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教育难题的区域解决方案:科创赋能、场景智慧、减负提质、老城突围、教育新评价……
▲ 年会进行中,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报名线上直播
2020年11月13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迎来了云上区域论坛,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南京、深圳、西安等16 个全国范围的代表区域(教育集团)精彩纷呈,亮点突出。
本次区域论坛,全天在线观看人数达到35万人次,参会者在线观摩了16个分论坛从“教育治理、课程改革、智慧教育、科创文化、传统现代、国际理解、综合评价、‘学区共同体+’”等不同维度阐释的真实改革实践图景,以及价值重构的心路历程。
多元探索,让减负提质真实发生
学生减负提质,学校走向哪里?
宁波市鄞州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怎么破解?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提出减负提质需要从作业布置、课堂教学、师资优化三方面入手,同时,各方面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校长李优治倡导大家来一场减负提质的“作业改革”:德育导师制有力协调作业总量;多样绿色作业精准提高作业质量;一周检查,让学生练一练更扎实;综合评价创新作业考核。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校长陆琦提出“问诊式个别化辅导”方法,基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需求,挖掘和整合各类资源,进行针对性诊断和现场辅导,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个别辅导策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此外,来自鄞州中学、蓝青中学、鄞州第二实验小学、华泰小学教育集团的校长们从教研改革、辅导方式创新、作业瘦身策略等维度呈现了他们就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提质目标取得的重要经验。
更多详情请看:
20年课改之路,这个区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金水学校群
郑州市金水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郑州金水区的教育也趁着改革的春风迈上新的台阶。
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燕丽介绍了20年来金水区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助力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共生共长。
区域课程建设的金水路径也是金水区各学校办学品质提升之路。随后,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教务处主任田燕、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彭晨以课堂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介绍了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之路,助力学校内涵提升。
课改必须回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推动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郑州市金水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陈红霞、河南省小学数学学科中原名师宋君分享了以“阅读”为抓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探索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引领区域学科教学的发展。
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副校长李楠、郑州市金水区优胜路小学副校长杨宏蕾从研学课程和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角度探索课程育人路径,阐述以特色课程为驱动的育人途径。
最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教导处主任王黎超、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副校长宋绍华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教师教学改进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驱动学生学习生态重构,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用科技赋能教育
教育创新南山科创生态
深圳市南山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论坛上,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回顾了南山区域教育的发展进程,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用科技赋能教育。为此,南山区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普基地资源,成立少年创新院,常态化开展各类创新活动,通过创新教育全覆盖,构建南山科创教育生态。
深中南山创新学校执行校长韩晓宏分享了创新学校未来学习中心开放课堂、器材、图书馆等教学方式,指出学校通过创设浸润式科创情境、创新学习模式,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搭建创新平台,保证“可创” 落实“课创” 走向“科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校长宋如郊解读了“科学+”的理念内涵和办学定位,分享了“科学+”系列校本课程。强调通过重视隐性课程,以革新教师培养方式,成立“科学+”教育联盟,打造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共同体模式。
深圳市南山实验集团前海港湾学校校长罗朝宣阐述了港湾学校科技教育生态重构的探索历程,分享了他们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变革学习方式、评价体系和学习空间,创新学习新社群,让一切成为学习资源。
更多详情请看:
一个老城区在机制、制度、课程上的创新突围
生根传统的现代学校之路
西安市新城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新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萌从宏观层面介绍了新城区的规划战略,通过构建“为学校赋权增能、让教师流动聘任、对学生贯通培养”三大平台,推行“集团化办学、教师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绩效增量考核发放”四项改革等方式推进区域的现代化变革。
具体在学校层面,后宰门小学作为近百年的历史名校,承担着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作用,他们通过教育教学视导、薪酬体系改革、大后勤统一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逐渐打造出一套可供移植的集团化办学范式。
西安市89中学教育集团作为一所“管办评”分离的试点学校,校长吕高愿,详细介绍了89中是如何摆脱固有机制、固有传统的“沉珂”,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公办中学的现代化治理之路的。他们建立了“四大中心”、“两大学部”,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对全体教职工实施“月考核”……形成了民主决策、自主管理、人本激励、自我约束等机制制度。
新知教育集团则讲述了学校如何抓住“教科研+课程创新”的方式,实现学校的现代发展,他们推行用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经典古诗文,他们将传统文化根植入数学学科……
从国际教育本土化实践
到本土教育经验国际化诠释
国际理解教育的闵行经验
上海市闵行区
闵行区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有哪些典型经验?他们分别从区域路径策略、国际教育圈案例、学校实施举措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乔慧芳介绍,闵行区教育局确立并实施了“一体两翼”路径与策略,即以培养学生国际通识素养、国际理解和竞争力为“一体”;以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和本土教育国际化为“双翼”。
在闵行区华漕镇,他们采用政府牵头、学校引领、科研深化的方式,以中外教师伙伴合作作为推动国际合作的引擎,实现教师浸润、校长对话、教研融合;利用课程和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聚通公共空间育人功能,打造国际教育生态区。
在学校层面,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设计,形成了文化-校训-课程三级育人价值,融入了自然四季设计主题活动、开展专题教育、关注学科渗透。而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则基于文创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较高文创素养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现代高中生,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国际有交流的优质文创特色高中,让“闵行教育”下的多元文化在“一带一路”上绽放精彩。
新区新政:
用人新机制、“管办评”新体制、治理新模式
新区新政,探索区域教育治理新模式
哈尔滨新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松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媛,从改革赋能,新区新政用人新机制;激发活力,新区新政“管办评”新体制;规划引领,新区新政治理新模式三个方面,阐述新区拆除制约教育发展屏障,实施机制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回答了“新政是什么?”
四位新政参与者,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案例,先后分享了“双引擎”项目实践与探索,以及“三大改革”如何发挥激励作用,诠释了“新政怎么推?”
本次论坛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所学校发展研究室主任方铭琳主持。在深度对话环节,新区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领导、民办学校校长与北京、上海教育专家们以远程在线方式一起“问道拓路”,就新区新政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多法人联盟制背景下,如何提升学区、集群治理效能”“区域不同、校型多样,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放权于学区、于学校,如何确保权力有效、规范运行”展开了深度交流。
更多详情请看:
一场历经15年的新教育实验
海门县域教育生态的蜕变——价值与系统的力量
南通市海门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区域论坛,海门区以“海门县域教育生态的蜕变——价值与系统的力量”为主题,介绍了新教育实验如何在海门系统推进。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教育体育局许新海局长介绍,海门新教育实验落地实施三阶段,系统展示海门区域教育生态的蜕变:系统构建机制,实验学段的全面覆盖,行动项目的整体推进等。
海门新教育主要围绕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推进每月一事、构筑理想课堂、探索共同体建设、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课程建设、文化阅读等,引发海门县域教育生态发生深刻蜕变。
新教育如何在学校落地实施?南通市海门区机关幼儿园王丽园长、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吴建英校长、南通市海门区正余初级中学李晋校长分别从研发卓越课程、营造书香校园等角度,分享了海门区代表性学校共建卓越的美丽学校,共筑完整的美好生活,共创幸福的美妙人生。
以五个活“悦”为中心,重构课堂生态
一个区域的磨课行动,教师在怎么变?
青岛市市南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本次区域论坛中,青岛市市南区以“一个区域的磨课行动,教师在怎么变?”为主题,分享了该区域以磨课为契机,重建课堂生态,打造有温度、有厚度的“悦动课堂”的有效做法。
区域层面: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卫介绍,市南区各学校和幼儿园勠力同心,深耕慧植,探索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链条式逻辑发展路径:“课程深度建构——悦动课堂实施——教法模式提炼——学生主动学习——核心素养提升”获得了社会各界赞誉。
学校层面:各学校在探索“悦动课堂”中独辟蹊径:香港路小学借助策略优化、评价助力、作业改革“三个支架”撬动课堂;大学路小学以项目式教研点亮“磨课”行动;青岛五十九中学以“六化”策略盘活传统的校本教研;琴岛学校探索以智能化支持,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课堂生态的蜕变。
场景革命:教育的新逻辑起点
构建以人为本的内容生态价值模型
南京市教育局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陈平馆长、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宋涛科长分别做了《场景革命·教育的新逻辑起点》、《技术赋能教育 智慧开启未来》、《综合实践活动沉浸式学习空间的装备规则探索》的精彩分享。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的校长分别阐述了如何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的发展,即通过个性化学习设计重构儿童学习样态,通过个性生长的学校数据库架构为儿童生长提供智慧的保障与支持,通过开发一系列学习思维的工具来推动儿童的深度学习,通过数字音乐创编让儿童体验美创造美。
更多详情请看:
构建以人为本的内容生态价值模型——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区域论坛在南京举行
http://www.jsnje.cn/others/News/Index/1a5a2f17-1880-4068-9336-1eec7be1ba9f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五个突破点
教育治理现代化,光谷行动与学校体感
武汉东湖高新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光谷区域五位校长则分别从机制变革、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程、教育国际化、积极连接五个方面介绍了光谷学校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做法和思考。
光谷第一小学校长王萍介绍了学校从“质疑”到“信赖”、部门从“职能单一”到“赋能增效”、教师从“三尺讲台”到“学校当家人”三次变革所带来的变化。光谷实验中学副校长谭小娟介绍学校通过“帮教育”理念文化浸染、职业规划导航、课程学习提升、名师同伴互助、自主研修驱动等方面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的做法及成效。
光谷第十小学校长王凌介绍了从校园生活、战疫生活、节气生活三方面架构尊重生命时序的课程,既尊重学生的童年价值,要引导教师“回归童年”。
光谷(国际)外国语学校校长徐涛认为将中国的教育理念和中国的课程国际化,是当下国际化学校重要的核心任务之一。光谷第十六小学校长刘考申认为在鼓励创新、开放包容的光谷,连接儿童,连接社区,连接未来,办响应儿童需要的未来学校,可以让每个人创造更多可能。
更多详情请看:
“共同体”“集团化”“联盟制”的
集群化发展之路
“学区共同体+”的鼓楼模式
福州市鼓楼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发春回顾了鼓楼区从“制度”“资源”“督导”三大保障推动学区共同体、集团化发展的历程,同时展望了未来“共同体”“集团化”“联盟制”协同,形成鼓楼特色的“共同体+”集群化发展之路。
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叶育新指出,教研员要转变角色,做好课堂学习的观察者、教学质量的评价者、课堂教学的示范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题研究的引领者、研训活动的指导者、教研活动的策划者、教育决策的参与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为助力集群化办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福州市茶园山学区分享了《融合型优质均衡学区共同体发展模式》,他们提出了弱化边界,强化跨界,有效并界的发展策略,探索指向“一个目标”、汇聚“两项动力”、立足“三维举措”、彰显“四种特色”、突出“五大绩效”的办学模式;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林武、福州延安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小学部部长程响分别从横向和纵向集团化两个角度分享办学经验与思考。
更多详情请看:
区域、学校、学生:
教育评价改革的全维度洞察
基于“新人文教育”的综合评价改革
成都市青羊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考试中心主任张勇介绍了青羊区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中,从区域、学校、学生层面,从评价顶层设计、机制建设、内容充实、手段创新、结果运用等方面总结出了系列经验与成果。
成飞中学校长余泓分享了学校绩效考评机制,如何坚守红线,守住黄线,拓展绿线。泡桐树中学校长杨超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基于学科素养的评价路径等方面,谈了学校的评价改革实践。少城小学校长王琬介绍了青羊家长评价“三步曲”和青羊家长评价“三机制”。东城根街小学校长赖晗梅分享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改革创新。
青羊区教科院副院长叶剑就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归类信息,提供评价主体、探讨评价依据、建设评价平台,破解学生素质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信息量繁杂的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青羊区教科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邵开泽讲述了青羊实践三大评价应用机制:基于评价反馈优化教育管理——“靶向性”管理;基于评价反馈导向教学研究——“问题式”教研;基于评价反馈 改进教学方法——“差异化”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青羊论坛还邀请到了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周海涛院长,全面解读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最新文件。
更多详情请看: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
用“智慧”培养“智慧人”
杭州市萧山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让未来更美好,技术让教育更智慧。萧山教育以智能重构教学生态,将校园智慧教学平台、教室智慧平台、智能终端、校园智能云系统引进校园,推动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精准作业、定向微课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刷脸进校、智慧图书馆等,助力教育管理与后勤服务;科学馆、AI实验室等,营造全境育人环境,实现文化润泽。
目前,萧山教育正全面步入“智慧教育”新时代,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今年8月,萧山区入选全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萧山在“试验区”建设中,正全力打造智慧教育的“萧山模式”。
更多详情请看:
如何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首善之师?
教师成长破冰行动,这里的转型静悄悄
重庆市江北区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系统介绍了江北区教师培养的路径:
系统设计: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分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提升工程、校长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五大工程轮番上阵,真正实现了“全员培训”。
专项设计:“精准狠”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锁定区域关键人群,包括校长群体、教学领导人团队、德育领导人团队、特需群体等,关注差异化培训需求,实施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计划。
模式创新:战炼结合熔铸培训精髓。李大圣认为,教育培训行业,必须在听见“炮火”的地方,坚持混合式研修形态,教研员深入到课堂中,走到学生中。
江北区数学组团队展示了研修案例,讲述了让教师“勾魂夺魄”的研修如何发生?进修学院培训部主任谭蒂讲述了江北区如何锻造一流的研修团队。她认为,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研修队伍,必须成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个体,成为取法乎上的终身学习者,成为“易燃”型的研究群体,成为勇敢的身体力行者,成为幸福的教研人。
课程协同开发与教师协同成长
——集团化办学的两个关键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课程共享与教师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集团化办学不仅是各地政府解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在新时期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众多,各集团化的实施路径和效果也大相径庭。集团化办学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自北师大教育集团成立伊始,就着眼各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构建以育人理念为核心、课程体系为载体、评价体系为保障、治理体系为依托的学校课程发展与评价体系,明确集团、学校两个层级在课程发展上的责、权、利关系。逐渐形成集团主导研发、集团-学校协同研发和集团鼓励学校研发等不同的课程研发路径与一系列共享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集团如何发挥引领、服务、监督的职能?如何将顶层规划与扎根学校、标准化研发与个性化实施相结合?如何在集团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学校的自主性?如何通过协同的方法促进共同发展?
本次论坛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教研中心主任曲兰香、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校长徐岩涛、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督导主任陆晖、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科学主任芮莉、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副校长王善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课程研究员邵容与,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经验做了精彩分享。
向内反省、向外伸展,才能抵达生命的远方
教师: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
中国教育微创新理事会生命成长共同体
教师生命成长共同体特聘导师、资深领导力教练金伯扬从突破生命的局限、追求生命的超越、实践生命的教育三个方面对生命成长进行解读;歌尔教育集团总校长赵桂霞校长、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小学部中方校长伍丹履、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副校长刘彦挺、成都市天府第七中学副校长张珩基于立身行道、成全生命、场域共生、家校和合的教师生命成长四维体系进行了分享。
赵桂霞校长在总结中提出“向内反省,向外伸展”的关键概念。她指出,当我们要解决自身的成长问题,即跟自己的关系时,一定是先向内反省再向外突破的;而当我们要从学生、家长、同伴当中去找到自己生命成长点的时候,便可以走一个先向外突破,再向内成长的道路。生命就是一个内和外的关系,内在的突破能够实现外在的成长,而外在的突破也能够推动内在的成长。只有把内在和外在的成长结合、统一、和谐,才能抵达生命的远方。
学术主持:邱华国(苏州半书房发起人)
如何准确理解学校办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研标准?
刘充(宁波蓝青小学副校长)
一场高品质的教研,要举全校之力
潘香君(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科研部主任)
激活教师“研究态”,我们在做些什么?
李玉晓(青岛二中学生发展一处主任)
学校德育需要顶层设计,要点在于“因地制宜”
陶维军(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
如何为班主任工作构建支持系统?
刘英楠(哈尔滨继红小学副校长)
“协作共育”新机制,德育主任怎样穿针引线?
郭晓慧(潍坊东明教育集团东明校区小学部德育主任)
学术主持:王干(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
年级“小生态”与学校“大气象”
朱则光(青岛崂山金家岭学校执行校长,原北京十一学校初中年级主任)
级部管理协同术——年级长的一天
郑波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副校长)
一个矩阵的自我驱动
王倩茹(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年级长)
自主发展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陈河清(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学部校长、光华中学校长)
生涯教育:用力最多的学校在这样链接资源
王晓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
基于学生个体发展方向的治理体系创新
陈俊荣(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常务副校长)
来源 | 本文据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6个区域论坛内容整理,感谢各区域提供文字材料
整理 | 王小波、张清、刘锐
责编 | 三石• 教育如何从当前困境中直抵未来?我们为您跨界众筹了行动方案
• 何为学校?怎样育人?20位知名教育人的烧脑思考带来认知新挑战
• 好的教育,是孩子与父母一起学习——年会学生论坛、家长论坛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