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需要国际教育?| 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周成刚在路上 Author 周成刚

 


2020年至今,发生了太多令人吃惊的消息:美、欧疫情肆虐;美国一起种族歧视事件引发暴乱,越来越多国家也开始反歧视游行;美国总统特朗普限制部分中国留学生签证……
面对这些消息,很多人担心:出国留学还有意义吗?关于这点,近年来将更多目光投向世界、投向国际教育的中国家庭尤为焦虑。
前几天,新东方CEO周成刚作了一场以“每一个孩子的国际教育”为主题的线上讲座,也许能给一些家庭带来教育启示。

百年留学,从封闭走向世界
回顾中国历史上的留学发展过程,从1847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位留学生容闳,到民国时期的留学生、解放初期的留学生、改革开放后有更多留学生走向世界。他们都是通过“走出去”,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再将这种“所见所得”带回了中国。可以说,百年留学,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他们,他们的经历也影响了中国。
2009~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的学生每年都在呈现增长的趋势,中国人依然怀揣着走向世界的渴望。我本人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一位留学生,赴澳洲读书。到今天中国每年大概近70万同学出国留学。留学已经成为我们走向世界、探索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只有走出去,我们才知道差距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才知道如何去进一步的奋斗。回过头再来看,我们今天取得的很多成就,都和改革开放以及与世界的交流分不开的,其中的国际教育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多同学会问,不出国是不是就不能接受国际教育了?在国内上国际学校,也是走向国际教育、接触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便你不上国际学校,而是去了解和接触西方或者说发达、先进的一些教育理念背后的实践,也是一种接近国际教育的方式。
所谓国际教育,不在于你的身体在国内还是国外,而更在于你所学的内容、方法,你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实践。

7年探访,世界名校的教育启示
2013~2019的七年时间里,我带着新东方的团队,每年1-2次走访穿越世界各国,行程20万公里,走访了2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世界名校,采访了教授、招生官以及中国的留学生,进行了超过500次的访谈。
背后的原因在于,我想弄明白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教育为什么如此吸引中国家庭?国际教育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去学会并掌握它,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
七年间,我们拍摄了很多影像和照片,我也写了书、文章,做了很多场讲座,想传递的主要是一个概念:我们为什么选择国际教育?
1.主要留学目的国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最先进的国际教育目前主要被分为几个流派:第一,北美,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第二,英国,老牌教育大国;第三,大洋州,澳大利亚、新西兰这类后起之秀;第四,欧洲大陆本土的传统教育强国;第五,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主的亚洲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作为一块新大陆,特别注重于比如人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英国是一个传统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会比较注重精英教学;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他们的教育更多地为自己服务,同时吸收了英国传统的教育精华,又吸收了美国勇敢的新思想;欧洲大部分国家,更注重于普惠民众的教育,也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把接受好的教育变成了每个人的权利,而不是投资;再回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日本的“稳”,立足东方但能够完美结合东西方特色进行变革;韩国的“潮”,无比的新颖,流行文化吸引、影响着一代代的年轻人;新加坡的“新”,永远在求新求变,人是新加坡教育最重要的核心,基于此,这个小国才能在很多领域立足亚洲。
这些主要留学目的国在管理经验、思想、价值观、社会体系制度等方面,都走在我们前面,所以我们才会去留学,这就是国际教育有吸引力的地方。


2.留学是中国人传统教育观念的延伸和新的诠释
过去我们可以在村子里面上私塾,后来我们可以去统考,如今我们可以有高考。我们有了机会从家乡走到县城省城,走到北京上海,甚至现在走向世界各国。它是一个传统教育观念的延伸,用教育来改变我们自己,用教育来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只不过留学是到了一个不同的文化、语言、社会以及价值观的地方去学习,是离开了祖国去学习,某种意义上挑战会更大。所以,留学不等于幸福,不等于金钱,不等于财富,也不等于成功。只是学习的地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这场学习对孩子们更具有挑战性。
3.留学人才符合全球化竞争下的人才市场需求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以2020年的这次疫情为例,全世界是连在一起的。比如今天美国波音公司要造一架飞机,他的零部件来自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彼此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出国留学或者带有国际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孩子,往往是一种跨界人才。他们懂中文,也懂外文,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也了解外国的理念和思想,他们在中国生活过,也在国外学习过。这种跨语言、跨文化、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世界舞台上最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竞争胜出的概率。
今天,我们的孩子既要去理解世界的游戏规则,又要去和全世界同台竞技。有这样一个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选择的范围会更广更大,同时跨界的能力会更强,机会也会更多。
4.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证明了我们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多少成就,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别的国家在发生,我们在借鉴、学习和模仿。我们现在要走向更远的太空,我们的高铁越造越好,我们的互联网,无论是京东、百度或者阿里巴巴,都是在前人的经验上,不断地进取发展,才有了今天。
我们已经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去拥抱全世界,才可以让自己的眼界开阔,成长和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是这样,作为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用国际教育来武装我们,因为教育是改变一个国家的最根本的力量和动力。

我们距离先进的国际教育有多远?
走访了世界这么多国家,中国和世界先进教育和实践差距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1.通识教育和全球视野
在先进的发达国家或者先进的教育里面,特别在意的是通识教育和全球视野。全球视野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全世界的范围里面,站得高看得远;通识教育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但都是这其中最基础的内容。也就是你未来想有专业发展,都应该理解的基本框架性知识。有了它,你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专业人才。
所以美国很多名校在大学一二年级全部进行通识教育,等你意识到自己的喜好,最后三四年级才进入专业学习。用一句话来说,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专业教育是育才,最后两者结合,才会成为真正的人才。
2.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近几年在国内也越来越开始流行,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否出国,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这种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大力发展,但还是有很多技术掌握不到核心。没有创新,我们可以低成本地模仿借鉴,但永远只能跟随,而想要超越的话,就一定要有这种创新思维,要拿出自己的领先的东西。
什么是创新思维?比如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达到一个目的,你能够想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就叫做创新。什么叫批判性思维?就是在所有创新的方法里,你能够找出最好的路径。两者连在一起,这是无比重要的。
但两者是跟孩子的童真联系在一起的,是跟孩子对世界的疑问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方式要发生改变,要鼓励孩子更多地提问,更长时间的去维持孩子的天真,让他对世界发出无数的疑问,他才可能最终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国内有一些学校存在单向式、被动式、填鸭式、画重点式、死记硬背式的教育,在国外先进的国家里面几乎已经没有,全世界都在进行教育改革。我们如果还在从众跟风,永远走不到别人的前面。所以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非常的重要。
3.因材施教和情景式教学
国外很多先进的教育都比较在意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学。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如果让所有的孩子用一种的数理化的考试来决定终身,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是有偏差的。
有些孩子情商高,有些孩子智商高,有些孩子动手能力强,有些孩子毕业以后如虎添翼,这是一个事实。现在比较先进的教学都是因材施教,希望让孩子找到能够一辈子去从事的理想,更明白未来想干什么,这样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我在芬兰走访的时候老师讲到,我们不可能所有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永远只有一部分人上,因为我们从事不同的劳动,社会才是多姿多彩的。因材施教会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满足,快乐和幸福。
2018年, PISA考试中国同学取得了最高分。但是在考试调查中发现,虽然考了最高分,但是中国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高于别人两三倍。调查里面问到你对学校的归属感怎么样?中国同学是排在后面的,对于学校没有归属感,不喜欢去学校,害怕去学校。问到你有没有一种成长的心态,中国孩子的评分又是靠后的,因为大家觉得我没有办法只能学习。最终归结到一点,孩子们不开心,这就是结果。所以因材施教是多么的重要。
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已经不是知识。世界发达国家的教学,都已经开始用一种情景式教学法。他们采用讨论式、开放式的方法,老师不会告诉你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大家都可以来讨论,提出你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单方面的知识,解决不了复杂的实践问题。


4.追求幸福感和可持续发展
这点我要强调一下,追求一种幸福感,追求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一种独立的人格。我们有太多的孩子一辈子在读书,读完了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就可以了,没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背后带有太多的实用主义思想,所以持续的发展就没有力量。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让孩子在他追求、擅长、喜欢、能够掌控的领域持续发展,他们的后劲就会特别足。否则的话就会停留在一份高薪的工作上,这是不可能有好的发展的。
芬兰的教育改革被全世界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我曾经走访了芬兰的罗素中学。罗素高中在1987年就开始了改革,是芬兰中小学的典范。在高中时代就取消了年级制,采用了模块式的学习。这些模块不是靠一门学科,而是多门学科共同来解释和解决一个问题。罗素中学敢为人先,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澳大利亚获得了14次诺贝尔奖,其中7次是医学奖。为什么会有这么优秀的表现?2019年在澳大利亚走访的时候,我采访了两位教授。左侧是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的教授,他也成为了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他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者,这个发现对胃炎、胃溃疡、胃癌都有重大的关系。右边是宫颈癌疫苗的发明者,这项发明令全世界无数的女性受益。这两名教授都给我一种感受,他们身处一种奔跑的、追赶的、开放的教学体系下。
20世纪日本政府曾经制定了一个计划,要在21世纪前50年拿下30块诺贝尔奖牌,到2019年,日本已经获得了19枚诺贝尔奖。在日本京都大学采访的时候,那种教育的沉静、安静、稳健让我印象深刻。全世界闻名的学生宿舍吉田寮,环境那么脏乱差,却走出了很多不起的人才。他们不张扬,很低调、谦卑,也很踏实,但是拥有无比自由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去真正培育的东西。
在新加坡,我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陈永才教授,他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他说新加坡的教育,永远就是求新求变,永远不会停止自己改革的脚步。他们最近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是免费提供这样的服务,因为他们认为现在很多的知识技能5年就要更新一次,所以孩子现在要培养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学习力的提高,而不是几次考试的分数。正是因为有了全民意识和学习能力,新加坡这么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小国家,能够在亚洲和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永远是与时俱进。
到了今天,“你所学的知识可以用一辈子”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包括我和俞敏洪老师,作为新东方的管理者,每天也都在学习,因为不学习随时有可能被淘汰。学习力成为了一个无比重要的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留学、游学、进修、旅行,作为家长,都最好让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在发生着什么。孩子才会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世界跑在什么地方。要追赶世界,应该从什么样的路去走。我们要不断地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
新东方曾经送出去一位学生,叫莫天池,他出生的时候因为医疗事故罹患脑瘫,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托福接近满分,拿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读计算机博士全奖offer。他说,这个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一看,看看世界最前沿都在发生什么。出国后,学校每天派专车送他上课下课,每天有同学帮他做笔记,到目前为止他的每一门成绩都是A。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所以我想说,世界名校也好,国际教育的核心也好,它是要让你有一种世界观,有一种世界公民意识,有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济世情怀,而不是一份高薪的工作。



今天面对如此激烈竞争的一个社会,作为家长怎样保持一颗淡定或者从容的一颗心,帮孩子一步步往前走,家庭教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我们的孩子未来在中国接受教育还是在国外接受教育,留学也好,高考也好,都应该具备一种国际的眼光,最终和世界的年轻人同台,和世界去接轨。我最后要跟大家分享一句话。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有温暖的,是能够影响人、改变人的,培养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让我们成为思想自由、视野高远、人格独立和身心健康的人。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美好的人,美好的人才能构成美好的社会,我们才能过上真正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教育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终极目标。”


作者 | 周成刚

来源 周成刚在路上(ID:zhouchenggang0311)

责编 | 三石

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 学校能否教会孩子应对“没有中国问题,只有国际问题”的新世界? 

• 成绩和素养如何兼具?一所“深度学习”世界级示范校的11个细节

• 跟日本相比,这项教育我们落后了13年!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搜索产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