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超95%的学校IT服务中心,是怎么架构和运作的?丨头条
人少事多累成狗、人员流失、员工抱怨增多,技术升级、资金有限、服务质量满意保证,信息系统太多总是被动救火效率太低。校园网络安全天天抓,责任层层下达,到了中层这里如何处理......
面对这些困惑和问题,中层需要破局的智慧和勇气。
提起中层,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人以为学校发展规划对教学部门、教务部门、德育部门、技术部门、总务部门、后勤部门的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属性制定了明确规范以后,他们的工作就应该能够服务于全校师生、学校的核心业务和战略目标,但实际上很多部门却做不到。
原因是什么呢?源于我们的评价机制有问题,中层的评价取决于上层领导,这就导致中层的行动中心是学校领导,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领导满意,而不是让真正的用户满意,也不去做用户需求调查、满意度评价和使用反馈。
要避免这个现象,一方面学校要变革评价机制,实现评教评学和对中层的综合评价,一方面中层要认清一个残酷的事实:校长是会流动的,而部门则相对固定。一所学校的成绩,归根结底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投资校领导是风险投资,投资师生员工是长远投资。所以,为领导做事、满足学校战略目标的同时,中层一定要认真考虑一线教师、员工的真正诉求。唯有如此,一个中层部门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正确的服务意识,是一个中层部门的生命力。
中层三千烦恼丝,“缘愁”都一样
中层部门的问题,无非以下几点:
其一,人少事多、累成狗。尤其是一些可能被当作边缘部门的,人更少了。事情不少,责任很大,所以总是有忙不完的活。我们总是在畅谈“未来学校”,聊学校发展,首先要把老师们从这些繁琐中解放出来。
其二,很多情况下,对中层的评价是“不清楚”“不满意”。中层管理人员是“夹心层”“三明治”,通常很难受。
其三,职能过多、工作效率低。经常有老师说:“我的部门太多职能了,既做建设,又做运维,既做管理,又做教学。”
其四,系统太多,服务质量无法管控。新学校刚起步建设的时候好规划,但是发展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时候,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以前的应用系统也不知道是哪个部门建设的,负责人已经找不到了。
其五,被动救火,故障处理效率非常的低。比如事情发生了,领导电话打过来,才发现链条上的前一个人没有告知,自己很被动。
其六,人员流失。好不容易培养起一个员工,结果过了一两年去别的地方了。如何将员工的流动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立足问题,我们再去思考背后的根源,会发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对关联事件的影响考虑不周;教职员工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质量不关心;主管领导不清楚部门的实际工作效果,当然也不支持部门工作。
当有了清晰的问题,我们才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服务部门如何“破茧”?
确实,任何部门的成功,跟学校领导层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领导给到足够的自由度跟宽松度,让中层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是对中层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向下管理”和“向上管理”的智慧。
我刚开始当信息中心主任时,先从建设部门文化开始,就八个字:民主、合作、包容、创新。这是必要的,一个团队的发展,从文化浸润开始。一所学校要走得更远、更好,也是如此。
民主,是有关一个部门持续创新的基础,绝不独断专行。值得一提的是,民主氛围的基础并不是自由,而是清楚未来的愿景,部门的边界,为你决策负责。
合作,是任何事一定要由团队去做。我们把事务分为一个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具体的负责人,问及事情的进展,就找这一个人,但这件事是靠他背后的团队共同完成的。
创新就不多说了,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有包容创新的文化。做创新肯定会犯错,作为中层领导,要能允许下面的员工犯错;有的时候知道他是错的,但是代价并不是特别大,就可以让他去犯错,让他增长智慧,所谓“大智若愚”。
我去参观了深圳中学,发现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有关学生的所有事情——假条盖章、成绩单查询、饭卡充值、校园卡挂失等等,全部集中在一起解决,不再让学生甚至家长东奔西跑。这给了我很大感触,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可不可以把IT服务独立出来?
当时的信息中心是一个综合性部门,既有学科老师,又有信息化建设人员,既有建设职能,也有教学职能。我将这个部门的功能做了细分,将运维事务独立出来,成立了IT服务中心,剥离了服务职能。这不仅给部门减了负,更是让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提升质量。
其次,如果所有事情都在一个空间里解决,效率很低。独立的空间有助于实现人与空间,人与物的联系,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楼单独找了一个地方作为IT服务中心的大本营。最后,我们IT服务中心的办公室有8个工位,1个前台。
您可能要问了,一个部门这么多人,都从哪里来,薪酬怎么办?
首先,一个学校组建一个服务团队,多多少少有一些专项资金,但很多中层就想着拿这笔钱买硬件、买软件、做培训,却没有想过“买人”;其次,我们的 IT服务团队没有花多少钱,“买人”也是有讲究的。
在我们部门里,一共有8个驻场服务工程师,其中4个人是学校聘请的IT服务人员,每个人一年的预算也就10万元;其他4个人都是通过不同项目外包带进来的——比如,学校做教师培训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时,我就要求参与项目的人员里面包含1~2个做技术服务的,规定好他们驻场服务时长。这样一来,也不用重新走审批环节,解决了学校不方便单独购买驻场服务的难题。
接下来,为了把服务做得更好,我们制定了IT服务方针,包括4个方面:
● 内容要明细——面向全体师生公开承诺的服务目录科学、严谨、清晰
● 方法要规范——日常操作、应急处理等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指南执行
● 流程要标准——服务台、事件、请求、变更、知识、问题等管理流程固化
● 质量可控——用户满意度应该达到95%以上,核心业务可用性也要在95%以上
冷部门“C位出道”,讲究7个技巧
确定服务范围
发布服务目录
制定服务级别
建设服务流程
考核服务绩效
形成服务报告
提升服务质量
● 职能过多——通过服务外包、成立单独的IT服务中心解决;
● 系统太多,质量无法管控——通过SLA解决;
● 被动救火,故障处理效率低——通过专门的管理工具解决;
● 人员流失快——通过建立人员的知识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