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依然要学习日本?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导读


中日差距一目了然。非但中国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日本也未必真的“泥潭深陷”。


01

中日之数字比较

中日恍然三四十年间就已“扭转乾坤”。


一边,日本早没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老二的豪气,自1990年1月股市崩盘开启“失落10年”,又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历经“衰落20年”,目前还在安倍经济学及超级量化宽松中步入“停滞的30年”。


另一边,改革开放40年造就中国奇迹般崛起,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在公众眼中当仁不让成为世界老二。


尤其进入21世纪,中国加速度追赶,GDP一路狂飙,2000年突破10万亿元,超过意大利,全球排名第六;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突破20万亿元,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全球排名第三;2008年突破30万亿元,2010年突破40万亿元,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即便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也足够将负增长的日本甩开差距。因为伴随日元贬值及经济不景气,日本GDP从2010年5.7万亿美元降至2017年4.884万亿美元,占比中国GDP的93.96%一路下跌到2017年的40.92%。


从经济总量看,当下中国已相当于2.44个日本。世界银行2008-2017年数据亦显示,中国十年GDP暴增7.64万亿美元,占比全球从7.249%增至15.168%,而日本GDP十年内非但没增长,还减少0.166万亿美元,占比全球更从7.942%降至6.038%。中日经济确实一上一下,这是否就意味,中国真的替代日本,成为世界老二?



02

量上的替代

从GDP角度看,中国确实代替了日本。


从规模上看,30年前日本是中国的7.6倍,现在只有中国的40%左右;从速度上看,30年间日本经济增长96.4%,中国增长3396%。


中国的经济增长着实令日本望尘莫及。198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和还不到400亿美元,但到2015年这个数字翻了100倍,达到惊人的4万亿美元。即使在增长速率稍低的2015年,中国每16周增长的经济就相当于一个希腊,每25周就相当于一个以色列。


中国利用改革开放集聚全球的生产力,仅外企就超过80多万家,累计吸引外资1.5万亿美元,以致成为世界工厂,生产“供应”全球。


因而,从国土原则看,中国集全球之力下的GDP自然胜过日本,但日本即便“衰退”了二三十年,GDP排名依然全球第三,靠的恰恰是积年累月攒下的“家底”。


据日本官媒报道,日本的政府、企业及个人在海外所持有的资产截至2017年年末首次超过10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万亿元),对外净资产为32844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5万亿元),远超第二名德国的26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14万亿元),连续27年蝉联世界第一。


正因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GNP(国民生产总值)远大于GDP,才让日本即便国内经济“衰退”也能保持长期稳定。


03

中国的落差

相较于日本岛国心态下对资源和环保的锱铢必较,中国的GDP恰恰以透支生态和破坏环境为代价。


专家测算1997年中国为创造7.48万亿元GDP,从环境污染到自然资源损失在内的生态成本高达21.54万亿元。


而且,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超过了环境资源恢复重生的能力,从长远看得不偿失。


因而,从发展质量和生态代价看,中国经济呈现GDP“虚假繁荣”,远不如日本GDP来得实在。


虽然日本也曾出现产业战略失误,如押注模拟电视而错失数字化时代,更与互联网经济失之交臂,迄今没有像中美那样的超级电商,但日本最大的王牌就在领先的技术优势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其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制造能力。


这让日本不单是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更在“十年磨一剑”打造高科技精品中占据先进零部件、材料或精密设备等核心位置,尤其在数控机床上日本包揽了世界所有顶级机床需求。


反观中国制造面大量广在低端、靠山寨,走物廉价美的批量之路,却因忽视质量和价格战而自毁前程。


中国产业重在体量增加,虽能靠横向运动做大规模,但从台湾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看,中国占据的恰恰是中间利润率最低的生产制造,而欧美日等占据前端的科研设计与后端的销售服务的高额利润。


尤其是日本奉行索尼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的“武藏曲线”,即制造环节可以创造更高额的利润。这让日本追求极致的产品质量,偏向于产业的纵向运动,以致日本产业处于顶级高端,甚至垄断了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日本的吉田拉链一家就占比全球40%以上市场份额,电视台的广播设备99%是索尼的Betacam系统和松下DVC Pro系统等,就可见中日产业的差距。


至少在整体制造上,中国还远不是日本的对手。


04

日本的硬实力

但中国从未放弃努力追赶!至少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独占鳌头,原本的世界第二日本却从1997年的126家退至2017年的51家,中国则取而代之,从不足6家劲升到2017年的115家。


20年前美日争霸,20年后美中称雄,中日的此消彼长显而易见。只不过从产业看,日本集中于创新优势产业,如通信、汽车等,中国则集中于金融、能源、房地产,恰恰体现中日货币放水(用债务刺激经济)的流向,相较于日本的债务附着的资产是技术产能,中国的债务附着是土地产能。


但经济实力的比拼,从来不靠GDP,而是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掌控力。中兴事件已暴露中国软肋。可日本仅丰田一家就创造了历史盈利新高,等于2个腾讯或3个华为,又或是15个吉利,这也难怪克强总理想到国内上千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脸色凝重了。


日本失去的仅是GDP的数字和速度,却未失去产业实力和企业盈利。中国过去十年名义GDP增长近2倍(年均12.5%左右),2017年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也就比2008年高点增长60%左右。可日本企业在过去十年名义GDP增长仅为2%-2.5%左右的基础上,截至2018年3月财年东证指数Topix的每股盈利比2008年高点增长约50%,比1989年大泡沫顶部更是增长了1倍多。


而这不单是日本的危机意识让企业保有充分现金流才能屡次熬过难关,更是技术立国的国策让日本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日本的研发投入占比全球20%,77%来自企业,专利授权率高达80%,核心科技专利占比全球八成以上,集中于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等高科技行业,并领跑机器人、新材料、资源再利用等领域,国家创新质量仅次于美英,2015年位居全球第三。


05

日本的软实力

不止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实力,在社会整体素质和人民幸福等软实力上,日本依然远远走在中国前面。


尽管日本步入老龄化,能源自给率不到20%,粮食自给率只有28%,但日本社会的发达与井然有序、民众的有礼友善、生活的安详和谐,丝毫没让人感觉到“衰落”。


要知道,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但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10多倍。若算人均GDP,2017年中国大陆才接近8800美元,排名全球72位,日本却已高达38550美元,已基本生活富裕。


而且,相较于中国的区域不平衡和贫富悬殊,日本整体进入现代化,基尼系数只有0.285(中国超过0.4),城乡和区域基本均衡发展。不单人口密度再高,也不会出现交通拥堵,而且,节能减排做得最好,能源使用效率是中国的15倍之多。


日本更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人人都带塑料袋,家家自觉收集垃圾,以致街上干净得连垃圾桶都难寻。正因日本人有序、守规则,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但也出于日本人追求极致甚至过于偏执的性格,日本人对幸福要求之高反而与现实形成落差,以致日本自杀率节节攀升,幸福指数已降至全球54位。


但日本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期高居世界最佳生活品质排名首位,国民素质更是连续30多年排名世界第一,也足以让中国国民羡慕嫉妒恨了。


如此一深入比较,中日差距一目了然。非但中国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日本也未必真的“泥潭深陷”,反而是中国在快速崛起中问题百出,日本经济虽然“停滞”却整体平稳有序、人民生活富足、管理有条不紊,社会安定和谐。


这也难怪中国总理访日后出现“主动沉默的邻居——日本太可怕”的言论,并不排除日本实行“哀兵之策”的可能性。现实是中国低估了日本。


精彩推荐

揪心!中国制造业如何凤凰涅槃?

商业地产“老大哥”持续大甩卖,商业地产还有戏吗?

国企改革为什么难突破?

这句话框定了未来改革样貌,很多人却还没有注意到这句话有多重要|一周趋势看点

为什么改革看似后退?

拨开迷雾,进军缅甸

中美“交锋”、战略碰撞、全球之变

国家成了全球化的“绊脚石”?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