,如何对警察武力使用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命题。依照“情境”解释研究范式,警察武力使用行为是具体执法情境下的产物,因此,研究警察武力使用问题不能局限于规则体系内的思辨,而应更多地关注武力使用的行为事实。传统的武力使用层级模型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方面划分了不同危险级别的现场执法情境,另一方面明确了特定情境中的武力手段的选择范围。然而,从武力使用的行为事实考量,该模型割裂了警察武力使用行为的裁量与执行过程。故应当从影响警察武力使用裁量的情境因素出发,提出警察武力使用的裁量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场执法情境中的武力使用裁量模型,以实现对警察武力使用行为的有效规制和实战指导。
关键词:现场执法;情境;武力使用;裁量;模型构建
16.论公安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
作者:彭知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内容提要:公安情报产品是一种独特的文章类别,探讨其文体特征,有助于促成公安情报产品文体的成熟,提高情报编写质量。首先梳理公安情报产品文体的形成过程,然后辨析公安情报产品与公文、新闻、学术论文在文体上的异同,最后概括公安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公安情报产品无法归属于其他文章类别,可自成一体,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公安情报产品价值的实现完全取决于用户接受,用户接受成为情报编写的一种内在规定性。因此,公安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可归结为:关照用户的阅读体验。具体表现为:在表述方式以客观呈现为主,观点表达应力求言之有据,结构安排要求简单明了,语言风格崇尚浅易直白。
关键词:公安情报产品;情报编写;文体;文体特征;用户
-END-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