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幸福,无关轰轰烈烈的壮举,有关时时刻刻的确幸
教育人生,也同样如此,总会有些许小小的幸福不经意间出现在身边,使得教育无比美好。一个教师只有会找到爱,会发现“小确幸”,才会拥有爱的能力,才会获得更多的“小确幸。”
教师的小确幸,是你的言行无意中影响了学生
教师的小确幸,是你的一言一行地无意间影响了学生,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和人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不久前,有位教师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一段话:
“13年前的一名学生,和她妈妈今天一起来学校看我,感谢我当年在她女儿叛逆的时候,点醒了她,所以现在学成回国,也立志从教。说实话,我早已不记得这个小姑娘,更不记得我做了什么能改变她人生的事。但他们的存在,确实是我们很多人,早出晚归,每天穿梭在办公室和教室的初衷。”
这段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深思教师的职业价值和意义。
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平淡单调的岁月间,我们不知道哪句话或者哪个举动会改变学生,我们只是在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确信教育的力量和价值,教育是改变和影响人的事业,是影响未来的事业。教师是一个非凡的人,他的手中掌握世界的未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世界,推动社会发展。
无独有偶,一次直播活动后,一名17年前毕业的学生,突然联系上了我,说:“郑老师,今天的直播活动看到你好意外啊,还记得我吗?”其实,就像刚才那位教师朋友,对于毕业数年,且相处甚短的学生,印象非常模糊,已无法想起她的容貌,更无法想起课堂上曾经发生什么,交流过什么。
她又加了一句:“2003年,无限快乐的一年英语课。”一瞬间,记忆之门打开,幸福感如同海水决堤漫溢,舒张在全身的经络骨骼。这种幸福不仅在于与学生建立了联系,还在于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并成为她的“校园记忆”乃至“人生记忆”。这种记忆弥足珍贵,使得我们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生活的确幸。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孟子讲到的“三乐”之一。然而,教师面对的更多的是普通学生,很多学生天资一般,甚至学习能力很弱;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学生,更多的也将是社会上平凡的一个人。教师的确幸和乐趣,更多是从日常课堂和普通学生中而来。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面向全体,但也会考虑教学梯度和分层教学,有时学生的表现会超出预期,这种幸福是蓦地和瞬时的——
当学生解答你认为有困难或者有挑战的题目时,当学生顿然领悟和灵感迸发时,当学生分享别出心裁、视角独特的观点时,当学生考出了超出他预期的成绩时,当学生主动承担任务接受挑战时,那时幸福就会在教师的内心油然而生。
有时,这个“意外”并不是真正的意外,是教师预设和预埋的,是教师的故意为之,展示学生的认知惯性或者误区。有一次,我在讲到英语“代替(replace)”的同义词组后,有的学生说出“take the place of ”,我故意问学生“还有吗?”,有学生说出了“instead of ”。我在三者之间划上等号之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他们真的相等吗?”
其实,英语中词义接近的,不一定是近义词,近义的前提必须是词性相同。许多学生通常只会理解单词的表面词义而缺乏对于词性的认识,会在词性不同但是意思接近的词汇划上等号。“instead of ”是介词词组,“replace”是动词,二者并不相等。
教学不仅要充分把握学科的本质,更要把握学生的认识误区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才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科本质和学生学情始终是我们教学的中心。
“教育学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现象家范梅南说。确实,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功”,而是“成长”,是有梦想,并为梦想去努力。
从根本上看,教学可以简化为两个简单且关键的问题:什么是值得理解和教学的?教师如何设计教学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这两个问题是教学的哲学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到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培养怎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1世纪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无限延伸,知识产生的速度,已远远超过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这对我们教什么和怎样教提出了更大挑战。教育绝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适应21世纪社会变革所需关键能力的培养。
知识是我们教学和认知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知识作为事实的存在,更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引导学生去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知识蕴藏的思想和价值。
再以英语教学为例。在阅读、作业和试题中,我们经常会读到一些短小精炼、体裁丰富的文章,许多文章主题鲜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元素,如爱国、传统、友爱、坚持、团结、无私、正直、梦想、坚守等主题。当我们与学生探讨交流和深入挖掘这些主题,而不再拘泥于标准答案或者技巧时,这就成了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激励。
正是这些对话、碰撞和激励,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内心世界和广阔世界,使得教育显得无比丰盈,使得课堂流淌着幸福。教师的幸福感正是在对话中悄然而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经师”,更是人生的“导师”。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学科都蕴藏着独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育人的功能。
教师的小确幸,还来自学生的问候和关爱。俞正强校长说:“教育里的幸福,如果要描述一下的话,就是你的学生,能够到你的身边来,你对你的学生具有吸引力。你能得到学生开心的笑,你能得到学生的很多问候,他们满意,那就是幸福。”
这些幸福是微小的,却是最纯真和具有生命力。班上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有时甚至学习习惯也不好,我甚至会批评他。可他总是会在放学后怯怯地从口袋里掏出零食,塞给我。很多时候我婉言拒绝,偶尔也欣然接受。但是无论如何,那种行为背后的信任、友爱带来的幸福感是满满的。
还有学生会在同学群里说:“老师这么晚还不休息,太辛苦了吧!”也有学生会在晚辅导后对我说“老师,早点回家吧。”还有学生在写难忘的日子、一节课或者类似的作文时,会把“教师的我”作为主人公、更有学生作业中写道“我想成为老师......”教师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总是在得到爱,爱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教师职业,无关乎轰轰烈烈的壮举,无关乎丰厚优越的待遇,却有时时刻刻的小幸福和小确幸。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教育人生最简单的快乐与幸福。
“优秀教师需要行动学习——《新校长》封面学校现场主题研学”活动,将于5月14日—15日在苏州盛泽实验小学进行,点击下图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