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绛之美,是一部润物无声的教育剧 | 日课

2017-05-25 黄春霞 新校长传媒

今日叙事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病逝,享年105岁。钱钟书称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一份赞扬,足以表明杨绛的骨子里透着一种美,这种美来自气质的从容,心智的坚韧,灵魂的豁达……经历过风月洗礼,更像一部教育默剧。




被风月洗练出来的杨绛之美,

当学之育之

文 / 黄春霞(蒲公英教育智库研究员)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蓝德的诗,而这短短的几行字,也终究成了自己的写照。从原来的“我们仨”到后来的“走散了”,到现在,先生“回家”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呢,不管时光怎样宽容,生命之火,总会在某一天熄灭,而那个时候,我们都要学会离开。


杨绛


杨绛的人生,经历无数起起落落,依然平静、淡然、从容、优雅,这种对岁月风霜的大气回应,让人禁不住从心底生出敬意。你无法否认,那种直达心灵的美,温柔绵长而又强劲有力。


如果只看杨绛年轻时候的照片,小小的眼睛,高挑拱形的眉毛,大概你不会承认,她是一个才貌佳人。而你再看,晚年的她,浑身高雅气质,眉眼间尽显大家风范,全然就是一个美到骨子里的女子,遗世独立,风轻云淡。


年轻时和暮年时的杨绛


所以,用先生的话来说,书读多了人的相貌自然会变。美,是可以重塑的。而这种经过洗练的美,正如一部润物无声的教育戏剧静默绽放。



杨绛之美,美在诗书浸染,一身底蕴

文化,是教育的打底色

润物无声是最好的身教


杨绛出生于江南名城无锡,其家族在当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曾祖父和祖父的身份无外乎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父亲名叫杨荫杭,先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而母亲唐须荌同样是一位贤惠文静的知识女性,曾在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学务本女中读书。


这样一个书香世家,自然而然给杨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更重要的一点,杨绛的父母亲就像老朋友,相敬如宾,几乎不吵架,为整个家庭营造了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氛围。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


父亲杨荫杭的教育理念来自孔夫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有时他教杨绛辨平仄声,却也不强求她学他的那一套。某晚,踱步经过杨绛窗前,敲窗考她某字什么声,杨绛答对了,他开心笑笑;答错了,他也开心笑笑。大概正是杨荫杭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培养了杨绛广泛的兴趣和深厚的素养。


杨绛从小喜欢文学,如果她表示对什么书感兴趣,父亲就把那本书放在她桌上,如果她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会不见了,这就等于谴责。父亲为她买的书多半是词章小说,这些都是杨绛的最爱。


不论是小时候就读的启明、振华,还是长大后就读的清华、牛津,杨绛读的都是好学校。一方面,这要得益于杨绛的父母,在他们看来,如果有钱就应该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而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杨绛的文学修养,嗜书如命,造就了她的灵敏才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良好的家教,为杨绛提供了最好的启蒙学校。


1927年苏州老宅内的一张全家福,后排左二是杨绛


据杨绛先生回忆,其父出口成章、掷地有声,令她深感钦佩,于是向父亲讨要秘诀,父亲回答:“哪有什么秘诀,不过多读书,读好书罢了”。而母亲虽操劳家务,但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之类,读得津津有味。于是先生学着父母的样,找来家里的藏书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后来先生对钱媛的教育,也如出一撤,从不训示,而是尽量树立榜样。钱媛见自己的父母都嗜书,也跟着学,照模照样找书来读,渐渐入道。


这便是言传不如身教。


先生说,她不懂现代教育,但她本身就是一首教育诗,美得芳华。



杨绛之美,美在忠于自我,精神不歇

教育,旨在发掘人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目标不止步,精神追求才不会枯竭


先生曾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这其中,道出了我们教育的实质:发掘人的内在驱动力。


这里,先生的一件轶事很值得我们品茗:


杨绛年近七旬时,请钱钟书当自己的书法教员,钱钟书欣然应承,但提出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每天交作业,由他评分,认真改正。钱钟书审批杨绛写的大字,一丝不苟或圈或打杠。高莽(我国资深翻译家,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等)说,他见过杨绛的大楷“作业”,对钱钟书的批示很重视。


杨绛写毛笔字


除此,杨绛还让邻居教她大雁功,再教给钱钟书,两人一起做大雁功健身。足见学习,什么时候都不迟,关键在于自发与主动。


杨绛一生笔耕不辍,年过九旬仍然投身文学翻译,哪怕一百岁了,还坚持每天看书、写作、练字,然后拿出一大部分时间整理钱钟书的书稿和手稿,还希望完成《洗澡》的续集,还做《红楼梦》的相关研究。对于一个百岁老人来说,没有一份强烈的内在驱动力,这些事情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也是杨绛的精神追求一直没有止步的原因。


杨绛一直笔耕不辍


世间不会也不必有第二个杨绛,但这样的学习精神却值得每个人深思。



杨绛之美,美在甘于谦卑,乐于欣赏

灵魂对话,是教育的最高层次

报以欣赏之心,才能看见世界更多的美好


有人这样形容杨绛先生:她是丈夫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尽管自己有着巨大的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钟书的“灶下婢”。


是的,杨绛的才华有目共睹,包括翻译《堂吉诃德》、著《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等,一般人莫能比肩。可是在钱钟书面前,她却只说,钟书比我名气大,所以他要用大书架(俩老一人一个书架,杨绛的小一些)。


杨绛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尤其打动人。有一次一个记者采访她,她很谦虚地说,不要写她,不值得写。在一封回信中写道:“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值得你们作家写……我干脆劝你放弃这项工作,花点功夫多研究钱先生的学问吧。”


杨绛和钱钟书


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钱钟书的《围城》,大家都很熟悉,而那句最出名的台词: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实则出自杨绛之手。钱钟书对此的评价是:实获我心。可见灵魂相匹配,是多么幸运。


杨绛与钱钟书合影


自然,这样的能力也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育牵线搭桥。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找到同频率的灵魂对话,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本身就拥有有趣的灵魂。留有本真,对这个世界充满欣赏,那么,孩子的灵魂才会豁达。



杨绛之美,美在面对不幸,淡定从容

阻碍,是教育的反弹力

抗挫力是一个人成熟的基础


晚年的杨绛,姿态从容,风轻云淡,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她一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和起起落落。


大家都知道,短短两年的时间,爱女和丈夫相继离去,留下杨绛一个人孤苦伶仃,独自思念“我们仨”。这其中的凄苦,不足为外人道。尽管如此,杨绛坚强地料理后事,积极地面对往后的生活。


杨绛著《我们仨》


据说钱钟书离世后,舒展(《钱钟书研究》编委)的老伴前去探望,一进门看见杨绛孤身一人,还未开口就忍不住哭泣,随即放声大哭起来。杨绛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到沙发上说:“你比钱媛小四岁吧?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你不懂呀,如果我走在女儿和钟书前面,你想想,钱媛、钟书受得了吗?所以,这并不是坏事,你往深处想想,让痛苦的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本来是接受安慰的人,反倒静下心来去安抚来者。


这份气量,几人能级?


反观当下的大多数人,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承受力极弱,抗压力不足,自杀的、堕落的、逃避的……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杨绛一家三口合影


如此,我们的教学课程,是否可以设置一些关卡,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提前模拟社会型生活,让孩子适应充满打击和阻碍的社会状态。抗挫力是成熟的基础,也是立足社会的重要素养。 



杨绛之美,美在与世无争,超然脱俗

评价,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

学校不应该成为名利场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与世无争的人。


在一个访谈中,杨绛多次强调自己“甘当一个零”,她说:“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也绝不还手……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的辩证的统一。”


在杨绛看来,多费唇舌与人计较,不如当一个‘零’,获得内心的自由。


晚年的杨绛大气优雅


对成功的定义,杨绛在《我们的钱媛》中以《尖兵钱媛》作为代序,说钱媛:“她既然只求当个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人人都争做大将军,但钱媛只求做尖兵,这是杨绛的教育下,女儿的志愿。而作为父母,杨绛并不觉得女儿的志向有何不妥,反倒认为其“有志竟成。”


所以,孩子的成功,千万不要以成人的名利心去衡量,而应以孩子自身的追求为标准。


“所谓成功”的评判标准,很自然地会将教育引入一个“唯利是图”的方向,实是可悲。当学校不再受名利场的侵扰,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纯粹,孩子的追求也会更多元。


“教育日课”

 征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来源 | 参考《杨绛传》《我们仨》

责编 | 张磊

“新校长传媒”广告合作请联系 023-67450968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日课”相关内容

创建学校气象 家庭实验室 今天谈谈数学

教育更要打假 计划生育这一代 | 历史相对论

今天的德育 挑战式学习 | 最美女先生

养育参考书 如果教育是诗 惊蛰:自然教育

天才少年的前世今生 | 最可爱的人 | 语言学习意义



/ 蒲公英大学2017年课程 /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 核心素养盒子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