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服?凭什么科创板落户上海?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导读


独角兽是新经济的集中代表,体现风口;隐形冠军集中反映新科技、新制造,体现的是工匠精神。未来中国或通吃独角兽和隐形冠军,而上海恰恰将是两者通吃的标杆。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以及在此期间高层领导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顿时让上海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去年年末舆论还在争论上海和杭州谁是谁的后花园,上海不行了的声音依然隐约在耳。怎么突然间,上海又靓丽起来,俨然站在了“焕发第二春”的高岗上?



01

上海特殊的战略地位

从中国发展的大格局来看,战略地位使然。


上海历来是中国政策经济的战略平衡点,在国策调整上,全国未动,上海先行。


其理由有二:

其一是上海特殊的地缘位置,从社会政经的演绎来看,历来政治从北南进,经济从南北上,上海恰好夹在中间。搞好了全国推广,搞砸了,上海也仅是弹丸之地,无伤全国经济。

其二,上海的社会基础条件得天独厚,体制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个理想的政策试验场。由此,上海屡屡担负政策使命、体现国家战略,政策经营痕迹浓厚。


从这个层面来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以及承担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顺理成章。



02

上海科创产业优势

从科创产业的发展来看,上海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自2014年高层领导对上海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要求以来,上海科创产业发展的势头不断提升。


根据《201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以2010年为基期100分起计,2017年指数综合分值达到了255.12。


在反映上海科创中心发展主要方面的五个一级指标中,科技成果影响力的提升幅度最大,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30.88分,特别是2017年增长高达70.92分;创新环境吸引力年均增长22.74分,2017年大幅增长58.51分;新兴产业引领力年均增长21.78分,;创新资源集聚力和创新辐射带动力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8.14分和17.26分。


如果说这些指标还有些抽象,那么,独角兽的发展状况可以更具象地反映上海科创的实力。


根据科技部正式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 和 《2017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入选榜单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盛产创新创业型企业,是独角兽的主要聚集地,上海独角兽的数量位列北京之后,杭州之前,排在第二位,为36家。


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独角兽总数上升至181家,平均2.6天新诞生一家新独角兽。其中,北京依旧是占据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上海依旧位列北京之后,杭州之前,排在第二位,独角兽数量为41家,比杭州多20家。


另外,伴随着国内兴起培育和抓捕隐形冠军的浪潮,早在今年初,上海市长就直言要集聚更多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


上述讲的都是上海业已形成的优势,更多是历史,现在的问题是,上海接下来在科创产业方面,会拿出什么样的成绩单?能否如愿以偿,成为独角兽和隐形冠军的聚集高地,从而为科创板的发展添砖加瓦?



03

全球独角兽和隐性冠军发展特征

从经典定义看,2013年美国风险投资家Aileen Lee首次将成立不到10年,估值10亿美元,接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初创企业称为“独角兽”。


隐形冠军发现的更早,1986年由德国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教授创造,其标准有三:全球市场排名前三或欧洲大陆第一;年营业额至少20亿欧元;鲜为大众所知(隐形)。


与独角兽成立时间较短不同,隐形冠军一般都是中小型老牌企业,在某一细分领域长耕精作,虽不为外界关注,却因高品质、好声誉、创新领先而在全球市场独占鳌头、近乎垄断核心技术而掌控整个产业链。


而且,隐形冠军大多集中于制造业,大多独角兽却活跃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全球四大榜单Fortune、Visual Capitalist、CB Insights、TechCrunch涉及252家独角兽:

从行业分布看,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和金融分别位居数量前三(均超30家),估值则明显倒置(金融估值最大、企业服务第三);

从国家分布看,美国最多(137家),占比超过54%,中国紧随其后,但平均估值最高的还是美国。其中,“互联网+”是中国独角兽企业最为集聚的领域;美国则更多元化,独角兽分布26个行业。德勤报告同样明证,中美独角兽数量占比全球81%,两者势均力敌,形成双寡头之势。


且不说,美国这个互联网的诞生地,坐拥科技最前沿和最完善的风投培育而独领风骚,就是中国这个后起之秀单凭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7.21亿)和互联网应用上平步青云的实力就已不容小觑。


更何况,中美两国既具备完善的基建和网络设施,又拥有全球最多的信息技术人才,还在科技创新上孜孜以求,更以实用主义兑现价值。


不单硅谷是全球前沿科技最重要的策源地,北上广深、杭州、武汉等无不在“双创”政策下打造中国版硅谷,如此土壤自然孕育独角兽了。


只不过,也正因美国重技术、中国重应用,独角兽的类型大相径庭,美国多围绕技术创新,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医疗等领域,中国则以互联网为平台,集中于吃喝玩乐的日常消费与商业服务领域(占比六成以上)。


相较于中美多独角兽,德日、北欧等恰恰鲜有独角兽,反而盛产隐形冠军。尤其是德国一枝独秀,竟以1307家占据了全球2734家隐形冠军的近半壁江山。


专注精益生产、高端营销、行销全球市场、贴近客户、重视绩效的企业文化等或是德日“隐形冠军”的成功之道,但说到底是德国人、日本人对高品质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匠心,使其并不像中国以山寨投机取巧,也不像美国那样玩转金融,反而能抵制住各种赚快钱的诱惑,在精益求精中一专到底。


因此,互联网诞生在美国,却在中国应用大爆发,中美都擅长横向嫁接,从互联网到金融,冲浪于风口。德日却精于慢工出细活,虽因其保守专注错失互联网先机,但从工业4.0到机器人,反而更适应纵向运动。


04

中国不仅要有独角兽,还要有隐形冠军

以此观之,如果说,独角兽是新经济的集中代表,体现风口;那么,深耕细作几十年把一个材料或部件做到极致,这样的隐形冠军恰恰集中反映新科技、新制造,体现的是工匠精神。


两者放在中国,当下恰恰是独角兽占了上风,隐形冠军却极度稀缺。


前者伴随新经济风口而起,后者则因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比如中国圆珠笔产量第一,却做不出圆珠笔芯的滚珠;中国PC机产量第一,芯片却基本被美国Intel 和AMD垄断,以致中国每年仅为芯片进口买单就超2200亿美元。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就要被动挨打,一旦德日等隐形冠军不供货,就能让中国万亿级产业瘫痪,中兴事件已是明证。这恰恰预示,隐形冠军将是中国制造蜕变的决胜关键。好在,中国早已认知到这一点,不单出台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而且从科创中心到科技路线,从山寨——集成式创新——原创进行升级。


再加上,没有一国像中国这样产业门类齐全,也没有一国像中国这样迅速崛起,不管是痛下决心“双创”,还是狠抓技术突围,中国都将在科技上快步追赶,从跟跑变成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这就不难预判,未来中国或通吃独角兽和隐形冠军。


          

05

上海将树立标杆地位

上海恰恰将是两者通吃的标杆。


因为从地缘看,上海地处南北交界,又是政治由北南进、贸易由南北进的交汇处,历来是国策调整的战略平衡点。这让上海既享有早年远东巴黎的辉煌,又历经殖民经济的碰撞,还率先改革开放引入外资,更获得国家战略与改革试点,以致上海既有政府与市场的“二人转”合力配置资源,又有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海纳百川”而成要素集聚地。


至少从产业看,上海也是虚实结合,一手高端制造,一手现代服务,从金融到科创,五个中心都紧抓不放。


再加上,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包容性、创新前沿等气质都让上海既有专注精细的沉稳,又有创新风口的浮躁,这种两面性注定上海通吃的另类个性。


即便没有诞生BAT等互联网巨头,上海也有携程等近30家独角兽高居榜眼,并在中国科创独角兽前十榜单上占据三席之多。


从独角兽孵化能力看,上海仅次于北京,明显优于杭州和深圳。上海仅2017年就新认定469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七年已初现隐形企业矩阵(1665家)。


再加上,从上海制造到四新经济,上海除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还将全力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短短2年就从全球集聚顶级科学家近500名,由此,未来上海或将形成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三层企业梯队。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相较于德日隐形冠军多为中小型家族企业,中国隐形冠军可能更多是国企及被混改的民企。


上海集国家之力打造张江科技城,从超强短激光到集成电路芯片,就可能孕育异变的独角兽与另类的隐形冠军。



精彩推荐

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只字不提,楼市又要变?

为什么搞了几十年的“新农村”反而成了“扫黑除恶”的大战场

一招臭棋|红黑榜

伊朗、英雄联盟——战略博弈、战略游戏| 一周趋势看点

“我是为你好”、“我是我自己”但我还是要啃老——中国式代际冲突

从年入百万到月薪九千,这个行业还能不能好好“玩”了?(速看)

你以为娘炮、小鲜肉都是商业运作的结果?背后其实是......

极端化又“攻下”两国?| 一周趋势看点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