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学习,立体生长”,是学校进化的必然追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李斌的梦马界 Author 李斌
❖ 01
界,某个事物被框定的范围;
体,人事物所存在的形状。
“界”和“体”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基本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
因为有界,所以有体;
而“无界的追求”才产生“生命体”。
人是有生命的“体”,
承载着一切生命最本质的特征。
从植物,到动物,到人,
越是高级的生命体,
越是感知敏锐、想象丰富、行动敏捷;
所以,生命的进化本能,
源于和指向对稳固的“界”的突破。
人类的进化史,
从来都是一部打破疆界的拓展史:
物理疆域、技术文化、观念制度……
学校的进化,
前提同样是“重新定义学校边界”:
学科的边界、学习的边界、
资源工具的边界、素养能力的边界、
成长目标的边界……
❖ 02
学科的边界在如何被打破重组?
中外教育多以三重行为来演进——
连接:课堂教学实现多学科内容交互与同堂连接;
整合:几门学科整合成一个维度的整体学习;
融通:以物象、概念、主题、项目、场景等为支点,
展开学科融通学习。
在这样的趋势下,
今天以及未来的学科虽然仍有边界,
但已经走向“细胞膜”一样的交互式隔离。
交叉对流的地带,
新的学习情境、内容、方式正如火如荼。
学习的方式在如何步步升级?
这个过程,
就是课堂内外无界学习的进阶过程:
早期“听、诵、练”;
后来“听、诵、议、答、练”;
今天还要加上——
“玩、创、游、读、讲、演、写、画、展”。
学习者宽度与深度的明显增加,
生态关联与素养平衡也提上变革日程。
学习的资源在如何全域流动?
今天的教育人正致力于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真实问题为支点,
以机制流程与学习方式设计为纽带,
为学生提供更多样、更立体、
要素化的资源供给,
向城市、乡村、生活、自然、企业、社区
以及全部公共信息要资源……
❖ 03
什么是真正的未来学校?
无非就是在新的边界范围内,
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学习情境与学校生态。
就是去——
成为功能整全的生态助长系统;
成为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型组织”;
推动学生从“二维学习”,走向“三维学习”;
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学习关系;
实现学习资源的充分涌流;
实现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
像森林一样包容个性又相互依存,
为每一位师生赋能……
什么是校长真正的未来领导力?
简单来说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既要思想高度信念强度,
又要专业精进视野开阔,
还要审美高级表达精彩——
“鱼与熊掌与飞鸟兼得”。
❖ 04
必须追问的是,
作为有生命的“体”,
新一代学习者,
正在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学习?
是的,他们开始认识到,
学习要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到记忆、理解、反思、运用、迁移;
再到德智体美劳、
知识技能情感关系意义、
身心灵……
其次,他们越来越渴望,
以真实的挑战激活创造,
以创造推动可持续的学习;
他们需要从“知识中心的煤矿时代”,
走向“思维重心的脑矿时代”,
甚至“行为指向的心矿时代”。
其三,他们越来越理解,
学习的目的,
是“学成最好的自己”;
他们期待着每一场学习背后,
都有意义之光的照耀,
帮助自己成为价值自足,
大写站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