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AT未来不再是互联网企业?

2017-06-05 王德培 福卡智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风波。


6月1日,两大身家超过1500亿的首富竞争者怼上了!

菜鸟指称顺丰突然关闭物流数据接口,停止给所有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


顺丰回应称,是菜鸟先下的手,下线丰巢接口信息,并不是自己主动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表面是以信息安全为由,实际上是一场有针对性的封杀行动。


一时间,吃瓜群众们亢奋了,有人站队吐槽,有人冷眼旁观,还有人担心自己的快递要收不到了……

互联网圈内更是演变成新一轮的阵营对峙:京东、网易、腾讯甚至是美团外卖、优信纷纷以行动表示对顺丰的支持,而EMS、苏宁、易果生鲜、全峰、国通、圆通等企业则齐发声明,选择站队菜鸟阵营。


就在两方僵持不下之际,国家邮政局迅速介入,召集双方高层,连夜开会,并在6月3日凌晨3点宣布和解。


至此,顺丰菜鸟大战偃旗息鼓。


然而,表面上看似落下帷幕,但实际上裂痕早已露出冰山一角。


刀光剑影20余年,互联网江湖形成斗地主格局。

牌局上的三位大侠,江湖人称“BAT”,分别是百度、阿里、腾讯。数年间,BAT快意江湖,有酒疏狂,对月言欢。这是BAT的江湖。

BAT之后,好事者又演绎出“TABLE”。其中,TAB是BAT,L指雷军,E指周鸿祎。于是,互联网牌局从三个人斗地主变成了五个人炸金花。

不料,“TABLE”又有了2.0版本:“TAB”是BAT,“LE”却合指一家公司——乐视。互联网牌局从炸金花又变成了打麻将。


可无论是BAT,ATB,还是现在的TAB,他们早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符号,不可磨灭。其实,对于今后的互联网格局,马云还有后半句预测:十年内BAT未必在,可能三年内就不在了。


其实,从2016年开始,BAT的战略就如出一辙地从内部增长、阻击竞争对手转向了外部投资、平台化的开放生态模式。


从布局思路看

阿里巴巴做加法,围绕交易核心在电子商务、金融、本地生活O2O和泛文娱四大支柱构筑全新商业生态圈;


腾讯近年更多在做减法,尤其在电商、搜索卖掉之后更加聚焦“连接+内容”,一边拓展微信的商业应用,一边打造文娱帝国作为内容支撑;


就连搜索出身的百度都从长期的“连接人与信息”转向“连接人与服务”,深耕O2O的同时进入医疗、旅游、教育、金融。


显然,三巨头早已跳出单纯的近身肉搏战,以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开启了“三分天下”的争霸赛,以致中国互联网随之进入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


只不过,BAT的“三国”既不以规模论英雄,也不以资本为王,因为互联网所谓的“护城河战争”即以增加外部增长动力避免潜在颠覆者的威胁(投资比亲自参与更能让BAT避免错失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机会),已演变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连接权大战”。


对此BAT侧重点不同,三寡头错位竞争的生态基本成型:

百度自喻“冰山”,海面上是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两大入口,中部是核心业务搜索,海底则是O2O(线上线下连接)的360行;

腾讯要做“亚马逊森林”,森林中央是腾讯自己的线上内容,以微信和手Q两大社交平台输血投资领地,最终实现连接一切“树木”;

阿里则做商业社会的“水电煤”,打通云和端,控制各条战线,最终落地金融支付和数据变现,形成闭环的移动电商生态体系。


BAT无疑都在做“连接”,内在逻辑却大不相同,分别以搜索(连接人与信息及服务)、电商(连接人与商品)和社交(连接人与人)巩固各自生态圈,但彼此间并不开放,而是通过并购重组走向更高层级的闭环与成熟。


这不单折射资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霸道逻辑,更暴露出中国互联网新经济天生爱垄断的本性。


尤其是BAT的业务逻辑,无论是百度竞价排名还是微信支付收手续费,本质上还是“过桥收费”的广告模式,如此以工业时代“留下买路线”的腐朽思想去嫁接互联网新经济,又岂能真正吻合新时代?


因此,如今BAT在颠覆实体垄断的同时又将自己变成新的垄断者,这有违互联网互联互通、开放平等精神,照此逻辑下去,BAT似乎也难逃被颠覆的宿命。

近年网上就已热议BAT三巨头谁先倒下,据网络某帖统计阿里得票最高(46.15%),百度次之(30.76%),腾讯垫底(23.67%),网友的理由种种不外乎腾讯山寨、阿里假货、百度竞价流氓等,给BAT敲响了警钟。

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信息时代更替更快,可能两三年就一个轮回,这也难怪扎克伯格忧患地说FACEBOOK迟早也会被颠覆!就是利用互联网之“势”崛起的BAT,未来也可能一不留神就败在“势”上。


因为这是个颠覆的拐点时代,BAT再怎么眼观六路、紧跟时代乃至引领潮流,也可能对外部或边缘的突袭者防不甚防。


至少从目前看BAT存在两种颠覆:


一是技术颠覆

短期在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延伸,意味着“连接”将无所不在,也非BAT各自封闭的生态所能覆盖,届时在技术上,所有的连接都是开放的、无成本的,BAT又岂能靠垄断来收费?


更为关键的是,从长远看,计算机本身将被颠覆,经典比特的计算极限将被量子态取代,不管是量子计算机还是量子通讯都将让互联网改头换面,试问互联网的“皮之不存”,基于其上的BAT“毛将焉附”?


二是模式颠覆

没有一个房间可以开酒店(如Airbnb),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如Uber)等就在兑现共享经济的价值。


阿里同样没有自己的产品库存,却可以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但其社会化属性却在越来越封闭中减弱,以致淘宝、天猫上“二八效应”显著、假货横行。


因此,BAT所谓的平台并非完全开放,恰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殊不知共享经济、众筹思维等“格式化”将让人脉、闲置物等任何资源都在“共有”中创造价值,BAT若还以邻为壑,无疑将错失下一波社会化行情,一旦用户“用脚投票”,BAT落寞被趋势抛弃也就可能是早晚的事。


但BAT又岂是这么容易就被颠覆?因为BAT自身也在进化,也在见风使舵,以趋势来调整自己的战略,2017年BAT战略转型已初见端倪:

腾讯:坚持做好连接器,从软到硬,从天空到地面了。

近年,腾讯不仅发力区域市场,而且在房产、汽车、娱乐、社交、金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众多领域齐头并进,似乎正成为“全能型企业”。


事实上腾讯已经成为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是依靠QQ、微信为大众熟知的,但腾讯最赚钱的业务却是来自游戏。


而其业务板块却日益复杂多变,甚至令人眼花缭乱,这与腾讯把“连接一切”作为战略目标紧密相关。


而腾讯近三年从什么业务都自己做,转化为只做最核心的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以及金融业务,对外说就是“两个半”的平台,其他的业务全部交给合作伙伴。


在大数据和未来的这些生态里面,腾讯只做三方面的东西:第一是云;第二是移动支付;第三是地理位置信息,LBS,以及安全。


近日马化腾还公开表示,未来腾讯最重要的定位是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能力,做好连接器的角色,持续在AI、VR等新技术领域进行投入,把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核心能力——云计算、大数据、LBS、AI、支付、安全开放出来。

比如腾讯今年3月花费18亿美元入股特斯拉(占5%股权),马化腾对此解释,机械产品一旦连上互联网,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数据上传到云端的话,就变成了一个数据终端。

腾讯这是要在连接的基础上,从软件到硬件,逐渐渗透实体了。


5月22日腾讯QQ启动了科技探索项目----X计划。

X计划将从普通QQ用户中招募“地球探索者”,跟随腾讯优图、QQ-AR 、腾讯音视频、NOW直播四大黑科技,探索未知的物种、星空、海洋、极地,完成挑战。腾讯这是要做以高科技技术集结小伙伴们搞虚拟深度旅游啊!


如果说,以前互联网社交是沟通、分享、互动,是连接人与网络。那么,未来AI时代的社交,首先是要走到线下,将每一个人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接起来。


更遥远的未来,或许将是穿越时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连接的方式,都会发生改革。这么看来,未来腾讯将在实体与虚拟融合中“无处不在”啊!

百度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个AI公司?

单纯依靠搜索引擎产生的广告收入,已不能支撑百度继续快速增长。百度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实现公司未来的发展。


在2017年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未来百度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一个人工智能企业。


互联网只是前菜,使得原来存在的方式更加有效;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把原来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最近百度修改了使命。


原来我们说的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今天科技的发展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要“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换句话说,百度的责任要从“连接信息”转换到“唤醒万物”,就是因为人工智能使得这个“唤醒万物”成为可能。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正从“移动思维”向“AI思维”进化。同时,随着AI时代的到来,百度方面表示,已经成立15年的百度联盟将与联盟伙伴建立AI时代的智能生态联盟。

比如,百度阿波罗计划就将炸掉无人驾驶技术研发,这个计划就是开源和开放百度过去三年来所积累的无人驾驶技术,向所有的汽车厂商去开源。

这意味着百度会将公司的业务重点聚焦在人工智能领域,并逐渐从一家以互联网搜索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公司,转变成一家以提供人工智能能力和服务的科技服务公司。

阿里新定位:投资未来的科技公司

2017年3月阿里技术大会上,马云启动“NASA”计划,面向未来 20 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 20 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马云扬言,在未来20年,透过NASA计划,阿里巴巴将能建构出世界第5大经济体,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以及帮助1000万家企业盈利。


就像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驱动人类科技和生活的极大进步。以前我们的技术跟着业务走,是“兵工厂模式”,但手榴弹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导弹来。


阿里巴巴需思考建立导弹的机制,成立新技术研发体系,聚焦核心领域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10年、20年后的困难。


因为比起增长,阿里巴巴更需摆脱电商平台+金融服务公司的固有印象,即“去电商化”。商业成了阿里的存量市场,科技才是阿里的增量市场。


过去阿里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其技术的光芒被掩盖。事实上,阿里早已不甘心只当一个电商平台,近十年来不断加大投资在云端计算、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领域。


据普华永道去年报告显示,阿里巴巴以每年20.2亿美元研发支出,即约1571亿港元,问鼎中国创新榜单,并指今年阿里将继续加大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


阿里巴巴是一家由技术驱动商业的公司,而现在就是阿里由工程技术转向核心科技的临界点。


马云指出,“NASA”必须围绕新经济体的三大使命展开技术思考:让世界更加普惠(Inclusive)、让机会更加均等;让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Sustainable);让未来生活更加健康快乐(Happy & Healthy)。

 

就像苹果、Google之于美国、奔驰之于德国,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国家企业”,代表国家队参与全球竞争,通过技术纽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健康生态,让新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


如此看来,BAT虽然在竞争上“圈地”、各自为政、利益导向,但在长远布局上,都在顺势而为,乃至创造趋势。


短期看,BAT的并购重组将推动中国互联网进步,但长期看“三分天下”的局面不会维持很久,或许3-5年后就会有边缘化公司颠覆当前格局,BAT岂能掉以轻心!


虽然BAT自身也在进化,但BAT三者的相互屏蔽若持续下去,那么终有一天付出代价。


因为未来互联网将演变成物联网,“连接一切”将无所不在,BAT各自领域内的连接最终都将变成一张网不分彼此。


这就不难预料,未来BAT可能在相互渗透中“三家归晋”,或被“去垄断”肢解(行政拆分),或被技术打乱阵脚而“抱团”,或在硝烟弥漫中“一统江湖”,更不乏边缘地带的突袭带来意想不到的釜底抽薪,就看谁能率先冲出自己的围城,迎合新经济、顺应乃至引领社会化浪潮!或许到最后,BAT都殊途同归了!



精彩推荐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新零售格局

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点

马云想做“发改委”?

国民党太老,民进党太邪

AlphaGo打遍天下无敌手

中产阶级陷阱显端倪?

所有的秘密都藏在土地里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