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有活力,不单要会“抢人”更要会“抓人”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摘要


体验经济已根本性地颠覆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娱乐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引领未来的文化为城市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抢人”能“抢”出城市活力?

7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关于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意见》,根据该文件,北京主要结合 “三城一区”及其它国家或北京市重点功能区建设,通过住房政策来服务保障在京就业创业的人才。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经市级人才主管部门备案引进的非京籍优秀人才及境外个人(含港澳台居民),家庭成员在本市均无住房的,可以购买用于自住的普通商品房,也可申请购买一套共有产权住房。”


对此,有媒体评价,“北京人才住房新政巩固‘抢人’胜果”。如此来看,似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能“免俗”,在“抢人大战”中不断加码。

 

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60城发布人才政策,争相推出人才落户、购房与租房补贴等政策。


显然,“抢人”已经成为当下众多城市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抢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单是有人并不足以激发城市活力。这从

“2017全球最具活力城市排行榜”就可窥见一斑。在全球最具活力的30个城市中,中国仅有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城市上榜(三座城市人口都是千万量级),分别位列第4、15和22,而仅有850万人口的印度班加罗却名列前茅。 


其实,即便抛开榜单,事实也表明,人口多寡并不是影响城市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很直接的例证,天津(1562万人)、武汉(1091.4万人)、杭州(946.8万人)谁更有活力?


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形态的演变,决定城市活力的主要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在工业化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城市活力强弱,但在新经济时代,决定城市活力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城市发展动力切换升级

毋庸置疑,中国社会已跑步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作为人类继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发展阶段,开始在中国全面登上历史舞台,并根本性地颠覆了既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体验的价值正在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时发现。由此带来城市商业和城市形态的变化。


在社会消费层面,以消费升级为载体的体验全覆盖已如火如荼。中国从全面稀缺到全面过剩,仅用了二三十年,消费观念也从“消费是占有更多资源”升级至“我消费是为了成为理想中更好的自己”,“买买买”不仅表现为对商品或服务的占有,更体现在为特定时空、特定场景下难以磨灭的体验埋单。


因此,可以看到,2017年以体验为核心导向的新零售业态风起云涌,线上大佬们纷纷转战线下,线上线下融合前所未有。阿里系的盒马鲜生一马当先,通过商品再造、技术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把一般意义上的生鲜超市转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体验式消费中心。腾讯亦不甘示弱,火速拿下永辉超市,抢占体验场景入口。


星巴克在上海开出了除西雅图总部外的第二家、全球第一大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在2700平米店内提供全沉浸式咖啡体验,消费者淋漓尽致地享受着从原生态咖啡原豆——工业化烘焙——艺术化冲煮——全方位(眼耳鼻舌身意)体验的整个过程。尽管星巴克一般门店中售价25元左右的美式咖啡,在这家店要卖到七八十元,且单论咖啡口感、品质,类似星巴克的连锁咖啡店难敌沪上不少小众咖啡馆,却仍挡不住大众趋之若鹜,“喝一杯史无前例的咖啡,晒一次史无前例的优雅”,令此处成为星巴克迷们必到的打卡之处,彰显体验式消费的魔力与魅力。


长期遭受互联网“挤兑”的传统百货门店也开始了绝地反击,普遍进行业态大调整,体验业态占比几乎调至50%以上,百货店变身为“歌舞升平”、欢乐无限的“百乐门”。一向走在体验经济最前沿的休闲娱乐业,借助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继续独站潮头,集成最尖端科技成果、集合声光电等高技术手段,各类层出不穷的AR、VR、黑科技体验馆等领体验消费风气之先。


如此“琳琅满目”的变化,根本上预示了当下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动力,就在于满足人类源源不断的追求极致体验的欲望。


城市发展从满足物质刚需向精神刚需切换

当衣食住行的物质刚需基本满足之后,以满足精神愉悦为诉求的“精神刚需”权重便迅速上升,此乃体验经济大行其道以及城市发展逐渐向满足体验需求转变的根本原因。


若从“泛娱乐”角度去看,所有带有娱乐基因的消费可被统称为一个宏大而新颖的经济范畴,即体验经济。体验经济不一定都来自娱乐经济,但娱乐经济肯定都是体验经济,且是体验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


如果在宏观层面观察整个人类经济,会发现近三十年以来,增长最迅速的几股新兴力量几乎都与娱乐相关,媒体产业、旅游业、服务业、体育业、电影业、游戏业......娱乐这种人类社会的原动力,正在成为越来越膨胀的新生动力,甚至官媒亦已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


《人民日报》在2017年年初曾撰文,明确指出: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幸福”时代来临,达成“新幸福”十大条件之一,即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与生活方式,显然,娱乐已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


有人曾预言,未来“一切产业皆为娱乐业”,技术有极限,娱乐无边界,今后企业提供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终极目标是为客户、甚至为员工创造乐趣,这也触发了对“娱乐至死”的争论。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以致政治、商业和精神意识都发生了“孩子气”的蜕化降级,成为娱乐,成为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的担忧。在他眼中,娱乐使人类退化、堕落。


然而,事实上,娱乐是除了吃饭睡觉外,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人们无时不娱乐,也无处不娱乐。


中国文化,有一种崇拜痛苦的传统,甚至敌视快乐。压抑人性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都使老百姓身处压抑与沉默之中。


压抑得越久,往往爆发的力量更强烈。社会学研究表明,娱乐和生存性劳动是反比的关系,当温饱不再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时,当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被满足后,对于娱乐的追求自然成为人们最迫切的愿望。


因此,中国远未“娱乐至死”,而是娱乐远远不够,娱乐正在带来财富、制造财富、吸引财富。某种意义上,毫无演技可言的小鲜肉流量明星能收割动辄上亿元的酬劳,扭曲但客观深刻地反映了这一诉求


而扭转这种扭曲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正常需求,城市发展显然要顺势而为,用充溢正能量的文化娱乐,抓住人心,聚拢人气,提升城市发展的活力。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34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此番讲话,曾“统领”意识形态多年,当下却已到了时代切换的拐点。


新文化引领新城市

鉴此,提升城市发展活力离不开新文化的引领。换言之,新时代需要新的文化引领,但关于新文化如何产生、由谁引领,却始终处于“在黑暗中摸索”的阶段。


1973年,当代最伟大历史学家汤因比与当时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两年的漫谈式对话,主题是人类在21世纪的未来。汤因比对未来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汤因比和池田,一个是西方人,一个是东方人,互相抛开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狭隘和隔阂,在精神自由的海洋里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未来学式的全景探索,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更准确的说,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融合将引领未来文化方向。


照此逻辑推演,引领未来的文化将为城市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以新时代文化为精神内核的体验经济将以城市为平台大显身手、大展风采。而城市也将在此过程中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精彩推荐

城市“消亡”?地区崛起?

城市格局大洗牌下的上海

中国城市把“魂”弄丢了?

还在用老套路搞城市发展?——那张“旧船票”已登不上城市发展新浪潮的“船”“鬼城”如何再造?“老一线”广州被“踢”出?——“二次城市化”中如何不掉队?城市洗牌只是结果,城市变了才是根本带头大哥——北上广深的宿命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