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来的优秀教师 | 日课
今日叙事
2006年4月,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倡导全民阅读。
正所谓“开卷有益”,阅读,是成本最低却收效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那么,教育人的阅读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读出来的优秀教师
文/闫学,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他用这种看似偏激的表达方式道出了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一个人若能学会阅读,就能获得生活的幸福,阅读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幸福的元素。
作为一个不能没有阅读的人,这些年我在阅读中活过很多次,经历过许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过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体会过的情感。在我看来,读书时间少,没有精力、没有条件去读书,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甚至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当你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当成一种像呼吸一样的自然的生命状态时,阅读就融入了你的生命,成为生命本身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生命外部的特别添加,不是割裂于生活本身的额外负担。
真正的问题是,亲爱的老师,你是否选择阅读,是否愿意过一种阅读的生活?
今天,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教师应该读书;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教师应该通过读书丰厚自己的底蕴;教师应该通过读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教育教学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其实,这些话语道出的都是一个观点——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我不敢自称“优秀教师”,但我就是这样做的。当我系统回顾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事情,所走过的路时,所有曾经的喜悦与失败,不外乎就是这样一个框架:
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
我的成长史就是课堂实践的磨练史;
我的成长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
我的成长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这些年的成长经历让我坚信,只有在这四个维度所构成的框架中,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才可以站立起来。其中,通过大量高品位的阅读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最关键、最根本的要素。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教学的智慧,可以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迸发新鲜的思路灵感,自然也谈不上有价值的教育反思和教育写作。总之,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只读教育书,够吗?
著名学者胡适一向主张,做学问不能只专注某一方面,学理科的热不妨读一读文史哲,学文科的人也不妨读一读自然科学,总之要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胸襟扩大”“见解高明”,才能有“大成功”。由此,我想到教师的读书问题。教师也是做学问的人——做教育教学的学问,那么读书理当成为做学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
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一般读者选择阅读书目可以完全凭兴趣,但教师的阅读应有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上,真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教师和学者,无不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正是完善的知识结构开阔了他们的思维与视野。
有人认为,教师读书就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作为教师来说,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致使教育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绝缘的学问”: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思维方法上,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试问这样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又何谈专业底气?因此,不论我们原有的知识背景如何,完善知识结构都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读书方向。
给教师的4个读书建议
爱读书的教师也许很多,但能上升到知性阅读的教师却有限,这似乎是教育人阅读最难迈过的一道坎儿。那么,该怎样在阅读上实现质的提升呢?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
第一,把完善知识结构作为阅读的主要目标。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这三个板块缺一不可。说到底,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教师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
第二,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只有经典的书籍才值得花费时间去阅读。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要筛选出真正的经典并非难事,如果没有时间和能力从近年出版的新书中作出判断,就去选择那些已经被公认的经典书籍吧。
第三,坚持有坡度的阅读。所谓有坡度的阅读,是指书目的选择必须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犹如爬坡,尤其是对大多数经典书籍而言。由于经典作品的丰富性、跨越性、创作性与可读性,也由于每一名教师知识背景的局限性,阅读时不费相当大的力气就不能到达顶峰,甚至费了大力气也不一定能达到,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阅读一本书,读懂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只有这种有坡度的阅读才能对教师的成长真正有用。
第四,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知道学生在读什么,就能比较容易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比较容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读书的教师生涯,只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要避免这种痛苦和虚空,只有让自己更坚决、更深入地沉入阅读之中。亲爱的老师,愿您和我一样,选择这种阅读的生活。请相信,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逐渐地超越自身,在精神上逐渐地从日常生活中突围出来,从而不断地走向开阔和无限。
“教育日课”
征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下列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
作者 | 闫学
责编 | 赵方
“新校长传媒”广告合作请联系 023-67450968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日课”相关内容
/ 蒲公英大学2017年课程 /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