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12期专访]上海仁济医院高国一: 进一步改善颅脑创伤预后是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 2019-07-02

神外前沿讯,6月23日,第八届北京协和医院MDT神经急重症高峰论坛暨2018中国神经急重症焦点问题学术论坛在京举行。详见报道[图文直播]发布两部共识  聚焦颅脑与循环  第八届北京协和医院MDT神经急重症高峰论坛举行


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高国一教授出席会议,并做两个主题演讲,分别是《从预言到预测: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脑积水的压力监测与分析》,会议期间,高国一教授接受了神外前沿的专访。


众所周知,颅脑创伤救治曾是很多大型神经外科中心赖以起家的科室,但是随着各地颅脑创伤救治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大型中心医院的颅脑创伤患者在神经外科患者占比有下降趋势。另外一方面,随着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大幅下降,基础医院神经外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颅脑外伤治疗比例也在下滑,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比例在逐渐上升。


据神外前沿了解,在此情况下,一些从事颅脑创伤工作的神外医生觉得职业前途暗淡,甚至开始放松对临床工作的质量追求,转而投向其他新兴的神外亚专业,在高国一教授看来,这种观念需要扭转。第一,颅脑创伤的高致残致死率在未来30年不会得到根本改变;第二,目前国内重型颅脑创伤的病人死亡率仍高达四分之一,救治水平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对话内容如下:

神外前沿:现在基层医院处理脑外伤,在技术上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呢?

高国一:基层医院有丰富的处理脑外伤特别是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经验。现在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这些外伤病人的精细化管理,以前可能病人量比较多,工作负担比较大,可能管理比较粗放,加上没有专门神经重症管理,比如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专门人员等等;第二,对基层医院和单位而言,管理脑外伤特别是重型脑外伤,需要做更多神经生理的监测,以此获得更多客观的证据来判断病情,调整治疗,甚至指导预后。


神外前沿:您最近谈监测的比较多,基础医院开展监测,其困惑在技术上还是在设备上?

高国一:困惑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念上,有些医院已经习惯于现有的工作模式了,不一定想积极去改变;另外当然和硬件条件有关系。


实际上,我们说的监测不是一定要做很“高大上”的多模态监测,简单地说,我们多去看看病人或者及时的复查CT等等,都是一种监测。


当然,现在我们讲得多的、实用性强的,如有创伤的颅压检测,能够提供更多的颅内病情变化信息,甚至我们将其当作红绿黄警报来决定治疗强度,或调整整个治疗措施。


监测不是一种模式,监测一定要根据各个单位具体情况和医生能够落地实施程度,来决定采用监测的项目或类型。


神外前沿:和基层医院相比,大中型中心医院的工作方向是什么呢?

高国一:大型医院或脑外创伤救治核心单位,我们工作是在脑外伤救治普遍性问题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如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研究所,我们联合国内多家兄弟单位开展了大量针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


这些临床研究,一方面希望能够掌握全国范围内颅脑创伤,特别是在院颅脑创伤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救治效果;第二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地探索能够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一些临床适宜技术和可以推广的措施,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亚低温治疗、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催醒治疗等等,总体上是希望让更多的颅脑外伤病人能够活过来,醒过来,好起来。


神外前沿: 这些技术中,您觉得哪个比较迫切或比较有效的呢?

高国一:在救治一个危重甚至急危重病人全程,或者治疗模式中,很难说哪一项措施是最关键的。它可能是综合性的,针对不同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可能是更合理,也更有效。


神外前沿:很多专家报告或包台湾地区来的教授都讲到,随着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降低,基层医院里高血压脑出血比例越来越多,创伤比例逐渐降低,这种情况下,颅脑创伤学科未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高国一:一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改变和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管理水平等是直接相关的。


脑外伤以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很沉重医疗负担和社会负担,那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现在脑外伤特别重型脑外伤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如在沿海地区和国外中等发达国家是相匹配的,但它并没有成为一个罕见病和少见病。


同时,虽然脑外伤发病率下降了,但是其救治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还存在很大差异。普遍来说,在中国每4个重型脑外伤病人当中有1个会死亡,有1个会成为植物人。这么高的预后不良比例,这是任何一个医生,任何一个医院,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应该被忽视的一个疾病。过分强调它的流行病学数据下降,是回避一个卫生工作者应该承担的本职责任。


神外前沿:仁济医院颅脑创伤的历史和特色是什么呢?

高国一:我们早期工作是长征医院朱诚教授带领下开展的,因为是部队医院,涉及很多野战外科处理的内容,当时颅脑创伤是主攻方向之一;江基尧教授把这方面工作进一步发扬壮大,不仅仅在国内积累了丰富的颅脑外伤临床救治经验,而且成功把中国的工作推介到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中国颅脑创伤工作良好形象,并建立了沟通渠道,也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在最近几年开展了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希望在中国颅脑创伤领域里,进一步体现特色,突出优势,扩大影响。


神外前沿:颅脑外伤和神经重症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高国一:颅脑外伤的病人构成了神经重症病人的大部分,除去颅脑外伤之外,神经重症还涉及到脑出血性疾病,如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甚至涉及到一些复杂颅内肿瘤术后管理等,有自身的理念、措施和治疗方案。但是这两个概念是互相重叠的,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矛盾的地方。


神外前沿:请您介绍下自己最近重点的科研方向。

高国一:我个人的科研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脑外伤急性阶段,即在颅内压监测,颅内压背后的生物信息分析方面,我们在做大数据收集和人工智能的病情预测等方面工作;另外一方面,正如刚才所讲,因为脑外伤有高的死亡率、高的致残率,很多病人是处于长期昏迷状态中,所以我们另外一个工作方向是希望能够让病人在昏迷早期阶段进行意识评估和干预,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脑外伤病人,不要陷入长期昏迷状态,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受访者简介

高国一,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博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及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外伤重症专业组组长,NICU病区主任,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华创伤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神经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委员,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颅脑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颅脑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神经创伤学会执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三项,国家人事部优秀归国人员启动基金一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一项,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往期访谈:(点击标题打开)

[第111期专访]环湖医院佟小光: Rhoton神经解剖在中国这十年   已改变和将要改变的是什么

[第110期专访]北大医院鲍圣德: 失败的手术更值得学习和关注 神外科室不宜盲目扩张

[第109期专访]北京医院王大明: 近年来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的亮点和难点在哪里

[第108期专访]307医院段炼:专注烟雾病手术16年的感悟 已建立世界最大烟雾病DNA样本库

[第107期专访]北大人民医院栾文忠: 对神经外科专业发展的期望

[第106期专访]医科院肿瘤医院万经海: 主攻颅底沟通肿瘤  多学科合作让手术从分期变为一期

[第105期专访]华山医院朱巍:无法夹闭的复杂动脉瘤怎么办  颅内-颅内搭桥成为新趋势  兼谈累及豆纹动脉的处理

[第104期专访]哈医大肿瘤医院梁鹏: 脑胶质瘤术中放疗初见成效 已积累近百例经验

[第103期专访]宣武医院梁建涛:听神经瘤手术的体位选择

[第102期专访]301医院周定标: 神外医生要先把手术做好 手术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被替代

[第101期专访]宣武医院吉训明:创新RIC技术解决“小中风大问题” 将创建心脑同治病房

[汇总] 神外前沿第1-100期专访列表



中国神经学科新媒体;邮箱vip@vipyiyi.com,值班微信53880941;获得神外手术渠道与匹配,请点击页面下方的“阅读原文”或“了解更多”;或直接访问链接 mikecrm.com/XGhdB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