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80、90“年代秀”——年轻人永远是对的

2017-06-07 王德培 福卡智库


70后老了,

80后歇菜了,

90后中年危机了!

92后是“无公害、无国界、无禁忌、无现金的四无青年”,

95后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00后“像弹幕一样统治了世界”,

05后早恋了,让大龄“单身狗”情何以堪?

10后的名字“怎么那么二次元”?

15后的小萌娃“都开直播了”!

一代又一代,以前10年一代人,如今3年一代沟。


后浪催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70后,说自己是“悲催”的一代。

出生的时候,奶粉买不到;

长身体的时候,吃肉要靠票;

需要信仰的时候,信仰崩溃了;

需要理想的时候,理想泯灭了;

需要精神鼓励的时候,被物欲世界包围了;

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生贬值了;

大学毕业的时候,自主择业了;

需要住房的时候,房价飙涨了;

生小孩的时候,只能生一个。


如果说50后生在新中国,60后长在红旗下,70后能值得“骄傲的”就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8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就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80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让过惯苦日子的老一辈人认为是被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霸王”。


也有人认为,80后是失败的一代,作为第一代接受过完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其实也是被规训得最严厉的一代,所以在微博的公知时代,并没有太多80后的声音。

唯一的韩寒,在2013年写下一篇《地震思考录》后,基本结束了他的公共发言,转身拍电影去了,变成“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后会无期。

当80后年届不惑,更新的新生代跃上历史舞台,关于80后的争议瞬间平息。


90初,奔三而去,心里悄然住进一个“苍老的灵魂”,遭遇“中年危机”。

事实上,“怕老”并不是90后才会得的病,而是每个时代都会存在这样的危机感。而95后则是更为纯粹的90后,完全是在互联网中成长的一代。


90后具备以下有别以往青年人的重要特征:

1

个体多元化,拒绝标签化。

与其他几代人相比,90后的个性是突出的、鲜活的;但从每个个体而言,90后的个性又是多元的、差异化的,他们是人格碎裂的场景动物,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在音乐里、贴吧、视频、微博构成的圈子中是完全不同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90后不是另一代人,而是另一类人。因此,找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标签来概括这个群体共性的难度系数极高,而90后本身也拒绝被代表、标签化。


在群体内部处处彰显不同个性的张力,或是90后最大的特征。而90后的偶像就是他自己。

正如还没有遇到阿尔法狗的棋士柯洁桀骜不驯地说:“偶像是我自己可以吗?”


2

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

90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本能地反权威,思想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责任意识和国家前途,而是更多地从自我出发,以个人价值权衡,关注自己的感受,在认定的事情上不会轻易妥协,不愿意受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表现自我的愿望也更为强烈,通常借助互联网工具展示自己的生活。相应地,也更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对不同的观念和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包容,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程度较高。


3

心理反应机制更为“即时”。

作为网游一代的90后,其“时间感”被急剧压缩,他们不再像70后、80后那样通过漫长的等待换取一个回报,而是倾向于即时反馈和激励,反馈速度越快、激励周期越短,对他们的影响力就越大。


90后所理解的“短”,更像是一个频率概念,从“高额”变成“高频”,因而很容易“不耐烦”。

一如QQ最新广告语:“我想要的,现在就要,因为,我,不耐烦。”

而究其原因在于无论动作对错,网游都会即时提供视觉或者听觉的强感官刺激,并且通过设计巧妙的积分回报体系迅速获得正反激励。


4

具有强大的消费需求与潜力。

消费,已经越来越超越简单的物质需求,成为90后的存在方式,成为了他们心理安全的保护机制。

他们把消费作为树立个人形象,反映精神世界,发布个性宣言的方式。借助消费,他们表达对自由选择的渴望,流露对个人幻想的追求,展现对品质世界的向往。


90后塑造了新的消费文化,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围着90后打转,掌握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就掌握了互联网,成为那只站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


5

对于国家的认同和热爱不亚于70后、80后,而胸怀更为开阔。

“美国无敌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调侃段子,“崇洋媚外”的帽子不再适合他们。


他们只把外国当作一个可以去旅游或者是上学的地方,所以大多留学生会选择回国;他们只把外国商品当作是购买时的一个选项,所以一手iPhone一手华为照样用的很开心。


他们会和台独分子开展有理有据的论战,他们会为永暑礁降落军机而欢呼,而在日本熊本县发生地震的时候,他们也会在网上点燃一支小蜡烛,为遇难的民众祈福。

90后们开始拥有了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之心。

而上述特征的形成来恰自于90后所生活的时代。可以说,90后是迄今为止成长环境最为优越的一代人。


一方面,90后出生并成长于高人均GDP和低出生率的正剪刀差红利期,并恰逢中国的急剧转型:世界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商品制造国、第二大消费国和最大的储蓄国。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繁荣,国家崛起,强大的国家带给90后的是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最富裕的60后父母提供着丰裕的物质基础。


因而90后对于财富、消费概念也不同于70后、80后,心态上也更为放松。

另一方面,90后正处于被互联网全面冲击的时代。


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一场罕见的高度浓缩的变革历程,从农业文明瞬即进入工业时代,然后迎面遭遇互联网时代的对撞,技术成为最大的变量,在理解、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方面,在这个“阅后即焚”的时代中,年长者的经验不可避免地逐渐丧失了传喻的价值。


作为指尖上的一代,这种冲击却激发了90后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否则那些互联网公司就不用为了迎合90后的转型而愁白了头。


一如张朝阳在互联网大会所言:当今的互联网形态是一帮50多岁的CEO领导着40多岁的高管,指挥着30多岁的员工,给十几岁的孩子做产品。

互联网的世界已经他们占据了,与其说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不如说是他们的。


在时代发展的剧变面前,“时间移民”的不忍舍旧和“原住民”唯恐失新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酿就了全球性、全体性的代际对立与冲突,因此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在管理上,90后正挑战传统。

60、70一代所处的社会规则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谁的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资源越丰富就有可能占据管理的顶层,并掌握事情绝对的决策权;而90后一代正在让管理变得扁平化和自由化。


在联想成立三十年之际,柳传志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强调将联想的“发动机文化”发展壮大。


对此90后主编丁道师发文质疑称,“发动机文化”不符合当前的现实,强调年轻人的梦想该是“U盘”:装满自己,然后就想插哪里插哪里。相比90后的U盘人生,当年的螺丝钉文化——哪里需要哪里拧简直是弱爆了。


对此,俞敏洪深有体会,老一代员工,受批评会忍受,挨批之后还可以继续工作,部分新一代“90后”员工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被批评就会翻脸或者直接辞职。


总之,每一代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时代所赋予其的特征与诉求不尽相同。

与其对各世代汹涌的争论、严厉指责,上纲上线地搞道德批判、为价值分歧忧心忡忡,不如以宽容之心对待时代产生的“代沟”,敞开胸怀迎接以酷炫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新生代。

 


精彩推荐

BAT不再是互联网企业?

抢人大战”白热化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马云想做“发改委”?

国民党太老,民进党太邪

AlphaGo打遍天下无敌手

中产阶级陷阱显端倪?

所有的秘密都藏在土地里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