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困扰你的从来不是房价,而是心智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摘要


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政府与市场的对峙期,而房价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本文原文题为《房价处于战略相持期》,2017年10月发表于《福卡分析》第40期。后续市场大势吻合当时的预判。该文重新整理发布,文字内容略有增减。

行情仍不明朗?


围绕楼市的忐忑不安和种种困惑从未消散。


最近, 任志强关于楼市的最新演讲又刷屏了,不知多少原本慢慢回归淡定的心再次被“搅和”得寝食难安、辗转悱恻。


很快,马云在2017年预言未来房价如葱的言论又被搬了出来;而樊纲“六个钱包”的说法则招惹骂声一片。


互相“打架”的言论背后,市场行情更是矛盾丛生:

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4月份,其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约2479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同比减少9%。总体上,与历年相比,今年“金三银四”成交平淡,大不如前。

5月2日,人民日报旗下《证券时报》的一整版报道《丹东:东北边境小城的房地产躁动》刷屏了朋友圈。这座三线边境城市创造了“48小时房价暴涨57%”的神话。

4月份,全国50大城市土地收入2842.2亿元,同比上涨83.4%。1-4月,50城市土地出让金合计达到11882亿元,比2017年同期的7984亿上涨幅度达到48.8%。从土地出让金额来看,4月份受监测的50大一二线城市当中,杭州、宁波、广州、南通、天津、扬州、成都等7个城市土地收入金额超过百亿元。其中,杭州单月土地收入高达179亿元,同比上涨237%。

从2016年10月以来,不到两年时间,楼市调控已经进行到第五轮。五轮调控之下,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摇号悉数上阵,调控力度前所未有。但整体来看,一线城市楼市继续维持平淡态势,北京甚至显现出成交回温的苗头,而二线、三线城市呈现同比下降、环比上涨态势。


经历多年多方角力,今天的楼市已然脱离了经济学规律,呈现出一派混沌气象。


这般光景让很多人依然犯困。然而,梳理清楚中国楼市的格局,相关困惑就会烟消云散。



多空博弈

各有所恃

回顾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房价一直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围绕这条曲线每隔三四年就有一轮小的波动周期,既是市场周期,也是调控周期。在市场表现偏离这条线的时候,有形之手会将它往回拉。


当楼市太冷了,刺激政策会把这个市场催热;当它太热了,就来一个变相的“涨停板”,减少参与交易的人,成为一个“没有交易就没有伤害”的市场。


如果说今天的楼市与昨天有何不同,恐怕就在于博弈各方的心态和预期都变了。总体上而言,由于过去数十年数次有始无终的调控政策,使参与者对于政府政策的目的和有效性的预期大打折扣,甚至反向解读,即进一步加强了投资者认为房地产必涨,甚至必然大涨的信心和决心。而人们一旦对某件事情建立起了坚定的信心,这股力量将会摧枯拉朽。


开发商不是“吃素的”

首先,对开发商而言,一方面因为经历了数轮调控之后,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房调政策已经数不胜数,这次与上次相比就像一阵风,只需要暂避风头即可;另一方面,房地产商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兼并重组中做大做强,雄厚的资本足以支撑其搁得起、熬得住,不再像以前那样快速清盘回笼资金,因而愈发淡定、淡然。


投资者“身经百战”的“历练”

其次,对投资者而言,也经过十多年的楼市“教育”,既不信任黄金,更不信任股票,也不会让钱乖乖地躺在银行睡觉,至于期货、基金、债券、外汇、收藏等多种理财方式,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收益高的风险高,风险小的收益低,都已成为了小众市场,因此,坚定地把身家都投向一个收益高、风险小的方向——楼市。尤其是人们对自己劳动收入的可持续性产生忧虑,而市场上又出现“资产荒”的时候,更会倾向于竞购现有的各种长期资产,为不确定的未来存下足够的储备。


如此一来,开发商与投资者构成了坚定的多方。


左平右衡的心

左右为难的情

但对于最大的“空方”政府而言,却存在着微妙的心理——既不想房价涨,也不想房价跌,更不想社会乱。原因一方面在于遵循政治的本质就是左平右衡,另一方面则在于左右为难的现实:

如果房价暴涨,必然导致民怨沸腾,不仅加剧投机炒作,更将演变成中国青年人绝望的标志;

如果房价暴跌,不仅经济上无法承受,而且会导致社会不稳,毕竟全国累计超过300万亿元的房地产市值,和政府形成了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密切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房产净值是中国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高达65.61%;更何况住房贷款占比高达70%,房价下跌不仅对高杠杆购房者产生“暴击”,还将牵连到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

对地方诸侯而言,则更为现实,只要央地财税关系不变,就难以摆脱土地财政枷锁,更是深谙套路房地产调控的松紧尺度,把负利、黑利扔给中央政府。比如武汉,2016年土地出让收入次突破千亿元,比肩税收收入,其一边在加强楼市调控力度,另一边却以“抢人”为名,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推出大学毕业生购房“打八折”,在读大学生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等政策,以达到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奇效。

当开发商与购房者看透了政府的底牌,所有的调控政策在投资者心目中,不过是一纸空文和没有牙齿的老虎罢了。



不变之中有变

即便如此,在“房住不炒”的基本目标下,楼市正在发生格局性的变化。

一是“租售并举”,发展租赁住房市场。

诸如“租购同权”——鼓励人们以租房替代买房,提升租房者权益;“共有产权”——给中等收入人群七折买房机会,政府入股,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集体用地入市租赁”——扩大租赁市场,牵制房价,虽然皆有弊病,在此前福卡分析特别报告中进行过分析,但都指向健全住房制度的“另一条腿”。如上海租赁用地出让面积近60万平方米,共推出19宗住房租赁地块,有望完成在“十三五”期间供应租赁住房70万套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五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将提供超过250万套租赁住房。

另一是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即快被磨掉耐性的房地产税。

所谓“长效机制”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12年了,到底什么时候正式推出却仍不可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017年 10月1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会适时出台。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难题,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在今年底将完成,只能理解为出于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因,房地产税目前的状况是拿时间换空间,好比鸭子划水——表面不动水下动。


鉴于政治搞定之后,重心将转向经济,房地产税将加快“轮廓清晰一下,前景明确一下”,其可能性最高的路线是: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最终铺开。


一旦房地产税到位,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逐步撤离,这意味着政府的权重在下降,楼市最终回归市场轨道,房价也将达到供需平衡的均衡价格。可以预判,房价暴涨时代已经过去,但上涨时代仍将继续。



这只是个过渡期

鉴于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政府与市场的对峙期,而房价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当下是买房的黄金窗口。一个最简单粗暴的理由就是,政府全力在帮购房者“砍价”。在2017年,各地楼市开启“五限时代”,其中却出现一个明显的悖论——“限价”,即政府限制开发商的备案价,确定新盘的价格天花板,这个备案价往往低于供需平衡所能达到的均衡价格,导致一二手房的价格倒挂,如上海内环线市场价与备案价价相差3万元/平,这意味着对一些人而言,买到即是赚到。终有一天,这个政策bug会随着“长效机制”的出现而消逝在无尽的遗憾中。


精彩推荐

中兴事件背后,中美在这个新战场已展开“厮杀”

子用来住”,产投资完了?

今年是买和卖的最好时候?

接下来十几年,谁将是中国第一城?

新经济,都逃不过这三个套路

为何全社会喜欢喝“鸡汤”?


“以港兴城”——中国湾区建设掉入路径依赖陷阱?


40年后再出发:“新土改”横空出世?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